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行的山河和燕行使的历史意识

2016-02-01 21:11
国际汉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鸭绿江行使

汪 波 译

引言

一直以来,学界提及最多、最具代表性的燕行录包括金昌业的《老稼斋燕行日记》、洪大容的《湛轩燕记》以及朴趾源的《热河日记》,这些燕行录都现存有韩文版,而最为著名的要数洪大容的韩文版《乙丙燕行录》了。后来,金景善将前面的三篇作品全部收录在《燕辕直指》中,本稿将主要以上述四篇作品为中心展开讨论。

仅在满清入关以后,我国的燕行使就曾经数百次地踏上中国的土地。渡过鸭绿江,途经辽宁、山海关,到达河北,直至北京;环绕渤海湾长达两千里,往返一次耗时半年之久;四百人左右的庞大使团,历经数百次的来往,这足可以称得上是历史的大长征。过了鸭绿江直到辽阳这一段被称作“东八站”,这片大地山险水清、土似朝鲜,总是能够勾起燕行使们对高句丽的故土血缘意识。辽阳的护城河太子河与沈阳的护城河浑河合流之后汇集为辽河奔流至渤海湾,与高句丽的千里长城共同组成了朝鲜意识的防波堤。不过,沈阳也是丙子胡乱时三学士的刑场以及朝鲜俘虏的奴隶市场,这又会令燕行使们苦恼于明清间的历史矛盾意识当中。

燕岩朴趾源在《渡江录序》中为什么要写“后三庚子”呢?“将渡江,故不敢称崇祯也,明室亡,于今百三十余年,曷至今称之,明室犹存于鸭水以东也”①金景善:《燕辕直指》,载(韩)民族文化促进会编《国译燕行录选集》第10卷,民族文化促进会,1982年,第54页。,这大概只能理解为一种时代的苦痛吧。大凌河、小凌河曾是明清之间的战场,在这里更能体会到丙子胡乱以及明清交替所带来的强烈的历史意识。在锦州、松山、塔山、杏山战役中,清太宗将昭显世子和凤林大君扣作人质押在战场,这种冲突意识在穿过山海关时越发的真切,因为这里是历史现实与先进文明的现场,也是燕行的通路。在这一个又一个的意识当中越过滦河就会到达北京。

燕行归来之时心情会更为轻松一些,对异国文化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一些。李廷龟的《游千山、闾山、角山寺记》成了后来燕行使们的教科书,浏览异国名山并与我国的山川相比较也成为燕行使们炫耀自己学识的一种资本。去过医巫闾山的湛轩在他的《医山问答》中通过虚子与实翁的问答将自己的世界观及文明观传至中原地区。

下面笔者将以中国的河山为中心,分几个部分考察我国燕行使的思想、历史以及文化意识的变迁。

一、鸭绿江渡江录

鸭绿江构成了两国的国境线,燕行使们正是通过渡鸭绿江来开始自己的行程的。渡江的具体地点在哪儿呢?可以确信就是在义州城北8—9里的九龙渊,当时燕行使节就是从这里发船的。①《燕辕直指》,第61页。据说府使弘俶在池塘中的一个小山坡上建了一座名为九龙亭的亭子,每年一遇干旱就会在这里举行祈雨祭。九龙渊北面还有一个地方叫鸭绿江祠,据说每年春、秋的时候,这里还会举行国家祭祀。在义州邑旅馆的北边坐落着一个统军亭,这里曾是壬辰倭乱时宣祖王蒙尘的地方,统军亭烽火台与周边的20余座烽火台连在一起。邑城南边的鸭绿江边上有一个义顺馆,这里原来叫望华楼,是用来迎接来自中国的使臣的。壬辰倭乱时,在柳成龙的建议下,鸭绿江的中江形成了“中江开市”,用来与明朝人进行物物交换,这一国境交易一直持续到丙子胡乱时期,在燕行之路的“栅门后市”“凤城后市”盛行之后移至栅门以内,据说这就是义州湾商的起源。②金泰俊(音译):《中国内燕行路程考》,载中国内燕行路程调查研究组编《燕行路程舆地胜览》第2辑,2003年。

鸭绿江西边1里左右有个地方叫小西江,小西江往西4里就是中江,中江也是从鸭绿江上游分出来的一个支流,两江在下游再次合并,两江之间的地方叫做於赤岛,岛上也有百姓居住。在这里每年春、秋都会有集市,这就是所谓的“中江开市”。

