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少则求之于经”阐释少儿推拿的理论基础

2016-01-31 06:29张红卫孙德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经脉五脏风寒

张红卫,孙德仁

(1.闻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闻喜 043800;2.河东中医少儿推拿学校,山西运城 044000)

从“年少则求之于经”阐释少儿推拿的理论基础

张红卫1,孙德仁2

(1.闻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闻喜 043800;2.河东中医少儿推拿学校,山西运城 044000)

“年少则求之于经”见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的《素问·示从容论》:“夫年长则求之于腑,年少则求之于经,年壮则求之于脏。”对于“年少则求之于经”,《内经》并未见有更多的说明和阐述。故就“年少则求之于经”的理论源流,通过对“年少”“经”的理解,从理论来探讨“年少则求之于经”与少儿推拿的关系,并得出“求之于经”是少儿推拿的理论基础,由此可以将少儿推拿绿色安全的疗法广泛推广。

少儿推拿;求之于经;经络;血气;脏腑

“年少则求之于经”见于《素问·示从容论》:“夫年长则求之于腑,年少则求之于经,年壮则求之于脏。”意思是说,老年人的病应从六腑来探求,少年人的病应从经络来探求,壮年人的病应从五脏来探求。其中,对于“年少则求之于经”,《内经》中未见有更多的说明和阐释,那么这一理论有何重要性,与少儿推拿有何关系,有何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试图就上述问题作一认真探讨。

1 “年少求之于经”的理论朔源

《灵枢·天年》云:“人生十岁,五脏始定,气血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年少习性之“好走”“好趋”,说明青少年期好动好作,由此而易感风寒致劳倦。隋·《巢氏病源》中有记载:“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则令弱。宜时见风日,若都不见风日,则令肌肤脆软,便易伤损”,“天和日暖无风之时,令母将抱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硬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若常藏在韩帐之内,重衣温暖,譬如阴地之草木,不见风日,软脆不任风寒”,说明小儿生长阶段应与外界多接触,宜见风日,同时也会因此受到风寒的侵袭而致外感疾病。明代医家张介宾认为:“夫年长者每多口味,六腑所以受物,故当求之于腑,以察其过;年少者每多风寒劳倦,所受在经,故当求之于经,以察其伤。年壮者多纵房欲,五脏所以积精,故当求之于脏,以察其虚实。[1]”认为“年少”者每多风寒劳倦,其感病以外感风寒、内伤饮食者居多,“所受在经”,“故当求之于经”,从经而论治。

2 年少求之于经的理论基础

对于“年少”的解释年者年龄也,少。《说文解字》谓“不多也”。常言“少许”“少量”“少数”“少陪”“少礼”“少时”等,均取“不多”之义。少又通“小”,《伤寒论》有“少腹满”“少腹硬”“少腹急结”,少腹即指小腹。故《素问·示从容论》中“年少则求之于经”的“年少“即年轻(参考文献:少阳与少阳病浅述)。后人丹波元简说:“本经之少是幼稺之称”,他认为“年少”即是“少儿、少儿”之意。目前在我国,各年龄段的划分如下:童年:0~6岁(周岁,下同);婴儿期:0~3周月;少儿期:4周月~2.5岁;幼儿期:2.5岁后~6岁;少年:7~17岁。启蒙期7~10岁,逆反期:11~14岁,成长期:15~17岁。青年:18~40岁,青春期:18~28岁,成熟期:29~40岁。中年:41~65岁,壮实期:41~48岁,稳健期:49~55岁,调整期:56~65岁。老年:66岁以后,初老期67~72岁,中老期:73~84岁,年老期85岁以后。由此可见,年少应指0~17岁之间的未成年人。

较之成人而言,少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清代医家吴鞠通把少儿机体柔嫩、气血未充、脾胃薄弱、肾气未充、腠理疏松、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生理特点归纳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2]。在生理上一方面少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内伤诸种因素伤害而致病。另一方面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因此易趋康复。明·《景岳全书·少儿则》中说:少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取之,则一药可愈。”而其原因,一是少儿生机蓬勃充满活力,修复再生能力强;二是少儿痼疾顽症较少,对治疗反应敏捷,随拨随应;三是少儿疾病以外感六淫和内伤饮食居多,从经而治,治法较多,疗效较好。

“年少则求之于经”的“经”即是指经络、脉道、经脉。《灵枢·海论》对于经络的论述颇多:“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灵枢·本脏》“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荣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素问·调经论》还提到“经隧”一词,“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隧”本意指道路、地道,从经文对“经隧”功能的描述来看,“经隧”乃是血气运行的通道,与“脉道”相同,正常时血气运行于“经隧”之中,应以通为度,是人体健康的主要表现,当机体出现异常或诊断、治疗疾病时,都要“守经隧”,就是要掌控、把握“经隧”,故《灵枢·口问》有“血气分离,阴阳破散,经络厥绝,脉道不通”,“经脉空虚,血气不次,乃失其常”一语,意思是说如果经络的经气厥绝,或血气错乱不循次序,脉道也就不通畅了,不通则病。

