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水资源论证的重点内容分析

2016-02-05 05:18李美香耿雷华陈晓燕
中国水利 2016年9期
关键词:需水用水水资源

李美香,耿雷华,陈晓燕

(1.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水利局,211106,南京;2.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10029,南京)

规划水资源论证的重点内容分析

李美香1,耿雷华2,陈晓燕2

(1.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水利局,211106,南京;2.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10029,南京)

关于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提出了规划水资源论证的主要内容,指出规划水资源论证的四个重点内容,即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规划需求的合理性分析、规划污水排放的区域纳污分析及规划实施影响分析。同时,就这四方面提出相关技术要求,在指导思想和工作层面阐述思考和想法,以期为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提供技术指导。

规划;水资源论证;水资源;技术要求

一、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以及《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明确提出了以“三条红线”与“四项制度”为核心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并指出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起到保障和约束国民经济活动的双向调节作用。同时也明确要求:严格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工作。积极推进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2015年出台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1号)提出“建立健全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当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并进行科学论证;在水资源不足的地区,应当对城市规模和建设耗水量大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项目加以限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我国水资源管理必须适应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要求。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深入分析水资源条件对规划的保障力与约束因素,引导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布局优化,使之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又是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对区域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保障水生态文明具有明显的前置作用,也是从流域或区域层面协调规划与水资源条件适应性的重要手段,能够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保障国民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双赢。因此,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非常重大。

二、规划水资源论证的主要内容

通过多年研究,目前已经初步明确了规划水资源论证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①规划分析。主要分析被论证对象的涉水内容、区域内土地利用情况(规划)、产业规划、人口规划、生态规划、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及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协调性与相符性。

②水资源条件分析。主要分析论证范围内有关水资源(量、质)状况、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三条红线”实施情况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和存在的问题等。

③规划需水合理性分析。要求对规划提出的水资源需求量进行复核或者预测,在进行需水预测时,应先进行规划涉及的不同行业的节水潜力分析,得到节水总潜力,规划水平年的需水必须是强化节水条件下的需水。然后在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国内外同行业先进的用水指标及相关节水标准和用水定额等方面开展需水量及用水水平评价,论证需水的合理性。

④水源配置合理性和可靠性分析。结合规划区现有水源工程及供水工程供水能力,根据未来规划发展用水需求,分析需新增的水源及供水量,综合分析规划区水源条件和供水保障能力,评价规划水源配置的合理性和供水的可靠性。

⑤退水及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分析。主要分析计算规划实施以后废污水排放量、退水量及入河污水量,分析区域环境容量和限排量等。

⑥规划实施影响论证。分析规划实施对区域水资源配置规划论证范围内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水资源、水生态环境所可能产生的直接、叠加和长期累积影响。

⑦水资源节约保护与管理措施。根据规划水资源论证分析成果,结合规划相关涉水管理目标,针对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减轻和消除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和切实可行的水资源节约、保护、管理措施。

规划水资源论证最核心的是要回答四个问题:一是规划范围(包括论证范围)内有没有水资源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水要求;二是规划实施以后的用水水平能否满足用水效率红线要求;三是规划实施以后排放的废污水在规划范围内还有没有环境容量接纳;四是规划实施有没有影响。本文就这四部分重点内容的技术要求作具体分析。

三、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

由于规划水资源的论证范围分成论证范围和规划范围。在论证范围内包括水源论证范围、取水影响范围、退水影响范围等,一般来说论证范围肯定大于规划范围。

分析区域开源潜力是在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基础上,结合水量分配方案和总量控制指标,分析开发利用潜力。首先分析论证范围内现状水平年水资源消耗量与可支配水量,并将可利用量作为论证范围水资源利用消耗水量的上限控制阈值(也可以称为技术潜力);其次以批准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约束,分析规划期剩余可用水量及其分布情况,重点论证规划范围内水资源开发利用剩余量(也可以称为管理潜力);另外以省级政府下达的用水总量控制为依据,分析通过用水指标交易获得用水指标的可行性。对于利用水权转让、采用用水结构调整等方式获得取水指标的,应提出相应的方案措施(也可以称为外来潜力)。

对这些潜力进行量化,总的来说技术要服从管理,大部分地区是技术潜力大于管理潜力,也就是说,一个区域不是有水就能用的,必须考虑上下游、左右岸的开发利用情况。

四、规划需水的合理性分析

应结合规划提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拟定的发展目标、主导产业和发展布局规模、空间结构与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布局、重大工业建设项目布局、生态环境规划与保护目标等,开展规划需水预测工作。规划中有明确各规划水平年需水量和需水结构的,应论证其合理性,不合理时可作必要调整,并提出需水量核减意见;规划文本未明确提出需水总量和需水结构等指标的,应在水资源论证阶段进行用水结构分析和需水量预测。需水预测方法可参考《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分析技术规范》(SL 429)规定的要求。

规划水平年需水量及用水水平应与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国内外先进的用水指标、有关部门制定的节水标准和用水定额进行比较评价。分析规划范围内的需水与总量控制指标的相符性,分析规划区用水效率与上级政府下达的用水效率控制指标的相符性;对比分析现状及规划水平年的用水水平,结合下达的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指标分析各规划水平年用水效率的合理性和先进性。

对于用水水平的分析有几点要求。一是应以已批准下达的用水效率指标考核体系为依据,论证规划各水平年用水效率是否满足红线要求。对于规划范围与下达效率红线范围不一致的,以下达的原规划区域(大区域为准则)的效率红线为分析目标,如涉及多个行政区域时,可按面积、人口等权重因子,采用加权平均法来推算。二是对于用水效率控制指标以外的其他指标,应以水资源综合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行业用水先进水平、清洁生产标准以及行业技术进步的要求为依据,分析各规划水平年用水效率的相符性。

