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当代中国人的胸怀与气派

2016-02-02 01:07肖群忠
伦理学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国人世界文化

肖群忠

开放:当代中国人的胸怀与气派

肖群忠

2015年11月初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于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开放发展,全会强调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这主要是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角度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可以说是国家的发展与治理理念,主要是一种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战略。但一种国家经济发展理念,离不开全社会世道人心的价值认同与支持。一方面经济发展战略会促进国人的观念与生活方式转变,另一方面国人的开放心态与观念,开放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会从主体的角度支持、深化“开放”的发展理念。因此,“开放”不仅应成为一种国家发展战略,而且应该成为当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怀与行为气派。这也许是从伦理学角度对“开放”所能做出的新向度的解释。

一、开放: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经验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已为世界和中国的历史和社会发展实践所证明。中华古代文明自古以来居于亚洲大陆,以农业为主,历史悠久,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文化体系,在与西方接触以前,人们以为东海边就是天的尽头了,以天下之中的泱泱中华的天朝心态自居。近代中国发生的要外国使臣对清朝皇帝行跪拜礼的礼仪之争就是这种天朝心态的集中反映。到了近代,落后必然挨打,被西方列强欺侮,促使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噢,原来我泱泱中华其实只是居于世界东方的一个民族,一只沉睡的狮子。在与西方与世界的接触中,长期坚持唯我自大的心态,坚持闭关锁国政策,在世界的巨变中采取了一种保守封闭的消极应对策略。使我中华民族与国家错失了近百年的发展良机。除了西方传教士,作为国家层面的大规模与西方的交往可能源自于鸦片战争,固然英国人为了谋取巨额经济利益向中国销售鸦片是野蛮行径,但向中国所要推销的东西可能不仅仅是一种货物:鸦片吧?我们仅把中国的近代史解释为备受列强欺凌的历史,却不谈我们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民族错失发展良机。1854年美国人也是兵临日本城下,而日本却做出了开放国门的抉择,与美国签订了神奈川《日美亲善条约》,之后于1868开始进行明治维新改革,实现富国强兵政策和一系列改革政策,使日本跻身于世界军事强国之列。尽管日本以后为军国主义所控制,对外侵略扩张,但正是在开放的条件下又实现了第二次经济腾飞。几年以前,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曾经有一段提到荷兰这个蕞尔小国,却曾经一度因其最自由、最开放、最有创新而领先欧洲,称霸一时。

中国近百年追求现代化的历史,虽然有军阀混战、列强入侵、国内战争等因素的干扰,但我们缺乏与世界融为一体的开放观念,可能也是我们错失良机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在新中国的前三十年,我们特别强调自力更生,这本没有错,但不能将此与开放,引入外国资金与技术、管理经验对立起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使中国现代化的足迹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经过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离不开中国人的集体奋斗,也得益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践证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代社会,只有坚持开放发展的基本理念与国策,才能推动经济与社会取得长足与持续发展。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近段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美国西雅图与中美企业家座谈时强调,“中国的开放大门就像阿里巴巴‘芝麻开门’一样,开开了就关不上了”;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说,“中国对外开放不断走向深入,这既包括中国打开大门吸引外资,也包括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进行投资”;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提出,“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总书记这一系列重要讲话,对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对外开放的提质增效、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今天的中国,已经前所未有地与世界融合在一起。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发展牵动世界目光,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的发展奇迹得益于对外开放,那么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的对外开放只会进一步扩大,没有任何理由改变。中国的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基本国策,必将伴随着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全过程;中国的开放也不是独善其身,而是互利共赢,志在打造包容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中国将因开放发展而充满活力,世界也将因中国开放发展而更加美好。

二、开放:当代中国人的广阔胸怀

一定的基本国策总是要以民族文化观念与国民的思想观念作为主体基础和支撑。因此,开放,就不仅应该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策略,也应该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当代中国人的广阔胸怀。

