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社会”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2016-02-05 06:21李东坡
教学与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复杂性政治思想

李东坡



“复杂社会”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李东坡

复杂性;复杂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复杂社会”是浸染多元色彩、高昂创新精神、充满和谐意蕴的现代化社会,是人类社会走到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逐渐演化、交错共融的特殊阶段,基于社会复杂性的基本现实和本质特征形成的分析和探究现代社会转型的理论范式。在复杂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凸显出本质复杂性、过程复杂性、表象复杂性和认知复杂性等具体问题。借助“复杂社会”理论,破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问题,需要在告别绝对化、拒绝简单化、改变线性化、直面发展性、探寻平衡态的过程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整体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创新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已然是毫无争议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过程。作为一门具有鲜明综合型、交叉性、应用型等突出学科特质的新兴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转型不能也必然不会脱离现实社会生活,而是要深深扎根于社会实践的深厚土壤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过程,突出彰显了社会变迁、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印证和召唤着“复杂社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在复杂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存在、多样式构成、多层次互动、非平衡发展和非线性运行的时代特征,凸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转型,必须借助“复杂社会”理论,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复杂性现实,破解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问题,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整体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创新发展。

一、“复杂社会”理论的提出依据与内涵特征

(一)“复杂社会”的提出依据

“复杂社会”理论的提出源于复杂性科学、复杂系统理论和复杂性思想的生成、演变和发展。当前中国处于多重转型阶段,正在从一个农业国家转向工业国家,从一个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从一个落后民族转向先进民族,从伦理生活为主的社会转向法治生活为主的社会,从同质单一性社会转向异质多样性社会,并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生态领域等各个方面生成着复杂性问题,呈现出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复杂社会的发展趋势。复杂并不仅仅只是一种现实表征、主观感受和感性判断,而是有其内在深刻的本质规定、理论阐释和现实基础。当中国开始在21世纪集中性地由农业社会同时转向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跨越性地由传统社会同时转向现代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中国的社会复杂性就不仅仅体现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社会机理、渗入民族灵魂、长入实践生活之中,具有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代转型民族国家都不具备的特殊性、经典性和代表性。

第一,社会在本源上就是复杂的。从世界本体论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到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复杂性的存在,复杂性永远“根植于自然法则之中”。[1](P4)400多年来,西方科学试图将事物从整体还原到部分,从宏观解构到微观,用精准的数学模型描述世间万物。正是这种盲目的智能、乐观的自信和简单的思维摧毁着社会的总体性和整体性,“不能够认识人类的——社会的现实在微观方面(个人存在)和在宏观方面(人类的全球总体)的复杂性,导致了无穷的悲剧和把我们引向极端的悲剧”。[2](P7)人类社会不论从物质系统还是从精神系统,都呈现出明显的复杂性,并比自然界的复杂性要更加高级、更具系统、更有特色。正如弗朗西斯·马尔赫恩所言:“历史的结构和事件因此必然在性质上是复杂的,从来不是一种单一模式(连续性/非连续性)或者暂时性的。”[3](P60)复杂社会是有序与无序的统一、均衡与失衡的统一、必然与偶然的统一、分化与组合的统一。总而言之,是对还原论和简单化思想的扬弃和超越。

第二,社会在实践中更具复杂性。复杂性将人类社会的变迁、现代生活的变革促发成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全面、深刻的革命,并表现为历史发展过程复杂性、社会实践活动复杂性、人类认知过程复杂性的交错互动。首先,历史发展过程具有无限的复杂性。不论是西方社会的历史演进不断出现的反复倒退和曲线前进,还是东方社会的历史变迁呈现出来的跨越发展和坎坷挫折,历史的发展过程无可辩驳地证明人类社会的变迁不仅存在着逻辑上的关联性和连续性,存在着发展规律上的必然性和确定性,还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突发性、随机性和拓扑性。其次,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繁琐的复杂性。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人的本质性力量的展现,在具体的历史环境、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之下,具有突出的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和个体化色彩。社会实践活动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客观对象是物质化的存在,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又是具有精神和思想的能动性的人,物质和精神的互动构成实践活动的复杂性。最后,人类认知过程具有辩证的复杂性。人类认识过程充满着辩证的复杂性,一方面,认知活动通过人的主体性,在生活世界之中探寻和发现确定性、一致性和完备性,并通过简单化模式建构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生活世界不是科学认识可以完全对象化的东西,我们更不能在思想的想象和理论中完成生活,[4](P2)对于客观存在的描述、理解和阐释并不能取代生活世界本身。

