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2-02 00:03周飞然张宇峰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9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服务建设

周飞然张宇峰

(1.江西省新余市委党校,江西 新余 338000;2.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 201306)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周飞然1张宇峰2

(1.江西省新余市委党校,江西 新余 338000;2.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 20130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惠民进一步落实,文化管理更加规范。但是要清醒地看到,我们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还存在诸多不足。文章在公共文化投入、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公共文化需求表达等方面探讨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强化政府主导地位、推进文化重点工程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公共文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体制改革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公共文化服务指政府使用公共权力,利用公共资源,通过提供文化产品,满足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和需求的服务,内涵包括公共文化的建设、管理、运行和规范。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公共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生产与服务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找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找到科学有效的办法与对策,切实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一、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前瞻规划、科学决策,做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出台了不少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文件,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快速推进,成就巨大。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消费需求在升级,在文化领域,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有了更高期盼。而就现阶段来看,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同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地区之间、城乡文化之间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

(一)公共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方式不够科学高效

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公共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不少地方政府存在“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重文化产业,轻文化事业”错误的思想观念,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我们看到不少基层、文化场馆设施,多年没有变化,陈旧落后。同时,投入方式也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不够科学高效。大部分地区公共文化财政仍然采用传统的“条条”“块块”模式,投入资金分散,撒胡椒面,结果导致发达地区重复建设,不发达地区资金依然短缺。还要看到,大多时候资金的使用和监管在系统内运行,期间缺少公众意见的参与,缺乏专家的咨询论证,不仅使得投入的科学性存在问题,有时还为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

(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质量不高

在设区市及以下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不多,供给不足、质量不高。一些欠发达地区,县级电影公司难以为继,歌舞团有名无实、形同虚设,无法正常演出。在一些中西部农村,仍然是上学读书难,公共文化生活匮乏。各级部门开展的“三下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的一些需求,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从供给质量上来看,文化产品和服务单一,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难以让群众满意。特别是占我国70%的广大农村社区,文化活动基础设施低端,文化活动方式单一,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社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群众享受的文化服务不均等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政府追求的目标。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文化投入不一样,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差异较大,公共文化产品存在着分配不均的问题。从地域来看,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远远好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城市好于广大农村。从人群来看,一部分强势城市群体享受到了时尚性、奢侈型甚至国际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而相当规模的弱势和边缘群体却很少能得到公共文化有关的惠顾。

(四)公共文化需求表达机制不健全、不畅通

公共文化既要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也要满足公民公共性文化需求。在公共文化供给上,过去更多地强调文化产品的意识宣传属性,更多地把公众当“受教育者”,导致公众的文化需求得不到重视和尊重。在公共文化需求的表达、意见搜集和社会评估等环节上的制度设计依然薄弱,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供给上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不多。一些重大公共文化项目的选择往往偏离实际,脱离群众,造成公共文化资源的浪费,影响政府公信力。

(五)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强

公共文化服务的决策机制、评估监督机制、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机制等都不够完善合理。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设施由于资金投入增长机制尚不健全、日常管理不到位、吸引力不强,削弱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同时,行政化的公共文化管理体制,限制着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活力。

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对策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文化需求日益旺盛、文化消费增长迅速、文化战略地位日益凸显的重要机遇期。与此同时,群众的文化需求呈现出日益多元、多样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以问题为导向,寻找解决对策和办法。

(一)强化政府主导地位,增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力

公共文化具有公益性的特点。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也是政府应该承担的民生责任。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应突出政府的主导地位和主体作用。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到各级政府的目标绩效管理。保证公共财政支出优先用于公共文化,建立公共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整合文化资源,打破条块分割,理顺管理关系,建设一批高水平上档次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加快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二)倾听基层文化呼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科学决策水平

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对象是公众,必须体现基层公众的意愿。坚持公共文化的建设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倾听群众呼声,体现群众真实需求。具体做法上可以成立专门机构,开发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用以记录、储存和处理从不同渠道收集的基层群众对政府文化部门、工作人员表现的评估和建议,为文化管理部门准确把握公共文化需求,查找文化建设和服务中的不足,为公共文化服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推进文化重点工程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按照中央要求,建设好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以之作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推进乡镇文化站、农村书屋和电影放映工程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做好为基层群众文化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增强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活力,加强社区(村)文化室和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点建设,提高街道(乡镇)文化资源利用率。创作、生产一批深受群众喜爱、具有良好市场基础的大众文化作品,推进一批文化服务项目,抓好文化旅游,不断增强公共文化的服务能力。在建设美丽村镇、美丽乡村中,加强民间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使优秀民间文化活起来、传下去,担负起“留住我们的乡韵、记住我们的乡愁”的职能。

(四)建设文化传播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力

把握当前信息化和传播技术发展趋势,积极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建设现代文化传播体系。一个地区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思想内容,而且取决于其传播能力。缺少众多有影响力、感召力的文化传播平台的建立,文化的传播就走不远,最就会被物质的声音所吞没。要用好现代手段,打破区域和行业限制,把文化传播平台做大。做大有实力的文化传媒集团,做大不同的文化企业,切实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力。

(五)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增强公共文化发展的活力

这些年,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但是文化体制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开始显现。有些文化改革没有完全到位,很多体制机制并不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不适应群众文化需求多样化的现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政府文化部门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做好管宏观、定政策、做规划、抓监管的工作,减少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具体业务的干预。将企业化管理的手段引入事业单位的运营之中,给文化事业单位以独立经营的条件和权利,有效激发文化事业单位的活力。对于进入市场后靠自身的力量难以生存发展的企业,探索建立扶持机制,增强文化企业自身“造血”功能和发展活力。

[1]边继云.河北省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2]陈小文.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硕士论文,2014(4).

[3]刘奇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讲话.2014(3).

[4]雒树刚.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2015(4).

G249

A

周飞然(1972-),男,江西丰城人,江西省新余市委党校理论宣传处负责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张宇峰,男,江西萍乡人,上海海洋大学学生处,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服务建设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