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食用菌产业现状和发展思路

2016-02-07 06:15颜振兰福建省南平市农业局南平353000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南平发展思路

颜振兰(福建省南平市农业局,南平 353000)



南平市食用菌产业现状和发展思路

颜振兰
(福建省南平市农业局,南平 353000)

摘 要:文章详细阐述了南平市食用菌产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和现状特点,包括规模、产值、品种结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工厂化栽培、区域布局。分析了闽北食用菌产业存在的问题,并从5个方面提出了南平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对策思路。

关键词:南平 食用菌产业 现状特点 发展思路

食用菌是闽北优势农业产业,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满足人们健康食品需求,保障市场菜篮子产品均衡供应,具有重要意义。南平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以市场为导向,技术创新为依托,绿色安全为宗旨,按照现代农业要求发展食用菌生产,推动着闽北食用菌产业向规模化、工厂化、标准化、智能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1 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后,南平市食用菌产业得以快速发展,进入黄金期。食用菌产业在实现农民增收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形势整体发展放缓,受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涨、产能过剩、市场疲软等因素影响,产业发展出现了阶段性减速。据统计,2015年南平市栽培各类食用菌8.17亿袋,产各类鲜菇29万t,产值23.65亿元。其中,工厂化生产海鲜菇、杏鲍菇2.71亿袋,产鲜菇9.5万t,产值10亿元。食用菌产量和产值相较前一年分别增长1.57%和下降2.19%。

福建神农珍稀菇业股份公司和仙芝科技(福建)股份有限公司2个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被列为省级食用菌标准创建单位。闽北是福建省食用菌重点产区,年产量、产值分别占全省的13%、17%,全市食用菌产值超亿元的县市有6个(顺昌、建阳、浦城、延平、邵武、武夷山)。农民人均来自食用菌收入1 000余元,而且解决了45万人的就业,有效带动了流通、运输、信息、服务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2 生产特点

2.1 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

20世纪90年代,闽北食用菌生产以香菇、毛木耳、灵芝、竹荪、银耳、金针菇等木腐菌为主,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栽培者的共同努力,食用菌生产呈现多菌类协调发展趋势,引进发展了真姬菇、茶新菇、黑木耳、姬松茸、大球盖菇、杏鲍菇、草菇、猴头菇、秀珍菇、灰树花、鸡腿菇、滑菇等十几个品种,其中竹荪、大球盖菇、茶薪菇、真姬菇、姬松茸、黑木耳、银耳已形成生产规模,成为,福建省重要的供货基地和南平市食用菌产业主力军。

食用菌栽培遍布闽北大地,全市各地都有食用菌生产,只是在栽培规模上有所不同,品种上各有侧重。耗木型食用菌生产比例由原来的63%下降到现在的32%,长期困扰南平市食用菌产业的“菌林矛盾”已基本解决,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的调整。

2.2 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

南平市食用菌生产基本处于千家万户分散的小规模生产,已不能适应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形势的要求。发展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能转变千家万户菇农应对千变万化市场现状,提高菇农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维护菇农最大利益。如建阳市莒口镇河坝村绿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和茶布村茶山食用菌合作社根据生产发展需要,采取了集中制袋、分散接种、出菇的模式专业化、集约化生产茶薪菇,提高了菇农的栽培规模和制袋成品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河坝村菇农刘玉福建立茶薪菇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规模由原来的2万袋扩大到6万袋,2014年纯收入7万元;茶山食用菌合作社的理事长陈瑞南种植茶薪菇由2万袋扩大到5万袋,2014年增收5.5万元。邵武市城郊镇香辅村菇农梁建华2014年栽培竹荪0.8 hm2,纯收入15万元,今年将面积扩大到1.13 hm2;金坑乡大常村的张恕金2014年种植竹荪0.53 hm2,增收9万元;武夷山市上梅乡茶景村菇农江隆兴2014年搭建5个姬松茸大棚,每个棚纯收入超过4万元;同村菇农周生亮建设3个无公害姬松茸大棚,2014年增收12万元。南平市食用菌生产基本上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生产格局,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种菇水平和经济效益。

2.3 工厂化生产蓬勃发展

工厂化栽培海鲜菇从2008年顺昌县的800万袋迅速扩大到2015年全市的2.7亿袋,至2014年底,闽北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企业已达78家,其中顺昌56家、延平6家、光泽6家。其中,日产能5 t以上的有8家,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有自动化高压灭菌锅的企业36家,净化车间接种的28家,瓶栽生产线的4家(顺昌2家、延平1家、松溪1家)。品牌商标有仙芝楼、神农白雪、兆丰精灵、菇蕾蕾、菇乃乃、佛德岭、亚达等22个,名牌产品1个,著名商标3个,无公害认证17个,有机食品2个,绿色食品1个。

顺昌县海鲜菇生产量约占国内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70%以上,福建神农珍稀菇业股份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海鲜菇工厂化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拥有海鲜菇产品的市场定价权。工厂化生产珍稀食用菌已成为闽北食用菌产业增长的新亮点,也是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4 区域布局日益凸显

闽北各地立足当地资源特色,综合考虑栽培历史、产业基础、技术优势、市场需求等因素,积极发展重点品种,形成各自特色优势产业。顺昌的工厂化生产海鲜菇,建阳莒口的茶薪菇,建阳麻沙的银耳,建阳水吉的大球盖菇,武夷山上梅、岚谷的姬松茸,顺昌大历的竹荪,顺昌岚下的姬松茸,邵武城郊、金坑的竹荪,松溪旧县、溪东的黑木耳,浦城的黑木耳、灵芝等,推动了一县一业、一乡一品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了规模集聚效益,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并在食用菌重点产区建立了专业化菌包生产线、产品生产加工、物流集散基地。

