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绣鞋、鞋垫的制作工艺流程与变迁

2016-02-04 14:14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6期
关键词:绣花鞋土家鞋垫

汤 梅

(武汉工商学院民族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土家绣鞋、鞋垫的制作工艺流程与变迁

汤 梅

(武汉工商学院民族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通过对土家制鞋企业的田野调查以及对非遗传承人的个人访谈,发现湖北恩施土家绣鞋垫、绣鞋的制作工艺与齐鲁等地不同:土家绣鞋的制作选用了本地的特产,其绣艺和图案设计具有浓郁的土家和地域文化特征。当前,土家绣鞋、绣鞋垫的工艺流程由全手工、土家文化呈现、个性化生产主导向半手工、他文化融入、标准化生产过渡。这些变迁使得土家绣鞋、绣鞋垫在迎合大众消费过程中面临非遗传承的挑战,同时也迎来土家文化繁荣的机遇。

土家族;绣鞋;绣鞋垫;工艺流程;工艺变迁

对绣的研究文献较多,涉及蜀绣、鲁绣、湘绣、羌绣、马尾绣、盘绣、汉秀、汴绣、珠绣、秦绣等。但对专门研究绣鞋、绣鞋垫的文献不多,笔者以“绣鞋”为篇名在中国知网进行模糊查询,至今也只有19篇期刊研究论文。文献主要就鲁绣鞋垫制作工艺与传承、蜀绣绣鞋形制、彝家绣鞋与白族绣鞋文化与艺术欣赏、山西民间绣花鞋垫图案造型与审美等方面展开了研究。目前少见对绣鞋垫、绣花鞋的制作流程及其特点、变迁进行详尽介绍。

2011年土苗绣鞋垫入选了湖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研究土家绣鞋垫和绣花鞋的制作工艺,是非遗保护的题中之义。2013年6月、2015年2月,湖北省民委“非遗后时代土家族手工艺传承机制研究”项目组,先后到湖北咸丰县、宣恩县,对土苗绣鞋垫省级非遗传承人陈永丰、陈梅生、周银菊及其开办的公司(咸丰县土司皇宫刺绣有限公司、宣恩彭家寨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进行了田野调查和个人访谈。在2年半的时间里,课题组前后对2家公司、3个省级非遗传承人开展的2次田野调查和5次深度访谈,掌握了土家绣鞋垫和绣花鞋较为详尽的制作工艺。在此基础上,项目组梳理了土家绣鞋垫和绣花鞋的制作流程,并就土家绣鞋垫和绣花鞋的工艺变迁进行一些思考。

一、现代土家绣花鞋、鞋垫的制作工艺流程

(一)现土家绣花鞋制作流程所需材料与工具

以咸丰生产鞋垫和鞋子工艺为例,所用材料和工具如下:

所用材料:1.剪样材料:山棕片。2.黏合剂材料:蘑芋粉。3.线类:麻绳、丝线。4.鞋垫、鞋底面材料:纯棉白布、各种颜色面料、破旧衣服。

所用工具:1.裁剪工具:大裁剪、剪刀、绣花剪。2.穿孔工具:7号大针、4号小针、铁顶针、皮顶针;锥子。3.缝纫工具:脚踏缝纫机、16-20号缝纫针。4.操作平台及晾晒工具:打布壳用木架;打棕壳用门板。5.烘干器具:烘干机。6.图文设计工具:电脑(资料来源:根据咸丰县文体局的《申报省级非遗传承人资料》整理而得,资料由咸丰县省级非遗传承人陈梅生提供)。

(二)土家绣花鞋垫和绣花鞋的工艺流程

咸丰生产鞋垫和鞋子的工艺流程经过了九个步骤。

第一步,熬浆糊:先将清水加入铁锅中,用柴火将水烧热,加入磨芋粉慢慢熬,一边熬一边不停搅拌,最后熬成浆糊备用。

第二步,打棕壳:两张洗净的山棕片经过晾干后,用浆糊粘贴在一起,贴在门板上晾干,晾干后撕下来用重物压平备用。

第三步,打布壳:将棉布一层订在木架上,用浆糊将两层、三层棉布粘合在一起,打成两层、三层布壳晒干后备用。

第四步,做鞋底:首先用布壳下底样,用下好的鞋底样做本样下棕壳,将鞋底本样与棕壳用缝纫机缝合在一起。接着用剪刀比作本样剪去多余的棕壳,将白布条口将缝合在一起的棕板用浆糊圆边。然后,用粘合的三层布壳剪本样,在本样上填上多层白色棉布,晾干后修去多余的边,再用白色棉布蒙底,晾干后与圆好的棕板用浆糊粘合在一起,成为一双鞋底。最后是纳鞋底,即将晾干后的鞋底用锥子扎穿,再用穿上麻绳的7号大针将正、反面拉紧,不断用锥子打孔,不断用大针将麻绳穿梭,直到整个鞋底密密麻麻纳完为止。

