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水资源保护现状及规划

2016-02-05 04:03陈小丽钱堃童
治淮 2016年2期
关键词:水源地河湖河道

陈小丽钱 堃童 建

水文水资源

泰州市水资源保护现状及规划

陈小丽1钱堃1童建2

一、前言

泰州市地处长江、淮河流域下游,降雨丰沛,过境水量丰富,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水污染严重、水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水质型缺水已成为泰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按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开展以水功能区划为基础的水资源保护规划的编制,有利于水生态环境的修复,有利于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基本概况

泰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具有2100多年历史,古时泰州称海阳、海陵,素有“汉唐古郡、淮左名城”之称,被誉为“祥瑞福地、祥泰之州”,有“凤凰城”的美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全市总面积5787.26km2,区域基本形状呈南北斜长、东西狭窄的长宽带状。

市域内水网稠密,河道纵横,依地势和主要河流的分布状况,分属淮河、长江两大流域。横贯东西的328国道沿线控制建筑物即为江淮分水线,国道以南属长江流域、通南地区,以北属淮河流域、里下河地区。泰州市东西向的主要河流有兴盐界河、新通扬运河、通扬运河、周山河、古马干河、如泰运河、天星港、靖泰界河等,水流一般由西向东;南北向的主要河流有引江河、南官河、卤汀河、泰东河、两泰官河、西姜黄河、东姜黄河、夏仕港等,水流一般由南向北。北部地区地势低洼,水网呈向心状,由四周向低处集中,湖荡分布较多,主要湖泊有大纵湖、蜈蚣湖、得胜湖、喜鹊湖等。

三、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1.污水集中处理率低,河湖污染严重

近年来污水处理设施有所增加,但由于污水配套管网建设不完善,县市主城区排水管网多为合流制,污水集中处理率仍偏低。2014年全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为62.8%,在全省位于中下游水平。根据近几年《泰州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显示,市域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下降,河湖污染严重,城区黑臭河道增多,水网密度、生物丰度、植被覆盖等指数均在降低,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保护任务艰巨。

2.湖泊开发利用过度,水生态系统退化

泰州兴化市是里下河腹部湖泊湖荡最为集中的地区,拥有大小湖泊湖荡20个,保护范围总面积为206.464km2。近二十年来,圩垸垦(养)殖发展迅猛,成为湖泊湖荡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从卫星影像上看,湖区被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圩区,几乎没有完整的自由水面,开发利用率达90.5%。湖泊湖荡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3.水源地存在安全隐患,应急保障能力不够

目前,除兴化以外,泰州市已基本实现长江区域供水。单一的供水水源是泰州饮用水应急保障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而作为备用水源地的南官河、如泰运河、中干河等河道,受沿途生活污水、农田回归水的影响,水质时有超标现象。另以内河为水源地的兴化市,地处里下河腹部区、淮河下游,地势低洼,污染物易进难出,水源地水质不稳定。其中兴化二水厂横泾河水源地、戴南水厂兴姜河水源地、周庄水厂卤汀河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均存在潜在污染源。

4.水资源保护管理体系不完善,监测能力不足

泰州市水利管理正在逐步向水务管理的方向转变,但是尚未真正从职能上实现防洪、排涝、供水、排水、污水处理、水环境保护等城乡涉水事务的统一管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现有人员结构不合理、仪器现代化水平不高、信息化服务水平不强、运行管理经费不足、应急监测设备缺乏、行政区界监督断面代表性不够等问题日益凸显,已经不能满足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城乡供水安全、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以及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等工作的需要。

四、水资源保护规划思路及布局

此次水资源保护规划在识别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及非工程措施。重点强化源头治理,做到“点面源、内外源、上下游”同治。规划以江水东引北送输水廊道建设为轴线,以区域骨干供水、输配水河道的水资源保护和河网水系的综合整治为依托,以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综合治理、长江干流沿线湿地保护为重点,形成“一脉、两区、七片、多点”的点、线、面结合的水资源保护和综合治理的空间布局。

1.“一脉“——以江水东引北送为轴线的输水廊道建设工程

“一脉”指江水东引北送输水廊道。“引江河—新通扬运河—卤汀河—上官河”、“引江河—新通扬运河—卤汀河—下官河”分别为江水东引北送输水“中线”,“引江河—新通扬运河—泰东河”为江水东引北送输水“东线”,为保证水源水质及沿线供水水质,通过污染源控制、生态清淤、滨岸廊道修复等工程措施,实现河道整体功能的修复。