小西江面积不过三四十步,虽然夏季水较多,但旱季常常干涸,可以直接穿行。中江是鸭绿江在上游分出的一个支流,是中江开市的地方,也是燕行使乘船要横穿的地方。从中江向西再走10里就是三江,也叫靉剌河,大小与鸭绿江近似,但水势更险,燕岩在《热河日记》中将其描述为“虽与鸭绿江相距不远,但亦有辽水涨溢,可知其源头各自不同”③《燕辕直指》,第61页。。两国间虽无法通过这条江彼此往来,但据说凤城将军还是命令这里常备船只,以便两国间的不时交涉。

从统军亭西边的小山坡下去,找到清阴先生曾经停留过的地方,那里有一块石碑,上面记有一些史迹,这应该是丹岩闵相公的字体。鸭绿江奔流至此分为三支,故称三江。这个时候三江上的冰大概全都冻上了,上面还有很多积雪,骑马从上面经过大概都不会感觉到这是一条江。过了三江,道路狭窄,仅容小车通行,左右杂草丛生挡住前路,此时正是冬日夕阳西下之时,而我却要离开故土赶赴万里燕行,心里怎能高兴?可数十年的平生所愿得以一朝实现,不过一介书生却能戎装跃马来到这里,这种畅快的心情和慷慨的意气让我不禁在马上抖起了肩膀,终于作歌一首吟唱于马上……④苏在英等:《注解乙丙燕行录》第1卷,(韩)太学社,第35—36页。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统军亭的西边,立有一块清阴金尚宪先生的遗碑,碑文是由闵维重的儿子丹岩闵镇远所写。这一段真实地描写了燕行使骑马踏冰,走过积雪覆盖的三江,以及用小车穿越芦苇丛生、狭窄难行的小路时的心情。

不记得离别之日是否流泪,

鸭绿江之水全无半点绿色,

白发船工言称此景初见。⑤洪瑞凤:《乐学拾零》,第209页,见金天泽编《珍本青丘永言》,第110页。

鸭绿江涨潮之后可怜我君,

燕云万里去往何处,

春草绿时请即返还。⑥张炫:《乐学拾零》,第355页,见金天泽编《珍本青丘永言》,第221页。

上面这首时调是丙子胡乱时跟随孝宗前往沈阳的洪瑞凤所写,下面的时调是一直将孝宗送到鸭绿江的张炫所写,这首时调可以说很好地表达了对鸭绿江的恨与怨。

详考唐书,上书唐书高丽马訾水出靺鞨之白山,色若鸭头故号鸭绿江。白头山为诸江发源之祖,西南流者为鸭绿江。皇与考云天下有三大水,黄河长江鸭绿江也。两山墨谈云自淮以北为北條,凡水皆宗大河,未有以江名者,而北之在高丽曰鸭绿江。①朴趾源:《热河日记》6月24日渡江录。

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也将鸭绿江称为马訾水,南方的谓江,北边的叫河,鸭绿江虽称为江,却与黄河、长江并称为天下三大水。燕岩说道,燕行使所乘之船开航之后便开始晕船,一整天都比较严重,统军亭的柱子和栏杆似乎还在眼前旋转,前来送行的人站在沙滩上,变得如豆粒般模糊。从对岸的虎山长城眺望鸭绿江,统军亭恍惚于松林之间。要想通过这里必须扒开厚厚的芦苇丛才行。②2003年2月4日、8月8日燕行录路程调查研究组现场调查。过了三江就接近九连城了。九连城为金朝所建,金与高丽一战败退至凤凰城。高句丽时曾在此建都,并将之称为国内城。明朝曾在此设镇江府,清灭明后,这里数百年来都是一片空地。③《燕辕直指》,第562页。到实地考察可以发现,九连城的规模是相当庞大的,古城的遗迹,倒塌的城墙还都保存完好。燕行使在这里稍做停留之后,又途经金石山、汤站前往栅门。④九连城内现有写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九连城古城址,丹东市人民政府(1983.3.1)”的标牌。

金石山是渡过鸭绿江之后遇到的第一座山。明将康世爵在铁岭一战失败之后成了清的俘虏,他换上朝鲜军校死尸的衣服逃了出来,这里就是当时他准备渡鸭绿江时的藏身之处。他从金石山出来后悄悄渡过鸭绿江,潜入到咸镜道的会宁,在那儿娶了个朝鲜老婆并且代代相传。过江之后,第一个留宿康世爵的是嘉山的得龙,受此影响,得龙曾前往中国三十多次,他精通中文,后来成了一位很有名的翻译官。

