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国外供应链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2016-02-05 07:29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6年12期
关键词:供应链过程研究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近十年国外供应链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曹晓宁,赵帅,王永明△(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系统地分析了近十年来与供应链知识管理相关的58篇期刊文献,从研究方法、发展阶段、知识管理在供应链中的应用等方面对供应链知识管理进行总结与述评。并以供应链知识管理系统基本框架为视角重新阐释其内涵,进而建立了供应链知识管理整合模型,同时,对供应链知识管理在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上提供指导与帮助,以拓展供应链知识管理的研究领域。

供应链管理;知识管理;框架与整合模型

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市场的蓬勃发展,企业内部、合作伙伴之间业务交流愈来愈多,需要通过不断获取新的知识资源和价值创造以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巩固并拓展其市场地位。而供应链作为企业获取新知识和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通过协调、整合和管理知识资源,从而提升组织的知识水平和知识创新能力。因此,对于供应链上的企业来说,供应链是蕴藏丰富资源的“知识源”,在供应链中的应用研究成为新的热点。

自知识管理兴起,国外学术界一直都在关注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问题,其研究成果多以企业绩效理论、组织学习理论为依托,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具体案例详细分析以及阐述其理论意义。所以,对近十年来的供应链知识管理的研究进行述评,不仅能衡量知识管理与供应链管理之间的关系,还能讨论知识资源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性。

1 文献来源与检索方法

由于知识管理阶段具有和事件交织在一起的特性,本文以事件连续性为基础搜集文献,主要考虑以下方面。①基于知识管理发展阶段的角度考虑;②思考从信息、知识共享到知识创造和发展阶段的连续性;③从知识管理过程、评价知识创造和共享的角度,提高IT解决方案成为改善信息和知识共享最受欢迎的方式,增强社区实践、信任和承诺等社会方面能促进知识共享;④相对于信息、知识共享到知识创造和发展阶段的连续性,其他两种方法不是最优的选择。

以2006~2015年为时间节点,以科学引文和学位论文全文学术数据库为来源,以“供应链管理和知识管理”为关键词且关键词是精确无误的,学者们对知识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具有相同的理解且是被引用次数多的进行检索,最终得到58篇文献。

2 知识管理在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研究方法

近十年来,国外学术界供应链知识管理的研究成果分为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两类,供应链知识管理的研究经历了萌芽、萌芽与探索、探索等阶段。理论探索历经概念提出、知识分类、各种管理思想和模型建立、知识管理评价和实践等过程,逐步深入与细化,范围亦越来越广泛;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实证研究,表明知识管理在供应链中的应用愈加广泛,供应链中的各企业更加注重知识资源的整合、共享与管理。实证研究多侧重于对研究方法的运用,研究方法单一且存在不足。学者大多使用定性方法,如,统计分析法、理论与实践结合法、综合归纳法、SWOT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少数采用定量方法,如,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网络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等。

3 知识管理的阶段——从萌芽到探索

3.1 萌芽

在萌芽阶段,不同学者关于供应链知识管理系统框架的研究有不同的见解(见图1),资金流、业务流、知识和信息流在供应链上游、下游、终端间传递,由于企业之间存在业务流程上的联系,其拥有的知识资源极具互补性,这成为影响供应链上知识共享水平的重要因素,学者在这些方面的研究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知识管理的定义。因此,本文从语义网络、知识管理过程、知识转化、知识转移、知识共享、隐性知识、知识技术、知识校准、知识供应网络等方面分析供应链知识管理系统的内涵。

①语义网络。Douligeris等[1]将语义网络提供的新机遇——网络技术引入到供应链管理,凸显出其在提高知识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优势。特别是在提高知识管理应用程序本体上的优势。Huang等[2]通过使用语义网络实现供应链不同实体间的知识共享。

②知识管理过程。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成果是关于知识管理过程模型的,不同学者将知识管理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见下表)。Fugate等[3]研究知识管理过程整体组织绩效的重要性,并发现知识管理流程、业务和组织绩效之间具有强正相关。

③知识转化。Koh和Tan[4]研究知识转化过程,提出利用行动计划选择工具能使供应链的不确定性知识纳入企业战略的行动。Chow等[5]进行知识管理实践的调查,分析订单生产的供应链知识管理系统采用的应用程序和技术。

