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CT乳腺导管造影在溢液性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016-02-04 20:08姚丽萍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放射线科朝阳122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13期
关键词:溢液造影术乳头

姚丽萍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放射线科 (朝阳 122000)

低剂量CT乳腺导管造影在溢液性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姚丽萍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放射线科 (朝阳 122000)

目的:探讨分析低剂量CT乳腺导管造影术用于诊断溢液性乳腺疾病的临床效果,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行乳腺导管造影术的患者40例(乳腺45个)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先行乳腺钼靶摄影术,之后采用低剂量CT进行乳腺扫描。结果:两种方法比较,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乳腺钼靶X线摄影诊断的45个患乳主导管和二级导管交界处导管平均直径为(1.96±0.87)mm;低剂量CT乳导管造影测得其平均直径为(3.56±1.28)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乳腺导管造影术可减少辐射剂量,有效显示病变特征,提高乳腺导管疾病检出率,为疾病诊治提供更多影像资料,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低剂量CT 乳腺导管造影 溢液性乳腺疾病 诊断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较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仅次于疼痛与肿块[1]。目前临床上常用乳腺导管造影对导管内疾病进行检查、诊断,乳腺导管造影术目前多局限于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可对导管系统的结构加以显示,并辅助诊断患者的病变部位、形态及范围,判断患者导管壁是否存在浸润破坏[2]。在此次研究中,我们讨论了低剂量CT乳腺导管造影术对于诊断溢液性乳腺疾病的临床效果,现综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行乳腺导管造影术的患者40例(乳腺45个)作为研究对象。40例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年龄31~62岁,平均年龄为(41.02±3.82)岁。其中有12例患者需进行双侧乳腺导管造影术。患者临床表现均为乳头溢液,其中有5例乳腺为血性乳头溢液;23例乳腺溢液为无色透明状液体,17例乳腺溢液为乳白色液体。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此次研究。

1.2 方法

1.2.1 乳腺导管造影术

术前使患者保持仰卧位,操作者需戴好无菌手套后将无菌小洞巾铺开置于患者乳房部位,手术部位经常规消毒后,操作者对患者患病乳头进行挤压以明确患者溢液导管的开口位置。采用针尖磨平光滑的4号平头针对溢液导管进行穿刺,并将0.5~1.5ml对比剂碘氟醇(320mg/)缓慢注入,待患者有膨胀感或有少量造影剂外溢时停止注射,并利用棉球或胶布将溢液导管封住。造影剂可存在延迟反应的情况,故推注终止后,应对患者进行术后1h的观察,如患者有其他副反应应及时联系主治医师,采取急救措施。

1.2.2 影像学检查

患者经乳腺导管造影术后利用芬兰Planmed乳腺高频钼靶机进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包括内外斜位及头尾位。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应用Philips Brilliance 16层螺旋CT仪器对患者进行扫描。

患者需保持俯卧位,并将乳腺上下部垫高以保持乳房呈自然下垂状态。应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选择尽量低的剂量对患者腋窝至乳腺下缘范围进行扫描。将CT仪的参数设为150mA,120kV,Pitch 0.94,设置扫描层间隔及层厚为0.8mm、5.0mm。在对患者进行扫描检查时应对CT剂量指数(CTDI,单位为mGy)及CT剂量长度乘积(DIP,单位为mGy.cm)进行详实记录。

采用计算机容积再现三维重组(SVR)、多层面重组(MPR,2mm层厚)、二维最大密度投影(MIP,20mm层厚)等多种方法进行CT后处理。MIP图像包括矢状位(SAG)、冠状位(COR)及横轴位(AXI)重组,矢状位重组层面保持与前胸壁垂直,冠状位重组层面保持与前胸壁平行。

CT扫描完后的影像资料均传至PACS系统,对CT乳腺导管造影及乳腺钼靶摄影图像所显示的主导管及二级导管交界处导管直径进行测量,并对导管疾病的影像特征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当P小于0.05时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效果比较

检测在所选的40例患者45个乳腺中,经乳腺钼靶X摄影术检查判断为乳腺导管扩张23个,导管内乳头瘤13个,正常乳腺导管的6个,乳导管癌3个;经低剂量CT扫描检查判断为乳腺导管扩张25个,导管内乳头瘤12个,正常乳腺导管的4个,乳导管癌4个。两种方法比较,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2.2 两种检查方法导管直径检测结果

乳腺钼靶X线摄影诊断的45个患乳主导管和二级导管交界处导管平均直径为(1.96±0.87)mm;低剂量CT乳导管造影测得其平均直径为(3.56±1.28)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Application of Low Dose CT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Disease with Nipple Discharge

YAO Li-pi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Central Hospital of Chao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Chaoyang 122000)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ow dose CT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disease with nipple discharge and to guid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Methods: June June 2014 to 2015 to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or breast galactography in 40 cases (breast 45)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ll patients first breast molybdenum target photography. After the low dose CT scans of the breast.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P>0.05). However, molybdenum target mammography diagnosis of average diameter of the catheter (1.96 + 0.87 mm); low dose CT galactography measured the average diameter (3.56 + 1.28 mm), the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45 breast cancer main duct and secondary duct junction. Conclusion: low dose CT can reduce the radiation dose, effectively displa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ease, improve the detection rate of breast duct disease, provide more imaging data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 it is worth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low dose CT, mammary duct radiography, breast disease, diagnosis

1006-6586(2016)07-0029-02

R814.42

A

2016-03-24

姚丽萍,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放射线技术。

猜你喜欢
溢液造影术乳头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分析全脑血管造影术后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乳头溢液啥情况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新妈妈要预防乳头皲裂
胰管塑料支架和/ 或鼻胆管引流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时的应用研究
乳头溢液小心这几种乳房疾病
绝经后乳头溢液为哪般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联合新型经皮经肝胆道镜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