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转型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6-02-05 11:58张玉堂
山西青年 2016年15期
关键词:汉语言应用型文学

张玉堂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石家庄 050228



浅析高校转型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张玉堂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石家庄050228

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改革逐步展开,各地方高校开始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型,在这样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教育模式遭到了巨大冲击。必须进行实践教学的深化改革,梳理该专业在实现课程体系创新的基本思路,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

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创新;构建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开设较早、辐射面较广、成熟而稳定的主干专业,依托深厚的汉语言文化积淀和复合型实践能力使其影响力日益增大。但伴随社会的高速发展,长期以来墨守成规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教育意识已经成为了该专业与社会发展实际相融合的障碍,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长久以来我国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正陷入这样的保守而僵化的误区中。在当前高校教育转型的背景下,在学生对个性和自主发展的要求下,我们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还不能及时进行调整和改革,不能有效将课堂与实践相结合,那么对未来该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是不利的。

一、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回顾与反思

(一)培养目标不清晰

建设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是由培养目标决定的,如果目标是不清晰的,那么就不能制定出合适的教学体系。在传统汉语言文学教学中,高校不清楚这个专业的学生以后究竟能干什么,没有真正把学生当做未来某一方面的专门人才来教育,而学生则更是稀里糊涂,看不到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么怎么可能制定出合理高效的教育计划,培育出高素质的汉语言文学专门人才呢?

(二)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创新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大多数综合类高校和几乎所有文科师范类高校都会设置的重点学科,但是大部分学校对此专业的课程设置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而且多少年来都是如此,没有根据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的客观要求进行相应的课程调整,严重缺乏课程的创新性。当今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限于本专业知识,更需要的是全面型的高素质人才,该专业传统的教学课程设置已经无法满足这种要求,就会造成高校教学和社会需求的脱节,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三)教学工作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很多高校在课堂教学中仍采取传统的讲授式教育,不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更多的是以教师为主体,让教师将现有的学科研究成果灌输给学生,不注意考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也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批判性思维,对同一个问题,教师要求所有学生都要给出唯一的正确答案,造成了学生在课上没有自己的思维和创新,扼杀了该专业应有的活跃的课堂气氛和生命力。

(四)对学生和教师的考核形式单一,过于强调考查结果

一个教师有没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我们更多的应该看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能否通过课堂环节的设置提高课堂趣味性,并最终提高教学质量。而对学生的考核,也不应该是以一次期末考试成绩来定论,更应该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否达标,比如是否在课下参加了教学相关活动,是否在活动中发挥了主体作用、提出了创新观点等。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符合汉语言文学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以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提高实践性课程比重,还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为实践服务,培养出懂理论、能实践、会创新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独立性原则

实践教学在本专业中长期不被重视,缺乏独立的培养体系,因此所谓独立,就是要让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长期被置于理论教学之下的实践教学解放出来,自成体系独立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培养创新能力,专业中所有的实践能力都不能依靠某几个单纯的实践环节来完成,而是要独立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来完成。

(三)特色性原则

任何一个专业都是因其独有的特色性才会被社会所需要,因此特色性是专业生产和发展的基石。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走出一条特色人才培养道路,让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有自己独到的优势和能力,这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改革和新体系构建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三、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内容

(一)增加实践类课程内容

根据既定的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统筹教学资源,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实践内容的设置要坚持“培养能力”的根本要求,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知识应用水平。要均衡的将实践环节分布在整个高等教育阶段,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实践内容要记入期末考核成绩,提高师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

(二)开展课外实践教学

课外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有着课上没有的优势,比如它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全方位锻炼学生的能力,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必要手段。

(三)逐步推动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体系

职业资格证书是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应该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构建符合本专业特点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学生通过证书考核,加强了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同时得到肯定,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应当是由几代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推动建设的系统工程,其中我们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汲取和反思,对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整理和归纳并适当调整。但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只有加强实践教学工作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这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1]曲文军.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02:1-4.

[2]沈昌明.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136-140.

[3]朱丽.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2:66-67.

H193

A

1006-0049-(2016)15-0190-01

猜你喜欢
汉语言应用型文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我们需要文学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