3 存在问题

3.1 政府重视力度弱化

一是认识出偏差。部分领导不了解食用菌有“耗木型”和“非耗木型”之分,误认为食用菌生产必定消耗木材,对森林资源保护有负面影响,看不到食用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对生态良性循环的益处、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二是农业特产税征收政策取消后,生产环节不再有税金收入,食用菌产业对地方财政没有贡献,地方政府的热情有所下降。

3.2 农村劳动力紧缺,千家万户家庭式、小作坊分散经营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

劳动力充裕的优势不再,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长期以来闽北食用菌产业劳动力充足的优势不再,农村劳动力出现“6038部队”现象(即老人和妇女),这对于劳动密集型的食用菌产业,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

3.3 各级部门对菌业投入经费严重不足,科技人员缺乏

食用菌企业、专业大户普遍反映在发展中面临融资难、融资费用高等问题,农村信贷手续复杂、授信额度小,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很难。他们主要是通过亲戚朋友借款、民间借贷等方式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借贷风险加大。

3.4 缺乏精深加工企业,销售的是鲜品或粗加工产品

速冻、菌油、多糖提取、调味菌类、膨化菌类食品及营养保健、旅游休闲食品很少,产品附加值不高,影响产业效益。

3.5 菌种、原辅料质量纠纷逐年增多

每年闽北各地普遍都会发生竹荪菌丝萎缩死亡、“菌丝怕太阳”、香菇菌种混杂、黑木耳流耳烂袋等诸多问题,处理难度逐渐加大。

3.6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企业电价偏高

顺昌县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企业用电按农业用电标准执行,每度需要0.68元,而工业用电每度仅需0.52~0.54元。

4 对策思考

4.1 发展适销对路珍稀菌,降低木腐菌比例

大力发展姬松茸、大球盖菇、草菇、茶薪菇、蘑菇、金福菇、滑菇等珍稀食用菌,减少香菇、黑木耳等木腐菌栽培比例。南平是农业大市,每年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适应草腐菌生产,可变废为宝,形成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而木腐菌生产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木屑,虽有一定比例的替代物,如茶果修剪枝条或松、杉木屑,但原材料紧张和替代物研发存在瓶颈问题亟待解决,木屑用量仍很大。积极引导菇农、种植大户栽培适销对路的绣球菌、灰树花、猴头菇、滑菇、大杯蕈、珊瑚菌等珍稀新品种。加强废菌料资源化再利用,推广杏鲍菇等工厂化栽培废菌料循环再利用技术,搞好产前技术培训、产中技术指导和产后市场销售服务,努力提高广大菇农的科学种养水平。

4.2 推广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

随着食用菌机械化、专业化、设施化水平逐渐提高,传统农户和小型企业失去优势面临转型,香菇、茶薪菇、黑木耳等传统栽培品种向集中制袋、分散出菇和工厂化、集约化模式转型渐成趋势。专业化分工生产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趋势,社会进步是以分工逐渐细化为标志,如配料、制袋(瓶)、接菌环节进行专业化统一生产,出菇、采收环节由农户分散管理。鼓励企业、个人进入专业化分工生产领域,对薄弱的专业环节,政府给予适当的扶持。

4.3 优化食用菌产业布局

各地应根据食用菌种类、资源条件、生产现状、技术优势等特点,规划食用菌产业发展布局。积极发展食用菌重点品种,加快建立数村一品或一乡一品食用菌生产基地,突出抓好专业化栽培集中区建设,发挥产业规模效益和辐射效应。

建阳重点发展茶薪菇、银耳、大球盖菇、香菇;浦城、松溪重点发展灵芝、黑木耳及反季节香菇;邵武、顺昌、武夷山、光泽重点发展竹荪、姬松茸;顺昌、光泽、延平重点发展工厂化生产珍稀品种海鲜菇。同时,在食用菌重点产区建立专业化菌包生产线、产品加工基地、休闲文化区,逐步完善食用菌产业链。

4.4 推进工厂化生产

发展壮大一批食用菌生产、加工、流通龙头企业,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产业不断升级。引导食用菌企业发展工厂化设施、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食用菌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高压灭菌器、无菌净化接种车间和隧道发酵等现代化设施装备,示范推广水帘、微喷等调温技术。加快形成集产加销、科工贸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链,特别要通过发展贮藏和深加工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利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争取在菌种选育、安全高效栽培技术、工厂化、智能化、标准化、机械化栽培技术、加工工艺等方面取得进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4.5 优化发展环境

电力部门对食用菌生产用电要按农用电价收取;交通部门对整车装载新鲜食用菌车辆要实行绿色放行;工商部门在注册登记时要继续执行省优惠政策,免收登记费用;税务部门对纳税人交纳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按照减免税规定程序进行减免;国土资源部门要优先审批食用菌企业占地手续,并对合法的食用菌工厂用地给予保护。林业、水利、质监、商贸、环保、供销、旅游等部门也要结合各自职能,大力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

总之,食用菌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在调整过程中,要从主产地和企业的实际出发,整合自身优势资源,从“互联网+”和“众筹”、创新、生态环保、循环经济的角度考虑,使调整赋予创新精神。同时,调整结构要与产业转型升级和转变增长方式相结合,工厂化生产企业要向食用菌智能化生产迈进,强化食用菌产品的精深加工,加强新产品的开发,使营养、健康、安全、美味的食用菌产品多元化、多样化地服务消费者,满足市场需求。

猜你喜欢
南平发展思路
南平检察院妇联共建合作机制保护妇女儿童权益
徐南平一行到晋中国家农高区调研
南平:妇联干部当好“五员”助力妇女脱贫增收
原来它不是小偷
浅析丽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文化艺术产业集群与发展思路探析
基于CBERS数据的福建南平地质灾害动态遥感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