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测试”在高等教育课程考试改革中的实践

2016-02-03 23:08刘鹏梁红战宇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6期
关键词:考试改革实践研究

刘鹏+梁红+战宇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考试的传统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例如考评方式单一、学生考前突击应付、考后丢书即忘、轻应用创新等,广受诟病。本课题组在前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设计了“学生自主测试”的课程考试模式,由五个环节组成:学生自主总结知识点、自主设计题目、教师批阅答疑、学生互测、课程考卷加以选用。经过实践,该考试模式能够显著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总结知识点,并且培养了自学的能力。

关键词:学生自主测试;考试改革;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156-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高等教育课程教学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围绕“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展开[1]。课程考试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除了需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外,更要突出对学生自学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核。但传统的课程考试模式,仍然存在模式单一、重记忆背诵、轻应用创新等弊端,广受诟病[2]。随着学界对课程考试改革研究的不断深入,与课程相适应的科学考试理念、方法与内容亟待产生[3]。本课题组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设计了“学生自主测试”的课程考试模式。本文将对此加以介绍,希望能为高等教育课程考试改革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高等教育课程考试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高等教育的考试改革不能对所有的课程一概而论,需要针对课程的内容和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考试模式。

高等教育中相当一部分的专业基础课,授课目的是给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的学生传授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例如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等。这类课程的特点是[4]:(1)知识点多而庞杂,涉及面广;(2)知识点小而散,散落于书本的各段文字中;(3)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联性不强,各章节内容相对独立;(4)知识点大多需要记忆背诵。

这些特点决定了其课程考试时多采用传统的考试模式,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其开展考试改革时所面临的问题很多:

1.学生接受考试改革的动力不强。前人研究考试改革时,往往忽略学生的主动性。而学生对考试改革的认可程度恰恰才是考试改革成败的关键。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时普遍感到整本书全是重点,颇感枯燥和厌倦,大多选择考前突击背诵的方式应付考试,对任何的改革都无动于衷,不予配合。

2.教师开展考试改革的动力不足。这些课程考试传统的命题方法,都是教师从试题库中挑选题目。更改试题库或考试模式的工作量巨大,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学管理难度和实际工作量无形中增加许多,此外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这些都阻碍了教师实施考试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课程的教学目的留给考试改革的空间不足。由于这些课程考试必须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因此不可避免要考查记忆背诵的内容。再加上试卷对题型、答案要求标准化,对考试评判要求精量化。因此进行考试改革时,试卷上能够进行改革的空间有限。

二、“学生自主测试”考试模式的构建

如上所述,对于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的课程,进行考试改革时面临的问题很多。要想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使其更加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除了要激励教师推动改革之外,关键在于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考试改革中来。在这一思想和“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考试观念的指导下,本课题组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设计了“学生自主命题”的课程考试模式。

“学生自主测试法”由五个环节组成(参见图1):

1.课堂上,教师讲述完课程内容后,要求学生在课下根据课堂的讲述以及课本的内容,自己总结知识点。

2.学生根据自己总结的知识点,将其设计成考题,并认真作答。

3.教师将学生自主设计的题目收集上来,进行批阅和答疑,然后反馈给学生。

4.学生自行组建5~8人的学习小组,将各自的题目给其他的同学做测试,并由出题人进行讲解。

5.明确告诉学生,课程考试的考题中,将由学生自主设计的题目组成。

上述环节均在课下完成,不占用上课时间。

这五个环节中,最后一个步骤最为关键,也是学生积极参与考试改革的兴趣和动力所在。与教师教学的关注点不同,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通过课程测试。因此明确告诉学生,其自主设计的题目将来会出现在课程考试的试卷中,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就能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其次学生互问互答的步骤,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让一部分学生充当考官和教师去教授另一部分学生,这可以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解决问题,有助于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三、“学生自主测试”在课程考试改革中的实践

事实胜于雄辩,本文以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食品微生物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为例,阐述“学生自主测试”在课程考试改革中的实践。

1.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本教研组在课程考试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了发放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表79份,回收54份。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见图2),每个学生在课下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完成自主命题,所花费的时间为:18.5%的学生在半小时内完成;44.4%的学生需要花费1个小时完成;而还有37.1%的学生花费了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来完成。

由图2可以看出,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够自觉地在课下花费时间来总结知识点、自主命题,并且大多数学生都花费了1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来自学,说明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测试”对其学习兴趣的激发,主要源于课程考试的导向。学生从小到大一直都是“被考试”,现在让他们自主命题,这会使学生的心态从“我被考”转变为“被我考”,他们学习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

