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局面

2016-02-04 22:29芭芭拉·贝克
财经 2016年4期
关键词:效仿时钟德国

芭芭拉·贝克

德国采纳夏令时迫使英国随之效仿

时光易逝,但时钟可调。2016年4月30日,夏令时将满100周年,并将依然势头强劲。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夏令时首次被使用。时逢夏季,德国及其盟国奥匈帝国决定将时钟向前拨一小时,利用清晨的光线,以节省战时宝贵的煤。英国及其盟友随后效仿。美国在1918年紧随其后。

战争一结束,许多国家又调回标准时间。“夏令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再度被使用,不过在战争结束后又遭弃用。

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石油危机,使“夏令时”在温带西方国家的推广更为普及。位于赤道周边的国家,“夏令时”并不占优势,因为白天与夜晚的长短整年都相差无几,而大多数亚洲国家根本就难得费这个神。

夏令时在使用前已出现有一阵子。18世纪80年代,本杰明·富兰克林出任美国驻法国大使期间,有天清晨起床后惊奇地发现,阳光早已射过他的窗户。他便向当地一家杂志写了封调侃信,建议拂晓时分叫醒巴黎市民以节约蜡烛。但他当时并没有建议调整钟表。

19世纪90年代,酷爱打猎的新西兰人乔治·哈德森首先提出调拨时钟的主意,以便让白天时间更长,方便狩猎。几年后,英国人威廉·威利特萌生类似念头,以便英国节省白天的时间。当时还是青年的温斯顿·丘吉尔支持这一想法,解释说“4月份我们每天从夜里借1小时;5个月之后,我们附带高额利息偿还”。英国议会虽然收到提案,但直至德国采纳这一主意后,英国才不得已而为之。

实行夏令时最有说服力的论据一直是,节省能源、降低峰值负荷成本。《抓住白天时光》的作者戴维·普雷拉在其关于这一话题的解释性著作中列举了其他好处:降低晚高峰(通常比早高峰时段的交通更加繁忙)车祸;降低犯罪(因为抢劫者更喜欢在黑暗里为非作歹,而非是早起之人);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因为他们在户外花的时间更长,而点灯熬夜的时间却差不多。

一般而言,与旅游业和体育相关的零售商和企业均喜欢夏季,城市工人亦如此。但农场主则大多反对,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每天将农产品运至市场的时间将缩短,而他们饲养的奶牛也会因挤奶时间变化而脾气暴躁,而这样的更替每年两次。每位年幼孩子的家长都会知道这种感觉。但世界上大多数富裕国家似乎总能找到足够优点将其推行下去,甚至推至更广范围(正如美国最近几年所为)。

但是,由此而生的一项烦恼是,每年大西洋两岸夏令时切换时间的不同会影响(国际)会议的安排。庆祝夏令时实行100周年,可能一个很好的方式是,从2016年开始让不同国家的切换同步。这能否实现?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猜你喜欢
效仿时钟德国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随着桥梁重新开放,而全球效仿者层出不穷,加拿大卡车司机运动将何去何从
别样的“时钟”
古代的时钟
我想效仿一棵树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真正值得你效仿的东西
时钟会开“花”
当变装成为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