栅门也叫边门,距鸭绿江130里,燕行使们要在这儿办理入境手续。所谓“栅”就是指用较粗的树木横着架起来,中间挖洞穿在一起用来阻挡行人和马匹出入的一种东西。据说从北边的塔子(音)一直到南边的海门(音)之间2千多里范围之内,曾一度设有72栅。燕岩看过栅门里面后,认为这里丝毫也不土气;洪大容也曾忠告说,“其规模虽大,但心法颇细”。栅门虽是中国东边的边疆却也如此大气,由此可知今后定会更加繁荣,想到这儿不禁意志有些消磨,真想就此留下,这种想法令自己感到浑身发烫。⑤《热河日记》6月27日渡江录。这一段是对朝鲜知识人越过国境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时那种期待心情的描述。

远眺凤凰山,仅有几座山峰高耸而立,但从山下看的话,数百座石峰犹如长枪林立,又如屏风一般层层叠叠,道峰山与水落山虽与此相似,但气势却不及。安市城位于凤凰山的东南山脚下,一座座山峰将其围得如铁瓮山城一般,素来被称为天然要塞。⑥作者未详:《蓟山纪程》,载《国译燕行录选集》第10卷,第351页。燕岩称:“高句丽方言称大鸟为‘安市’,现在的农村土话称凤凰为黄鸟,称蛇为白岩,由此可知,隋唐根据这种方言将凤凰城改称安市城,将蛇城改称白岩城这一传说是十分有道理的。”⑦《热河日记》6月27日渡江录。他同时还引用传说称:“安市城主杨万春曾射中唐太宗的眼睛,而唐太宗聚军士于城下赐杨万春绸缎百匹,作为其为君主固守城池的奖赏。”⑧同上。但燕岩又称:“唐太宗在安市城有无失目无处详考,据唐书记载,安市城在平壤西五百里,而凤凰城又称王城,不知此名何来。”⑨同上。据地志记载,古安市城在盖平县东北70里,从盖平县往东300里是秀岩河,再向东200里就是凤凰城,如果说这里就是古平壤的话,倒与唐书中所记载的500里距离相符,那么凤凰城是否就是安市城就值得怀疑了。三渊送老稼斋前往燕京时所作之诗中也说到“千秋大胆杨万春,箭射虬髯落眸子”,而金景善也称,唐太宗聚天下之兵,却在弹丸小城终不得志而仓皇退兵,这着实令人惊诧。

越过凤凰山就是凤城市了,这里也叫凤城后市,是进入栅门后燕行使一行与中国人进行交易的又一地点。从这儿经过松站、刘家河、八渡河、通远堡、草河口之后,还要途经分水岭、高家岭、俞家岭、连山关,而后再翻越险峻的会宁岭(摩天岭)和青石岭。分水岭位于畓洞与高家岭之间,向西流入辽河,向东汇入瓮北河后以此为界流入三江鸭绿江。这里面要数会宁岭最为凶险,下过大雪之后山路冻结,滑而难攀,燕行使一行只好绕行甜水河、虎狼谷。从甜水站再走十里就到青石岭,青石岭高度与会宁岭相似,石头全都泛着绿光,故称青石岭。青石岭上建有关王庙,据说从此经过的燕行使全都前来祭拜以求保全平安,得偿所愿。

是否已过青石岭,草河口又在何方。

胡风如此凛冽,阴雨又从何而来。

谁人画我寒相,送去君之所在。①凤林大君(朝鲜孝宗):《乐学拾零》,第28页,载金天泽编《珍本青丘永言》,第217页。

这是丙子胡乱之时,被清太宗抓作人质、翻过青石岭前往沈阳的凤林大君所写的一首时调,这里的青石岭正是这个地方。越过这座山岭,再翻过一座不大的娘子山后,展现在眼前的就是一望无际的辽东大平原了。燕岩一到这里忽然停下马来环顾四周,不知不觉将手放在额头上说了句“啊,真是个痛哭的好地方啊,真得好好地哭一场!”说完就大声哭了起来。②《热河日记》7月7日渡江录。