《素问·缪刺论》云:“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所谓“治其经”即“求之于经”。又在《素问·皮部论》中记载:“黄帝问曰:余闻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异,别其分部,左右上下,阴阳所在,病之始终,愿闻其道。岐伯对曰: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3]”后世医家王冰注曰:“循经脉止所主,则皮部可知,‘诸经’,谓十二经脉也,十二经脉皆同。[4]”杨上善注曰:“欲知皮之部别,十二经为纲纪也。[5]”由此可知,经络系统中的皮部系统极为重要。然而百病始生先于皮毛,并由表入里地传变。而目前调经的方法有很多,如中药、针灸等难被少儿普遍接受。少儿推拿以指代针,既无服药之艰难,亦无针刺之痛苦,使少儿在轻松愉快中恢复健康。

少儿百脉汇于两掌,故少儿推拿调经的常用手法以手上穴位多见。如双掌五指(从大拇指依次至小指)的螺纹面分别对应有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亦有胃经、小肠经、大肠经等,穴位不同操作也不相同。如揉五经穴、清大肠(在食指桡侧缘,由指根推向指尖)、退六腑(在前臂尺侧缘,腕横纹至肘横纹的一直线,从肘横纹推向腕横纹)、运水入土(医生以左手握住患儿之手指,以拇、中二指捏住患儿拇指并使其掌心朝上,医生用右手拇指循患儿拇指掌面桡侧缘-大鱼际桡侧缘-掌横纹-小鱼际尺侧缘-小指掌面尺侧缘,止于小指端)和运土入水(其部位与运水入土相同,但操作方向与之相反)。腹部操作法,推下七节骨(第四腰椎至尾椎尖的一直线,从上至下推之),揉龟尾(尾椎骨末端,中指屈曲,以指端置于尾骨前方揉之)。

3 病变

运用少儿推拿法治疗少儿疾病疗效确切,现将临床中的典型案例介绍如下。

王某,男,7岁,其母代诉大便5 d未解,食欲不振,口臭,平素大便较干,2~3 d一行,故来诊。症见大便5 d未解,口臭,手心热,舌质红,苔厚腻,指纹滞,诊断便秘,治宜泻热、导滞、通便。给予清大肠(操作2~3 min)、退六腑(操作2~3 min)、运水入土(操作50遍)和运土入水(操作50遍)。腹部操作法(4~5 min),推下七节骨(操作2~3 min),揉龟尾(操作2~3 min)。加清脾经1 min,清胃经1 min,捏挤板门1 min,清天河水1 min,揉膊阳池2 min。操作过程中患儿矢气2次味酸臭。嘱近期清淡饮食,多饮水。次日来诊,其母诉患儿今晨排便1次。继续按上方治疗5次,少儿排便日渐规律。

方解:清大肠调理大肠行气通便;退六腑降腑气、化腐浊、泻肠热而通大便;运土入水和运水入土为土盛水枯和水盛土枯而设,土盛大便因气滞而不通,土枯因蠕动无力而不通,水枯则肠失滋润亦不通,同时操作则全面调理,既能调畅中焦、升清降浊,又调先后关系,开启后阴而泻浊利于通便。腹部操作促使胃肠蠕动,全面调理肠胃荡涤积滞,通导腑气,促使排便;推下七节骨为清为泻为降,能通腑泄热、润肠通便;龟尾为肛周局部取穴,可调节肛门括约肌,开闭塞、增便意而利于排便。全方通腑气、助蠕动、促排泄,有较好的通便作用。清脾经、清胃经、捏挤板门皆以消食化积,清天河水取其清热之功,揉膊阳池为通便的经验穴位。

4 “年少则求之于经”的理论价值及实际意义

少儿推拿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治疗效果毋庸置疑,而其理论核心就是“年少则求之于经”,是使其经络通利、以通为用。经络通畅,血气充足,阴阳平衡,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则少儿身心健康,生长发育正常,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的疗法值得广泛推广。

[1]龙伯坚,龙式昭.黄帝内经集解[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103.

[2]苏树蓉.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

[3]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M].田代华,主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40.

[4]王冰注解,宋林亿补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M].孙国中,方向红,点校.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333.

[5]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M].李云,点校.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100.

R244.1

A

1006-3250(2016)11-1515-02

2016-05-10

张红卫(1967-),女,山西闻喜人,副主任医师,医学本科,从事儿童中医药预防保健及传染病研究。

猜你喜欢
经脉五脏风寒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从出土经脉类文献看手三阳脉的循行与证候演变❋
冬读古诗御风寒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从五脏相关理论浅析祛风退翳法在风轮疾病的应用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老官山汉简《经脉书》初探
漫画
大蒜水治风寒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