第五步,绣鞋垫:在三层布壳上面用浆糊粘上一层纯棉白布,晾干后,用鞋垫本样剪成鞋垫,再用丝线在鞋垫上绣出各种图案备用。

第六步,做鞋面:首先用鞋面本样下布壳,在布壳本样上用浆糊粘上各种布料晾干,成为鞋面;接着在鞋面上用彩色丝线绣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图案;最后,将绣好图案的鞋面用手工滚边,用脚踏缝纫机将滚边压实。将棉布、用手工缝鞋里。

第七步,修鞋垫:将绣花鞋垫修剪成与鞋底大、小一致、相吻合。成型,用脚踏缝纫机将鞋面与鞋垫缝合在一起。

第八步,上鞋:将成型好的鞋子用麻绳,手工一针一针缝合。

第九步,定型、消毒:用楦头将鞋子上好后,烘烤定型,再消毒。

(三)土家绣花鞋、鞋垫的制作工艺特色

由上可见,土家是用当地特产魔芋制成的魔芋粉做黏合剂,特制的山棕片和棉布打底。土家在制作绣花鞋、鞋垫时,先用山棕片和新的纯棉布(传统用旧布)打底,魔芋制成的粘合剂把布和山棕片上面用粘上一层纯棉白布,晾干后,用鞋底、鞋垫本样剪成鞋垫,选好图案样式,先用笔描绘上去。现代一般是由公司设计好相关图案,发给分散农户按图案加工,绣娘们用精美的五彩丝线千针万线刺绣而成。此棉线是用本地产的一种植物麻经过几个月种植、采收、剥皮、药水浸泡形成麻丝、晾干、搓成麻线制成的。

从现代医学保健角度来看,其鞋底采用恩施地区富硒产品天然棕片经过纯中药浸泡、晾晒、烘干、修剪等工艺,再经过魔芋制成的黏合剂粘上棉布,然后通过妇女们用传统棉线千针万线编缝制而成。鞋垫上凸起的丝线对脚底有很好的按摩作用,可以疏通经络,走起路来十分舒服。魔芋和山棕片天然的材料,还具有防臭、吸汗之功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在选材和制作工艺上,土家绣鞋、鞋垫因地制宜,利用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绿色产品特色更为凸显。

大部分地区绣花鞋垫、鞋底一般用面粉糊糊做黏合剂,用布做底,北方山西地区、山东还在鞋底里加入玉米皮。从以上可知,土家制作工艺和用材独具地域文化特色。

二、土家绣鞋、鞋垫制作工艺的变迁

(一)全手工流程转为半手工制作

在制作工艺上,改革开放前几乎是纯手工纳制。改革开放后,随着现代科技的融入,出现了手工与机器结合加工的制作方式。因而,现代土家绣鞋、鞋垫制作的部分程序通过烘干机、缝纫机、打孔机、电脑图文设计等现代机器与程序辅助人力,成为半手工制作。例如,在传统工艺中,棕壳、布壳、鞋底都需要干燥,传统工艺是太阳晒干或炭火烘干,现代引进烘干机予以烘干。传统工艺中,鞋底本样与棕壳用缝纫机缝合、鞋面与鞋垫的缝合,都是手工针线缝制,现代采用缝纫机缝合。传统工艺中,绣鞋、鞋垫的图文设计只能印在脑海中,最终的实际效果要待成品后才得知。现在借助电脑图文设计后,甚至不用彩打出样,就可事先在电脑、手机上审阅、商讨和对消费者偏好进行调查。土家宣恩公司就是如此。

土家绣鞋、鞋垫制作工艺由全手工向半手工制作工艺的转型,带来了如下两个重要变化:

第一,在生产与经营模式上,半人力半机械的制作过程促进“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形成。“公司+农户”模式即由制鞋公司采取统一流水线,以手工与机器配合制成鞋底和鞋垫的半成品,再把公司设计好的图案分散发放到各个农户手中,让他们手工完成纳鞋底、鞋垫、图案绣花的工艺部分。由此,现代半手工化的制作工艺使得绣鞋、鞋垫的产能得以提高,改变了传统制作工艺产量小的局面,有利于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二,在内部管理上,使得土家绣鞋、鞋垫制作过程有了初步的分工,形成相对的岗位责任制。传统土家绣鞋、鞋垫制作工艺流程,往往是一个人全部从头至尾个体参与完成。半手工制作工艺开始形成准流水作业,尽管没有完全分工劳动,但一部分人可相对固定于某一流程环节,有利于提高岗位的熟练度和精通度,初步形成科学管理体系,最终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升。

