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档案馆的建设研究

2016-02-03 23:00杨文刚YangWengang
山西档案 2016年4期
关键词:档案馆资源用户

文/杨文刚 Yang Wen-gang

大数据背景下档案馆的建设研究

文/杨文刚 Yang Wen-gang

The Security of Archival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in the Big-Data Era

大数据是伴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发展而衍生的又一热门研究,从概念角度看,大数据是大数据理论、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应用、大数据工程等领域的总称。大数据为档案馆建设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档案馆的建设必须以现状为立足点,剖析不足,勇于创新。

档案馆建设;大数据;资源建设;档案服务

近些年来,国内各行各界对于大数据的关注也在不断增长,研究成果也在不断推出,2011年在《科学》杂志上的《聚焦数据管理》中就提出了数据就是科学、数据就是金矿的观点。[1]如何顺应潮流,将大数据更好、更快的融入到档案馆建设中,发展档案大数据应用,也成为档案界十分关注和研究探索的一个新问题。

一、大数据背景下档案馆建设现状与不足

(一)思维观念方面

传统的档案主要是以纸质为载体或以实物的形式存在的,档案馆只需要提供足够的物理空间就可以很好的完成对这些档案的保管与利用,而对于数字档案资源的建设仍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大部分档案馆员对数字档案持着观望或保守的态度。大数据则是以数据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一项系统工程,如果不能将馆藏资源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资源,那么档案馆建设与大数据也将无法接轨。[2]

(二)资源建设方面

馆藏资源数量有限,数据类型相对单一。受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影响,档案馆一般只接收归档范围内的文件及电子文件,收集的这些电子档案大部分以文本形式存在,而忽视了对如数据表格、图片、视频、媒体流数据等非结构化数字资源的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有限,难于应对大数据的冲击。受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经费的限制,很多档案馆无法购置大量的磁盘阵列用于存储大数据时代的海量数据,同时受到服务器性能的限制,档案馆也无法对海量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并及时响应用户的请求,严重影响了档案馆与用户之间的交互体验。

档案馆在处理非结构化数据方面能力不足。传统的数字档案馆资源建设大多是依托于关系型数据库进行管理的,关系型数据库擅长处理结构化数据,而对于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显得力不从心。大数据时代,非结构化数据将成为主流数据,所以,档案馆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管理模式也必将有所改变。

(三)利用服务方面

重藏轻用,缺乏数据分析能力和对用户深度服务的意识。档案馆还处于资源保管中心的位置,只注重对资源的建设和储存,却忽视了对馆藏资源的有效整合,档案馆员更是缺乏对这些资源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的意识,更无法通过挖掘新的信息为档案用户提供深度服务。

缺少与用户的交互,无法对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在档案利用过程中,档案馆员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只有当用户主动提出明确需求后,档案馆员才会根据现有馆藏资源为用户提供利用服务,一旦用户不能明确自身的档案需求,档案服务就会陷入僵局,档案馆员缺乏这种通过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来挖掘用户需求,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能力。

制度规范方面,从国家到地方档案馆还没有成熟的操作性较强的档案数字化建设规范,使得档案馆在资源建设中标准不一,对于未来的大数据整合和共享十分不利。所以亟待国家档案科研及管理机构联合提出档案资源建设的行业标准,来指导各地档案馆的资源建设工作。

二、大数据背景下档案馆建设的途径

首先,要树立档案大数据思维。在小数据时代,由于无法获得全数据,数据分析是通过抽样分析来预测总体趋势,预测结果往往依赖于抽样数据的准确性,注重的是采样数据与分析结果的因果关系。而大数据时代,由于可以获得全数据,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对于单体数据的精确度要求并不高,其注重的是数据与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大数据的出现开启了信息社会由自然思维转向智能思维的大门。

其次,扩展档案收集范围,加强资源建设。大数据背景下,档案资源呈现多元化现象,除了包括对传统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和索引数据库的建立外,还包括社交媒体上产生的大量信息资源,基于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的档案传递信息、库房监控信息、用户行为信息,通过移动互联网产生的档案馆与用户的交互信息,通过数据挖掘工具发现新的知识信息等。这就要档案管理者开拓视野,增强收集意识,不断扩展收集范围,与时俱进扫清档案收集盲点,努力实现档案全数据的收集。

再次,增加与用户的交互。传统的档案馆在利用服务中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只有用户来到档案馆提出对档案的利用需求后,才可能得到相关的信息服务。而在大数据背景下,档案馆则应改变这种传统姿态,本着用户至上的服务意识,积极主动与用户进行信息交流,主动开放公共目录。同时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和移动互联网与档案用户进行更多的交互,

又次,完善相关规范标准,保障信息安全。网络技术的发展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带动了大数据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使数据信息面临着安全隐患的问题。大数据时代下的档案馆面临着巨大的信息安全隐患。档案是一种含有密级属性的特殊信息,一些具有安全密级或涉及个人隐私的档案信息是不能公开开放的,所以,要发展档案馆的大数据必须以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为前提。

最后,加强人才培养,推动大数据在档案馆建设中的应用。大数据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它涵盖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与数据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大数据的实施是一项凭借个人能力所无法完成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档案馆培养并组建一支由综合型人才组成的大数据团队,来共同实施大数据在档案馆中的应用。

三、结束语

大数据是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为了使档案馆更好的融入大数据环境,本文从思维观念、资源建设、服务利用、制度规范这四个维度分析了档案馆在大数据背景下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然后提出档案未来发展的建设途径,以期为档案馆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责任编辑:闻 道)

[1] 李广建,化柏林.大数据分析与情报分析关系辨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5).

[2] 周美兰.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思考[J].山西档案,2015,(1).

G270

A

1005-9652(2016)04-0067-02

杨文刚(1981—),男,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档案馆馆员,硕士。

猜你喜欢
档案馆资源用户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when与while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