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文手势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

2016-02-03 09:29施力文
黄河之声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学运用

施力文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六一小学,河南 郑州 450000)



柯尔文手势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

施力文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六一小学,河南 郑州 450000)

摘 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1]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建立在“听”的基础上,体现于演唱、演奏、舞蹈等形式中,无论哪种形式,都强调内心的歌唱。特别是视唱时,“旋律或音程会经过视觉,形成视觉概念进入大脑后转化为听觉概念。”[2]随着准确视唱的量的累计,内心听觉逐步形成。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内心听觉,达到看谱心中有乐?笔者引入了柯达伊教学法中的柯尔文手势。

关键词:柯尔文手势;小学音乐课;教学运用

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首调唱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儿童在视觉上、空间上更直观的理解音级之间的关系,各音级(包括变化音级)都有对应的手势和位置。以任意音级构建的音阶,“DO的位置都在腰腹部,然后逐渐升高,高音DO大致越过头顶。”[2]

柯尔文手势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运用?根据舒特-戴森和加布里埃尔的各年龄音乐发展特征来看,“小学生无意识记忆占主导地位”[3],低年级学生擅长具体形象记忆,已有音高模仿能力,能重复简单节奏,明白有调性较好听,能听辨出协和与不协和的音。高年级学生,抽象记忆得到发展,节奏、旋律记忆得到改善,逐渐具备韵律感,能够感知两声部旋律,和声观念建立。因此,在教学中,柯尔文手势的使用分为两个阶段。

一、低年级学段

柯达伊认为,“儿童音乐读谱能力不是自然生长的,需要一年的单独学习和训练。”[2]低年级学生,多数不具备相应的识谱能力,用柯尔文手势,可降低识谱难度,将注意力放在听觉上,一看便知要唱什么音,课堂语言更加简洁。

(一)认知感受音乐要素。首先要熟悉唱名和音阶,建立音高意识。例如:教师唱中国五声或自然大调等音阶,并做手势,学生跟着模仿。随手势变化,感受音与音之间的高低关系,长短和强弱。体会细微音高的差别,体会跳音、长音与气息的关系,同唱名不同音区的高低也一目了然。模仿手势律动歌唱的过程中感受二、三拍子的不同,体会节奏的变化。

(二)看手势歌唱。教学初期,学生可以先听示范,然后跟教师慢速边做手势边唱。如音高不够准确,则需教师逐句示范(手势与唱),学生模仿。有一定基础后,可让学生直接看手势跟唱,熟悉的歌曲,学生是可以听辨出大概旋律,猜出歌名的。欣赏课教学中,音乐主题的熟悉,也可以使用这种方式。

(三)唱名谱的视唱与手势。在学习识读乐谱之前,可用唱名谱进行过度,视唱并做手势。由于大班制教学,教师很难照顾的全体学生。学生是否全都会唱,节奏和音是否都唱正确?是有效学习的关键。柯尔文手势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使抽象的声音在视觉上呈现出来。

二、中高年级学段

3-6年级应能够“听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和人声,体验不同节拍,通过律动对音乐做出反应,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参与合唱,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的反应,能使用有音高乐器进行演奏与合奏,具有初步识谱能力。”[1]

(一)构唱音程与和弦。音程的构唱,以自然音程为主。从看手势模唱,到看唱名谱做手势唱,过度到给一个唱名,直接构唱。有了音程构唱基础,加入大三、小三、属七等常用和弦的构唱。

(二)二声部歌唱教学。二声部歌唱练习,两只手,一只代表一个声部,学生分声部模唱。和声合唱,一个声部先进入,稳定后,再进入另一声部。两个声部互相倾听,感受和谐或不和谐,锻炼坚强的意志力和稳定的气息。唱准后,加入合唱,练习内容要短小简单。

(三)节奏感、节拍感能力培养。中高年级,学生韵律感逐渐增强,节拍感决定着学生表演速度的稳定和跟奏、跟唱能力。“音乐是由音响和运动合成的,运动是基础,即是节奏。节奏意识,只有通过整个身体的训练,每一肢体都参加到运动中来,才能获得。”[4]视唱时,手做柯尔文手势,脚点节拍并随老师提示,进行速度、力度的变化。

(四)看手势演奏。器乐演奏初期,由于识谱的干扰,学生很难在演奏中享受到乐趣。看教师手势演奏,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演奏上,更轻松的演奏出一首乐曲。

(五)识谱能力的培养。看谱子,边唱边做手势,结合脚上节拍,综合感知节拍、节奏、音高、音符之间的关系。简谱教学中,同音不同音区的音符,认识更加明确。五线谱教学中,加深对调号和升降记号的关注(升降记号决定手势的变化)。教师可在学生集体视唱过程中,准确找出没有掌握识谱方法的学生。

(六)音高、旋律与音色听辨。学生能唱准唱名后,便有了音高听辨能力。小学阶段,以首调唱名法为主,先唱某一调式的音阶,确定调式,再进行某个单音或短小旋律的听辨,并用手势表示出来。

三、结语

笔者在教学中运用柯尔文手势之后,看到它有很多优势。从视觉到听觉再到视觉的转换练习,简洁直观明确;学生音准得到改善,大多数能歌唱出旋律的基本轮廓,合唱成为学生最享受的教学环节;即使不擅于歌唱的学生,也能对比出某个音的高或低,能够感受、评论他人的演唱音准是否到位;学生对强、弱的关系更加敏感,结合歌词,能够有感情的表达出歌曲内涵,陶冶情操。多数同学有强烈的演奏欲望,器乐演奏时,学生随手势,由外显的边唱、边弹,逐步转化为内心哼唱,并在此过程中,眼、耳、口、手同时兼顾,养成良好的视奏习惯。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3] 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 杨立梅 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教学运用
音乐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在职校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议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中的运用
“先学后教”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积极运用
电子白板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词块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