第三,中国的复杂社会具有代表性。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身建构条件具有鲜明的复杂性。社会主义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中,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之上的一种社会形态。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既要维持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制度,又要吸取资本主义的先进性成果;既要克服传统社会留有的痼疾和弊端,又要适应现代化社会涌现的困境和挑战;既要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的基础上建构先进的意识形态,又要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整体回落的背景下扛起领军大旗;既要在民族文化整体性落后的前提下涵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又要在现代化浪潮席卷世界的过程中探寻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模式。种种相互交错缠绕、相互攻讦抵触的因素,构成复杂的建构条件。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所处历史阶段具有突出的复杂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处于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逃离不开传统性转向现代性的建构环境;又处于一个由传统集权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的跃升阶段,回避不了传统中国与社会主义的互动困局;还处于一个由经典社会主义模式向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演化过程,摆脱不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共生共存的当下格局。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过程具有系统的问题性。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逐步深入,不断分化的阶层和逐渐形成的利益群体,逐渐拉大的收入水平和日益突出的贫富差距,传统文化的星火传续、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远征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锋引领共存,市场经济体制与宏观调控的博弈,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性关系,导致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城乡结构、职业结构、文化结构、生态结构等方面经受着巨大的考验、承受着深刻的风险、生成着复杂的问题。

(二)“复杂社会”的内蕴特征

20世纪70年代之前,复杂性最初作为简单性的对立面而存在,把简单性作为世界和谐有序的唯一基础,复杂性至多被解释或被接受为简单性的复合产物或简单性的负概念。[5](P48-50)随着科学技术和实践活动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复杂性作为事物客观属性的存在,逐渐体认到建立复杂性概念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基于国内外学者对于复杂性概念的理论探讨,结合当下中国现代化进程实践,可以得出,复杂性是贯穿事物始终并客观存在的,能够为人的认识所捕捉并不为人的意识所左右的,以突出事物整体性存在、动态式平衡、非线性发展的一种本质属性及其相互关系,是催生事物存在、推进事物演化、促动事物发展的综合动力系统*由于诸多学科对复杂性的关注,均对复杂性概念进行界定和阐释。本文对复杂性的界定,着力于从哲学角度,对复杂性的本质性规定进行合理化的界定,并不去过多关注复杂性外在的延展性与内在的深化性问题,而是力求从本质规定性层面界定复杂性的范畴和边界,以便于将学术研究领域的复杂性与日常生活领域的复杂性相区分。。

从本质上而言,复杂社会是浸染多元色彩、高昂创新精神、充满和谐意蕴的现代化社会。复杂社会是社会发展演进的高级阶段,是对简单社会和低级复杂社会的积极性扬弃和合理性超越。浸染多元色彩是判定复杂社会的总基调,诠释着复杂社会总体性的多元化存在、多样式构成、多层次互动的时代特征,是复杂社会弥漫着错综复杂的神秘气息的综合性脉动。高昂创新精神是促发复杂社会的总手段,昭示着复杂社会与生俱来的不安定性、不确定性、非平衡性、非线性等基本特征,是复杂社会永恒性变动、适应性调整和存续性发展的精神力量。充满和谐意蕴是达致复杂社会的总目标,宣扬着复杂社会有序与无序的统一、平衡与失衡的统一、必然与偶然的统一等主要理念,是复杂社会合理性存在和科学性发展的目标导向。三者作为复杂社会本质规定性的三个方面,总体性构成了一个与众不同、充满魅力的崭新社会。

