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文化》素质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6-02-03 23:10陈莹莹俞宁杨英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6期
关键词:探索与实践

陈莹莹+俞宁+杨英

摘要:本世纪初,我校就开始面向全校非汽车专业学生开设了素质选修课《汽车文化》,经过十几年的教学探索,开创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培养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促进了我校汽车文化的普及和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汽车文化》;素质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159-02

从第一辆汽车诞生到今天,汽车已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一项交通工具,尤其是近几年,汽车在中国的迅猛发展,更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涉足汽车行业,因此普及汽车知识及文化,也成为当今高校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校座落于中国的四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的重庆,拥有重庆市重点支持的国家级品牌学科——车辆工程,因此在本世纪初,我校就开始面向全校非汽车专业学生开设了素质选修课《汽车文化》,以普及学生的汽车知识,提高其文化修养,为将来学生的就业铺设好基础。经过十几年的教学探索,开创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培养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促进了我校汽车文化的普及和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更新

汽车文化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它是人们在制造和使用汽车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套行为方式、习俗、法规、价值观念等集合体,它以汽车产品为载体并与之结合,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点和行为。传统的汽车文化课程主要以介绍汽车历史、汽车总体构造、汽车的外形与色彩、著名的汽车公司与车标、汽车名人、汽车运动、汽车时尚及汽车与社会等内容为主,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获取汽车知识的愿望更加迫切,因此汽车文化课程又面临了新的挑战:除了作为传播汽车知识的有效渠道外,还肩负起激发学生喜欢汽车文化、崇尚汽车文明等新的使命。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必须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将以人为本、节能减排、绿色汽车等新的理念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以发展的思维去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同时建立视频资料库,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素材。

二、师资队伍的建设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文化素质、专业水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关系着该门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课程组形成了以学科带头人、实验师、专业教师、高工为集合的师资队伍,建设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课程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开创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模式,对整合后的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划分,由不同的教师来完成课程的讲解,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专长。例如:汽车绪论由资历较深的老教师介绍,旨在了解汽车对人们行为方式、习俗、法规、价值观念的综述;汽车造型与色彩由设计专业的教师来讲解,增强学生对汽车的审美水平;汽车新技术新发展,由从事汽车研发项目的专业教师结合自己的项目,与学生探讨交流等等。

三、课内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与图片展示为主,众多的内容必然会引起学生的烦燥情绪,严重影响了课堂气氛,造成课堂效率不高,尤其表现在以下三大模块。

1.汽车知识模块,专业性较强,包括汽车构造和理论两大部分,由于部分同学,尤其是文科同学,缺乏机械方面的知识,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如此复杂的汽车结构。

2.汽车车标是汽车文化最核心的内容,但是众多的车标在介绍时,容易给学生形成罗列感觉,从而显得空洞乏味,对汽车文化本来就不感兴趣的同学来说,更是无法进入大脑,而成为过眼烟云。

3.汽车时尚及汽车与社会,包括汽车车展、汽车运动、交通安全、能源危机等内容,互动性、社会性较强,仅凭教师的讲解,无法让学生充分了解汽车时尚,了解汽车与社会的关系。

针对以上三大模块,我们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汽车知识模块,首先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形象化教学,深入浅出地讲解汽车原理及构造。比如介绍汽车的四大总成,可以采用拟人化的方式,汽车的心脏——发动机,汽车的躯体——底盘,炯炯有神的眼睛——车大灯,造型各异的大嘴——散热栅,不知疲惫的四脚——车轮,色彩斑斓的外套——车身,布控于全车的神经网络——汽车电子,这样,一辆完整的汽车就展现在了学生面前,再辅以动画视频,内容既不显枯燥又便于记忆。汽车博物馆建好后,还可通过实物参观,进一步了解汽车的构成。

2.汽车车标、经典汽车及汽车名人,我们采用了PPT竞猜的方式,给学生三个提示,在提示下来竞猜,然后将答案以图片或文字的形式告诉大家,寓教于乐,不仅能摆脱由于车标罗列带给学生的烦躁情绪,还能加深学生对车标及品牌等知识的认识。

3.汽车时尚及汽车与社会,我们采用课内观看视频和课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进行,汽车车车展,汽车电影,汽车广告,在视频中感受汽车所带来的便捷,带来的视觉上的冲击及刺激。此外,由于学生才是时尚的主体,对于部分在汽车时尚方面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我们鼓励其走上讲台,与同学分享心得体会,在锻炼他们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将最新的时尚带给了大家。

通过对传统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打造出了一门有汽车专业特色的品牌课程。

四、课外培养环节的开设

单一的课堂教学始终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增加一系列课外培养环节,建立课外实习基地,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增进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有极好的促进作用。

1.借助网络开展课外讨论。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更新非常迅速、信息交流非常频繁的社会,QQ作为当前最流行的聊天工具之一,借助网络进行实时的交流沟通,可获取更多新的知识及资讯,因此,建立课外讨论的QQ群或鼓励学生参与汽车论坛活动,已成为延续课堂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2.培养和选拔汽车博物馆导游学生。随着重庆理工大学汽车博物馆的建设,重庆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家汽车博物馆,汽车博物馆的建设充分考虑了资源的分配,将汽车专业的实验室建设与汽车文化展览有机结合,并建设有专门的汽车构造与汽车文化的授课基地,通过培养和选拔汽车博物馆导游学生,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的能力。

3.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汽车文化的活动。积极参与汽车文化活动,感受汽车文化氛围,对于更好地理解汽车文化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课程组在汽车学院的支持下,每年定期举办各种汽车文化的相关活动。例如:2005年起的举办汽车文化节(如图1所示),进行以汽车、人与社会为主题的宣传活动;2000年起的汽车零部件拆装大赛(如图2所示),分专业组和非专业组两个级别,吸引了全校的汽车爱好者参加。

4.创办了汽车爱好者协会。针对全校的汽车爱好者,课程组开设汽车文化的第二课程,创办了汽车爱好者协会,课程组教师定期到协会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调查,参观车展、观看汽车比赛等社会实践等,长期与汽车导报合作,组织学生参与汽车评论活动等。

五、考核方式的改革

通常的素质选修课,考核方式大多采用论文形式,随着电脑的普及,很多学生通过网络粘贴相关内容来应付结业论文的现象不断出现,论文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新的考核方式亟待制定。为了强化学习过程,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逐渐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考核方面,更多强化平时成绩与实践环节成绩,如PPT讲演、主题辩论等,而弱化综合论文方式,以避免学生抄袭。

通过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培养的有机结合,我校的汽车文化课程走出了一条素质教育的新路径,为其他高校的素质文化选修课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还在进行。

参考文献:

[1]刘文广,杨兰柱.《汽车文化》公选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甘肃科技,2008,(24):171-172.

[2]宋景芬,张国方,曾娟,李江天.大学生文化素质类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80-82.

[3]汪建晓.公共选修课《汽车文化》教学探讨[J].鄂州大学学报,2006,(13):66-68.

[4]余晓云.如何在高校选修课中进行素质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74.

猜你喜欢
探索与实践
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工程热力学》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网格化管理在市场营销工作中运用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当代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项目管理模式在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利用平板电脑进行 “班改” 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