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学“毒虚致病论”对防治痹症的指导意义*

2016-01-31 09:04唐汉庆劳传君黄岑汉窦锡彬李克明赵玉峰黄春传黄秀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痹症壮医医药

唐汉庆,劳传君,黄岑汉,窦锡彬,李克明,赵玉峰,黄春传,黄秀峰

(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百色 533000)

壮医学“毒虚致病论”对防治痹症的指导意义*

唐汉庆,劳传君,黄岑汉△,窦锡彬,李克明,赵玉峰,黄春传,黄秀峰

(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百色 533000)

“毒虚致病论”是壮医药理论的病因病机论,有关“毒”的论说是壮医药理论的特色内容,“毒”被认为是一类重要的、常见的致病因素。“虚”包括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失养。痹症的发生发展是“毒”侵袭人体,因“毒”而“虚”,人体两路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而致,“毒”是外部之因,“虚”是内在基础。探讨“毒虚致病论”在痹症发生发展中的学术思想,可加深对壮医药理论的认识,用以指导临床实践。

壮医学;毒;虚

“毒”在传统医学中被认为是一类重要的、常见的致病因素。壮族由于居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对“毒”的内涵和特点有着深刻的认识并积累了丰富的辨毒、解毒知识。壮医对毒的认识贯穿于壮医药理论萌芽、成长、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在疾病的病因分析、病机探索以及疾病的预防和诊疗方面均有体现。“虚”是壮医药理论中另外一类重要的致病因素,“虚”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之虚属于禀赋因素,后天之虚与饮食、劳倦、情志、药物误用所伤等相关。“毒虚致病论”是壮医药理论独特的病因病机论,解毒补虚是相应的治疗原则。“痹症”属于壮医“风湿骨痛”“风瘫”范畴,“毒”“虚”是痹症发生的主要病因。通过探讨“毒虚致病论”,加深对痹症病因病机的认识,有助于运用解毒补虚原则提高痹症的临床防治水平。

1 “毒”“虚”与痹症

壮医药理论认为,“毒”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毒”指一切致病因素,狭义之“毒”指有形之毒。因此壮医将“毒”表述为4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致病因素,二是有毒之物,三是毒药与解毒药,四是病症的命名[1]。其中,与痹症发生密切相关之“毒”属于第一层含义,“毒”作为致病因素,包括毒蛇虫豸、痧瘴蛊毒等有形之毒,也包括火热、风邪、水湿、寒邪等无形之毒。

壮医药理论认为,人体保持健康状态的前提是“三道两路”的畅通和“天、地、人”三气的同步。“三道两路”指“气道”“谷道”“水道”三道和“龙路”“火路”两路。“气道”是人体内部之气与自然界大气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谷道”是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排出食物残渣的通道;“水道”是人体内汗液、尿液排泄的通道。但就痹症而言,与之密切相关的是“龙路”和“火路”,“龙路”相当于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火路”相当于神经系统,是人体感觉以及信息交换、传输的通路。火热、风邪、水湿、寒邪是引起痹症发生的常见毒邪。不论有形之毒还是无形之毒,只要侵袭人体后能引起两路壅塞,气血运行和感觉传导障碍,导致“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就会产生肢体关节或肌肉疼痛、麻木、重着等痹症症状。

火热、风邪、水湿、寒邪等“毒”侵袭人体后能否引起两路壅塞,也与人体正气强弱有关,正气虚弱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均可使人体抵抗“毒”邪能力减弱,人体正气虚弱则易罹患疾病。“虚”是痹症的内在发病基础,“毒”、“虚”相互作用是痹症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由于人体虚弱,各种“毒”侵袭人体后造成机体毒虚共存的状态。一方面,火热、风邪、水湿、寒邪等“毒”耗伤机体正气,使正气愈加亏虚,导致自我防卫、自我修复能力减弱,是痹症在治疗上迁延耗时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正气亏虚使火热、风邪、水湿、寒邪之“毒”稽留,容易产生内生毒邪,这些内生毒邪类似于中医学所言之瘀血、痰饮等,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氧自由基、微小血栓、致癌因子、炎性介质和血管活性物质等,与外感毒邪相互为患,严重阻滞两路通畅和影响“天、地、人”三气的协调及同步运行,这也是痹症容易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

