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伴感染的急性脑出血患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

2016-02-01 08:06孙艳军李淑芬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23期
关键词:降钙素神经内科脑出血

张 建 马 琳 孙艳军 李淑芬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承德 067000)



不伴感染的急性脑出血患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

张 建 马 琳1孙艳军 李淑芬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承德 067000)

目的 探讨不伴感染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短时间内降钙素原(PCT)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不伴感染的急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血清PCT水平分为PCT增高组(>0.05 ng/ml)和PCT正常组(≤0.05 ng/ml),分别观察两组24 h及48 h PCT水平和患者的出血量。结果 PCT增高组22例,正常组28例,入院24 h和入院48 h两个时刻PCT水平增高组分别为(0.078±0.032)、(0.076±0.031)ng/ml,正常组分别为(0.045±0.016)、(0.043±0.014)ng/ml,组间差异显著(均P<0.01)。将基底节区脑出血分为A组10 ml以下出血组,B组10~20 ml出血组及C组20~30 ml出血组,在入院24 h和入院48 h PCT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伴感染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短时间内PCT水平虽然升高,但数值往往<0.1 ng/ml,和出血量无明显相关性,因此可以将PCT作为鉴别急性脑出血是否合并感染的重要指标。

急性脑出血;降钙素原

脑出血的预后与感染显著相关〔1〕,因此尽早识别并处理脑出血后感染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促进神经功能的快速恢复。以往常用的感染指标为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等〔2〕,但缺乏特异性。因此,需要寻找特异性指标以帮助鉴别相关感染。本文研究降钙素原(PCT)在不伴感染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期短时间内的水平变化,以评估是否可以将其作为感染的诊断标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50例,分为增高组和正常组。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并取得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其中增高组男12例,女10例,年龄55~75岁,平均(62.51±3.16)岁;对照组男10例,女18例,年龄50~76岁,平均(63.11±3.12)岁。两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诊断标准:增高组及正常组均符合急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3〕。纳入标准:①增高组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且均于12 h内入院;年龄55~75岁;正常组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且均于12 h内入院;年龄50~76岁;②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的肺炎、血流感染、泌尿系感染、感染性腹泻、导管相关性感染和鼻窦炎等〔4〕;②存在其他严重系统性或器质性病变者;③近期内服用过影响PCT、CRP水平药物者;④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研究方法

1.2.1 PCT测定 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入院24、48 h抽取静脉血3 ml。所有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PCT水平采用血清PCT检测试剂盒利用免疫层析法进行检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为AU5800。

1.2.2 出血量 增高组及正常组患者分别于入院24 h和入院48 h完善头颅CT检查,计算基底节区脑出血量,A组为10 ml以下出血组,B组为10~20 ml出血组及C组为20~30 ml出血组。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软件,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多个样本均数F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入院24 h和48 h PCT水平比较 增高组24 h〔(0.078±0.032)ng/ml〕和48 h〔(0.076±0.031)ng/ml〕两个时刻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45±0.016)、(0.043±0.014)ng/ml〕(P<0.01)。

2.2 增高组患者入院24 h PCT水平和出血量情况 A、B、C 3组患者入院24 h PCT水平〔(0.075±0.023)、(0.076±0.019)、(0.082±0.026)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增高组患者入院48 h PCT水平和出血量情况 A、B、C 3组患者入院48 h PCT水平〔(0.072±0.021)、(0.073±0.022)、(0.086±0.027)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也称自发性脑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发病率为(60~80)/10万人,急性期死亡率为30%~40%,是急性脑血管病中病死率最高的。在脑出血中大脑半球出血约占80%,小脑及脑干出血占20%。PCT为降钙素前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3 kD,由11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PCT增高程度与细菌负荷量和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目前被认为是细菌性感染疾病的相对特异性指标〔3〕。尽早识别脑出血后感染并进行及时对症处理,可以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行为生活能力尽早恢复,改善预后效果。但是急性脑出血患者可能会因为疾病本身导致中枢性发热,进而影响对合并感染的鉴别和诊断,因而寻找一种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鉴别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研究表明PCT水平虽然会随着出血量的增加而稍微升高,但是升高幅度并不显著,提示在不伴感染急性脑出血患者中血清PCT水平会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而稍微升高,但并没有达到确诊感染的PCT水平,因此可以将其作为鉴别感染的重要指标〔4,5〕。综上所述,血清PCT水平在诊断急性脑出血患者是否并发感染中特异度高;在不伴感染患者中,血清PCT水平虽然会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而稍微升高,但是幅度并不显著,远未达到伴感染患者PCT水平。

1 辛 亭,苏志强.脑出血后血红蛋白及降解产物的毒性作用〔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5;22(3):185-7.

2 霍世会,郑大勇,李晓芸,等.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8):2043-5.

3 邓石雄.和肽素和降钙素原及其他炎症指标在脑卒中患者发生感染中的预测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8):2048-5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8.

5 林镇洲,王秋梨,杜真真,等.不伴感染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2 h内降钙素原的动态变化〔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13(7):717-21.

〔2016-05-13修回〕

(编辑 曲 莉)

承德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422040)

1 承德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孙艳军(1962-)女,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神经科康复、心理、神经病学等研究。

张 建(1979-),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疾病研究。

R743

A

1005-9202(2016)23-5863-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3.039

猜你喜欢
降钙素神经内科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降钙素原检测在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