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量化评价与养成策略
——基于SH市3所高校的问卷调查

2016-02-06 02:33尤西虎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受访者价值观职业

□尤西虎,郭 根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上海 201209)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量化评价与养成策略
——基于SH市3所高校的问卷调查

□尤西虎,郭 根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上海 201209)

当前国家和地方正推动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价值观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应用型高校教育模式的发展转型等重要方面。基于职业意识、职业操守、职业规范以及职业意义基础上的职业价值观指数,是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衡量现代职业教育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评价与培育、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价值观;指数

国务院在部署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时强调,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让职业教育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2015年上海市也公布2030年高校宫格二维分类规划目标,按照“3×4”宫格,即横向分为综合性、多科性、特色性3类,纵向分为学术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应用技术型、应用技能型4类[1],推进上海高校从“一列纵队”向“多列纵队”发展。鉴于此,在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以及上海市高校发展目标规划的背景下,探索基于职业意识、职业操守、职业规范以及职业意义的职业价值观评价与培育问题,对于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量化评价及其指数解读

1.1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指数的内涵

国外职业价值观(一般使用“work values”)研究多从工作情境角度涵盖了未工作群体的“择业观”和已有工作经验群体的“职业观”两个方面,国内职业价值观研究则大多从文化价值角度集中于未工作群体的“择业价值观”。但是,无论如何,综合已有研究,从社会而非个体的视角出发“基本形成了三个分析中国人职业价值观的维度,即:意义、态度和精神”[2]。本文认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状况意指大学生在一定阶段形成的有关职业意识、职业操守、职业规范和职业意义的主体感知、行为态度、习惯倾向以及价值取向。职业价值观状况既与高校职业文化产品的供求有关,又关涉大学生对职业价值的主观感知;既反映个体职业意识与日常学习实践状况,又与社会职业价值观教育活动开展与文化宣传密不可分。

因此,本文提出大学生职业价值指数概念(College Student Work Values Index),作为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状况的总体反映和评价。从其现实性上而言,大学生职业价值指数反映的是一定时期社会职业文化产品供求状况、职业教育活动开展情况、职业文化行为状况以及职业文化生活感知状态的综合情况,是衡量现代职业教育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一个具备良好职业价值观水平和质量的大学生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内容,即职业文化产品供求平衡合理(提升职业意识)、职业教育活动文明丰富(训练职业操守)、职业文化生活内容健康有序(学习职业规范)、职业价值评价愉悦幸福(感受职业意义)等。鉴于此,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指数相应包括四类指数:职业意识指数、职业操守指数、职业规范指数以及职业评价指数。

1.2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指数说明

本研究选取SH市三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校生(不包括研究生、留学生)作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状况调研的总体,采用配额抽样方法,发放问卷2400份,回收2358份,回收率98%。

表1 本次调查问卷中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指数情况

依据调查问卷内容设置对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后,可以得出目标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指数为0.389。这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参考意义:

一是意味着现阶段高校职业文化产品的供求、大学生对职业价值的主观感知、个体职业意识与日常学习实践状况以及职业价值观教育活动等四方面的情况与现代职业教育对于大学生职业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二是意味着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高校在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型过程中,高等教育领域的价值碰撞与观念激荡,职业选择和职业评价也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情景与目标,职业意识与职业规范的习得更是面临诸多干扰和挑战。因此,一定程度上,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指数所标识的既有状况仅仅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这一过程是社会转型期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反映与投射,恰恰表明在当前需要加强职业教育。推进高校转型发展,职业价值观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1.3 样本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指数解读

1.3.1 理工农医、经管类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指数高于其他专业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指数

调查数据显示,职业价值观指数最高的学科群体集中在理工农医和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其中,经管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水平最高。究其原因,一是经管类学生对规范有序而又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有较为敏锐的认知,在职业紧迫感、危机感方面较之其他学科更加明显。同时,学科专业的选择,本身就反映出这一部分大学生群体职业意识比同龄人更加强烈。二是经管类大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业已形成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在选择职业文化产品时也更加主动,在职业规范方面更加自觉,数据也反映了这一点(0.6116)。同时,其接受的教育环境和知识背景也让经管类大学生在职业操守,如诚信、责任意识,合作精神等方面也表现良好,仅次于理工科大学生。三是经管类和理工科的职业评价普遍高于人文社科类。理工科学生的专业性、学科知识的门槛高,待遇相对较好是理工科大学生群体在职业评价中更加积极的原因,而在人文学科中艺术专业相对其他专业职业评价较高也证明了这一判断。