2 解毒补虚的治则

壮医药理论尚无发展完善的辨证体系,但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通过经验总结认识到解毒补虚为有效的临床指导原则[2]。解毒应根据毒邪的性质、侵犯的部位、时间的长短、病人反应辨毒论治、量毒施治。在实际工作中,针对痹症之火热、风邪、水湿、寒邪、虫毒以及由于病程日久而内生毒邪等性质不同之毒,强调内毒以清法、解法、祛法为主,外毒以中和之法为主,常用的具体解毒方法有攻毒、败毒、清毒、拔毒、排毒、化毒、散毒、提毒、调毒等,体现以解毒为主要特点和以外治法为主的治疗特色[3]。

“虚”是痹症发病的内在基础,也是痹症难以取得速效和根治的重要内在因素,“补虚”自然成为治疗痹症的重要指导原则。对于由于年纪渐老、人体元气衰弱、全身脏腑虚损、气血亏虚的生理性虚弱而造成的痹症,壮医补虚主要强调进行预防和应用补益药物内服为主,从而延缓生理性虚弱并为减少痹症的发生或为痹症的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对于因“毒”致“虚”、“毒”“虚”并存的痹症,应当先辨明“毒”“虚”程度之不同,如果毒邪较盛、人体虚弱之象不显著则以解毒为首要,可采用攻毒、清毒、拔毒峻烈之法,并强调综合运用壮医的各种疗法最大程度地减少毒邪造成的人体损害或减轻痹症症状;如果毒邪较盛而人体虚弱之象明显则要兼顾解毒和补虚,解毒采用化毒、调毒温和之法,补虚则可采用药物内服、药膳食疗,治疗需要的时间较长,需注意调理。

3 解毒补虚治则在痹症防治中的应用

3.1 痹症的预防

由于壮族聚居之地气候炎热、潮湿多雨,湿、热是痹症常见的致病因素。在痹症的预防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壮族的建筑风格,也称为干栏建筑,这种建筑特点为上层住人、下层安放杂物或喂饲牛猪,通风透气、安全实用,适合环境气候,能有效防止风、湿、火热、虫毒、瘴毒侵害人体,降低风湿痹症的发生。

3.2 痹症的治疗

壮医把“痹症”归入“风湿骨痛”“风瘫”一类,比较常见的有肩周炎、类风湿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针对这些常见病壮医发展了一些相应的治法。

3.2.1 祛寒除湿解毒 寒、湿之毒侵犯人体,易损害人体阳气,采用具有温散作用的药物或技法祛寒除湿,壮医有一些特色技法可资利用,如药线点灸、温针、火针、药物热熨、火罐等,已有研究采用药线点灸根据疼痛部位的不同取穴治疗寒湿肩周炎和类风湿关节炎均取得较好效果[4-5],药线点灸通过温和的热力刺激,再加上药线的药力,两者协同作用疏通两路、通畅气血运行从而祛除寒湿之毒。另外,采用药物竹罐热疗法对寒湿型膝骨性关节炎进行治疗,效果也较为明显[6],说明借助热力和药力能够很好的祛除寒湿之毒。又如对于寒湿型痛风性关节炎,壮医采用火攻疗法,将九龙藤、宽筋藤、当归、飞天蜈蚣、鸡血藤、青木香、红花、延胡索加入高度酒浸泡一段时间,治疗时用碗盛酒、用火点燃碗中药酒,将火焰在患部烫熨,借助火力、药力和酒力达到祛除寒湿毒邪、散寒止痛的目的。此外,对于寒湿为患的强直性脊柱炎伴有虚弱表现者,一般需要解毒补虚同时进行,可用鸡血藤、杜仲藤、当归藤、牛大力等水煎内服以补益气血,同时采用温针或火针疗法,既可祛寒除湿又可补虚强身,符合解毒补虚的治则。

3.2.2 祛风清热解毒 风热毒邪引起的痹症,一般以红肿热痛表现明显,壮医采用祛风清热解毒药物进行治疗,此类药物有白花蛇舌草、宽筋藤、黑血藤、绞股兰、金银花、九里香、木姜子、木满天星、马鞭草、马蹄金、白牛膝、爬山虎、石莲藤等,除煎水内服之外,药液和药渣还可用于洗浴或敷于疼痛部位,通过内服外敷减轻红肿热痛的程度。有研究报道,采用九龙藤、鸡血藤、九龙藤、海风藤等水煎内服,同时采用宽筋藤、马鞭草、海桐皮、九节风等外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良好疗效[7]。因此,单就药物而言,壮药中具有祛风清热解毒的药物还有很多,有的偏重于清热,有的偏重于祛风,对于风热毒邪引起的痹症也有良好疗效,需要进一步的总结和临床验证。

