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我国古代的文书档案防伪制度

2016-02-03 08:31张翠平杨蕾
山东档案 2016年1期
关键词:副本防伪用纸

文·张翠平 杨蕾



探析我国古代的文书档案防伪制度

文·张翠平杨蕾

文书档案的真实可靠性是实现其价值和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中国古代就十分重视对文书档案真实性的保护工作,并在文书档案管理中建立了一整套防止造假作伪的制度。本文试从我国古代文书档案的用纸制度、用印制度、法规律令以及其他文书档案管理制度中的防伪技术入手,探讨我国古代在文书档案防伪制度方面的水平和状况,并为治理当今屡屡出现的文书档案造假状况提供借鉴思路。

文书档案;档案防伪;档案造假

近年来,各类文书档案造假事件层出不穷,不但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挑战,也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消极影响,而提升档案防伪技术也成为遏制档案造假的关键。回首中国文书档案发展史,我国从古代就十分重视保护文书档案真实性,在文书档案制度的各方面均体现出古人在文书档案防伪方面的思想与实践。本文主要介绍文书档案的用纸制度、用印制度、法规律令以及其他文书档案管理制度中的防伪技术,为现代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一、文书档案用纸制度中的防伪技术

作为档案的书写载体,中国古代的文书档案载体材料经过了多次变更。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由于纸张的物美价廉,文书档案的载体材料也逐渐向纸质化转变,纸质档案日益成为文书档案的主体。为了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历朝各代都对文书档案用纸都作了详细规定,制定了严格的档案用纸制度。

以唐代为例,当时纸张已经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纸张种类繁多,原料和色泽也各有差异。为统一分类管理文书档案,规范档案用纸,不同规格的纸张也被规定用以制作不同的文书档案。如中书舍人起草诏令文书时使用黄纸,翰林学士起草文书时使用白麻纸,皇帝为赏赐、征召而颁发的敕书使用白藤纸,慰问出征将士的敕书使用黄麻纸,对邻近少数民族国家国王的赏赐敕书用五色金花白背纸,而用于任命将相的告身文书则是用金花五色绫纸。这种文书档案中的“专纸专用”不但体现出不同公文的级别和类型,而且提高了不同种类文书档案的特殊性和区别度,也增加了档案伪造的难度。

例如用于任命将相的告身文书所使用的“金花五色绫纸”,其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不仅需要染色、装裱,还需在纸张上撒上金粉,加工成本较高,无法大规模推广使用,也难以轻易获取或仿制,因而也大大降低了伪造档案的可行性,有助于防止档案造假现象的发生,保护档案的真实可靠性。

到了宋代,公文档案用纸制度进一步发展,文武官员的公文用纸也有相关规定。如文武官员的公文用纸分为五等十二种,宫廷内文书用纸分为七种十二等,外夷酋长用纸分为两种两等。此后,文书用纸制度在历代均得到了良好的传承,明朝时期全国采用统一规格的公文用纸,按衙门品级的不同,文书档案纸张的大小和种类也各有差异。公文用纸制度的逐渐细化和规范化也使得文书档案伪造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对于防止档案作伪造假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文书档案用印制度中的防伪技术

印章是权力的象征。我国早在西周时就开始使用印章,秦汉时期起形成了一套公文用印制度,并规定凡是官府发出的公文都必须加盖印章,从而保证公文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防止文书档案的随意伪造。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纸张逐渐成为公文载体,公文用印制度中还出现了“骑缝制度”。“骑缝”是指公文中两张纸张的交接或订合处的中缝两边,“骑缝制度”就是在公文首尾的接缝处加盖印章,用以防止对公文进行抽换作伪。这种加盖骑缝章的做法不但有利于保证公文的真实性,同时也防止了档案造假者在文件内任意增添或删减页码,杜绝别有用心者通过挖补或加页的形式造假,从而有效保证了文书档案的完整性。

骑缝制度是我国古代公文用印制度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古代文书档案管理中防伪技术的典型体现,骑缝制度在我国古代文书档案管理中得到广泛的传承和应用。毛建军在《骑缝制度略考》一文中谈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央政府规定,凡重要公文,骑缝处必须加盖印章,其目的是防止公文被篡改、伪造。”此后骑缝制度也被广泛运用于绘画、书法等方面。宋朝时,典当契约也开始采用加盖骑缝章的方法来防止造假作伪;到了清代,甚至连立功牌和结婚证书上也开始使用骑缝图章,骑缝制度成为一种使用普遍的防伪技术。

除骑缝制度外,唐代时还出现了签押和判署制度。即当公文制作完毕后,文书的制作人和主要负责官员要在公文上签字画押,然后再交由监印官进行审阅盖印。此外,据刘闻文《唐代公文用印制度研究》一文,唐代还规定了“官府间往来文书上至少要用两枚以上印章,一方为发文机构印章,盖在签署部分上,另一方为收文机构印章,盖在牍尾部分上。为了防止伪改文书的不法行为,在重要的人名、地名、数字、时间上均可随机加盖官印,纸缝上也可加印以防伪。”这一制度也是为了防止伪造公文,保证公文的完整与准确。

三、其他档案管理制度中的防伪技术

历朝历代对保护文书档案真实性的重视,除在上述文书档案用纸制度和用印制度中体现的档案防伪技术外,古代丰富的档案防伪思想和防伪制度也在文书档案工作的其他管理制度中得到广泛体现。

(一)档案文书副本制度

档案文书副本是指同一档案文件的抄本或复制本。档案文书副本制度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一般是指对重要文书制作一份或几份副本另行分存各处,是历代政府都十分重视的一项文书档案管理制度。副本制度不但为查询利用公文提供了便利,有利于保存和延续档案的生命,防止档案遭到损毁缺失;体现在档案防伪方面,副本对于保护档案真实性也有重要意义,由于副本一般与正本分开保存,因此可以通过与正本相互印证,发现对正本的任何伪造和篡改现象,使档案作伪现象在副本面前显出原形。

