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在临床上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

2016-02-05 16:32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高 波



中药制剂在临床上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

高 波

【摘要】目的 对中药制剂在临床上应用的不良反应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于2013年9月~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中药制剂治疗而出现不良反应的1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中药制剂出现不良反应的人群主要为儿童和老年人群,分别占比27.27%和43.80%;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占比59.50%;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循环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以及其他器官或系统损害。结论 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中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Objective Side-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tion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is to be studied deeply. Methods Review and analyze clinical data selected from 121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medication side-effect due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tion treatment in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3 to November 2015,and then summarized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tion side-effect. Results The 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medication side-effect were mainly children and elderly patients,accounting for 27.27% and 43.80% respectively. And intravenous infusion was the major way to cause side-effect,making up 59.50%.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for side-effect included skin and appendages damage,digestive system damage,circulation system damage,respiratory system damage and other organs or systems damage. Conclus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tion,there are still several side-effects. Therefore,it is suggested to pay much attention to its application.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tion,Clinical application,Side-effect

与西药相比,中药制剂在人们的观念中的毒副作用较小,药性缓和,并且在临床的应用时间较为久远,但是人们忽视了中药制剂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1]。随着医疗科技以及制药工业的高速发展,中药制剂在临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也给患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2]。本院对2013年9月~2015 年11月接受中药制剂治疗而出现不良反应的1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9月~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中药制剂治疗而出现不良反应的121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人数分别是66例和55例;年龄最小的患者和年龄最大的患者分别为9岁和82岁,平均年龄(46.56±6.56)岁;科室:37例为内科患者,42例为骨科患者,29例为外科患者,13例为妇科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照说明书或医嘱进行用药,患者的用药方式主要分为静脉滴注,口服、肌肉注射、外用几种类型[3-4]。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情况

121例患者中有33例年龄≤12岁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占比27.27%;有19例年龄13~39岁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占比15.70%;有16例年龄40~59岁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占比13.22%;有53例年龄≥60岁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占比43.80%;儿童与老年人群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要高于其他年龄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中药制剂出现不良反应的人群主要为儿童和老年人群。

2.2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给药途径

在121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有72例患者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制剂,占比59.50%;23例患者的给药途径为口服制剂,占比19.01%;15例患者的给药途径为肌肉注射,占比12.40%;11例患者的给药途径为外用制剂,占比9.09%;静脉滴注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与其他三种给药方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由此能给看出,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

2.3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在121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累及器官包括: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患者60例,占比49.59%,以瘙痒、红斑、皮疹以及皮炎等为主要的临床表现;消化系统损害患者22例,占比18.18%,以恶心、呕吐、便秘、腹痛腹胀等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循环系统损害患者14例,占比11.57%,以心悸、血压异常、胸闷、心律失常等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呼吸系统损害患者13例,占比10.74%,以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咳嗽等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其他器官或系统损害患者12例,占比9.92%,例如过敏性休克、水肿、寒颤、血糖异常等。

3 讨论

由于人们对于中药制剂认识较为片面,只关注到其具有疗效长久、毒副作用小等优点[5]。但是由于中药制剂很多属于复方制剂[6],其成分较为复杂,目前提取工艺和技术还有待改进,因此往往含有淀粉、蛋白质等致敏成分[7],患者使用后能够与血浆蛋白氨基酸进行结合而使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过敏反应,例如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内分泌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等[8-9]。在本次研究中,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中药制剂治疗而出现不良反应的1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中药制剂出现不良反应的人群主要为儿童和老年人群,分别占比27.27%和43.80%;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占比59.50%;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循环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以及其他器官或系统损害。

综上所述,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临床用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等对中药制剂给予合理应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姚苑梅,徐玉红,吴斌,等. 1768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药物警戒,2011,8(9):566-569.

[2]金玉婷,赵艳花,王文林. 109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26(3):151-152.

[3]顾平,袁琳. 173例中药制剂所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4,23(8):495-496.

[4]谭乐俊,王萌,朱彦.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2014,21(20):3889-3890.

[5]张定棋,马文翰,梅志刚,等. 基于文献的补益类中药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6):43-44.

[6]周兴碧. 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15,7(22):30-31.

[7]陈晓萌,樊鹏利,张磊,等. 某三级综合医院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环球中医药,2013,6(3):191-193.

[8]王昆,李飞,刘屏,等. 我院住院病人65535例次中药制剂应用及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0,7(2): 97-99.

[9]宋瑞霞.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0):136-137.

【中图分类号】R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16(2016)08-0145-02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6.08.099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富裕县中医院药械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299

Analysis on Side-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tion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GAO Bo Drug and Equipment Departmen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Fuyu County,Heilongjiang Province,Qiqihar Heilongjiang 161299,China

【Abstract】

猜你喜欢
中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缓慢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探讨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浅析涌泉穴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