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营卫的生成运行及会合

2016-01-30 12:34贾久丛刘晓刚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6期
关键词:营卫

贾久丛 刘晓刚

(甘肃省平凉高等医学专科学校,744000)



浅谈营卫的生成运行及会合

贾久丛刘晓刚

(甘肃省平凉高等医学专科学校,744000)

【关键词】营卫;生成;会合;营卫与宗气

营卫之说,遍及中医学理法方药,处处皆有,更是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无营卫循行经络,营运周身,内灌五脏,外濡腠理,则脏腑之病,怎能显现于外?又何以测外而知内?故只有营卫循经络正常运行,才能使人身表里通达,上下内外构成一体,使中医学脏象、经络学说更趋完善。然而《灵枢》《素问》有关营卫之说,散见诸篇,其生成、会合的记载,前后说法不尽一致。至于其运行,由何经起,循于何处,其间如何贯注及会合,亦略而不详。倘若无具体联结的运行路线,则“如环无端,终而复始”之说也就无法谈起。为丰富中医学脏象经络学说,根据学习《内经》心得,结合名师指导启发,积数十年教学与临床体会,对营卫的运行路线及生成会合,谈些自己的看法。

营卫之化生

营卫之化生与气血同源 ,即气血之派生,分之则二,合之则一。由阴而生,从下而上。即始化于下,资生于中,宣化于上,各归其道,分而行之。

肾之阴精,经肾阳蒸动而化气,借三焦之通道而上行,中焦以温运脾胃,谓“始化于下”。脾胃受此气之温煦,胃腐熟水谷,脾化生精微、散精上输于肺,以资营卫气血之食源,谓“资生于中”。肺司治节而调气,宣化精微,分类归道,其清莹如津露者,贯注心脉,行于经隧,化生营血,是谓营气;其浊如雾者,聚于胸中搏而不散……谓宗气;其浊如雾,又剽悍滑利,循经而不入经隧,善行分肉皮肤之间者谓卫气。此营卫生成之雏形也。

营卫之运行

营气之行,原于气海,藉资肺气(亦说宗气),贯注心脉,从手太阴肺经始,沿十二经脉,脏腑阴阳,表里衔接之序而流注,终于足厥阴肝经,又复注于肺经。终而复始,如环无端,行于经隧,常营无已。另有支脉,由肺经流注任脉,循喉入鼻窍,注督脉、上巅,下项行脊里,过阴部,还上任脉,复注于肺。

卫气剽悍滑利,不能入于脉,而循行于脉外。白天循行诸阳经,行于四肢体表,肌肤分肉之间,行于阳二十五度(周)。晚上循阴入里,行五脏募原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行于阴二十五度(周)。卫气行阴行阳各二十五周之后,至平旦大会于手太阴肺经(亦说胸气街)。平旦阴尽阳始,卫气从胸,循阴跷经,上行头目。目张则卫气出于睛明,循足太阴经上巅、下项背,直下小趾之端至阴穴,还行于五趾之表,从申脉,借阳跷经而上,复行于头目,出睛明。其散者(散行之卫气),出目外眦,循诸阳经而下行。行于手三阴经者,散而不还。行于足者,循五趾之表,并于申脉,亦借阳跷经而上。黄昏阳尽阴至,卫气行于阴入于里,下于足者,则不行五趾之表,而行五趾之里,注涌泉,循足少阴之经脉,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以五行交相胜制而循行。平旦阴尽,则由肾注于阴跷经,入胸里会营气并宗气以更新,再上头目,复行于阳。

营卫之会合及与宗气之关系

宗气并谷气,交天气,营居胸中,以代肺行宣化之职。宗气以息肃降,津气则下行,由阳变阴,其清者蛰于肾,以滋化阴精,为始化营卫气血之本;宗气并津气,以息往来,通达三焦,会营卫于下气街(亦说丹田或下气海),相互交易更新;宗气随三焦出气,输津于分肉溪谷之间,以会营卫,并渗入孙络直化营血;平旦阴尽阳始,宗气大会营卫于手太阴肺经(亦说膻中或上气海),以并谷气,交天气,内外出入,贯心脉化营血,以更新营卫。宗气实为营卫之供源和保障。故宗气盛则营卫和,宗气衰则营卫涩而不谐。

营行于脉中,卫行于脉外,运行有别,体用各异,但二者必须相互协调,内外出入,会合变易。卫气行五十周而大会营气于膻中,易化更新。营卫亦常会腹气街、头气街、胫气街及分肉溪谷中。营卫相会,可泌津液,化气血,则脉内之营气可出脉外,脉外之卫气可入脉内,即阴阳相贯,营卫互生协调之道也。

然营卫必相互协调,并资借宗气,才能各尽其能。即卫气昼行于阳,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卫外而为固。夜行于阴,循五脏,以熏于肓膜,散于胸腹。营气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流溢于中,布散于外,常营无已。

小结

1.营卫的生成,始化于下,资生于中,宣化于上,即根于肾气,得谷气并天气而成,与三焦、肾、脾、肺之气化关系密切。

2.营气沿十二经脉,阴阳表里衔接之序,循于脉中,其支者亦循行于督任脉中。卫气昼行于手足六阳经之位,夜行腑脏募元之间。营卫之行,其方向逆顺不尽相合。

3.宗气是营卫之供源和保障。营卫宗气二者互相会合、变易、更新。

4.营卫之化生、运行、会合,不仅营卫自身协调通畅,且与所濡脏腑均协调正常,营卫才能克尽所能,反之会造成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若肾气虚或脾气宗气不足,使营卫化生源竭,则营气内伐,卫气不固,诸病蜂生。

5.营卫之说是中医学经络学说理论组成部分,且对伤寒、温病、外科及内科等部分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都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例如经络的经气流行,针法的逆随补泻。依上述营卫运行路线,其方向不尽相同,特别是在手三阳经,营卫两者逆行,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进行逆随补泻又成新的问题,因而有必要学习和讨论营卫的基本原理,更好地为临床实践服务。

(收稿日期2015-09-02)

猜你喜欢
营卫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黄帝内经》对周围神经病的认识及启发❋
身体美学的构建与身心一元论的达成
动脉粥样硬化“痈疽”病机假说及防治探讨
身体美学的建构与营卫养生系统
补益营卫方对衰老皮肤表皮角蛋白18的影响
论营卫与气血关系❋
历史各时期关于营卫理论的研究概况
浅谈营卫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
王新志教授论张仲景营卫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