3.2.3 解毒补虚综合疗法 痹症的发生发展是“毒”“虚”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要达到解毒补虚的目的,有时需将内治法和外治法相结合以提高临床疗效。内治法以药物内服为主,外治法还包括推拿按摩、药酒温熨、药浴、药膳疗法。采用综合疗法,对痹症日久、“毒”“虚”并存的疗效较好。如对于坐骨神经痛,壮医采用当归藤、鸡血藤、宽筋藤、桑寄生、五加皮、青木香等加减化裁,作为内服方,以补益肝肾、增强活血通经之力。同时用防风、秦艽、牛膝、羌活、鸡血藤等煎水外洗。有些民间壮医还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自己炮制药酒,通过药酒温熨并结合针挑或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此类散落于民间并被证明有效的疗法还有很多,值得整理总结。再如壮医治疗风湿腰痛,常结合推拿按摩和药酒温熨,药酒温熨后拔火罐,拔罐部位一般选择疼痛点和周围的穴位。由于壮医也认为药补不如食疗,且痹症的治疗并非一朝一夕见效,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通过药膳达到补虚的目的,常用的补益药植物类如土人参、何首乌、黄精、金毛狗脊、千斤拔等,动物类如蛤蚧、蚂蚁、麻雀等,将这些具有补肝肾、强腰膝的动植物搭配组成药膳治疗痹症。

4 小结

壮医认为火热、风邪、水湿、寒邪、各种浊毒等毒邪侵犯人体是痹症发生的外部原因。毒邪导致两路壅塞,气血运行不畅,“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是痹症发生的病机。“虚”是痹症发生的内在基础,“毒”“虚”相互作用主导痹症的发展,针对痹症“毒”“虚”并存,壮医确立了解毒补虚的治则,在对痹症的治疗上,根据“毒”的不同性质和“虚”的不同程度,分别采用祛寒除湿解毒、祛风清热解毒、解毒补虚综合疗法均取得一定疗效。但需要指出的是,壮医药在本地区应用历史悠久,单就痹症的治疗,其蕴含的内容丰富,尚有许多疗法、方药值得整理、总结和推广应用。

[1]唐汉庆,黄岑汉,黄秀峰,等.壮医药理论与中医学对“毒”论说的比较浅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4):902-904.

[2]黄汉儒.壮医理论体系概述[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6):3-7.

[3]班秀文.壮族医药学的防治特点[J].中国医药学报,1986,1 (1):28-29.

[4]马桂敏,陈波,于高潞.壮医药线灸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9):112.

[5]李安柯,邱洪进,刘丽明.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6例[J].右江医学,2008,36(1):103-104.

[6]李凤珍,秦祖杰,钟丽雁,等.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67例[J].广西中医药,2010,33(4):33-34.

[7]窦锡彬,李凤珍,谭树聪.壮医综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7例[J].广西中医药,2006,29(2):45-46.

Guiding Significance of“Poison and Deficiency Caused Disease Theory”for Treating and Preventing Arthralgia Syndrome

TANG Han-qing,LAO Chuan-jun,HUANG Cen-han△,DOU Xi-bin,LI Ke-ming,ZHAO Yu-feng,HUANG Chun-chuan,Huang Xiu-feng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Baise 533000,China)

Theory of disease due to toxin and weakness is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Zhuang medicine.Toxin is viewed as a type of important and common pathogenic factor and it is characteristic in Zhuang medicine.Weakness is caused by not only inheritance but also postnatal factors.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rthralgia is involved with toxin attacking body,weakness caused by toxin,two channels’QI and blood blocking,QI in the body and outside the body are inharmonious motion.Toxin is the external factor while weakness is the internal factor.It is expected to know more about Zhuang medicine by exploring academic idea of theory of disease due to toxin and weakness during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rthralgia,which will be applied to guide clinical practice.

Zhuang medicine;Toxin; Weakness

R255.6

A

1006-3250(2016)02-0171-03

2015-03-21

广西民族院校特色学科建设项目[桂教民教(2013)3号];广西少数民族人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建设(2015阶段性成果)

唐汉庆(1976-),男,广西合浦人,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民族医药与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

△通讯作者:黄岑汉,教授,从事中医药民族医药研究,Tel: 0776-2848811,E-mail:hchgx@sina.com。

猜你喜欢
痹症壮医医药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Efficacy and Safety of Wuling Powder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Hyperuricemia: A Meta-analysis of Clinical Trials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体、火针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疗效观察
壮医敷贴疗法文献记载及应用概况
壮医平衡气血原则临床研究进展
壮医对腰肌劳损的认识的评述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