二、历史现场—从辽河到大小凌河、滦河

辽河对当时的朝鲜人来说是非常有亲切感的,因为他们能感到血缘的存在。据《三国史记》记载,高句丽荣留王动用全体国民修筑高句丽的千里长城,该长城东北始于扶余城,东南终于大海,长达千余里,足足用了18年才竣工。在这段时间里,高句丽的许多山城收缩至辽宁境内,辽河连接千里长城东部的这条警戒线自高句丽占领辽东和玄菟郡之后于7世纪初建成。③金富轼:《三国史记》第20卷,荣留王篇;李健才:《东北史地考略》,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辽河也叫周流河或巨流河,汇辽阳的太子河及沈阳的浑河后流入渤海湾。这条河旱季时水很少,但雨季时又漫溢平原,给燕行使们的行程带来很多困难。过了辽东平原,一进入辽阳地界,首先要渡过的就是辽河的一个支流—太子河。太子河又名衍水,据《史记》记载,燕太子为躲避秦始皇派来的刺客而藏身于此,故得名太子河。太子河与浑河合流,形成三叉河,因此也叫三坌河。过了太子河就是辽阳,据传当年唐朝兵部尚书李绩围攻辽阳城时,城里面有一座供奉着高句丽始祖东明王的高句丽祠。一直到唐朝败退之后,辽阳都是高句丽人集结的中心,朝鲜世宗末年崔溥漂流至此时,据说城内还残存有该祠堂。④李圭泰:《新热河日记》,SHINWONBOOK,1997年,第77页。

过了浑河就到了沈阳(盛京),这里有清朝的故宫。浑河又名耶里江,发源自白头山(长白山),向西南流淌,汇太子河而入辽河。据传当年凤林大君在沈阳时曾于浑河边建了一座亭子,据《侍讲院日记》记载,胡人给世子(孝宗)一块野坂田让其种菜的地方正是在这里。孝宗在沈阳被扣作人质时,有一个叫做弘德的宫女帮孝宗在这块野坂田上种菜,还给孝宗提供泡菜,以至于后来孝宗被释放返回祖国后,仍不忘弘德之功,赐其骆山一带之土地,并命名为“弘德田”。⑤金昌业:《老稼斋燕行日记》第2卷12月6日条。

谁言辽河水,奔流至大海。

鲸喷巨浪,千里浪清。

清清蓟门之树,耸耸沈阳楼阁。

车轮马掌绕河口,关东大地之都城。

白日船工何为困,皆因江冻无驶船。

东向抹余泪,永陵收晚霞。

野坂历惨岁,小亭成荒山。

凄凉踏水行,一声草笛鸣。

轻鸥揽雾,栖卧水岛。⑥《蓟山纪程》第3卷,渡湾浑河条。

《蓟山纪程》中有如上一首燕行之诗,其中的“野坂历惨岁,小亭成荒山”吟诵的就是世子大君渡过浑河后耕种野坂田的悲惨历史。《蓟山纪程》中还记载说,世子大君所困之朝鲜馆就在路东边,房子已破败不堪,积满尘土,大门上面的牌匾上本来写着“朝鲜馆”三个字,现在已经没了痕迹,房子前面还有一座清朝的宫殿—景佑宫。金昌业也曾说:“进了沈阳南门走上一百多步后向东拐进一个胡同,有一座朝鲜人质居住的房子。”在《沈阳县志》中,大南门里面有一个叫做高丽馆胡同的地方,这个地方正是朝鲜馆的所在,现在这里建有沈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另外在《热河日记》中还记载了1637年4月19日为被清太宗处死的洪翼汉、尹集、吴达济三学士举行祭祀的内容,但根据清太宗的史迹考证应为3月6日。三学士的刑场据推定应在以前的法国天主教堂、现在的中山公园的边上。虽是敌国的臣子,但其至死不屈的气概感动了清朝政府,为了追思三学士,清廷为他们立了一块“三韩山斗碑”。其后原碑流失,仅剩碑额。日帝时期成立了三学士遗迹保存会,重刻了一块碑,之后连这块碑也流失了,残碑被弃于沈阳一农户家中,最后被渤海学院院长千文甲所收,现存于渤海学院校园之内。