第一,复杂社会具有双重偶然性。正如马克思所言:“在必然性中生活,是不幸的事,但是在必然性中生活”并不是一个必然性。[6](P26)总体来看,人类社会的变迁过程是充满着必然性的变迁过程,是不为某种偶然性所左右的。但是,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从来都不是单维的、直线式的演进形态,而是在整体前进和发展的总体性趋势之下,呈现出具体的多维性、非线性、偶然性与随机性。尤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突出,具有双重偶然性。一方面,中国社会在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蕴含着偶然性。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并不像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那样,是一个内源性的现代化,而是由诸多外在因素诱致的外源性现代化,是在被迫打开国门、被逼走向世界过程中的被动式的自我拯救。另一方面,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传统社会主义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同样也弥漫着偶然性的身影。中国的社会主义建构过程,是在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建设规律及其历史发展必然性的同时,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既发展了传统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又整合了当下中国社会的复杂性要素,更代表了一种崭新的人类社会实践道路。

第二,复杂社会呈现两义转型性。与一般社会变迁和转型过程不同,中国复杂社会的发展过程突出地表现为两种方向、两种性质、两种模式的转型变迁过程。特殊性的诱发因素、具体性的区域问题、时代性的方向选择,将中国的现代化建构过程,糅合为从农业型社会向工业型社会再向信息型社会的转型,从传统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再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型。第一种转型偏重于生产力以及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的经济基础的转型,第二种转型侧重于社会制度以及由社会制度和文化体制、政治体制等构成的上层建筑的转型,并表现出同时同场同在的鲜明特征。因而,这种转型是双重的、两义的,是赶超型变迁与创新型转型的有机统一,是前资本主义因素、资本主义因素与社会主义因素共同发力的有机统一,是市场化、工业化与现代化携手前行的有机统一。

第三,复杂社会突出主体适应性。复杂社会的种种表象如社会变迁、体制改革、技术创新,都是主体适应性基础上的涌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为实践过程的对象复杂性、主体认识有限性、实践目标的超越性和实践结果的时代性等客观要素制约,主体适应性特征更加明显。面对资本主义的牵制及其负面影响,面对传统社会主义僵化体制的羁绊,社会主义中国主动调整自我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积极融入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规避、减小和消解现代性风险,在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性的同时,以跨越式的速度推进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应对复杂社会的现代性难题。渐进式地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既适应世界发展趋势,又保持自我特色和自主性,表现出了突出的主体适应性。

第四,复杂社会凸显开放动态性。复杂性理论认为,世界并非静止恒定的稳定态,而是表现为一种不断发生、分裂、演化的动态过程。“不存在任何保持平衡态的秘诀。与退化斗争的唯一方式存在于不断的再生之中。”[2](P96)社会系统作为一种复杂性的存在,需要不断从外部环境中吸取“负熵”,推进社会系统实现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斗争走向和谐,从低级走向高级的转化。中国的复杂社会,在稳定性需要与变动性现实的张力之中,不断凸显着动态性;在自主性发展与全球化趋势的互动之中,不断催化着开放性。在社会主义形态保持不变的根本前提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与世界互动,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予以推进深化改革,不断强化开放予以促动融入全球,进而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

第五,复杂社会蕴含递升跃迁性。马克思认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人类“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7](P11-12)同时,“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8](P8-11)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既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走完西方早发资本主义国家在数百年间铺就的现代化之路,又要探索、建构和完善社会主义在东方社会的发展模式,真正推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表现出合目的性与合价值性相统一的递升跃迁的发展过程。不论从时间跨度上看,我国的现代化是加速度的现代化;抑或从空间广度上看,我国的现代化是压缩式的现代化;还是从趋势维度上看,我国的现代化是后发式的现代化;抑或从性质向度上看,我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都因为其对现代化建设过程的批判性、对传统社会主义的超越性、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革命性而流露出递升性特点;都因为其在落后生产力上的开拓、在僵化社会体制上的改革、在先进思想文化上的推进而展现出跃迁性特征。