表2 不同学科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指数情况

1.3.2 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指数高于来自农村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指数

职业价值观状况在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在职业意识、职业操守、职业规范和职业评价等方面均有体现。从数据上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指数(0.397)明显高于农村群体(0.373)。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在物质生活尚不丰富的农村地区,职业文化产品的供给还处于初级阶段,各类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迫切需要增加有关职业培训方面的公共文化服务。二是农村地区的家庭消费支出的分配中,发展性支出还远远低于生存性支出,突出表现在用于职业规划、职业培训等文化消费的支出较少,职业文化消费习惯尚未养成,这方面供给也严重不足。调查中,有近15%的农村学生受访者表示,在以往的学习中,“课外阅读”在日常生活中“很不重要”,而这一选项在城市中仅为7%左右,仅有2.4%的受访大学生的职业文化方面的消费支出超过教育总支出的一半以上,高达13.7%的农村受访者表示基本没有有关职业价值观培养方面的消费支出。

1.3.3 高年级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指数高于低年级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指数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状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总体而言,高年级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指数较高,其中大四年级学生受访者职业价值观指数最高,达到0.4003。而低年级学生受访者的职业价值观指数较低,其中大二学生受访者指数最低,为0.3770。究其原因,一是高年级学生受访者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更为迫切,对于阅读、参加职业学习活动更为积极。调查数据显示,职业文化消费支出占学习教育消费支出超过50%的年级分布中,大四受访者比例最高,达到4.3%,大一年级仅为2%左右。二是低年级学生受访者进入大学时间不长,有些刚刚进入大学,普遍抱有一种“放松解放”的心态,在职业准备上明显不足。而高年级大学生由于面临毕业找工作,“临时抱佛脚”的实用主义心理普遍。同时,求职程中的经验也让他们在职业操守和职业评价上更加务实和积极。调查显示,36%大四学生受访者感到要“先就业,后择业”,而仅有27%左右的低年级学生对此持赞同意见。

表3 不同年级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指数情况

1.3.4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指数无明显差异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状况在性别上的差异并不大,男生(0.3923)的指数略高于女生(0.3859)。其差异最大的体现在“职业文化产品消费”与“职业文化生活感受”两个方面。在从事职业文化消费的时候,女生更加在意文化产品的性价比,而男生更加注重实用性。如在关于“购买书籍或订阅报纸时考虑最多的问题”的调查中,在注重实用的同时,14%的女生受访者认为“价格是否便宜”是仅次于“实用”的选项,而男生受访者选择的比例则低于女生,为10.7%。另一方面,女生在职业的态度上与男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生。在关于“您的未来职业态度”的调查中,34.9%的男生选择“工作有成就感,也能体现人生价值”,女生的比例则为32.9%。而在“工作可以养家糊口,能够学到很多东西”与“工作没有什么快乐,仅仅是养家糊口而已”两项中,女生受访者则高于男生。可见在职业文化生活感受上,男生更加积极和愉悦,职业文化生活质量相对较高。

2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综合表征与典型特质

从本次调研的结果来看,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状况有着鲜明的时代环境特征,呈现出大学生群体具有的特质,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2.1 职业价值观状况水平较低,职业规划意识亟待提高

职业价值观的内容与形式、职业文化消费的目的和动机体现着大学生职业价值的水平和质量。调查显示,课外“娱乐消遣,打发时间”成为首要目的,而“为了满足个人职业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仅仅占受访对象的14.5%。在“平均每年的读书数量”的调查中,有20%的受访者平均每年1本书也没有读过,32.4%的人平均每年阅读不超过2本,10本以上的仅占22%。调查还发现,在所有受访者中,闲暇时间选择看电视的受访者比例远远高于读书看报。同时,选择闲暇时经常“看电影、打游戏”等方式的大学生仍占较大比例。仅有25.4%的受访者表示没有这一经历,22.5%的大学生经常打游戏。可见,当前高校职业价值观状况仍处于较低水平,大学生还没有建立起积极有效的职业意识,对学习、职业的紧迫感感受不深,缺乏足够的职业认知和积极的职业规划。