大凌河桥下之水非常宽,徒步需要走上20分钟,这里曾是清末著名的战场。春季少雨时,其他河流都可以趟河而过,唯独这里需坐船通行。大凌河上总是刮风,沙土也很严重。祖大寿在这里紧固城门,顽强血战,那些死去的冤魂至今还在诉说着冤屈,令燕行使们在这里总觉得不寒而栗。明将刘綎与其部下数十万人也牺牲在这个战场,据说每当阴云密布之时,抑郁之声就不绝于耳。①《燕辕直指》大凌河记,第145页;《蓟山纪程》第3卷,渡湾大凌河。过了大凌河之后还要渡过锦州的小凌河。小凌河与大凌河发源地相同,但流向不同。小凌河距大凌河约30里之遥,但其间总为海雾笼罩,燕行使们都认为就是因为这里是古战场才这样凄冷萧条、烟雾缭绕。从河边一直到山顶,到处都挖有战壕,据说这是当年清朝人构建防御阵地的遗迹。旱季的时候,小凌河的水反而比大凌河还要多。②《燕辕直指》小凌河记,第149页。关外四城—锦州、松山、杏山、塔山,以及金应河将军曾经巡视过的抚顺深河在萨尔浒战役之后就成了决定明清命运的最大一块战场,清太宗怕朝鲜亲明,还把扣在沈阳的人质世子大君也带到这个战场,来打这最后一仗。

滦河距永平城西5—6里,发源自长城北边的开平,向东南流经天安县,到达卢龙塞与漆河合流,于乐亭县注入大海。从沈阳一直到这里,大地一马平川,河流大多浑浊,唯独滦河水清流急,河底皆为白色河卵石,沙滩也非常整洁。③《燕辕直指》第2卷,出疆录滦河记,第196页。

燕岩在《滦河泛舟记》中写道:“滦河偏偏流至孤竹祠,水深积成为湖,水色也如湖水一般,这里就是伯夷叔齐的孤竹国。”据《卢龙县志》记载,卢龙县曾叫肥如县,之后分为肥如、朝鲜、新昌三县。值得关注的是这里曾有“朝鲜”这一地名。古朝鲜时期的古诗《箜篌引》(古今注)中有一句“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如果将这里面的“朝鲜”定位在这里的话,可以解决文学史上的许多疑问。在卢龙县文化院的帮助下我们很艰难地找到了滦县谢容镇孙薛营的首阳山。这里正是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最后饿死的地方。④2003年8月14日燕行录路程调查研究组现场调查。这里原本有一座三君庙,现在是首阳山长城炼铁厂,孤竹旧城的遗迹只剩残砖破瓦。寻访清风台、夷齐庙、孤竹庙的记录在《老稼斋燕行日记》和《热河日记》中都非常详细。从这儿再过永平渡还乡河后就到了丰润。这里是丙子丁丑胡乱时被绑架来的朝鲜人的后裔生活的地方,路边就有一座高丽铺驿站。这里水田众多,种稻是这里的主业,市场上有很多制卖泡菜和高丽饼的女人。燕行使经过这里问及这些人的祖上时,他们都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是朝鲜人。这里还有展示朝鲜人生活用品和工具的资料馆,以及朝鲜将军李文炯的墓,可以说在这里到处都能找到当年血战的痕迹。朝鲜的使臣们一般都会在这里留宿⑤《蓟山纪程》第2卷,渡湾高丽堡。,可是在燕岩的行程中,这些使臣却钻高丽铺人亲切的空子,又偷又讨,从那以后,有朝鲜使臣来到的话,高丽铺人都紧锁房门,人情变得十分淡薄。过了丰润之后就是玉田县,这里是朴趾源在《热河日记》中创作《虎叱》的背景之地。燕岩为避当时之忌讳,故意将自己的作品《虎叱》说成是在玉田的沈田朋家中留宿时,与郑进士一同抄录的墙上挂的一个字卷,沈田朋也说这幅《虎叱》字卷是从附近的蓟州市场上买回来挂在墙上的。《虎叱》的主人公北郭和东里子正是当时朝鲜社会外表光鲜实则虚伪的腐儒形象的代表,在作品里他们成为了老虎斥责的对象。①《热河日记》关内程史。

三、名山纪行(千山、闾山、角山游记)及其历史意识

燕行使一行途经山海关时,站在决定明清命运的万里长城的将台之上,面对严肃的历史现实扣紧了衣裳。明将吴三桂在这个将台上听到了叛军首领李自成包围紫禁城、崇祯皇帝逃出皇宫自缢于景山的消息,当听说自己的爱妾被李自成的部下抢走的消息后,他立即向顺治的摄政王多尔衮请兵,打开山海关的城门,放大清铁骑入关,这一举动为清兵击败李自成并夺取天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多尔衮病死于热河之后,年幼的顺治帝随即将都城从沈阳迁至紫禁城。我们的世子大君也跟着来到了北京,后来很快被释放,被送回朝鲜。先走一步的昭显世子回国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凤林大君则继仁祖之后登基,他就是主导了北伐的孝宗大王。