二、“复杂社会”理论审视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问题

在“复杂社会”理论关照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复杂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具体领域,同样具有自身与生俱来和日益突出的复杂性。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在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观念、传统中国思想文化观念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思想文化观念的交流交融交锋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凸显更加鲜明。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包含本质复杂性、过程复杂性、现象复杂性和认识复杂性四个层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复杂性

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层面: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者应记录每一批原料的来源地及去向地,每一批产品的流水线负责人基本信息等,并妥善保管,以备查阅。

本质复杂性重点强调复杂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客观存在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演变发展的内在性动力源。任何事物都具有复杂性,“不是从简单性走向复杂性,而是从复杂性走向不断增长的复杂性。”[2](P33)事物只有复杂性程度的高低,只有从低级复杂性向高级复杂性再向超级复杂性发展的过程,而不会有复杂性走向简单性的可逆过程。在“复杂社会”理论审视下,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并由低级复杂性向高级复杂性逐渐演化的育人过程。思想政治教育重点研究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其目的就是要摸清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的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的思想向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方向变化,进而促成人的全面发展。”[9](P6)按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演化过程和发展趋势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存在不可忽视的复杂性,具体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构成复杂性、内容演化复杂性、内部系统复杂性和外部环境复杂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构成逐渐形成教育者、受教育者、管理者、组织者、参与者等众多主体构成的主体群落,凸显出多维之间的关系复杂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演化逐渐由传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心理教育扩展和整合为素质教育、能力教育、价值观教育、生态教育等多样化内容构成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教育,催生出教育内容的复杂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在构成在复杂社会的启示下逐渐打造成囊括教育原理、教育目标、教育价值、教育内容、教育主体、教育方法、教育过程、教育环境、教育管理、教育评估等在内的综合性立体化系统,形成内部系统的复杂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由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生态领域等各个方面的复杂性问题,将外部环境熔炼为一个全面复杂的外部系统。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复杂性

过程复杂性主要厘定复杂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演化、发展历程中产生的复杂关系。任何事物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都是充满复杂性的演化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运行过程的复杂性。复杂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运行过程往往因为社会变迁导致各个环节呈现复杂性问题,总体形成复杂化的运行系统。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运行条件因为网络社会的崛起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产生不可逆转的多元化存在和多层次互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运行机制则因为现代性社会转型和全球化时代深化,凸显出其滞后性与创新性并存、传统性与现代性同在的鲜明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运行过程更是因为主体的现代性觉醒、客体的多样式存在、载体的科技化生成和效果的非线性发展,导致难以估量的非平衡运行和动态性构成。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心理演化过程的复杂性。在复杂性愈加凸显的中国社会,党和国家的主流信仰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早已深入人心,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充满坚定的信心,但是,个体的现实性心理需求、实践过程中的理性思考认识,加之摆在眼前的现实性问题,促化着人们的情感转变和鼓动着人们的行为倾向。需要与信仰之间往往容易产生冲突、认知与情感之间也并非始终相处融洽、意志和行为倾向经常在现实面前出现矛盾等等,这就导致人们的心理产生波动、发生裂变、带来困惑,进而导致其心理演化过程充满复杂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表象复杂性

表象复杂性主要阐明复杂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内生性矛盾的外显与外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的环境、条件和作用力下,在形态、运动、特征、结构等方面表现出来的错综复杂的状态。在复杂社会条件下,文化层次的落差性、文化样式的多元性和文化发展的滞后性,实践活动的多样性、社会活动的地域性和教育活动的差异性,社会变动的跨越性、社会问题的综合性和社会现实的冲突性,导致了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多元化、动态性、矛盾性等特征。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相比,思想政治教育还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文化饥渴、精神饥荒和思想饥困。人们在市场经济逐利行为的过程中,不断遭遇道德领域的滑坡、精神生活的困顿、意义世界的迷失和信仰追求的迷茫等价值问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坚持不懈地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灌输和渗透,不断向我国民众尤其是青少年输入资本主义价值观念,误导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和认识,利用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诱导他们逐渐向往资本主义国家生活方式,认同西方社会价值观念。因此,如何处理好弘扬主流价值观念与引导多元社会思潮的复杂互动关系,既帮助人们明辨是非、权衡利弊、分清善恶、体察优劣、把握主次,又引导人们厘清思潮、抵御谬误、弘扬正气、提振精神、坚定信仰;还可以推进国家择取战略、制定规划、统筹全局、应对挑战、顺势发展,这就构成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难题。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复杂性

