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振国三焦辨证用于慢性功能性便秘诊治的理论探讨※

2016-02-01 17:36魏峰明,董岩平,田振国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2期



田振国三焦辨证用于慢性功能性便秘诊治的理论探讨※

魏峰明1董岩平1指导老师:田振国2

(1.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太原030024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关键词】田振国;慢性功能性便秘;三焦辨证;理论探讨

田振国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会长,第四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从事中医肛肠学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对痔病、慢性功能性便秘、结直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有独到的经验,研制了中药复方制剂养荣润肠舒,用于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总有效率达96.91%[1]。笔者有幸师从田振国教授学习。在田振国教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经验的启发下总结出:三焦辨证用于慢性功能性便秘诊治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深入探究。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便秘属于内伤杂病,治疗时应以脏腑辨证为辨治大法,然而,由于该病发病原因和机制的不清,且与多系统疾病相关,包括与功能性、器质性(肠道疾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肌肉疾病等)及药物有关。涉及疾病达几十种。适用于内伤疾病的脏腑辨证法,在便秘的治疗过程中总感力有不敌、盲人摸象之弊。田振国教授认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应从“气”入手,循“以补为通,以补治秘”立论,以“调肝理脾,补肺强肾,通腑润肠”为治疗原则。上述疗法则看似繁杂难明,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无法起到执简驭繁之功。有悖脏腑辨证之嫌,然而,从气机的升降出入论及三焦辨证论入手。上述立论及治疗原则与便秘的发病机制非常贴切。

从气治秘

粪便是食物经小肠泌别清浊后的产物,经小肠泌别清浊后,粪便为人体所不需要的重浊之物,属浊中之重浊之气,其参与人体气机运动,属气机变化中的重要环节,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胃肠道是人体摄入食物、摄取水谷精微、排泄糟粕(粪便)的场所,也是胃肠主要功能的体现。摄入食物,摄取水谷精微、排泄糟粕(粪便)三者之间亦相互影响。食物的摄入不足与过量、水谷精微吸收的不足与过量都可影响糟粕(粪便)的正常排出。如果把水谷精微比作清轻之气,则糟粕(粪便)则为人体内部的浊重之气。清浊不分乃发为病。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因此,治疗便秘当从“气”入手,气机通畅则糟粕自泄。

清浊之气的泌别有赖于人体气机是否通畅,有赖于升降出入是否有常。因此,笔者认为:六腑以通为用应理解为,六腑以气机的升降出入有常为用。清气的升清、摄入有常,则浊阴的沉降、排出才能有度。否则,糟粕(粪便)必无法沉降与排出。进而出现临床中便秘症状。因此治疗便秘不能仅关注粪便的排出与否,同时应注意食物的摄入与吸收是否有异。如果把食物的摄入到粪便的排出的这一过程比作生产流水线,那么,五脏六腑皆参与这一生产过程,一脏一腑的运化失常,其他脏腑必可累及,单纯运用脏腑辨证治疗本病有失偏颇之嫌。在气机升降出入论指导下的脏腑辨证将更具指导意义。翟建宁等[2]在其治疗功能性便秘时就提出:“从气机升降理论出发,重视气机失调在发病中的作用”;范婷等[3]亦提出:“便秘与气机升降失调密切相关”;《医学启源》也指出便秘与气机升降失调密切相关。如其书中述“气机阻滞也,谓肠胃隔绝,而传化失常”。

三焦辨证的纲领性作用

三焦不仅是阳气运行的通道,而且是水谷运行的水道[4]。正如《难经·六十六难》云:“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难经·三十一难》曰:“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另外,孟竞璧[5]提出“从水谷入口,直到中渎之官的二便排出的全过程,就是三焦功能的物质的分解、吸收、利用、代谢的全过程”。因此,从三焦高度看“气机的升降出入”、“糟粕的生成与排泄”更具全局性;运用三焦辨证诊治慢性功能性便秘具有纲领性作用。

三焦辨证应用于内伤杂病并不鲜见,如《金匮要略》:“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现代医家更将三焦辨证应用于诸如脾胃病[6]、过敏性紫癜[7]、糖尿病[8]、胆结石[9]等疾病,均获得满意疗效。在田振国教授指导下,结合笔者临床观察,三焦辨证应用于慢性功能性便秘有以下指导意义。

1.明确便秘的病变主要受累脏腑。三焦辨证的运用既抓住便秘病变的主要受累脏腑,同时不忘间接受累脏器的治疗。既要重视粪便(糟粕)等重浊之气的沉降与排出,又要兼顾水谷精微等清轻之气的摄入与升散。