要分析规划用水结构及用水趋势合理性。分析各规划水平年用水结构与现在用水结构的变化及用水变化趋势。对于现状存在挤占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的情况,应预测用水结构变化情况(现状水平年和规划水平年),分析规划水平年的用水结构调整预期效果,并分析其合理性。

五、规划污水排放的区域纳污分析

①根据区域水功能区划确定的水体功能、水域纳污条件及规划中提出的污水处理厂建设方案,分析确定退水受纳水域。按照《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GB/T 25173—2010),结合未来水功能区水体变化趋势,复核分析计算退水受纳水域的纳污能力。

②根据各水平年水功能区划水质管理目标、退水受纳水体水功能区水质要求、现状水质(外源污染状况及内源污染状况)等,提出退水受纳水域限排总量。根据规划提出的退水方案,分析规划实施后取、用、耗、排水量平衡关系,计算规划实施后不同水平年废污水排放量。

③结合污水处理厂建设方案和污水再生回用规划分析各污水处理能力,计算废污水处理量及削减入河污染物负荷量。根据现状废污水收集率预测的废污水污染物浓度及废污水排放量,结合污水处理与回用规划,估算废污水入河量和主要污染物入河量。

④污染物入河量应小于受纳水域限排量,如不能满足,应提出修改污水处理方案、污水再生回用规划及水生态保护工程等,进一步强化污水处理力度,加大污水回用量,或者调整退水受纳水域,使得入河污染物量控制在限排总量范围内。

六、规划实施影响分析

从水资源条件、水资源配置格局和水生态系统保护等方面,分析规划实施取水影响和退水影响及取退水带来的累积影响。规划影响论证应充分考虑土地、产业、人口、生态、重大基础设施等其他专项规划的取水和退水的累积和叠加影响。重点论证规划实施对论证范围内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水资源、水生态环境所可能产生的直接、叠加和长期累积影响。

①分析规划实施对论证范围内水资源配置格局的影响。由于规划的实施、用水量的增加(或者减少)均会对论证范围内水资源配置产生影响。因此,应分析规划实施时论证范围水源、供水对象、各区域用水量、行业用水量等影响。重点论证相邻地区水资源开发权益(特别是农业)、水资源配置的变化。

②分析规划实施对规划范围内水资源配置格局的影响。重点对比规划实施后规划范围内供水水源结构和行业用水结构与现状,分析与原来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配置方案相比发生的变化,评价规划实施对规划区水源合理配置、各相关产业发展合理用水(特别是区域内农业用水)、现有合法用水户和需水增加导致的取水对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影响。

③分析规划实施对区域水资源及水生态的影响。对于供水取用地表水的,应分析取水量增加对所在河流的径流过程、洪水与枯水特性可能造成的影响,分析取水对主要河流控制断面下泄流量的影响,分析河道生态环境用水保证率的变化情况,分析取地表水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分析对河湖生态环境用水量的影响,分析取水对流域水资源总量及其时空分配的累积影响,分析对上下游用水户的影响;对于供水取用地下水的,应分析对同一水文地质单元其他取水户的影响、对相邻水文地质单元的影响以及对周边地区地表水体及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地下水水位的综合影响和累计影响,分析地下水取用是否引发地下水超采以及因超采引发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海水入侵、土地沙化荒漠化等,如有应进行量化(地面沉降面积、海水入侵面积等)。论证规划实施有关涉水方面对区域生态红线的具体影响。

④分析规划实施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分析规划实施后新增退水、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及与现状退水叠加条件下可能对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和重要江河湖泊生态水量等产生的长期累积影响和对区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影响。特别应分析对下游水功能区水质的影响。分析规划水平年入河排污总量增加对水资源保护阶段控制目标的影响,分析论证规划水平年入河污染物总量是否满足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管理指标的要求。

⑤对于水资源紧缺、干旱缺水的地区,还应对规划水平年进行水资源量与耗损量之间的水平衡分析,论证分析单一水源或多种供水水源同时取水条件下对规划范围内水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及累积影响。

七、结论

当前,涉水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指导思想上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契机,立足现有水资源条件,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在规划区内促进合理用水、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保障程度,避免或减少取退水产生的不利影响。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借鉴有关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水资源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水资源综合规划等工作的成熟经验,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总结经验,加快形成分类技术标准,指导各地全面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形成适合各种类型规划水资源论证的可行理论和实施体系,并逐步使该项工作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Analysis on key areas in water resources assessment for planning

//LiMeixiang,Geng Leihua,Chen Xiaoyan

Four areas are defined as critical for water resources assessment during planning,including potential for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rationality of water demand,bearing capacity of pollution discharge area and impact analysis of plan implementation.Technical requirement in these four areas needs to be reflected in guiding principle and actions atworking level at the same time.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technical guidance for water resources assessment during planning.

planning;water resources assessment;water resources;technical requirements

TV213.4

B

1000-1123(2016)09-0022-03

责任编辑董明锐

2016-01-27

李美香,高级工程师。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项目(201201020),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江宁区水生态监测与安全评估体系研究”(2015060),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水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河湖水生态监测体系与安全评估研究”(Y515011)。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分析技术规范(SL 429—2008)[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需水用水水资源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水资源(部级优课)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研究揭示大尺度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景观格局与区域作物需水之间的潜在关联性
节约洗碗用水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马铃薯各生育时期需水关键技术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上海建立大用水户用水实时监管制度推进城市节水
河套灌区试用无人机获取作物需水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