认知复杂性重在揭示复杂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特征与主体认识过程的合力结果,是思想政治教育在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展开对话的过程中,因人的认知能力有限性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无限性的张力,产生的复杂性。“我们认识的世界不是无我们的世界,而是和我们共在的世界。这导致下述基本的悖论:我们的世界是我们对世界的看法的组成部分,而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又是我们的世界的组成部分。”[10](P177)人们往往通过自我世界的建构进入到生活世界,通过心灵世界的经营扩展到实在世界,并逐渐将这种主观性体验演变为观察、思考和改造社会的一种“以小见大”的生活实践模式。人的心灵世界本源上是一个由人的需要、情感、认知、思维、观念和信仰构成的复杂系统,其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既决定于内部各要素互动形成的内生性动力,又决定于生活世界不断增生和开放出不确定性、非线性和随机性的外部性环境。逐步走向深入的改革开放,在消解传统性和生成现代性的过程中,不断呈现出鲜明的复杂性特征,并影响和决定着人们的社会心理过程。尤其是精神社会的构成,首先是由独立的具有自我意识的个体的精神思想构成,但同时又不仅仅局限于个体思想的组合,而是各个个体思想互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群体性思想。这种群体性思想内部每两个个体之间就可以构成复杂的互动,每三个个体之间就可以构成高级复杂的互动,更遑论所有个体之间的构成的多次平方的超级复杂互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过程始终呈现其所特有的复杂性和超级复杂性。

三、“复杂社会”理论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问题置于复杂社会的宏大背景下,运用“复杂社会”理论和思维进行整体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研究,更有利于深入考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问题,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发展目标,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的合理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现代化路径。

复杂社会的深刻内涵就在于明确指出了社会系统的高级复杂性和社会实践过程的多元化色彩。马克思曾经指出,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观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这些抽象与哲学不同,它们绝不提供可以适用于各个历史时代的药方或公式。”[11](P153)时代发展到复杂性思想得以张扬的今天,任何试图通过一种理论、一个模式甚或一套方法就可以清晰明白地把握社会发展走向的努力,都会在社会复杂性面前变得苍白无力。因为“生活世界是自然和我们共同的生存活动交织出的情景,而不仅仅是我们对自然的认识,它不是科学认识以为可以彻底对象化的东西,相反它是科学认识能够开始的基础”。[4](P11)复杂社会早已不再是“仅仅包含向我们的计算能力挑战的组成单元的数量和相互作用的数量,它还包含着不确定性、非决定性、随机现象。”[2](P31-32)它是在不断调和偶然性与必然性关系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发现和适应社会复杂性本身,是不断质疑、修正、改进和扬弃传统的简单性、绝对性和单一性的世界观和社会观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基于社会现实、反映社会实践、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综合教育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受发展变化的社会存在制约的精神文化系统,并随着社会存在复杂性的演化变幻出更加复杂的表象。错综复杂的心理问题、乱花迷眼的心态走向、纷繁嘈杂的价值诉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展露得一览无遗。观察、分析和探究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必须将“复杂社会”理论渗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模型之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群体性的教育活动,本身就由于组合成分的复杂性、发展轨迹的易变性、内容结构的涵括性、承载主体的多元性和社会影响的蝴蝶效应,呈现出难以把握、调控和引导的复杂性。如果应对的方式和处理的手段过于武断和绝对化,将会在与社会个体的心理互动中产生不可估量的负向性精神力量。因此,创新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抛除绝对化的应对模式,确立一种包容性、动态式、多元化、互动式的研究格局,建构一种非线性、非恒态、非必然的研究方法,形成一种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社会复杂性的研究立场。

