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助力点”

2016-02-02 00:03汤德伟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9期
关键词:内涵价值观精神

汤德伟

(安庆师范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安徽 安庆 246003)

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助力点”

汤德伟

(安庆师范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安徽 安庆 246003)

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是其精神内涵。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教育,并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有着重要的意义。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教育可以整合大学生的多元价值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导向,还可使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更具凝聚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深入挖掘的基础上,把握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教育与高校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具体实践的结合,以此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高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是传统文化理念的凝聚和核心。高校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教育与高校工作的几个重要方面相对接,将会发挥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教育的含义

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绵延几千年,有其完善的内在结构、博大的内容体系及精深的价值内涵。学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定义不尽相同。李宗桂先生在《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一文中从性质、结构、内容等十个方面对传统文化的涵义做了剖析,他认为从价值取向来说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民族精神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导向,蕴涵团结统一、贵和尚中、守成创新、以人为本的一整套价值理念的整合”[1]。顾冠华先生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既以有关的物化的经典文献、文化物品等客体形式存在和延续,又广泛地以民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审美趣味、知识结构、行为规范、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和延续。”[2]传统文化是各民族文明发展过程中种种观念形态、思想文化的总体表征。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态包含文学艺术、思想理论、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

优秀传统文化有其重要的社会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已成学界共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撷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建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有效机制,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如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大学生中有了较强的认同基础,然而目前高校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其精神内涵的教育缺乏重视。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待完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合力有待加强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3]

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反映之对象的本质属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是传统文化中精粹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稳定的内在结构的升华,包括传统文化所凝聚的基本理念、核心价值、精神特质等方面。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性精神力量,其发展和沉淀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丰富相契合。精神内涵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一个途径和维度,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进一步切实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高校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教育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教育可整合大学生的多元价值观念,并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价值导向,还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增加思想上的凝聚力。

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中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教育,利于整合大学生多元的价值观,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整体的精神纽带。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整合作用就是对大学生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加以统一。当前高校面临着一些不良文化的冲击,在高校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教育,用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的结晶武装学生,能够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甚至腐朽文化的侵蚀,校正自身消极的文化心态,并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现阶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教育,是进一步承继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充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有力抓手。

从深层的精神内涵来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深化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也可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的导向依据。精神的价值是“客体以其精神内容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扩展人的精神视野,提高人的精神品位,开发人的精神能量,活泼人们的精神生活。”[4]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其精神内涵教育的导向功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是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核心,是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和表达,亦须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价值标准与理念。何锡蓉先生认为“中国道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分不开,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在当代的运用和发扬分不开。”[5]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传统思维方式的现世运用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教育是相辅相成的。高校须重视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核心价值即精神内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指引作用,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增添力量。

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提供核心价值依托,从而凝聚大学生的精神向心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灵魂,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重要历史资源和基石,这就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增加思想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如“人与自然相和谐、相统一的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6]这是提炼自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可以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和谐理念的阐释和教育中。将传统文化的内涵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中,可使大学生从精神高度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在情感上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观上认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凝心聚力功能,这样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能增强大学生对优秀文化的向心力,从而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助力点”。

三、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具体实践中嵌入精神内涵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精深要义。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教育须从提炼出发,将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加以准确有效地阐释。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融合和对接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嵌入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阐释

有学人对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的途径做过调查后发现,选择途径的比例从多到少依次为:课堂教育、课外阅读、媒体、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其他,指出“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是课堂教育。”[7]想把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教育贯穿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就要发挥好课堂教育主渠道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接受并熟知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把精神内涵的阐释和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如此也会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

此外还需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体系,加大传统文化课的开设力度。根据学科专业有机地设置课程,如文科专业的院系侧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系统性,并处理好其与专业主干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知识内容的衔接;理工科专业的院系应加强传统文化基础内容的教学力度,使师生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精神内涵的教育不是单纯空洞的道德说教和知识灌输,而是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宣传和教学工作,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和方法来引导大学生审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多增加师生交流、互动的机会。精神内涵的教育中可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增强阐释的感染力和灵活性。要优化讲授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辅导员可将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增强思政工作的效果。

(二)校园活动和文化建设中有意识地嵌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教育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成长具有熏陶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刘梦溪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在当代文化建构中发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将中国传统文化贯穿到教育过程中,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要开设国学课进行价值教育。”[8]校园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渠道。如专家学者的讲座、各种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学生活动和节日活动中有意识地加入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教育。在校园活动和文化建设中突出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阐释教育,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力求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媒体上组织策划一些阐释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相关专题。校园活动和文化建设需建立健全活动效果的跟踪评估机制,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宜地将活动成效纳入工作考评中。

(三)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教育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和教育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对大学生思想理念的引导、道德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在批判继承中对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教育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将彰显传统文化底蕴的深厚性。有学者认为“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的关键,是要从价值认知、价值取向和价值实践等方面着力培养大学生传统文化自觉。”[10]价值认知、价值取向的深层次培养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阐释教育,而价值的实践可以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支撑。要把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取向整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大学生的成长,是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助力作用的体现。

(四)于具体实践中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教育的条理性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难将这样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一次性进行全面的阐释。那么就要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以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切入,将其蕴含的深层次精神内涵作提纲挈领且有条理地阐释。学者们对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有着很多的共识。如张岱年先生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11]他还认为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内涵主要有四点:“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自强;以和为贵。”[12]这些基本的精神内涵“在历史上曾经起了促进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12]迟成勇先生认为中华民族精神基本的特质主要体现在“延续不断的恒久性、兼容并包的和合理念、经世致用的入世品格以及崇德尚义的伦理本位。”[13]从两位学者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分析中可看出,追求和谐及重视道德的理念是共识。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教育中将传统道德文化思想、和谐理念等优秀精神按条理地融入进去,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对其精神内涵的教育过程重在解释说明和认同。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教育,完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方法和体系,并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相促进,有助于在开阔的视野中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从而不断增强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助力点”。

[1]李宗桂.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J].学术研究,2013(11):35.

[2]顾冠华.中国传统文化论略[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6):34.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s7061/201404/xxgk_166543.html,2014(3):28.

[4]袁贵仁.价值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93.

[5]何锡蓉,高专诚主编.中国道路与传统文化[C].国学与时代精神:2009年度全国社科系统“哲学大会”论文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3).

[6]倪愫襄.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3):9.

[7]吴小燕.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调查与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12(10):52.

[8]刘梦溪.中国传统价值理念如何在今天发用[J].中原文化研究,2013(3):5.

[9]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2,26(1).

[10]何家义.论传统文化自觉与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0,3(3):18.

[11]张岱年.张岱年全集·第7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221.

[12]张岱年.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J].齐鲁学刊,2003(5):5,8.

[13]迟成勇.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质[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

G410

A

汤德伟,男,安徽六安人,硕士,安庆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为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是2016年度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立项课题“优秀传统文学融入高校基层团支部文化建设的作用及路径研究”(课题批准号:2016LX118)的阶段性成果;文章研究得到安庆师范大学教务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经费支持。

猜你喜欢
内涵价值观精神
我的价值观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活出精致内涵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挖掘习题的内涵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