三焦辨证把人体按部位划分为三大部分,每部分又包括若干脏腑。临床结合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通过分析临床证候来确定便秘病变的主要受累脏腑,具有辨证精准、定位准确的特点。例如可以在明确该病是以中焦脾虚为主要因素基础上,同时兼上焦顾肺气郁滞的次要因素。

2.指导临证选药。吴鞠通对温病的理法方药均按三焦详细辨析,要求“治上不犯中下,治中不犯下”。并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用“羽、衡、权”形象地概括了三焦温病的治疗法则和选药原则”[10]。此法应用于便秘的治疗同样适用。当便秘病累及上焦气机时,选药当宜清轻润散之品,如桔梗,薄荷、柴胡、升麻等;病变累及下焦气机时,宜选川楝子等。

田振国教授“养荣润肠舒”遣方用药思路的还原

1.从气治秘。以六腑气机的条达舒畅为治疗主线。田振国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慢性功能性便秘以大肠气血津液的循行异常为病理基础,病性以虚为主,并以气血亏虚,津液不足,肠道失润,推动无力为主要病理表现,气的循行异常是形成便秘的关键。气机的条达舒畅与否,有赖于气的温煦、推动、固涩、气化、防御作用是否正常。故而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疗应从“气”入手。气机畅则清气升、浊阴降、粪便得泄。因此,慢性功能性便秘应以“从气治秘”为主旨;以六腑气机的条达舒畅为治疗主线,贯穿于治疗的始末。

2.以三焦辨证为纲,脏腑辨证为目。《诸病源候论·大便难候》云:“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田振国教授认为“脏腑不和,三焦气涩,动力缺乏和气机不畅是形成便秘的基本原因”[11]。在具体治疗原则的制定方面,应重视整体观念,突出中医治病优势,改传统治疗便秘以脏腑辨证为主的习惯,建立以三焦辨证为纲,以脏腑辨证为目的辨治方法,其提出“调肝理脾、补肺强肾”的治疗原则,反映了上述观点。肺居上焦、脾守中焦、肾关下焦,治疗过程中三焦并顾,不失偏颇。肝主疏泄,三焦气机的条达舒畅,有赖肝脏调节。在此基础上,视脏腑虚实辨证用药。至此,“养荣润肠舒”的遣方用药思路乃成。全方立意明确,目的清晰。

方剂组成:决明子、当归、柴胡、桃仁、厚朴、枳壳、槟榔片、莱菔子、肉苁蓉、牛膝、杏仁、瓜蒌、黄精共十三味。方解:其中黄精、杏仁、瓜蒌三味药润上焦肺气,调和百脉,下利大肠;肉苁蓉、牛膝两味药强下焦肾气,助元阳利二阴;厚朴、枳壳、槟榔、莱菔子四味药理中焦脾气,强散精气,助脾之运化水谷之功能;决明子、柴胡、当归、桃仁四味药调肝理气,疏解三焦气机之涩。十三味药合用共奏三焦调节之功。

总结

当运用中医治疗某一种疾病,不能达到满意疗效时,也许换一种思维方式重新认识该病,或可有一番新的见解,笔者师从田振国教授临证学习时,有此感受。在导师的指导下,笔者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思路大为改观。总结如下:以气机的升降出入失常,分析便秘的病因病机;从“气”入手,以六腑气机的条达舒畅为治疗目的;以三焦辨证为纲,始终把握治疗方向;以脏腑辨证为目,充实调节脏腑虚实之手段。笔者将该思路运用于临床每有收获,然而还需进一步临床系统观察,以获得进一步病例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智勇,李春雨,田玲.养荣润肠舒合剂治疗慢性便秘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1):941-942.

[2]翟建宁,金小晶.从气机理论论治功能性便秘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2):20-21.

[3]范婷,李守然,张根腾.中医气机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中的应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5):512-514.

[4]朱云,史恒军.三焦辨证源流浅析[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30(3):8-10.

[5]孟竞璧.三焦和三焦经实质的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2):18-20.

[6]张志敏,刁瑞萍.脾胃病治疗当分三焦辨证浅谈[J].天津中医药,2004,21(6):491-493.

[7]原晓风,张慧.三焦辨证法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1):40-42.

[8]任爱华,阚方旭.糖尿病肾病三焦辨治[J].山东中医杂志,2000,19(6):328-329.

[9]曾美莹,姜敏莉.治“石”须分上、中、下[J].光明中医,2003,18(2):15-17.

[10]周永学.三焦辨证临证意义探析[J].中医药学刊,2002,20(1):76.

[11]柳越冬,陶弘武,魏庆磊.田振国主任医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2(12):24-25.

(收稿日期2015-06-05)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山西省首批中医中青年临床领军人才培养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