(二)拒绝简单化:树立复杂的逻辑思维

复杂社会的提出与构想,必然要求在逻辑思维领域的创新与革命。“认识的目的不是在一个关于有序性的主导方程中发现世界的秘密,……认识的目的是与世界的神秘进行对话。”[10](P185)恩格斯认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12](P873)思维方式是随着时代、科学、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同样,复杂性思维方式的产生,既对传统的经典思维方式和标准逻辑模式提出了挑战,又对自身的思维生成和逻辑发展提出了艰巨的任务。复杂性思维,既不同于推崇实证主义的简单性科学,又不同于偏好解构主义的后现代主义思想,而是在承认社会复杂性的同时,更加注重探寻复杂性的多个方面、多个层面、多个领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更加注重整体性的研究、系统式的发现和动态化的建构。所以,“复杂思维是用有序性的原则、规律、算法、确定性、明确的概念武装起来在迷雾、不确定性、模糊性、不可表达性、不可判定性中进行探索的思维。”[10](P185)复杂社会条件下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需要和建构复杂性思维。这就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演变和发展,都绝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简单性的判断和处理过程,而是一个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关涉社会所有个体、纳入社会整体建设的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教育问题。心理本身的复杂性、主体所在环境的复杂性、受教者反馈存在的复杂性、科学本身研究的复杂性等等,在成倍式扩大为社会性精神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然要催生出更多的复杂性问题。因此,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一种复杂的逻辑思维模式,既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各种现实的、关系的具体性出发,发现多样性现象;又要从抽象的、还原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性出发,探求必然性规律;还要从系统的、辩证的社会实践活动出发,建构和谐性状态。

(三)改变线性化:建构多元的分析视角

简单性科学的理想社会是一个“中心——边缘”结构型的社会,由此延伸出所有问题的处理模式均是透过复杂的表象,探寻问题内在的本质规定性。复杂性科学与此相反,强调在高度复杂性条件下,系统可能会同时表现出“多中心”、“无中心”和“单一中心”等多种特征。莫兰认为:“高度复杂性表现在它们同时是无中心的(也就是说以无政府的方式通过自发的相互作用运转)、多中心的(即拥有几个控制和组织的中心)和一中心的(即同时还有一个最高的决策中心)。”[10](P141)这就意味着复杂社会的理论构想,是无法被纳入到传统的中心化思维方式中去的,也就同样无法按照那种简单的“中心——边缘”模型进行线性思考和分析。复杂社会的提出本身就意味着对“中心化”的思维习惯和“直线性”的逻辑形式的消解,而是要在复杂性科学的基础上,建构多元化的分析视角。多元化分析视角既是对还原论的超越,又是对系统论的确认;既是对单性分析的扬弃,又是对整体研究的综合,是把社会复杂性的本质规定性予以纳入和进行运用的新分析视角,其本质就是把复杂社会本身的复杂性当做复杂性对待的方法论。“组分的变异对系统构形的多样性有很大的贡献,更多的多样性来自于个体关系中的变异。”[13](P12)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个体性的感悟、接受和传播以及因此引发的心态波动,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体上呈现复杂性。因此,复杂社会条件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也要采用多元化的分析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任何问题的简单的对错判断、随意的难易分析,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问题。只有采用多元化的分析视角,从直线性的简单判断过渡到非线性的多元分析,从必然性的规律探索兼顾到偶然性的激发因素,从离散型的独立研究转变为整合性的集体攻关,才能把握复杂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总体性趋势和发展性动态。

