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16-02-04 00:45
浙江档案 2016年1期
关键词:转学学籍流动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的态势日渐明显,由此而产生的“学生流动”现象也十分明显。流动学生在转学或入学过程中产生的档案,对流动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加强对流动学生档案的管理。在工作实践中,我们看到流动学生档案管理存在许多问题,迫切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档案信息不完整或有差错

目前,许多地方对流动学生档案管理不重视,大量相关档案无法得到有效管理,这给流动学生接收地的教育部门以及相关学校开展核办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其一,流动学生基本信息不全。基本信息应包括学生姓名、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码、户籍所在地、父母姓名、是否为农村留守儿童、是否为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等,但不少流动学生档案中这些信息缺漏或有差错。二是成长记录缺失。完整的流动学生成长记录应包括学业成绩和学分、综合素质、奖惩情况、体格检查情况、体质健康记录等信息。流动学生转学过程中,学生档案管理主体不一,对成长记录内容及信息详略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些管理主体未能及时、全面地收集和记录学生成长信息,种种原因造成流动学生档案记录缺失现象较为严重。

1.2 档案信息采集较为滞后

流动学生档案信息采集通常由人工完成,各种因素导致的信息采集滞后现象也很明显:其一,转学手续繁琐导致信息采集滞后。在流动学生转学过程中,一些流出地学校档案管理部门没有按照接收地学校的要求和流动学生的意愿,及时完成相关信息采集工作;其二,全国各地尚未建立统一的电子学籍系统,在学生跨省转学时,流出地和接收地的学籍系统信息无法一一对应,需要通过人工方式才能完成对接,这也导致信息采集相对滞后。其三,流动学生变更学籍时没有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使得学校无法及时采集到流动学生档案中的必要信息。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2.1 完善“籍随人走”工作机制

一要规范信息清单。不断完善流动学生的转学材料清单、学生学籍档案内容清单、学生成长记录清单,按清单要求将相关材料全部上传至电子学籍系统中,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二要加强工作对接。做好学生流出地和接收地档案的对接工作,厘清两地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例如,流动学生在办理转学时,若电子学籍系统中录入的身份信息与户口本或身份证件上的信息不一致,则应由流出学校按规定程序修正学生信息,保证基本信息的准确与真实。三要实行实时跟踪。教育部门可通过面上检查、样本抽查等方式,实时跟踪流动学生档案的转接工作。例如,针对接收地学校档案信息核办不及时的问题,可根据《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明确核办工作的每个环节在10个工作日之内完成,核办工作的整个时间不得超过40个工作日;并在电子学籍系统中增加核办监控提醒功能,确保核办工作按时完成。

2.2 鼓励流动学生参与档案管理

流动学生档案与流动学生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学校应鼓励流动学生重视和参与档案管理。例如,通过互联网构建流动学生档案网络查询平台,方便流动学生及时查询档案内容,反馈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程度;教育部门和学校核办流动学生档案时要及时给出核办意见,由流动学生及监护人签字确认。此外,学校还要提高流动学生的档案意识和维权意识。

2.3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首先,学校要把业务精、技术强的人员投入到流动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定期安排他们参加相关的档案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水平。其次,学校要加强督查考评,及时了解流动学生档案管理情况,对优秀档案管理人员给予嘉奖,对工作不力或玩忽职守者予以惩处;还要及时总结并宣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工作经验与好做法。再次,学校要切实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他们以对学生负责、对工作负责的积极态度,认真开展流动学生档案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转学学籍流动
高校学籍异动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管理系统在学籍管理中的应用与实现
流动的光
我也转学了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转学的烦恼
离开你,我是一片浮萍
原来如此
教育部要求小学须在新生入学后1个月内为其注册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