④知识转移。Joshi等[6]认为团队、确定知识转移程度源的能力、信誉和沟通程度是影响知识转移过程的重要因素;Duanmu和Fai等[7]以跨国公司(其供应商为中国)为案例,研究垂直知识转移过程。Fletcher和Polychronakis等[8]开发以捕获和传播供应链中知识为目标的框架,并以中小型企业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Paton和McLaughlin等[9]强调创新交换服务的重要性及在供应链上进行知识转移的重要性。Blumenberg等[10]研究表明,特定的知识转移过程在外包绩效方面有正影响。

图1 供应链知识管理系统基本框架图

⑤知识共享。Cheung和Myers等[11]讨论环球战略网中知识共享的主要问题及可持续性因素。Myers和Cheung等[12]进行关于知识共享如何提供全球性供应链的买家和卖家的价值研究。Kovacs和Spens等[13]研究供应链之间及供应链内的知识共享问题。

⑥隐性知识。Madsen等[14]关注非正常工作情况下知识识别方法,并提出一种识别隐藏知识外包活动的方法。Al-Mutawah等[15]提出基于多智能体的系统框架,以解决在制造供应链中隐性知识共享的问题。

⑦知识技术。Pedroso和Nakano等[16]研究集中在信息技术流的处理信息的复杂性和异质性以及在供应链中的知识流动。Corso等[17]在供应链中进行知识管理的应用研究,讨论如何解决基于IT技术的供应链与企业知识管理需要相适应的方案。

⑧知识校准。Pillai和Min等[18]解决知识的校准问题,知识校准用于处理不完全信息的不确定性,并提出了一个校准公司知识的概念模型。

⑨知识供应网络。Xiwei等[19]指出了知识供应网络(Knowledge Supply Networks,KSNs)的设计问题。为在知识供应网络提供知识的每个成员,特别是作为技术创新主要来源的大学和研究中心,描述了一个风险评估方法。

表知识管理过程模型

3.2 萌芽与探索阶段

Esper等[20]建议以一个成功的价值创造为基础,通过组织间的知识管理流程,制定整合需求和供给的两个战略流程的框架。Halley等[21]展示如何将供应链管理和知识管理结合在一起。2010年之后的学者大多专注于知识管理在供应链企业中的应用研究。Constantin[22]认为供应链的灵活性已成为供应链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知识与外部的知识转移活动对于以知识为基础的供应链企业的灵活性极其重要。Edrisi[23]认为严格的数学模型规划与调度决策的整合能够解决大规模的问题并被广泛应用,能够提高企业的信息共享与沟通能力。

处于萌芽与探索阶段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知识管理如何应用到供应链,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多数学者认为整合供应链企业的供给与需求,通过供应链组织间的知识管理、知识转移流程和供应链知识管理整合模型(见图2),运用数学模型和决策技术,可解决大规模的问题,并提高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图2 供应链知识管理整合模型

3.3 探索阶段

Hult等[24]从战略高度来确定达到卓越性能的理想模式,策略和以文献资源为基础的知识元素的观点组合是达到卓越绩效的决定因素。Samaddar和Kadiyala等[25]分析有效协作和知识创造发生的条件,结果表明保持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边际收益的形成与维持协作的最佳比例很重要。Hult等[26]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分析竞争力文化管理在供应链的知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Maqsood等[27]把重点放在学习链的建设,通过知识共享在整个供应链中进行文化创造,分析出知识管理与学习链之间的联结。Cheng等[28]研究信任如何加强知识共享的,认为信任、共同的价值观与学习能力正相关。

Chen等[29]提出基于网络分析法和敏感性分析的模型,解决新产品开发组合的选择问题。Yeh[30]研究知识密集型的项目采购以及知识转化过程和价值创造可量化每个项目。Niemi等[31]研究知识积累的过程,其作为一个持续的过程,可通过组织流程和库存技术逐渐积累。Niemi等[32]采用供应链管理的复杂做法,使用知识成熟度模型和以加速知识创造为理论框架的策略。