2.2 信息化时代浅阅读盛行,实用性、工具性成为主要倾向

阅读是职业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与主要方式。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在取代传统经典阅读方式。调查显示,在“最喜欢的阅读方式”的问题中,近30%的大学生选择阅读“当前流行的畅销书”,而“理论著作”的阅读只占到受访对象的3.4%。当然,对于“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仍占较大比例,这说明,在浅阅读时代,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关注并未显著减弱,国学经典在大学生中影响深远。同时,在关于“阅读的取向性”调查中,大学生普遍存在实用性与工具性的倾向。有超过80%的受访者将“内容是否对我有用”作为看书、读报的首选标准,而价格也是主要考虑的要素。显然,浅阅读的背后,传递出来的是受访群体知识面趋窄、心态浮躁、功利倾向等不良信号。

2.3 积极支持公益志愿活动、奉献社会成为职业共识

倡导无偿献血、开展志愿服务是一个社会成员积极、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反映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的重要标志。可喜的是,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无偿献血等志愿服务行为积极参与,奉献社会已然成为一种共识。48.6%的大学生将“奉献社会”作为参加志愿服务的初衷。将近七成的大学生表示“献血对需要的人有益,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会积极参加”。这一数据表明:大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优先将“奉献社会”的社会理想作为职业选择的主要考量,“工作为了生活,更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基本职业共识。

2.4 注重生活质量与经济基础,职业评价倾向务实功利

调查显示,大学生受访者对待生活的态度积极,更加注重生命质量与工作意义。其中,71.4%的人从来没有过自杀的念头,62.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对于生活的价值,高达80.7%的受访者认为“有理想,活着才有意义”,“为社会做贡献”和“自身在事业上的成就”分别占27%和20.3%,表明受访群体具有较为明确的社会责任感,更加重视事业的发展和个人成就。对于自己“学习状态和职业前景”的评价中,仅39.9%的受访大学生对目前的状态感到满意,48.6%觉得学习状态和职业前景状态一般,8.6%觉得不太好。对于自己职业心态的评价,47.4%的受访者觉得积极向上,31.4%认为一直都很平常,15.2%想变得积极但无法实现,5.8%的人情绪低落,职业评价倾向务实功利。

2.5 传统交往占据主导,志趣相投和知心朋友是幸福的源泉

在对社会交往关系的调查中,按照交往的频率排序,经常交往和沟通对象中,家庭、朋友、亲戚占据前三位,分别占到91.5%、68.3%和64.8%。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比较注重家庭和朋友比较契合。值得注意的是,当被问及“遇到职业选择和学习困惑时,最先选择沟通的对象?”有61.5%的人选择向朋友倾诉,18.4%的受访大学生选择与老师沟通;13.9%的人选择向父母倾诉,反映了不少大学生倾向于对父母报喜不报忧的心理状态。47.9%认为家人开心又健康是感到最快乐的事情。82.4%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有知心朋友。在结交朋友的原因中,更看重志趣相投和精神寄托,占比情况分别为42.6%和34.1%。可见,志趣相投和知心朋友是职业文化生活幸福的重要源泉。

2.6 道德法律意识强烈,职业维权能力严重不足

树立法律、道德意识是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内容。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受访者均表现了较高的维权意识,对于工作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高达89%的大学生受访者选择通过法律的渠道解决,依法维权意识可见一斑。另外,多数受访者表示在未来从事的工作中,遵守法律规范和工作单位的规定。但是,大学生在法律意识普遍提高的前提下,法律知识储备及依法维权的能力严重不足,除了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传授的法律常识以外,基本没有任何其他接受、学习、运用法律的机会。另一方面,大学生对社会转型期道德整体滑坡的现象也有较为清醒的认知,对于“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受访的大学生中多数表示,要“遵守职业道德,维护职业尊严”。

3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养成策略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总体状况既具有鲜明的特征,又有明显的局限性。培育和养成符合与现代职业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相适宜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

3.1 倡导积极向上的职业心态,构建健康文明的职业生活方式

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对自己的职业心态感到并不满意。这一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转型,出现了职业文化生活领域的价值碰撞和观念激荡。调查结果进一步显示,尽管受访大学生有了更多的条件去选择休闲方式,但打游戏、上网聊天、看电影在当前大学生课余生活中仍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高校应注重通过权威的心理测试、心理咨询、职业测试、职业咨询等方式,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心态。还可以通过创造更多的校内、外勤工助学、顶岗实习、社会实践培训交流、文化活动等机会,培养和凝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构建健康文明的职业方式,提升职业价值质量和品位。

