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分析

2016-02-05 09:23
法制博览 2016年3期
关键词:未成年人

贾 宁

辽宁技师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1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分析

贾宁

辽宁技师学院,辽宁沈阳110031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一些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进入我国,对未成年人产生消极的影响,进而引发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进一步威胁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此,本文通过阐述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社会危害,同时提出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具体措施,为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人不良行为;违法犯罪;未成年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上升的趋势,并且与环境污染、毒品犯罪共同构成社会三大公害。为了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需要采取措施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进行预防和治理。通常情况下,未成年人作出的不良行为都可能引发违法、犯罪行为,并且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所以,做好未成年人不良行为预防工作,可以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一、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社会危害

(一)影响未成年人的社会化进程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如果在这一阶段出现不良行为,都会增加社会化进程中的消极因素,对其社会化进程产生制约性影响。在社会化进程中,需要将未成年人的思想、行为等与社会道德、法律等进行融合,通过学习,帮助其掌握知识、技能,最终与社会发展保持一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一些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也会对未成年人个体素质产生负面影响。在这种大环境下,需要借助积极,富有正能量的理念对未成年人进行引导,帮助未成年人顺利、快捷地完成社会化进程。

(二)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容易引发违法犯罪行为

在现实社会中,未成年人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偷窃等不良行为,都具备违法犯罪的一般特征,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这些行为对社会具有危害性,按照我国的法律、法规都要严格禁止这些行为。

二、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具体措施

(一)对未成年人加大教育力度

为了防止未成年人因不良行为,而出现违法犯罪,需要对其加大教育力度,防止出现不良行为。对于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不存在不良行为与违反犯罪的未成年人。对于这些未成年人,家庭、学校、社会都要积极加入到未成年人社会化教育中来,按照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理念,对未成年人加大教育的力度,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抛弃注重“分数”,不注重品行的教育方式。学校方面,需要制定全面的教育规划,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防止发生校园暴力、逃学等现象;家庭方面,需要为未成年人树立榜样,积极引导未成年人设身处地地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公共利益人等。学校和家庭通过合作,共同塑造未成年人的健康人格,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未成年人的“免疫力”,防止出现不良行为。

其次,存在轻微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对于这部分未成年人,家庭、学校等要给予高度关注,一旦发现其存在不良行为,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恶化。如果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因家庭管理不到位引发,父母、老师需要调整教育计划,帮助其正确认识不良行为引发的后果。如果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因不良交往产生,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老师需要给予帮助、引导。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要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照顾未成年人的尊严,确保教育方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最后,对于存在严重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对于这部分未成年人,如果父母、老师发现未成年人存在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并且屡教不改,这时需要对其进行系统化监管。如果未成年的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较为严重,需要借助公安机关进行处罚。

(二)对存在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进行情境教育

对存在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进行情境教育,其侧重点在于从情境上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进行制约和限制,从外界环境的角度切断滋生、恶化不良行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实现预防犯罪的目的,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积极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的生长环境,主要包括完整、和睦的家庭,父母的人格要健康,并且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另一方面重新设计整理容易引发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环境,例如,对开设在校园周边的游戏厅、歌舞厅等不适宜青少年的行业或场所进行重点治理,对于依法营业的游戏厅、歌舞厅等,相关部门需要强制其采取措施,严谨未成年人进入。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作为时代的产物,全社会需要给予高度关注,同时从家庭、学校两个方面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借助全方位、多层次的举措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进行有效治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参考文献]

[1]程连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研究——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强制矫治制度的构建[D].山东大学,2005-08-16.

[2]关颖.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未成年犯的调查[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03-30.

[3]胡雪.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形成与预防——以吉林市未成年人犯罪调查为基础[D].吉林大学,2012-10-01.

作者简介:贾宁(1983-),女,辽宁沈阳人,本科,辽宁技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法学。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04-0232-01

猜你喜欢
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法律规制研究
从中美校园暴力案件报道出发思考相关法律问题
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探讨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审判实证研究
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刑事政策研究
未成年时期阅读推广研究
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健康成长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