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016-01-31 11:20安丽霞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提高兴趣小学语文

安丽霞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对于生性好动、意志相对薄弱、自主性和独立性有待加强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持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   兴趣   提高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222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心理品质和心理发展,是学生成功的内在起点和学生个性完善发展的组成部分。有了兴趣,学生将乐于学习、自觉学习,将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要用心教学,培养学生对知识积极情感,这样一来,学生将会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表现出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教师要用心保护学生的这一态度,耐心讲解学生提出的问题,尊重爱护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兴趣维持并发扬下去。由于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重复的辛苦的过程,因此,许多学生认为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并且不喜欢做这件事情,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将学生的观念转变,让他们乐于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教师就需要在这方面下功夫。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本文就此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已经相当普遍,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声、像、图、文,生动又直观。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对一切事物都持有新鲜、好奇的态度,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被激发出来,课堂效果往往非常好。另外,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形象,多媒体技术可以把知识更具体化、形象化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多媒体技术所展示的内容清晰连贯,使得学生对课文的思路、语言表达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表明:使用多媒体技术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由于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学方法单一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而多媒体技术却能够使课堂内容更加直观、精彩,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优秀的课文时,学生会被文章所描写的桂林山水美景所吸引,但是由于未曾到过桂林,不能想象是怎样的一种美景,因此,学生并不能与文章产生共鸣,同样也无法理解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这时候,教师若使用多媒体技术放映一段视频或者一组桂林风景图片,那么学生就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桂林的美景,才能真正会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进而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从而激发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常常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积极性都会得到显著提高。

二、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关系,师生关系决定着学生接收知识的程度、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等,即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质量和效果。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教学的重要前提之一。古语说的好:“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就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与教师有很大的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权威者,是课堂的“判官”。其实,权威型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并且容易掩盖学生的禀赋。教育的目的是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师生之间应当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平等的关系,即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接受、相互合作、共同解决学习问题等。小学生人生阅历较浅,可塑性极强,教师应当牢牢把握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特征,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交往,利用自身的优势感化他们。教师应当尊重每位学生,讲求人格特点平等,宽容、平等地对待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以爱为桥梁建立的牢固的感情联系,其中爱是基本的核心要素,只有用心呵护学生,学生才能从心理上接受并愿意相信教师。教师应当放低姿态,不以教育者自居,平易近人的与学生交流沟通,学生出现问题首先要沟通,用语言感化学生,让他们愿意跟老师交朋友,愿意与老师交流,能够从老师身上学习到优秀的品质。教学工作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感情与思想交流的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情意志,因此,教师应当发挥个人魅力,让学生从心底信任并跟随教师,这样课堂效率将事半功倍。

三、通过游戏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尚小,特点就是好玩、好动,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征,在课堂上适当开展必要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语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将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如此,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另外,教师应当科学的安排课堂游戏,在适当的时机安排游戏,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课堂活动一般安排在课堂最前面或者最后面,因为学生在课前处于放松状态,仍然沉浸在课间活动的游戏氛围中,不能很好的集中精力。因此,课堂游戏安排在课堂的开始,学生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去,由于游戏是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因此学生能够快速的进入状态,从课间活动的轻松状态转变为课堂学习状态。同样,课堂活动安排在课堂结尾也是这个道理,让学生的学习状态达到最佳。传统教学讲究填鸭式教学,在课堂中仅仅是老师讲授知识,学生机械的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涨,甚至产生厌学心理。而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分享。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交际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行思考解决问题,这样小组内的学生将各自发挥各自的长处,取长补短、共同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促使学生养成动脑思考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将小组所讨论的结果分享给所有同学,在合作交流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有意识地改进。

总而言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对于生性好动、意志相对薄弱、自主性和独立性有待加强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持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一旦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就会表现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深入思考、勤学好问等特点,这样学生才能在快乐中探索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提高兴趣小学语文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