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初探

2016-02-08 04:57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年6期
关键词:突发性环境污染环境监测

吴 剑

(广东省韶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广东韶关512026)

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初探

吴剑

(广东省韶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广东韶关512026)

近年来,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件不断发生,给人们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水环境应急监测是处理水环境污染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可靠的应急监测数据和信息是应对突发性水环境事件的重要依据。本文对水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建立、加强环境应急监测保障、优化应急监测点位布设等几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应对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提供参考。

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

1 引言

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污染种类覆盖面越来越广,具有起因复杂、难以判断的典型特征。在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发生时,应急监测人员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污染物的来源、种类、浓度、污染范围及影响程度等信息,并及时反映污染事件的发展趋势、防止事故损害的扩大,为处理环境污染事件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建立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加强环境应急监测保障、优化监测点位布设,是进一步赢得正确决策的宝贵时间,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的关键,为顺利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提供保证。

2 建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体系

建立科学严谨的应急监测体系,主要包括应急监测指挥中心,监测快速反应队伍,市、县及企业事业单位协同监测机制,应急监测专家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

2.1成立应急监测指挥中心。由政府环保部门负责派遣人员、站领导组成应急监测的领导体系,作为应急监测的指挥部门,负责在突发性污染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组织各部门开展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在各部门之间统一调度协调,确保应急监测行动各程序之间的连续性,保证应急监测工作迅速、高效、有条不紊地进行。

2.2建立应急监测快速反应队伍。选调对当地污染源分布、河流、湖库较熟悉的技术骨干组成快速反应队伍,要求队伍定期开展环境监测预警,能使用便携式应急监测设备进行快速定性、半定量分析,第一时间采集现场样品用于实验室的定量分析,对污染河水的污染物来源、污染程度、污染面积作出初步的判断,并反馈给指挥中心,是环境监测快速反应队伍的关键任务。对于影响较大的污染事故,组织协调全站监测人员开展应急监测。

2.3建立市、县及企业事业单位协同监测机制。以市级监测站为中心,建立市、县或流域环境监测应急预案启动机制,规范市、县两级应急监测响应程序,加强市站与县级站相互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针对各县辖区内的企业分布特点和主要污染物类型,实行分类管理,加强县级站辖区内环境特征污染物的监测能力。深入了解并利用全市企、事业单位检测能力,优化辖区内环境监测资源,增加应急监测体系的覆盖性、机动性、及时性。

2.4建立应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应急监测工作的开展需要多方面信息支持,建立应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科学、合理的整合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等各类环境监测数据,管理河流、湖库、企业、敏感点等地理信息和地图资源,实现环境监测应急过程、监测数据、污染变化趋势的图形可视化,为环境应急监测的开展以及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撑。

2.5建立应急监测专家系统。环境污染事件处理相对复杂,涉及学科较多,专业技术性较强,建立应急监测专家系统,充分吸纳专家的合理建议和意见,协助解决疑难或专业性强的问题。事故发生前,充分发挥专家组预测预警、完善应急预案的作用,提前做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准备。事故发生后,专家对快速反应队伍的监测工作提供指导及帮助,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科学化的建议。

3 加强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保障

新形势下,环境污染事件对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应急监测仪器、装备,监测方法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强化应急监测仪器、装备的管理是高效开展突发性水环境应急监测的重要保障。

3.1加强队伍成员应急监测业务培训。编制系统、全面的人员培训方案,采用内部培训、外部培训的方式,对队伍成员开展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3.2加强队伍成员的技术经验交流。针对队伍在开展培训、演练、实战和工作总结等过程中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召开讨论、交流会,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强化人员的学习、沟通与思考,提高队伍成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团队管理水平,提高团队战斗力。

3.3加强仪器、装备管理。完善应急仪器、装备管理档案,优化仪器、装备的使用;强化应急仪器管理和维护,建立和完善仪器操作规程及使用手册,确保仪器正常运行和监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定期开展应急监测仪器、装备、监测技术调研,确实做好监测方法选用、应急仪器、装备选型工作,确保仪器、装备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3.4加强应急监测演练,提高队伍应急监测实战经验。制定环境应急监测演练年度计划,每年至少开展市、县联动的水环境应急演练1-2次,检验队伍应急监测综合能力,及时发现、总结队伍在开展应急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监督落实。

3.5规范应急监测快速反应流程。根据监测人员分工,环境污染事件污染类型和污染因子等要素,细化应急监测快速反应流程,任务分工;建立并完善监测人员之间的协作机制,确保监测人员各施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保障环境应急监测过程中的各项工作部署,政令畅通。

4 优化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点位布设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监测点位布设,直接影响到监测数据的代表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后,监测部门需要第一时间确定污染因子,根据监测数据进一步判断污染事件的发展趋势。科学合理的监测点位布设是准确差别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和浓度分布的关键,应考虑以下几点。

4.1断面的设置应该具有代表性。监测断面的数据应能真实反映水系或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各断面应能反映水质污染的情况和变化趋势;应尽可能避免重复布点,以最少的监测断面获取有足够代表性的监测数据。

4.2布设断面应充分考虑干流河流水量、水流方向、流速,支流汇入水量,污染物扩散方式和途径,地理位置,电站,水库等,将其作为布设监测断面的重要依据。

4.3断面的布设应以污染发生地为中心,点位布设时充分考虑污染事故发地附近是否有学校、医院、居村区、饮用水源地、养殖基地等敏感点。

4.4为能准确反映污染的变化趋,应根据实际水体特征设置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按照不同的水层采集相应的代表性的样品。

4.5考虑污染物的物理、化学特性,当污染物密度小,浮于水面时,应将监测点设置在水体表面;当污染物密度较大时,应根据水深在不同的垂线上布设采样点,同时采集底泥。

4.6应根据事故不同的时期选择不同的采样断面。在事故发生初期,由于污染物的浓度相对较高,其产生的影响也较大,是应急监测的重中之重,监测断面(点位)布设应做到足够“密”,监测频次做到足够“高”;在事故发生中期,监测积累一些数据,对污染物的情况和事故的发展动态有了一定的了解,可根据水量和污染物通量情况,在保证监测断面代表性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监测断面和监测频次;在事故发生后期,根据水体水质恢复情况,适当减少监测断面和频次,并对事故附近敏感点进行跟踪监测,直至水体水质达到相应功能区的质量标准,终止应急监测。

5 结语

在我国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发生的概率也在不断上升,对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环境应急监测是防范和处理环境污染事故的重要保障和依据,健全应急监测体系,加强应急监测技术保障,优化监测点位布设对应急监测的速率和效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是及时正确处理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的必然要求。

[1]环境监测总站.应急监测技术.中国环境出版社,2013(12),1,1-6.

[2]练继建,王旭,刘婵玉,马超.长距离明渠输水工程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急调控[J].天津大学学报,2013,01:44-50.

[3]袁海英,李娜.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对机制研究[J].法学志, 2010,07:100-102.

[4]刘耀龙,陈振楼.中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研究[J].环境监测,2008(12);31-33.

猜你喜欢
突发性环境污染环境监测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