Esper[20]认为通过对组织知识管理的广泛集成,整合基于价值创造的需求和供应过程,在满足限制要求的前提下,客户创造价值的管理供应链有助于企业决策供应的优先次序。Karine[33]认为知识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推动者,是信息密集型和多文化的企业环境中的关键因素,并以法国公司为例进行供应链管理知识管理系统框架的实证研究。Josep[34]建立以社会网络为基础的模型,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用于改善中小企业和由中小企业形成的多层次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Patil等[35]基于模糊决策实验、评价实验室与模糊多准则决策为高投资和科学文化研究领域建立预测框架模型,并对印度液压阀制造组织进行实证研究。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大背景下,国外学者深化供应链知识管理内涵,研究成果更加集中于理论模型与评价方法,更加注重知识管理在供应链中的应用研究。学习链、社会网络分析技术、预测框架模型、供应链知识管理绩效评估为国外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以期为供应链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4 知识管理在供应链中的应用

4.1 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扩大知识管理应用领域

国外学者的研究集中在外包、建筑行业、决策支持、新产品开发、风险管理等领域,外包活动是应用领域最受关注的。学者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知识管理在不同领域供应链中的应用。应用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主要集中在知识管理在供应链中的实现、研究方法、知识管理类型和业务流程、知识共享与创造过程、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供应链知识管理与供应链绩效的关系、风险决策以及评估等方面。

①外包。概述外包活动的特征,众多研究[10,26,28,32]表明,合作和信任是加强合作伙伴知识管理业务流程的重点,关于外包活动的信任、合作、沟通等相关变量是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过程成功的重要因素。Madsen等[14]强调外包活动在隐性知识方面的重要性。

②新产品开发。新产品开发不仅促进公司合作,而且是知识管理活动开发的领域。Chen等[29]强调知识管理方法如非正式会议法、经验研讨会法和专家访谈法以保证新产品开发流程。

③建筑。Khalfan等[36]关注建筑业供应链,强调提高建筑业供应链一体化社区实践的积极作用。

④决策支持。决策支持是应用知识管理活动的常见领域。Pedroso和Nakano等[16]发现,信息流的传递效率与有效的决策过程呈正相关。Sachin等[37]通过识别并排列出供应链中应用知识管理的理想解决途径和解决存在的困难,提出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与针对订单表现的模糊技术的框架,提供更准确、有效和系统的决策支持工具,以提高其成功率。

⑤风险管理。Xiwei等[19]指出知识供应网络设计问题并提出基于语言操作的风险评估方法。Alfredo[38]认为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需要适当的、系统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知识和经验。Frank等[39]探讨风险和风险管理在供应链整合、成本和创新绩效的影响,通过实证证明企业可以通过供应链风险管理补充和加强供应商整合实践的影响。

⑥其他。其他应用领域是“一次性的”。Chow等[5]研究了订单式生产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系统。Yeh[30]评价知识转化对知识密集型采购项目的影响。Fugate等[3]把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整体组织绩效的重要性。Anirban等[40]采用文本分析与挖掘方法,将统计方法与专家判断方法相结合,以关键潜在因素的形式提取知识以及基于潜在语义分析提出与发展趋势相关的舆论主体。

4.2 加强知识管理过程,整合流程,改善供应链管理

近十年来,知识正逐步取代传统资源,成为企业获取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现代供应链企业迎来以知识管理为代表的知识大爆炸时代,如何应用知识管理改善供应链成为企业界、学术界共同面临的课题。Hult等[24]指出越接近与供应链相匹配的知识要素和战略的理想轮廓,供应链绩效就越好。Paton和McLaughlin等[9]强调知识为支持知识工作者提供中心的技术架构和解决方案。Esper等[20]提出知识管理过程作为需求和供给战略流程整合的基础,通常是分离的。Halley等[21]强调分享和获取知识在供应链中存在的人际关系的管理,而不是构建外部的业务关系。