(二)图案与色彩由单一土家文化呈现向多元文化融入转型

民间美术的色彩真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内心世界、情感体验及乐观向上的浪漫主义理想。土家绣鞋、鞋垫的图案、色彩以及式样,经历了传统以土家文化为主,到现代汉、土、苗等多元化文化及时尚元素的融合。传统土家绣鞋、鞋垫的图案以表现土家族图腾、聚居地区的山水景色、土家神话传说的花鸟虫鱼为主。传统土家绣鞋、鞋垫的图案有白虎,因为土家族自称是“白虎之后”,白虎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以宣恩绣花鞋垫和咸丰的各式绣花鞋为例,现代土家绣鞋、鞋垫图案的大致分为三类:其一,图案喜鹊登梅、龙凤呈祥、花开富贵、鸳鸯戏水等花鸟虫鱼图案;其二,具有现代化气息的福娃、十二生肖等图样,甚至美人鱼等图案;其三,较为受欢迎的民族风情的土家妹子、土家风情等图案。可见,现代土家绣鞋、鞋垫图案的时尚元素过多。

在采访土苗绣鞋垫湖北省级非遗传承人周银菊的时候,她给我们讲述了土家制鞋公司的苦衷:“州民委主任曾对我们制鞋企业负责人说:‘不仅是外形,甚至连鞋面和鞋底的图案都需要改进。鞋面和鞋底绣的龙、凤之类的图案都是汉族的特征,外地也有绣龙绣凤的鞋子。我们是土苗族聚居区,就应该有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应该绣白虎等图案。’可是,绣上传统的花鸟虫鱼图案,现在的人不喜欢,在国内没市场。”可见,土家绣鞋垫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也为了迎合市场需要,在图案上融合了中国传统、时尚元素。因此市场化传承机制下如何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和传统工艺仍需要考虑,找到最佳结合点。

(三)产品由个性化自产到标准化他产

传统土家绣鞋、鞋垫制作工艺是全手工,只能个体化生产。在过去,土家人根据自家以及亲朋好友尺寸、用量与偏好,农闲时亲自手工量身定做。遇到民族习俗需要大量绣花鞋和绣花鞋垫时,就向周边能手寻求帮助,一起赶工。无论怎样,多属个性化设计,很难找到图案、式样、色彩完全一样的绣花鞋和绣花鞋垫,且自给自足。

由于土家绣鞋、鞋垫制作工艺的半人力半机械的制作工艺转型,促进一部分土家民族企业的发展,这些公司以标准化生产方式向市场提供产品。尽管这种标准化生产仍然多数手工制作,产品也丰富多彩,但就总体而言,已经趋向式样类型化。因此当代土家人亲自手工制作的越来越少,大多去市面购买由土家民族企业已经绣好了的手工绣花鞋和绣花鞋垫。比如,我访谈恩施咸丰陈梅生时,她介绍今年她侄子结婚就购买了新郎和新娘踩堂鞋一对,还购买了其他价值1万多元的绣花鞋和鞋垫50多双送亲友。

综上所述,在现代科技的影响下,土家绣鞋、鞋垫的制作工艺发生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非遗保护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全手工流程转为半手工制作,促使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容易实现,为土家文化的市场化开辟了通道,从而可以促进土家文化的进一步繁荣。与此同时,土家绣鞋、鞋垫为迎合大众需求,过多借用他文化,容易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失去自我文化特质。

[1]王秀丽,张竞琼.鲁南割绒纳绣鞋垫传统制作工艺研究[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4(4).

[2]易固菊,赵敏.近代蜀绣绣鞋形制特点研究[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3(3).

[3]蒋贞.彝家绣鞋寓意深[J].今日民族,2002(11).

[4]吴洋.洱海上的“小船”——白族绣鞋欣赏[J].装饰,1987(4).

[5]高慕飞.山西民间绣花鞋垫的图案造型[J].包装世界,2012(4).

K892.2

A

本文为湖北省民委“非遗后时代土家族手工艺传承机制研究—以土家族绣鞋垫个案研究为例”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HBMW201405。

汤梅(1976-),女,湖北武汉人,少数民族文学硕士毕业,现为武汉工商学院民族教育学院讲师,校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学与文化。

猜你喜欢
绣花鞋土家鞋垫
红色鞋垫铺就小康路
精美“中国鞋”
客家传统绣花鞋的工艺与文化特征探析
土家摆起来
土家摔碗酒
土家摔碗酒
开满茶花的脚
土家传统药刺老苞总皂苷对2O2诱导的MC3T3-E1成骨细胞损伤改善
防走失鞋垫
3D打印技术在矫形鞋垫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