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长 尹建业深入实施河长制 打造生态文明江西样板

2016-02-06 15:47尹建业
中国水利 2016年23期
关键词:达标率河湖河长

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长 尹建业深入实施河长制 打造生态文明江西样板

长期以来,江西省委、省政府把水生态保护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从上世纪“山江湖并治”的发展观念,到本世纪初“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并重”的发展要求,再到近几年“绿色崛起”的发展方针,传承着一脉相承的绿色发展理念。2015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启动河长制。全省上下认识一致、同向合力,大胆探索、主动作为,扎实推进、成效初显。目前,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地表水水质达标率稳定在80%以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稳定在80%以上,较前几年有明显改善,主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江西省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大格局”构建组织体系

按照党政同责的要求,全省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组织体系。省级层面由省委书记担任省级总河长,省长担任省级副总河长,省级党政四套班子的相关7位省领导分别担任“五河一湖一江”省级河长,省委组织部等23个单位为省级河长制责任单位。按区域,全省11个设区市、100个县(市、区)均明确了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市级、县级总河长和副总河长,按流域,共明确市级河长88人、县级河长822人、乡(镇)级河长2 422人、村级河长13 916人,设巡查员或专管员19 544人、保洁员20 142人,形成了“党政齐抓、上下共管”的大格局。

二、“全覆盖”落实各级责任

我们以省委、省政府“两办”名义下发“河长制”工作方案,明确各级河长和各部门职责,确立9大项主要任务。3月初,同时出台省级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工作督办制度、考核制度等4项制度,规范河长制日常工作。市县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每年接受河长制工作考核,考评结果纳入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省直部门绩效考核和生态补偿机制,并抄送组织、人事、综治等有关部门。责任追究制度纳入《江西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执行。

三、“铁手腕”整治水生态环境

从2016年3月开始,我们对全省52处水质不达标河湖涉及的32个县(市、区)开展了调查摸底工作,并根据污染现状制定了治理方案,明确治理措施、治理期限、工作计划及资金筹集等内容。9月起,在全省范围集中开展以“清洁河流水质、清除河道违建、清理违法行为”为重点的“清河行动”,目前完成全省“清河行动”问题清单第一期的整编工作,10个专项行动已全面启动。

四、“多层次”强化各项保障

省、市、县三级财政结合实际,安排河长制专项工作经费2亿元,其中省财政专门安排5 000万元资金。为确保河长制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完成了覆盖到县的交界断面水质监测网络建设,实现每月一测。全面启动全省河湖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工作,确保实现河湖基础数据、涉河工程、水域岸线管理、水质监测等信息化和系统化。启动“五河一湖一江”流域保护治理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了“五河一湖一江”水系图制作工作,在县级建立“河长制”即时通信平台,有效保障了河长制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五、“立体式”营造浓厚氛围

组织开展全省河长制工作培训班,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组织协调中央、省级各类媒体赴基层采访10余次,加强宣传造势。组织编制中小学生河湖保护教育读本,面向全社会有奖征集河长制主题标志和宣传标语,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省、市、县三级分别在政府网站公布“河长”名单,设立投诉举报平台,采用微信群、悬挂横幅、设置公示牌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对“河长制”进行宣传,增强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营造群众共同参与河湖保护管理的良好氛围。

当然,江西省河长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和这次会议精神,继续完善组织体系,将河长制纳入法律法规体系,积极推进水质不达标河湖治理,加快建立水生态污染综合执法平台,进一步完善水质水量水环境监测网络和河湖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再接再厉,积极实践,确保河长制依法推进、持续长久。

猜你喜欢
达标率河湖河长
山西省总河长、副总河长(总湖长)及省内主要河流省级河长的公告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浅析沅江市推行河长制模式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河湖长制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