2.“两区”——以河湖湿地保护为核心的生态修复工程

“两区”指里下河腹部湖泊湖荡及长江沿岸湿地保护区,规划开展生态湿地恢复,改善湿地生态状况。通过退圩还湖、退垦还湿、水系沟通等工程建设,减少水产养殖及种植面积,严格控制污染源;调整生态功能保护区内的产业结构,改变区内粗放经济发展方式,最大限度地减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维护湿地的水生态功能;控制旅游开发强度,按照不超过湿地生态环境容量的要求,对旅游进行人数、区域、时间和路线进行限制,防止湿地受到旅游活动的破坏;做好湿地植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的保育,提升林带品种质量,栽植水生植物,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3.“七片”——以城市水环境为目标的湿地改造工程

“七片”主要指各县市城区区域。针对市区(含海陵、高港、高新、姜堰)、兴化、泰兴、靖江等各县市城市河湖硬质化驳岸、季节性和常年性水体黑臭现象,进行黑臭河道整治,规划城市河湖生态修复工程重点为“生态改造”,在控源截污、生态清淤的基础上,采用河道硬质化岸坡和自然岸坡的生态修复相结合,进行河道岸坡整治。规划实施后,将建成亲水、休闲型生态河流,实现城市生态水系“水优、水活、水清、水美”。

4.“多点”——以区域水环境治理为重点的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多点”指以行政区域为对象,进行湖泊湖荡、重点河道等小流域综合治理,主要治理任务包括河道生态清淤、污水处理厂截污纳管、湿地恢复以及坡面治理、河道治理、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

对淤积严重的河道、断头河进行清淤疏浚和生态修复,沟通水系,提升河道引排能力,恢复河湖生态系统及其功能。通过在河坡河岸种植多层次与多样化植被,固土护岸,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改善环境;运用生物手段对黑臭河道进行生态治理,同时采取截污控污、断头浜打通、河道清淤和拓浚、调水引流、生态修复、日常保洁等多种手段,推进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染等点源面源治理,恢复河道生态环境、行洪排涝、水上运输、娱乐休闲等功能。

五、规划主要保障措施

1.污染源整治工程

在入河排污口优化布局的基础上,根据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分解方案,综合考虑泰州市河道管理、岸线规划等要求,研究提出包括排污口合并与调整、排污口生态净化、污水经处理后回用等措施的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方案。同时,大力推进城镇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的建设,完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与运行管理,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厂服务面积的覆盖率及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污染物排放量大且相对集中,是落实农业污染源水污染物减排的主要着力点。实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减轻畜禽粪便污染的有效措施。同时选择典型区域,大力实施农药减施及农田氮磷流失生态拦截工程。

2.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生态需水保障:主要包括河道内生态需水量配置、生态基流和敏感生态需水保障。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水功能区划要求,对评价范围河流的主要控制断面,提出河道内生态需水方案,明确生态基流保障要求。生态需水保障方案包括闸坝生态调度、生态补水方案、设置流量监控设施、实施水质实时监测、限制取水措施、河湖水系连通等。

重要生境保护与修复:坚持以“保护天然生境、维持自然生态过程为主,近自然恢复等人工生态控制为辅”为原则,以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的完整性为目标,对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境进行整体性保护。主要措施包括自然栖息地保留、河湖连通性维护与恢复、河流生境形态多样性维护和修复、生境条件调控等。

3.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

近期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备用水源地实施隔离防护工程、宣传警示工程、污染源综合整治工程、生态保护工程以及监控工程等。远期规划全面实施区域供水,靖江市源水由长江蟛蜞港水源地供应,其他县市源水均由长江永安洲永正水源地供应。

4.水资源保护综合管理

通过加强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与制度建设,健全管理体制与机制建设,提升监测与应急能力建设,推广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强化监督管理能力,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水资源保护工作的支撑体系和保障体系,形成有利于推进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维护河湖健康的良好环境。

六、结语

水资源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通力合作。通过强化源头治理、实施生态修复与保护、加强综合管理,可促进水资源管理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紧密结合,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作者单位:1.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泰州分局2253002.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210000)

猜你喜欢
水源地河湖河道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某备用水源地水库流域内水污染源分析及建议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河湖长制
生态环境部公布6个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典型案例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