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285例分析

2016-01-29 12:47秦本炅李世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

秦本炅 李世锋

1)河南南阳市卧龙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南阳 473000  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郑州 450014

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285例分析

秦本炅1)李世锋2)△

1)河南南阳市卧龙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南阳473000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郑州450014

【摘要】目的探讨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以降低发病率。方法分析285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和高危因素。结果(1)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96.9%有明确病因,3.1%病因尚不明确。(2)中年组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血管疾病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病因(P<0.01);青年组中,其他原因或不明原因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比例较高(P<0.01)。(3)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吸烟、酗酒与缺血性脑卒中有相关性(P<0.05),中年组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症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与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酗酒有关,控制原发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对降低中青年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危险因素

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多发于老龄人群,但近年来该病显示有年轻化倾向,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初次患病预后虽然较好,但不少患者留有后遗症,影响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因此,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及危险因素,做好健康教育宣传,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尽早进行必要干预,能够有效控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01-2015-10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85例15~58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分析观察对象,并根据年龄将其分为青年组(15~44岁)120例和中年组(45~58岁)165例,所有入组病例均符合《201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和(或)MRI证实;同时选取各项检查均正常,年龄、性别与缺血性脑卒中组相匹配的120例中青年健康人群为参照对象。

1.2方法了解28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偏头痛、脑肿瘤、TIA,是否发生过脑梗死,了解患者平时的饮食生活习惯,如是否经常过劳、是否长期吸烟、酗酒、吸食毒品、长期使用避孕药等,患者住院后观察其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对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进行TOAST分型,评估人口学特征、危险因素、各项生化指标及其他特殊检查。生化指标包括:入院治疗前的血常规、血糖、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血清肌酐、超敏C反应蛋白、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及糖化血红蛋白等;特殊检查包括:常规心电图、心脏彩超、颈部血管彩超、头颅MRI/CT,头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或CT血管成像[1]。比较中年组和青年组的TOAST分型、人口学特征、危险因素、各项生化指标及其他特殊检查。

2结果

2.1TOAST病因分类特点比较(中年组和青年组)(1)2组有明确病因的占96.9%,无明确病因的占3.1%。其中有明确病因者TOAST分布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99例(34.7%),心源性栓塞73例(25.6%)、小血管疾病64例(22.5%),其他病因40例(14.1%)。(2)在中年组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血管疾病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病因(P<0.01);在青年组中,其他原因或不明原因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比例明显偏高(P<0.01),与有关文献[2]报道相同。

2.2血管影像结果比较通过对患者进行头颅TCD、MAA、DSA检查及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表明,青年组的血管狭窄率为49.8%,中年组血管狭窄率为52.9%,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管狭窄主要分布在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椎动脉及基底动脉。

2.3危险因素通过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组与健康人员组进行χ2检验,结果发现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酗酒、冠心病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7个危险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有相关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造成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主要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吸烟、酗酒。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液中的黏稠成分会附着在血管病变处形成附壁血栓导致脑卒中[3]。近年来高血压有年轻化趋势,中青年人高血压患者以单纯舒张压增高为主,会出现早发型动脉粥样硬化,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因此对血压的管理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尤为重要。高血脂是血脂紊乱,主要体现为TG、LDL-C、TC的升高,HDL-C下降,这些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4]。脂类代谢紊乱,脂质会在血管壁沉淀形成斑块,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狭窄化,从而引发血栓。糖尿病会引起大动脉和小血管病变,并进一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微循环障碍。糖尿病也常会伴有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增加,易形成高凝状态,从而引发血栓[3]。本组资料中,青年组患者少有糖尿病史,这说明糖尿病不是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主要因素,但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则出现上升趋势。吸烟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黏度也会增高,从而诱发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长期酗酒会影响到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和代谢,增加胆固醇、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而成高凝状态,同时还会诱发高血压,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栓。在治疗时要及早告诫患者戒烟戒酒。脑动脉狭窄是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因素。本组资料中,不同年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存在一定差异,特别是45岁以上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明显增厚[5]。青年组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比中年组低,并随着年龄的增加,斑块的检出率增高,但如果不对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等危险因素加以控制,则有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斑块形成的风险增加,最终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中青年人首次缺血性脑卒中预后较好,这与病情相对轻、脑功能代偿良好有关,治疗上根据患者个体化差异不同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对疾病认识,特别是有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应积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从而降低发病率和致残率。

4参考文献

[1]申春云,唐龙冲,李元塔,等.粤西地区中青年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5,33(4):444-447.

[2]陈丽薇,吴肖锋,刘世福.中青年缺血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7):75-76.

[3]侯东哲,高晓刚,孙岩伟,等.青年脑卒中分布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7):1 156-1 158.

[4]刘竞丽,李劲频,董为伟.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与血脂、脂蛋白关系的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20(2):231-232.

[5]段云霞,陈小玉,张梓倩,等.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2):65-70.

(收稿2015-12-01)

通讯作者:△李世锋,E-mail:13526590266@163.com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10-0113-02

猜你喜欢
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
雌激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早期肠内营养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结局的影响
血浆LP—PLA2水平与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中风复元方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中青年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疗效观察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血栓通注射液对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老年胃溃疡患者与中青年胃溃疡患者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中青年与老年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临床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