山海关的第一关是一座瓮城,没有城楼,刻有“威振华夷”四个字。第二关是一座四层的敌楼,城门洞顶上刻有“山海关”三个字。第三关是一座城楼,挂有一块牌匾,上书“天下第一关”。

燕岩走到这里说到:“呜呼哀哉,蒙恬建长城是为阻胡人,而灭秦之胡却在自家长成,徐中山建此关是为阻胡人,而吴三桂却急于开关迎敌,天下无事之时徒招旅人讥笑,我于此关安还有话可讲?”②《热河日记》馹迅随笔。这可以说是对历史的一种反讽。

在离山海关不远的八里堡的山坡上有一座姜女庙(贞女祠)。姜女原姓许,名为孟姜,陕西省人,嫁与范七郎。丈夫修长城,一去无音信,孟姜带着亲手为其缝制的衣服,不远千里寻夫却未能见,十分想念丈夫的孟姜死后化作了望夫石。也有传说称孟姜听说丈夫的死讯后独自去找到丈夫的尸骨,背着跳进了大海,几天后,一块石头从海中冒出,即使长潮也无法淹没。庙中立有一座塑像,旁边侍立两童子。燕岩途经这里时曾说皇帝在这里建有行宫,笔者实地考察经过这里时也发现有很多游客在焚香捐钱许愿。孟姜女传说与梁祝都是中国最广为流传的爱情故事,这里也成了后来燕行使们的必经路线。③《热河日记》馹迅随笔;《蓟山纪程》第2卷,渡湾姜女庙。

各种燕行录几乎都提到从沈阳至山海关这一段是最为漫长、最为辛苦的路程,而在返回途中燕行使们最想去的地方之一就要数北宁的医巫闾山了,而被历代燕行使奉为教科书一般的山行记中就包括李廷龟的《游医巫闾山记》《游千山记》《游角山寺记》。④李廷龟:《月沙集》第38卷。

医巫闾山位于锦州北宁市西北,主峰望海亭海拔866米,略高于白云台,主要景区包括大观音阁、玉泉寺、表岩寺、接待寺、北镇庙等。⑤辽宁省地图册,辽宁经纬测绘制作中心,1999年。李廷龟在燕行归途中听说了医巫闾山的景观,就带着书状官和七八个从人前往医巫闾山探胜。经过北镇庙后首先到了观音窟,在经过了一个写有“北镇巫岳”的石刻之后来到山顶,坐在碑亭中远望下落的瀑布,不禁感叹此瀑可比庐山瀑布。由于太过疲劳,他们没有再去玉泉寺,只是远远地观望了一下而已。回来的路上又来到了北镇庙,北镇庙是供奉祭祀医巫闾山神的地方,历代皇帝在这里留下的碑石林立于寺院之内。在乾隆的石碑上还能看到朝鲜人金妃的名字,据说她是当时礼部侍郎金简的妹妹,还与乾隆皇帝生有一子。金简是金常明的孙子,在《热河日记》中有金常明被雍正帝宠为重臣的记载。⑥李廷龟:《月沙集》第38卷,游医巫闾山记。

金昌业与马牌从詹、元建、善与、申之淳、崔寿昌等一起出发途经北镇庙前往观音寺甘露庵。他称这里自月沙之后已有百年无人来访,并以此为荣,手持月沙之山行记一一确认每处名胜。他不断引用月沙的话,说:“我见到了月沙所说的刻有‘北镇巫岳’的石刻,下面有水冒出,逐渐汇成一眼泉,主人在松树下做饭招待了我。”他还说:“月沙所说的‘绕到东边,往上有40余阶台阶’的地方正是这里。”他还找到清安寺、毘卢殿、娘娘庙、三官庙、桃花洞,并把清安寺与我国的山川做比较说:“清安寺可与道峰山的回龙寺决一雌雄,但其规模大小更胜一筹。”他还听说了在医巫闾山下有高丽王的墓,确认了广宁城北边有箕子墓和箕子亭的传说,从向导那里一一了解了玉泉寺、琉璃寺、积水寺、双峰寺、灵山寺、五峰寺、甘露庵、桃园洞、桃花洞、望海寺、双泉寺、清安寺等众多道观与寺庙,还称这当中要数望海寺最高,不但能看到大海,甚至还能看到蒙古的大地。①金昌业:《老稼斋燕行日记》,癸巳年3月1—2日。另外他还对寻访桃花洞之路印象十分深刻。