4.3 加强IT解决方案,加大创新力度,增加知识交流,实现知识管理过程

供应链管理是基于对供应链企业间的业务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知识流的管理,主要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迈入新世纪以来,企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复杂,其风险愈来愈大。在供应链企业中,对待风险的偏好是不同的,如何评估知识创造、知识共享和供应链绩效是一大挑战。通过分析,知识管理过程有两种主要方法:基于每个知识管理活动提出的IT解决方案和为改进社会方面的知识交流提出的社区实践。前者是基于IT解决方案和创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如在语义Web的情况下。[1,2]这些技术使信息和知识共享以及信息流集成得以实现。[16]后者侧重于知识交流的社会架构,强调信任、合作和交流提升知识共享和学习作用的重要性。[13,36]

5 建议和研究展望

总体来讲,供应链知识管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不多,但企业界和学术界已意识到其重要性。作为供应链集成工具,知识管理与供应链绩效在其他方面呈正相关。目前,缺乏知识管理对供应链绩效影响的评估研究。在实证研究上,供应链上的组织或企业根据希望解决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知识管理活动及确定目标,然后开始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即PCDA的过程。衡量知识管理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是必要的,为进一步研究如何运用知识管理策略提高供应链的绩效,需运用集成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方法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促进供应链知识管理领域不断拓展。

就研究领域而言,由于新兴服务经济变化导致创新概念转向无形的方面,导致其研究很少如信息和知识在服务供应链的研究。[9]因此,增强服务行业的研究很有必要。知识学习的过程要通过知识管理活动刺激,需要从更具操作性的角度研究知识共享和转移;知识积累可更深入地研究,可为学者提供改善供应链绩效的新见解。此外,许多学者强调复杂供应链的分散性和知识的复杂性可能导致知识老化,亦需更好地了解。因此,如何使得供应链企业实现更高的绩效水平亟需研究。

[1]Douligeris C,Tilipakis,N.A knowledge management paradigm in the supply chain[J].EuroMed JournalofBusiness,2006(1):66-83.

[2]Huang C C,Lin S.Sharing knowledge in a supply chainusingthe semantic web[J].Expert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0(37):3145-3316.

[3]Fugate B S,et al.Linking improved knowledge management to oper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JournalofOperationManagement,2009(27): 247-264.

[4]Koh S C L,Tan K.H.Translating knowledge of supply chain uncertainty into business strategy and actions[J].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6(17):472-485.

[5]Chow H K H,et al.Knowledge management approach in build-to-order supply chains[J].Industrial Management&DataSystems,2007(107):882-919.

[6]JoshiKD,etal.Knowledgetransferwithininformation systems developments teams:examining the role of knowledge sources attributes[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6(43):322-335.

[7]Duanmu J L,Fai F M.A processual analysis of knowledge transfer:from foreign MNE’s to Chinese suppliers[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7(16): 449-473.

[8]Fletcher L,Polychronakis Y E.Captur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inthesupplychain[J].EuromedJournal ofBusiness,2007(2):191-207.

[9]Paton R A,McLaughlin S.Service innovation:knowledge transfer and the supply chain[J].European ManagementJournal,2008(26):77-83.

[10]BlumenbergS,et al.Knowledgetransferprocesses in IT outsourcing relationships and their impact on shared knowledge and outsourcing performa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9(29):342-352.

[11]Cheung M,Myers M B.Managing knowledge sharing networks in global supply chai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Decision Making,2008(9):581-599.

[12]Myers M B,Cheung M.Sharing global supply chain knowledge[J].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008(49):67-73.

[13]Kovacs G,Spens M K.Knowledge sharing in relief supply chai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tworking and Virtual Organizations,2010(7):222-239.

[14]Madsen E,et al.The knowledge dimension of manufacturing transfer:A method for identifying hidden knowledge[J].Strategic Outsourcing:an InternationalJournal,2008(1):198-209.

[15]Al-Mutawah K,et al.A new multi-agent system frameworkfortacitknowledge managementin manufacturingsupplychains[J].JournalofIntelligentManufacturing,2009(20):593-610.

[16]Pedroso M C,Nakano D.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flows in supply chains:A study on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9(122):376-384.

[17]Corso M,et al.The rol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supply chains,evidence from the Italian food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tworking and Virtual Organizations,2010(7),163-183.

[18]Pillai K G,Min S.A firm’s capability to calibrate supply chain knowledge—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0(39):1365-1375.