(二)公文编号制度

唐宋时期,我国在公文档案工作中还出现了编号制度,即公文必须先装入一定规格的封套中,加盖印章,进行编号后才能发出。宋代进一步严格了编号制度,百官上书的重要公文都需要折角重封,两端盖印,无印者也需在封面签名,不同类别的公文还使用不同的编号以作区别。到了元代,所有的收进文书都要逐件登记和编号,并且书写发遣时刻进行标记。这种编号制度的实行确保了文书档案的唯一性和特殊性,为保护档案真实性和防止档案造假再添一重保障。

四、文书档案防伪的相关律令

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统治者均十分重视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法制建设,注重利用律令法规来规范档案管理活动,保护文书档案的真实性,严厉打击和处罚档案伪造和篡改的现象。

例如唐代对于伪造、篡改、盗窃档案的处罚相当严厉,情节严重者甚至要处以死刑。《唐律·诈伪律》中明确规定:“诸诈为制书及增减者,绞;来施行者,减一等。”《唐律疏议·职制》卷9中对伪造文书档案的规定也十分具体:“诸诈为官文书及增减者,杖一百;准所规避,徒罪以上,各加本罪二等;未施行,各减一等。即主司自有所避,违式造立及增减文案,杖罪以下,杖一百;徒罪以上,各加所避罪一等;若增减以避稽者,杖八十。”此外,对于偷盗印章进行涂改以及偷盗文书的行为,唐律中也有较为严厉的处罚规定。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对于防止文书档案造假十分重视,对于造假作伪行为的严刑厉法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法律威慑和约束的作用,规范和打击了档案造假行为,从法制层面起到“文书档案防伪”的作用。

五、对于当代档案管理的启发和借鉴

从我国当前的档案工作现状来看,文书档案造假的现象时有发生,人事档案造假事件也是层出不穷,不仅反映出我国当前在档案管理方面的缺失与漏洞,也不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稳定。而我国古代丰富的档案防伪思想和各种档案防伪制度的应用则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一)用纸制度的借鉴

与古代文书档案用纸“专纸专用”相比,我国当前在档案管理中对纸张并没有特殊要求和规定,档案用纸相对普通易得。这虽然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成本,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档案造假的难度。笔者认为,档案管理部门可以适当借鉴我国古代文书档案的用纸制度,统一规定并印制档案用纸,不同部门和类型的档案也可以分别使用不同规格的纸张以作区分。在纸张的制作方面,可以借鉴使用现代化的防伪技术,如荧光技术等,也可以对档案用纸进行编号登记,从而提升档案用纸的区别度和防伪度;在档案用纸的管理方面,也要集中统一管理,规范档案用纸流通过程,切断造假者随意获取档案用纸的途径,降低伪造档案的可行性。

(二)用印制度的借鉴

用印制度在当代公文处理和档案管理中仍得到广泛的流传和使用,笔者认为在当前纸质档案的管理中,用印制度可以借鉴参考古代的“骑缝制度”,在纸张的接缝处盖印以防止档案被随意篡改和增删;对于重要公文档案,应盖有两个单位以上的印章增强其权威性;对于公印的保管和使用也要严格规范,防止私用、滥用印章的事件发生。此外,随着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和普及,也可以在电子文件管理中适当推行电子档案印章化。可以通过编写程序在电子档案中存储一段信息数据作为“电子印章”,用以防止电子档案作伪和篡改。

(三)副本制度的借鉴

古代对于重要的文书档案要建立一份或多份副本进行备份和保存,正本与副本间可以起到相互佐证的作用,从而防止伪造和篡改。在现代档案管理中,“副本制度”的管理思想可以与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手段相结合,当前在档案工作中应用广泛的“双套制”也可以进一步借鉴“副本制度”的思想,将同一档案的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分开保管,从而避免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的篡改现象,使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可以相互印证,发挥档案文书副本制度的档案防伪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在文书档案管理方面还是相对成熟和系统的,在档案防伪制度中也有许多丰富的技术手段和智慧思想值得后世取其精华,加以借鉴。我们可以在当前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继承和学习古代管理的智慧,以完善当前的文书档案管理制度,改善文书档案造假频发的现状,提升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

[1]丁春梅.唐代官府公文用纸制度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5(4):94—96.

[2]岳爱华、王莉瑛.我国古代公文用印制度生成与流变[J].浙江档案,2011(11):63—65.

[3]毛建军.骑缝制度略考[J].档案,2011(6):31—32.

[4]刘闻文.唐代公文用印制度研究[J].兰台世界,2010(9):49.

[5]郑惠萍.档案文书副本制度考究[J].兰台世界,2009(2):29—30.

[6]曹玉兰.档案文书副本制度探究[J].四川档案,2007(4):33—34.

[7]董树林.我国古代公文办理制度述要[J].兰台世界,2010(7):68—69.

[8]杜道运.古代档案管理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06.

[9]邓君.略论中国古代档案法规发展分期[J].档案学通讯,2005(1):83—87.

(作者单位: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青岛科技大学档案馆)

猜你喜欢
副本防伪用纸
生活用纸展区:用心呵护,打造精致之美
INTEGRITYTM ECO100再生缝纫线引入防伪技术
你知道古代圣旨和纸钞是怎样防伪的吗
使用卷影副本保护数据
电子防伪技术专利综述
面向流媒体基于蚁群的副本选择算法①
可以用纸锅煮面吗?
一种基于可用性的动态云数据副本管理机制
河北省高速公路通行卡信息防伪解决方案
《口袋西游—蓝龙》新副本“幽冥界”五大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