(四)直面发展性:形成包容的审慎态度

复杂社会作为一个复杂巨系统,是一个自为自在的组织,“每一个这样自我组织的、自我调整的复杂系统都具有某种动力”,处于特殊条件下的中国复杂社会“更具自发性、更无秩序、也更活跃”。[14](P5)复杂社会理论对传统简单科学的挑战,重在鼓舞我们不断与社会复杂性对话,对话本身就是合理性,对话本身就是发展性。正如埃德加·莫兰所言:“一个理论不是认识,它只是使认识可能进行的手段。一个理论不是目的地,它只是一个可能的出发点。一个理论不是一个解决办法,它只是提供了处理问题的可能性。”[10](P271)复杂社会理论的提出,并不是要消除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将过去在简单性科学主导下所忽略或掩盖的诸多偶然性、随机性、不确定性、非线性因素予以合理地分析研究,并统一于必然性、规律性、确定性之中,以更加全面、系统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理性存在的可能性。“理性是发展的,而且理性在它本身中包含着它最坏的敌人。后者就是可能使它窒息的合理化。”[10](P128-129)任何试图将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予以简单化处理的行为和措施,都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在不断走向新的复杂化的过程中遭受到最严厉的惩罚。真正的合理性并非维合理性马首是瞻,而是会承认非合理性的存在,积极地与不可理性化的东西进行理性的对话。因此,应该学会用包容的审慎态度去看待、研究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并将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作为一种目标。

(五)探寻平衡态:塑造和谐的发展模式

复杂社会理论认为,事物的发展将永远具有随机的特点,这种随机是必然性与偶然性交互过程中的随机,而非任意性的随机。这就意味着复杂社会引发的自由性、适应性和创造性,均是在保持一种平衡的过程中的发展性。“一切健康的经济和健康的社会都必须保持秩序与混乱之间的平衡。”[14](P413)所以,复杂社会本质上是一个追求和谐共进的社会,是在调衡各种矛盾、冲突、动荡和不安的过程中,将社会的秩序、稳定、发展置于更加宏大的系统之中予以综合考量的社会。复杂社会的和谐性本质,来自于其内部永恒存在的有序与无序的矛盾双方。“无序和有序既是对立的,又以某种方式合作以组织宇宙。”[2](P61)对立性的存在,合作性的生长,使得复杂社会的矛盾双方在既斗争又统一中孕育着和谐,一种以发展为旨归,以平衡为表现形式的和谐。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复杂社会内部的一个组成分子,其自身内部的矛盾性与冲突性,同样表现为系统组分之间的有序与无序的交织和交互。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而言,“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以独特的方式与其他人发生关联。组分有其个体特征和关系,这些特征和关系可以很强烈地变化”,[13](P12)个体的先赋能力、生活经验、工作经历、知识结构、精神层次的不同,交互构成一个复杂的心理互动网络。在用复杂社会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的过程中,要学会正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错综繁琐的复杂性,学会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结构错乱有序的合理性,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结构、调和思想政治教育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调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之间的互动,寻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发展的基本模式,尝试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平衡存在的基本样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和谐的精神文化氛围。

[1] 尼科里斯,普利高津.探索复杂性[M].罗久里,陈奎宁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2] 埃德加·莫兰.复杂性思想导论[M].陈一壮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特里·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幻象[M].华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 李恒威.“生活世界”复杂性及其认知动力模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5] 颜泽贤.复杂系统演化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 马克思.资本论[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M].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0] 埃德加·莫兰.复杂的思想:自觉的科学[M].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3] 欧阳莹之.复杂系统理论基础[M].田宝国,周亚,樊瑛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14] 米歇尔·沃尔德罗普.复杂:诞生于秩序与混沌边缘的科学[M].陈玲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 李文苓]

A Study on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Complex Society”

Li Dongpo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00)

complexity; complex socie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Complex society” is a diversed, innovative and harmonious modern society. It is the special stage of human society to evolve gradually from the traditional society and the modern society. In the complex social condition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the nature of complexity, the process of complexity, the complexity of the representation and cognitive complexity and so on. Through the theory of “complex society”, we should break the ice of complexity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ject the absolute and simple ways of thinking ,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achieve the overall, 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innovation.

*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研究”(项目号:15CKS03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西北地区人的观念现代化研究”(项目号:11YJC710078)的阶段性成果。

李东坡,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甘肃 兰州 730000)。

猜你喜欢
复杂性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PFNA与DHS治疗股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对比
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