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令人忧

2016-02-03 22:08常凯文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6期
关键词:感恩意识大学生

常凯文

摘要:本次夏季学期经过有关负责老师的争取,活动丰富、充实有趣。较之于同年级其他专业枯燥的课程安排,娱乐性相当强。对此,大多数学生表示感谢与欢迎。但同时也不乏部分同学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了一定的负面情绪。结合本人的学生工作经验,确实感到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着实令人担忧。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意识;原因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044-02

引言:

感恩意识是人们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并设法报答的内在心理要求,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行为规范,也是任何文化公认的基本道德律。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1]由于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无论对其个人、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严重,感恩意识的培养不容轻视。

一、所遇现象

本人作为助理,对本专业各年级的活动都有不同程度的参加,因此了解到的情况较多。本人所发现感恩意识缺乏的情况大致如下:

首先,夏季学期开始前,老师与同学们商议起止时间时,部分同学在明知老师已经尽最大努力缩减时间的前提下,依旧数次通过各种方式要求一再缩减夏季学期时间,来满足自己的要求。其次,所有事情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丝毫不关心其他同学或负责老师,只顾虑自己的感受,这样是不对的。再次,感恩意识缺失导致公共场合的基本道德严重滑坡。公共场合,高声喧哗,严重影响他人;尊师敬长的意识不断弱化,甚至出现了老师在场的情况下依旧我行我素地争夺赠品。最后,肆意侵占公共资源,完全不考虑其他同学的感受。集体活动时,筹备方总会准备一些零食,虽然本来就是给大家准备的,但这种数次肆意领取总让人觉得不舒服。这些零食是公共的,大家都有分享的权利,不能个人多次拿取,这样是不好的行为。

二、现状分析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本科生中通过随机抽样,发放纸质问卷1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56份,有效回收率为96%。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等进行分析。

1.感恩意识缺失情况较为普遍。大多数学生都有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要求有些过多,但是在要求别人付出的同时自己却不愿意给予,这是一种很自私的行为。我们都应该要加强感恩意识的重要性,这在我们相处人际关系的同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76%的人认为感恩意识应该从小就要培养,这样长大后也是有素养的人,而21%的人认为只要在学校老师教就好了,这种意识是肤浅的。现如今社会上页经常出现大学生缺少感恩意识的事件,对于这种意识无动于衷,其中其中不乏震动一时的“丛飞事件”。

2.对国家和社会缺乏感恩。许多大学生享受着高等教育却不思进取,没有想过好好学习以回报国家和社会;有些大学生则对国家的奖学金随意挥霍,缺乏感激之情;更有些大学生,对接受到国家的助学贷款不予感激、不予偿还,缺乏了做人的基本诚信和道德;还有些大学生,由于当今就业难等问题而对国家产生不满,感叹社会的不公。这些都是由于大学生受到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潮的影响而造成的,不能正确看待国家和社会对自己的培育之恩。[2]

3.对父母和老师缺失感恩。“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34%的人竟然连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自出生之时起,父母就尽最大努力为孩子创造幸福与美满,难道孩子就没想过在父母生日的时候说一句“生日快乐”?近年来一些大学生不顾家庭的经济条件,丝毫不体量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盲目攀比。

4.对同龄人缺失感恩。作为群居性动物的人,相互之间的帮助与沟通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人无法离开社会而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而存在。但是在回答“他人的帮助对你的成长的作用”时,38%学生的想法非常偏激,违背事物普遍联系的客观规律,认为自己可以脱离社会。甚至,在部分大学生心中,还没有意识到朋友、同学间的往来互助对自我的重要性。

三、原因探究

1.国家方面。改革开放,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经济长期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也给我们的传统文化方面带来不少冲击。尤其可悲的是,作为文化大国的我们,在孝敬父母、尊重师长等基本感恩方面,竟然还没有韩国等周边国家继承和发扬得好。由于没有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优秀文化,我国青少年一代在“三观”方面出现了较大问题。