全球一体化不仅是经济的一体化,也是文化的开放、交流、融合的时代。随着改革开放、国门大开,这三十多年来,我们对西方文化的引进介绍,近百年来从来没有这样的广泛和深入,无论是哲学思想方面的自由权利思想,还是社会政治理念的正义公平观念,都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我们穿西装、吃西餐、过洋节,西方文化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世界。在中国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的当下,我们也要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让中华文明对世界繁荣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此,我们举办了数百所“孔子学院”,向世界各国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我们也成功举办了第28届北京奥运会,向全世界集中展示了中华文化。记得前几年有一次我受邀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赴怀柔区调研考察,在长城脚下的一个一百多户人的小村庄里,竟然有40多户外国人,居住在这里,当天又在县城剧院观看了美国好莱坞一个轻型演出团队的演出,其声光电的舞台效果以及剧情中以长城作为主人公最后会面的相约,这些都使我深深地感到,北京与中国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世界之中去了。试想,我们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如果见到一批外国人,就觉得是非常新奇的事,而现在,北京以及中国的其他城市,无论是在大街上,还是在校园里,外国人很多,他们很平常地和中国人生活在一起,这就是几十年来开放的结果。人类文明只有在互相交流融合中才会进步,而这都需要以我们以“开放”作为国策和文化精神,而开放精神要求我们发扬中国儒家文化的和而不同、天下一家的精神,相互包容、相互吸取各自文明的长处,使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不仅在处理对外交往和各种文化关系时,我们应该有一种开放的心灵,而且在处理我们内部人际关系上,也应该有一种开放、包容、与人为善、诚信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建设和谐社会。中国人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文化封闭性、保守性的影响,在国民性上多具有某种内倾、木讷、猜忌、提防、互不信任的劣根性,“木讷近仁”这是儒家的劝喻,“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似乎是人生的经验之谈。一个不说话、不张扬的人被看作是一个老成持重、有道德的人,而一个性格外向、坦率真诚的人往往在文化心理上被别人不待见、不接纳。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尽量掩藏自己的真实个性,互相打太极拳、猜忌、提防、互不信任,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国民性呢?就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具有一种封闭保守的传统,而不是主张人的心灵的开放。没有真诚、开放的自我,就难以有开放、信任的人际与社会。比如,我们都知道,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你去人家那里拜访,人家问你要喝点什么?本来心里很想喝,可是嘴上却说着“不喝”,不理解中国人国民性的外国人只好给你什么也不喝,他自己喝,因为他们信奉自由意志和个人自由,既然你已经说“不喝”了,那自然不给你喝是对你的尊重。通过逐步的文化交流碰撞,中国人的性格也在慢慢变得真诚而开放了,在自我介绍时,也有年轻人会张扬自己的个人爱好,以使自己可以给他人留下深刻印象,甚至提出了“自我营销”的概念。开放是进步的前提,也是进步的内在要求,这不仅是社会的开放,也包括人们心灵的开放。因此,当代中国人应以开放的心态和博大胸怀来面对自己、拥抱他人、社会和世界,开放是健康心态,它是交流、进步、包容、和谐的主体基础。

三、开放:当代中国人的行为气派

开放,不仅应成为一种文化理念和思想胸怀,更应成为一种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一种包含尊重和自信的与世人交往、与国人交往的态度和气派。

在开放的社会环境里,国人与外国人的行为交往在历史上也从来没有这样广泛和深入过。每年不仅有大量的外国人来华留学、经商、参访,更有大量国人同样走出国门留学、经商、文化交流、旅游。出国以后,在各国旅游区,甚至绝大多数是国人。想起我们早年生活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些生活在农村的人一辈子连县城也没进过。笔者父亲曾经是商人,一辈子的活动足迹仅限于陕西、河南两省。而我却足迹到过美国、欧洲、亚洲的多个国家,当坐飞机七八个小时就到了欧洲时,才真切感到,世界并不大,全球是一体化的。现代世界的开放文明使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里,密切的交往给我们创造了互相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在与世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既要树立民族自信心,不要一味地崇洋媚外,认为外国的月亮都是圆的,遇事对外人给予过度的厚待而对国人慢待,但也要尊重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尊重别的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正所谓入乡随俗。近年来,国人走出国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一些不文明行为屡屡被媒体报道并为外国人所垢病,这体现出国人的公共文明素质有待提高。国人公共文明素质低的原因,从深层来看还在于,我们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生活得太久了,还不能一下子就学会现代开放环境里的公共文明规范,这都是在开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信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开放、中外交往的进一步深化,国人也必然会自觉培养提高自己的公共文明教养,不断提高现代中国人的道德素质,以赢得世人的尊重。

一个有开放心灵和胸怀的人,必然是一个有深刻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人,在与人的交往中会自觉地与人为善,自尊尊人,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落落大方,不卑不亢。既有文明教养,学会倾听和尊重别人,又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坦率真诚。具有开放心灵与性格的人,固然可能会得罪一些封闭心态的人,但也会以自己的真诚开放而得到真朋友,他不防人,人也不用防他,我相信这是国民性走向进步的一种新气象。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性格不再是单一的深沉内敛倾向,而是走向开放、外向。君不见,昔日不苟言笑的汉民族的老大妈,时至今日,热情奔放的广场舞,不是已经走向世界了吗?虽然这种过分的张扬可能给当地的民众和周边生活的群众带来了一定干扰,但从中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人国民性正从深沉内敛走向自由奔放。这都是开放的社会环境与开放观念与心态带来的结果。

开放的中国将进一步融入世界,也欢迎世界走向中国。开放的中华民族将把本民族和而不同、包容并进的文化观念奉献给世界,将世界一切文明成果融入自己的血液。开放的中国人民将以博大的开放心态、自尊、尊人的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处于一个和谐世界,也将以这种心态和行为方式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更为开放幸福的人间乐园。

肖群忠,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国人世界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人休闲支出:更多了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
谁远谁近?
被嫌弃的宋国人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