[19]Xiwei W,et al.Designing knowledge chain networks in China——A proposal for a risk management system using linguistic decision making[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Social Change,2010(77):902-915.

[20]Esper T L,et al.Demand and supply integration:a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value creation through knowledge management[J].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10(38):5-18.

[21]Halley A,et al.The impact of the supply chain on corecompetenciesandknowledgemanagement:direc-tion for future resear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Management,2010(49):297-313.

[22]Constantin B,et al.The impact of knowledge transfer and complexity on supply chain flexibility:A knowledge-based 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Economics,2014(147):307-316.

[23]EdrisiME,etal.Supplychainplanningandscheduling integration using Lagrangian decomposition in a knowledge management environment[J].Computers &ChemicalEngineering,2015(72):52-67.

[24]Hult G T M,et al.Knowledge as a strategic resource in supply chains[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6(24):458-475.

[25]SamaddarS,KadiyalaSS.Ananalysisofinter-organizational resource sharing decisions in collaborative knowledge crea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Research,2006(170):192-210.

[26]Hult G T M,et al.Strategic supply chain management:Improving performance through a culture of competitiveness and knowledge development[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7(28):1035-1052.

[27]MaqsoodT,etal.Extendingthe“knowledgeadvantage”:creating learning chains[J].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2007(14):123-141.

[28]Cheng J,et al.Trust and knowledge sharing in green supply chains[J].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Journal,2008(13):283-295.

[29]ChenHH,etal.Developingnewproductswithknowledge management methods and process development management in a network[J].Computer in Industry, 2008(59):242-253.

[30]Yeh H.A knowledge value creation model for knowledge intensive procurement projects[J].Journal of ManufacturingTechnologyManagement,2008(19):871-892.

[31]Niemi P,et al.Understanding the knowledge accumulation process—Implications for the adoption of inventory management techniqu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9(118):160-167.

[32]NiemiP,etal.Supplychaindevelopmentasaknowledge development task[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tworking and Virtual Organizations,2010(7): 132-149.

[33]Karine E S,et al.Knowledge management in supply chain:AnempiricalstudyfromFrance[J].The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2011(20):283-306.

[34]JosepCV,etal.Asocialnetworkbasedorganizationalmodelforimprovingknowledgemanagementinsupply chains[J].SupplyChainManagement:AnInternationalJournal,2011(16):284-293.

[35]Patil S K,Ravi kan.A hybrid approach based on fuzzy DEMATEL and FMCDM to predict succes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doption in supply chain[J]. AppliedSoftComputing,2014(18):126-135.

[36]Khalfan M A,et al.Knowledge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NetworkingandVirtualOrganisations,2010(7):207-221.

[37]Patil S K,Ravi kan.A fuzzy AHP-TOPSIS framework for ranking the solution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doption in Supply Chain to overcome its barriers[J].ExpertSystemswithApplications,2014(41):679-693.

[38]Alfredo F S,et al.Risk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A Knowledge-based Approach[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19):653-662.

[39]Frank W,et al.Risk,risk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the success of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6(171):361-370.

[40]AnirbanK,et al.A journeyfromnormativeto behavioral operations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 review using Latent Semantic Analysis[J].Expert Systems withApplications,2015(42):796-809.

Review on Abroad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Supply Chain in the Past 10 Years

Cao Xiao-ning,Zhao Shuai,Wang Yong-ming

This article makes a systematical analysis on 58 periodical articles related to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supply chain that are issued in the past 10 years.Based on the analysis,it summarizes and reviews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supply chain from the aspects of research methods,development status and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etc.Further more,it reinterprets the connota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supply chain and constructs a corresponding model,which can provide instruction for both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empirical research to expand the research field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supply cha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Knowledge Management;Framework and Integration Model

F062.3;G254

:A

:1005-8214(2016)12-0038-06

曹晓宁(1989-),女,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赵帅(1989-),男,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王永明(1976-),男,博士,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信管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运营管理。

2016-03-27[责任编辑]张雅妮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尖端博弈论的安全食品供应链控制理论与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713620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博弈均衡研究”(项目编号:71262029)的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王永明。

猜你喜欢
供应链过程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