另外,医巫闾山也是因为湛轩洪大容的《医山问答》才得以声名远扬。湛轩也怀揣着月沙的游山记并以此为旅游指南,在燕行返回途中来到医巫闾山并与之对话,书中代表着自己的虚子在朝鲜和燕行途中没有遇到大贤与真理,随后来到医巫闾山并在这里碰到实翁,他用对话体的形式来表述自己的学识与信念,《医山问答》可以说是一部哲学小说,湛轩从虚子的错误理论中跳脱出来,通过与实翁的对答来展开自己的哲学思想与世界观。可以说,虚子中国之行的动机以及作品的地理背景—医山的象征意义共同揭示了作品的重要性质,虚子与实翁在山中的对话也清晰地表现出了湛轩的个人性格。“医山”起到了一种媒介作用,使湛轩在燕行途中重新认识自己的学识,解除在燕行之中体会到的矛盾与苦恼并对之进行重新整理。②李廷龟:《月沙集》第38卷,游医巫闾山记。

千山纪行也是燕行使们羡慕的对象。月沙很早就作为世子册封奏请使(1604年)远赴明朝游历千山并写下《游千山记》。当时他与书状官李叔平、副使闵伯春一起,首先在当地僧人的指引下来到了祖越寺(灵远寺)。看过了玉皇殿、观音殿、罗汉洞之后,又来到龙泉寺,爬上圣与庵,来到上元寺,并在山寻寺集合,一行再次回到龙泉寺。途中看到了险峰峭壁上的“独镇群峰”和“振衣冈二佛庵”等刻字,并将之与首尔的三角山和道峰山做了一番比较。③李廷龟:《月沙集》,游千山记。

金昌业也带着月沙的《游千山记》在归途中从烂泥堡出发去了趟千山。在永安寺留宿一晚之后进入千山,首先来到了祖越寺。在这里他说道:“月沙所记载的楼阁和玉皇殿都已经没有了,寺门和佛堂的匾额上写着的‘人境别区’和‘千峰拱翠’也都已经看不到了,唯有佛堂后面的大石壁上还刻着‘含泽宣气’和‘独镇群峰’。”由此可以看出,他是按照月沙的游山记一一进行了对照。千山上有龙泉寺、大安寺、祖越寺、中会寺、香元寺、双峰寺、永清寺等众多寺庙,金昌业评价说,这中间要数祖越、龙泉二寺景色最妙,其次是香元寺和大安寺,由此可以看出,老稼斋的千山记真是做足了基础调查。离开龙泉寺后在大安寺用了午餐,之后又在皇子岭留宿一夜,然后再次回到祖越寺。他探访了唐太宗曾经驻过军的唐天子大殿、白袍大将薛仁贵曾经休养过的白袍岩和尉迟敬德曾经造访过的敬德庵,还通过当地的僧人找到了原在凤凰岭的渊盖苏文的雕像。他对月沙将千山与三角山和道峰山进行比较表示了同意,还从地理学的角度将千山山脉的山峰与景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又列举了其中最为突出的景观并与我国的山川相比较,从这一点来看,老稼斋的游山记要比月沙的作品更进了一步。④金昌业:《老稼斋燕行日记》第9年,癸巳年3月6—8日。

自北魏时期一直到隋唐,不断有佛教寺院建于千山,到了明清时期,随着道教的盛行,这里也成了道教的圣地。这里还留有很多唐太宗李世民以及清乾隆、康熙皇帝的遗迹和诗篇,御览山景区一带的夹片石、天上天、可怜松、佛手峰、鹦鹉石、望天蛙、握拳石、鹿角松、天外天等景观也都多姿多彩。历代燕行使最爱去的龙泉寺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乾隆皇帝的御笔字碑已经滚落一旁,龙泉之水也已经干涸。龙泉寺所在的西海景区风光最为秀丽,唐太宗、薛仁贵的兵营遗址,康熙、嘉庆浏览过的古道观依然保存完好,大佛景区的佛像高达70米,是中国三大佛之一。⑤苏在英:《东北文化纪行》,集文堂,2002年。