2.社会方面。学生的“三观”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在方便了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内心。其固有的弊端使得假冒伪劣、偷税漏税、唯利是图等不正常现象大量存在,使一些学生在价值取向方面产生了困惑,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观念。

3.学校方面。学校应加强注重教学内容,对学生在思想上加强辅导。学校不应只以应试为目标,不能只是片面地追求考试成绩,应该要偏重于学生的德育体智全面发展。[3]

4.家庭方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等这些话都说明了一个人早期所受到的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往往对其一生有着重要影响。作为一切教育基础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关乎孩子成人成才的关键部分。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父母过分注重对孩子智力的开发,过于关注学习,而对于如何做人则有意无意地忽略。

5.自身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对于自身权利的追求逐渐强烈,但是对于与之相对的责任意识则逐渐淡薄。举个例子,你能想象那些连自己的卫生问题都拖拖拉拉的学生在教室里与同学们高谈民主与自由的场景吗?殊不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样的人,你凭什么认为所获得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而且还满腹牢骚、怨天尤人,抱怨社会的不公正?有时间的话好好反省反省吧,考虑考虑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

四、高校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对策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缺陷的,我们虽然不是完美的,但是我们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也要给予帮助。这样在爱和善的基础上,我们会更加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也能体会到自己的一种人生境界。但是这种感恩意识是需要学习的,是需要我们从小要培养的,当然这也是需要自己体会和学习的。[4]

1.借助于思政、心理课程。思想政治、心理健康课程是我国高校的必修课。要让感恩教育融入并渗透到这些课程模块中,注重感恩意识的培养。上溯传统优秀文化中的感恩部分,下及时代特点赋予新内涵,在指导学生“三观”的同时,侧重关注感恩意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感恩观”。

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高校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感恩教育活动,使感恩教育日常化、生活化。对于此类的第二课堂活动,并不需要那些固定的形式。也许是节日时的一声祝福,可以是一次主题班会,也可以是一次演讲比赛,还可以是一项活动任务,更可以是一次集体观赏电影……这样,从生活中的细节入手,通过多形式、多角度的活动,能够更好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与教育。

3.充分发挥道德榜样作用。对于评优评奖,大学生的热情还是比较高的,由历年的奖学金申请情况可见一斑。因此,是否可以考虑参照道德模范评选的有关机制,在高校内设立类似奖项,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三观”。此外,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或奖项评定时,也可以考虑引入思想道德有关方面指标。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秉着“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并重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感恩教育环境。

4.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感恩。社会实践是锤炼个性和锻造人格最为行之有效的途径。[5]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地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6]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将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对于社会接触的突破口,使之成为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与升华的平台。将感恩意识真正渗入学生的内心,使大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把感恩作为一种道德追求,并在感恩同时也把自己的善心向社会传递,使慈善得以循环,使恩泽发出应有之光。

五、结语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有助于个人道德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只有人格完整、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呵护,受到这种照顾,将来也会对社会怀有感恩的心,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社会的恩德。[7]

参考文献:

[1]吴春明.关于“感恩”与“孝亲”的思考[J].中国德育,2006,(01):36-39.

[2]赖丹.对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几点思考[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8,(04):3+2.

[3]陈兵,王曦.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谈大学生感恩教育[J].祖国,2013,(14):33-34.

[4]张尊英.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及其培养[J].文教资料,2011,(13):214-215.

[5]陈冬梅.对大学生感恩缺失行为的伦理学探析[J].考试周刊,2009,(44):198-199.

[6]蔡汀.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二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18.

[7]张尊英.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及其培养[J].文教资料,2011,(13):214-215.

猜你喜欢
感恩意识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高中班主任提升学生感恩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浅谈幼儿实施感恩教育的几种途径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高职大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教育研究
初中思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
常怀感恩之心,共筑和谐之梦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