3.2 开展“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教育,培养大学生职业理想信念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度并不高。56%的受访者认同“共产主义是好但离现实太远”,52.6%的人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是中国的出路”。能否让共产主义理想成为凝聚全民族的信念显得越来越重要。职业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着力改变现有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局限,通过电影、戏剧、舞台剧、歌剧、杂记、相声等多种形式,增强公民的精神愉悦、道德感染力,运用传统文化形式和世界文化形式增强教育工作的吸引力。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需要大力弘扬中国文化视域下的工匠精神,“将‘巧’,即理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造精神,作为工匠所应当具备的职业基本要求与美德”[3]。“将劳模精神融入第一课堂,通过劳模故事,阐释众多劳模心路历程里折射出的当代职业素养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请劳模走进课堂现身说法,以榜样激励学生励志成才”[4],引导大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达到“道技合一”的理想人生状态。

3.3 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打造职业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渠道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公众的重要沟通渠道和生活方式。调查显示,67.7%的受访者每周使用网络(包括手机微信)。从上网时间看,每周上网10-20小时的所占比例最多。在上网主要目的的调查中,“收集信息、查阅资料”占14.9%,“聊天或交友”占58.5%。在与朋友的交往上,网上聊天已成为大学生的重要交往方式。可见,网络,特别是微信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友、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中,必须充分重视和利用各类新媒体手段,通过这一平台整合高校力量和教育资源,让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得更多的正能量,打造职业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渠道。

3.4 加大法制和职业诚信教育投入,普及职业常识,提高大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通过调查可知大学生对法律讲座、专门的职业知识类活动参与较少。在过去的一年里69%的受访者没有听过职业类讲座,经常参加的仅占7.6%。同时,33.6%的受访者认为提高职业价值的质量取决于自身文化修养的提高,在所有选项中列第一位,其主要原因则是“这方面的讲座很少,甚至基本没有”。可以推断,对于养成职业价值,提升职业操守的自觉还很欠缺。而且,造成这种情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来自于外部供给的不足。因此,高校、社会等部门需要重视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注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在当前全面依法治国的社会背景下,更加注重在大学生中普及职业法律知识,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3.5 拓宽大学生公益服务平台,形成奉献工作、服务社会的良好价值取向

调查中,有18.8%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通常遇到职业领域的问题时,才会自己在网上寻求帮助。18.6%的大学生受访者是在学校接触价值观教育和法制教育,在家庭、社区、社会上专门参加教育活动的仅占4.8%。因此,提供更多的渠道和平台,让大学生自觉自愿参与到社会公益性活动中来。鼓励民间成立志愿团体,鼓励NGO组织发展,让有参加意愿的大学生能够方便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志愿团体开展相关活动。形成国家、单位、社团、公民之间的相互融通的平台,拓展职业价值和法制教育的多元平台,加快形成奉献工作、服务社会的职业价值观,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职业操守和职业规范。

[1] 董少校.上海公布高校二维分类规划,引导学校自主发展定位[N].中国教育报,2015-04-13.

[2] 李路路,范 文.“保守的世俗主义”——当代中国人的职业(工作)价值观[J].江苏社会科学,2014(6).

[3] 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6).

[4] 宋宝儒.践行劳模家书的家国情怀[N].光明日报,2016-05-15(3).

[责任编辑:王文俐]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nd Cultivation Strategy of the Professional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 ——Based on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3 Universities in SH City

YOU Xi-hu, GUO Gen

(ShanghaiSecondPolytechnicUniversity,Shanghai201209,China)

At present, the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are promoting a new roun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vigorously develop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professional values are related to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riented higher education model. Based on professional consciousness, professional ethics, professional norms and professional significance, the professional value index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value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evalu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values of students in application oriented colleges, and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artisan spirit" and "the spirit of model workers".

occupation; value; index

2016-06-21

尤西虎(1986-),男,安徽六安人,硕士,现工作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郭 根(1983-),男,安徽池州人,博士,现工作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D64

A

1008-9101(2016)04-0014-05

猜你喜欢
受访者价值观职业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我的价值观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