月沙的《游角山寺记》算得上是角山纪行的第一篇。他在燕行归途中骑驴游角山,无奈山势太险,只得弃驴拄拐攀爬而上。上去一看,寺门已破损不堪,只有一老僧孤守寺庙,旁边仅有一棵蒙恬筑长城时种下的红松凄凉地陪伴着他。秦朝蒙恬筑长城从角山一直修到临洮,明朝徐达又从角山修到海边,并建成山海关,成为东北地区的咽喉要道。庙上山顶的城垛蜿蜿蜒蜒横断天际,经大青山、小毛山、黄土岭与山海关相连,向北有台山长谷(音)层峦叠嶂与胡村(音)相邻,东南与波涛汹涌的广阔大海相接,可以说角山长城乃天下之要塞。一眼看见山海关老龙头的海神祠,在大风中趁着酒劲在墙上题诗一首后下得山来。角山山海相连,风景秀丽,四方可远眺关内外,自然在燕行客中具有极高的名望。①李廷龟:《月沙集》第38卷,游角山寺记。

在麟平大君的燕行记中记载道:“角山上猴子众多,依关北长城建有一城,南边依长城建有二城,均设有军士,第二城里有一座望海楼,由石头建成,有路一直通往海边。这些城都是为阻胡人所建,无奈大明气数已尽,自开城门,实在令人扼腕。”②麟平大君:《燕途纪行》9月13日。《蓟山纪程》中也记载着“角山位于山海关北,气势雄浑,临医巫闾山而观沧海,东边辽东平原一望无际,何其壮观。”③《蓟山纪程》,第5卷山川条。

来到小黑山的平原之上,十三山终于又进入到燕行使们的视野当中,其实它也是医巫闾山的一支山脉。十三山这一名称的由来不是因为这里有十三座山峰,而是因为这里的驿站叫做石山站,而汉语发音“十三”与“石山”相同,故而得名。《老稼斋燕行日记》中说道:“石色少润,概因此处无树,近观不如远观奇异,早听说此处更胜凤凰山几倍,今日一见果然如此。”但是也有一些与此相反的评价,这应该是燕行使们主观思想作用的结果。④《燕辕直指》,第2卷出疆录十三山记。

结语

上文以燕行路线为中心进行了论述,在对河山进行实地考察的同时探查了燕行使们的意识变迁。

首先讨论的是渡过国境鸭绿江之后到达九连城、辽阳等东八站这一条路线。虽然在经过栅门、凤凰山时才穿过实际的国境线,但从东八站的景色、地理、历史的观点来看,朝鲜旧疆的国土意识着实无法摆脱。摩天岭以南是分水岭,东水全部汇入八度河最终流入鸭绿江,西水与太子河、浑河一起汇入辽河最终流入渤海湾。辽东大地乃高句丽故地,这种血缘意识始终折磨着燕行使的心。

过了辽东半岛进入辽阳、沈阳后,一心侍奉明朝的朝鲜知识人那种被清廷支配的心理矛盾油然而生。丙子胡乱之后,朝鲜历史悲剧的现场就转移到了这片土地上,这种意识在经过以大凌河、小凌河为界的关外四城—锦州、松山、杏山、塔山的战场时达到了顶点。燕行录记述的虽然是清朝,但字里行间充满着对明朝的赞扬,那是因为世子大君作为明清决战的人质被抓到了这里,而燕行之苦在这里也达到了顶峰。通过山海关时,这种意识得以接近现实。过山海关说孟姜女,过滦河言首阳山伯夷叔齐,过丰润讲高丽铺驿站,这表现出朝鲜知识人回避并掩饰历史现实的倾向。

除了探访中国东北名山这一意义之外,医巫闾山和千山还是朝鲜文人将中华文明与朝鲜相比,表达自己的文化意识乃至历史意识的对象,从这一点来说,这两座山的意义非同一般,尤其在《医山问答》里还可以看到将山拟人化为对话方的手法。许多皇帝都曾经造访过千山,这里也是燕行使们进行文化探访的一条路线。李廷龟探访“闾山、千山、角山”之后,这条路线就成了燕行使向先进文化巡礼的固定项目和回国之后炫耀的资本。

渡过鸭绿江一直到北京的这两千里燕行之路水多山众,这为燕行使们在跋山涉水的同时体验中华先进文化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也成了燕行使在考察明清交替的历史现场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历史意识和现实感觉的重要契机。

猜你喜欢
鸭绿江行使
丹东鸭绿江磨片有限公司
权利行使与敲诈勒索罪的规范鉴别——兼及对李洪元案的回应
暂停行使金融合同提前终止权的国际实践及其启示
《鸭绿江》杂志经典插画巡礼之二十三
欢迎订刊《鸭绿江·华夏诗歌》
逾期清税情形下纳税人复议权的行使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当年跨过鸭绿江
论建设工程款优先受偿权的范围和行使程序
浅谈监察机关行使留置权的法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