2.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自主测试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首先,微生物学的知识点小而散,散落在各个章节段落中,对相关知识点的汇总整理是一件很烦琐的事情。过去学生掌握起来,总有遗漏或拿捏不准的地方,很难掌握全面。当引入了“自主测试”后,学生之间会组成学习小组来相互测试,相互解答。每一位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补充和释疑。这样就可以把课本中有关联的知识点串起来,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把原本很零散的知识点归纳整理得井井有条。

其次,学生对易混淆知识点掌握的准确度大大提高。学生的主观动力被激发出来之后,为了降低考试中记忆背诵的量,其自主设计的题目中,不定项选择题的比例增大。例如他们的题目通常为“以下关于XX知识点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不定项选择题题目灵活多变、知识点涵盖面广、对答题准确度的要求高,题目难度远远高于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和问答题。而学生自主命题中,这一题型比例的增大,初衷是为了减少备考时的背诵量,而最终的结果不但没有降低教学大纲的要求,反而强化了他们对易混淆知识点的辨析。

与之对应,在课程考卷的试题中,我们选用了20道学生自主设计的不定项选择题来代替传统的单项选择题。而学生答题的准确率,平均为15.6题。将本届学生的考试成绩与上届学生的进行对比,在入学成绩、男女比例等因素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当采用了“学生自主测试”后,试卷难度虽然明显提高,但学生的考试成绩基本和过去持平。这说明学生们的学习成效得到了提高。

3.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能够掌握一套高效的、适合自身的自学方法,才是今后学生们安身立命之所在。而学生对于“自主测试法”最为肯定的一点,就是这种方法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专业基础课一般开设于大二。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见图3),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适合自身的自学方法。但他们的自学方法还不完善,还需要借鉴更多的方法来加以改进,使之更加高效。“自主测试法”正好符合了学生的要求。

根据图4,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自主测试法”对他们掌握自学方法有帮助,而且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帮助很大。这表明,学生对“自主测试法”的认可度很高。“自主测试法”为他们完善自学方法提供了一种途径。

4.对教师教学能力和进行考试改革动力的促进。“学生自主测试”不但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提升。微生物学的知识点小而散,青年教师在讲授的时候,稍微疏忽就会遗漏某个知识点。而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的总结和相互间的答疑,基本上能覆盖到全部的知识点。教师对学生题目和答案的评阅,也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检讨的过程,从中能够寻找出讲课时的不足之处,及时给学生做出补充。

另一方面,过去考试改革的推动者都是教师,而“学生自主测试”将考试改革的推动者变为了学生。这极大地降低了教师进行考试改革的难度和工作量,因而提高了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学生自主测试法”的不足

经过教学实践,“学生自主测试”在相关专业基础课的考试改革中获得了成功。但同时该方法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根据教师评阅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学生反馈回来的意见主要有三点:

1.学生对知识点范围的把握不够明确,自主命题中常会出现一些超出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根据专业需求的不同,即使相同的课程,其教学大纲也都有所差异。教师讲授时会有所侧重,不会对书本上的内容面面俱到。但学生自主命题时,凡是书本上有介绍的,学生都会涉及,而且也有一些学生专门关注边缘角落的知识点,导致题目超纲。对此需要教师在课堂讲述的时候,给学生明确考点和知识点的范围。

2.有些学生过于依赖网络或参考书中的现有试题,不去自主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基本上都可以在网络或参考书中找到很多的试题库。有些学生直接照搬这些题库中的题目,因此教师在批阅学生的自主命题时,经常看到几个学生的题目一模一样。对此需要教师在批阅中及时反馈,对这些学生加以督促。

3.有些学生设计的题目过于直白和简单。不可避免,有时学生自己设计的题目,不论是选择题还是问答题,都非常直白和简单,缺乏综合性和灵活性。对此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例如可以把往届“自主测试”的题目给学生参考,并对优秀的题目加以点评,引导学生的出题思路和出题方向。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题目创新,设计更加灵活、更加贴近实际的题目。

上述这些反馈意见,表明学生对“自主测试法”非常认可,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认真地去进行了实践和总结。这些不足之处,本教研组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自主测试”在微生物学的课程考试改革中获得了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成效,培养了自学的能力,也提升了教师开展考试改革的动力,实现了教、学、考试的良性促进,践行了“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考试理念,解决了传统考试的弊病。

参考文献:

[1]史楠,刘柏霞.应用型本科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2):115-117.

[2]涂叶满,张庆吉.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考试改革研究综述[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3,(04):106-109.

[3]房学军,马铁成,谷秀梅,李长吾.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大连工业大学为例[J].辽宁教育研究,2008,(12):65-67.

[4]黄桂东,钟先锋,毛健,姬中伟,赵莹.提高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效果方法的探索[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12):138-139.

猜你喜欢
考试改革实践研究
《PLC技术及应用》高职课程考试改革探索
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建构意识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一张动物学试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