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施护的效果及心理状态分析

2016-02-08 10:18
关键词:肝肾腰椎间盘研究组

黄 裕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梧州市中医医院护理部,广西 梧州 543002)

・内科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施护的效果及心理状态分析

黄 裕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梧州市中医医院护理部,广西 梧州 543002)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施护的效果及心理状态。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中医辨证施护模式,观察两组功能障碍评分及心理状态。结果研究组功能障碍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较低(P<0.05),护理前两组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心理状态评分均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LDH患者予以中医辨证施护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功能状态,还能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LDH;中医辨证施护;心理状态

LDH患者临床治疗主要分成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为探究临床治疗过程中采取中医辨证施护对患者心理状态、疗效的影响,针对性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予以分析,并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1~64岁,平均年龄(48.69±1.74)岁;病程7个月~13年,平均病程(6.49±2.36)年。研究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49.38±1.68)岁;病程8个月~14年,平均病程(6.86±2.51)年。本次研究的方案经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LDH诊断者,可进行有效沟通,自愿进行研究者。排除标准: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文盲者,有老年痴呆症或精神病史者。

1.3 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临床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有严密监测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指导患者保持充足休息及健康饮食习惯,指导其进行康复锻炼等。研究组行中医辨证施护法,具体为:①对于湿热型患者,护理人员应以通络止痛、清热利湿为主要原则,保持病房适宜温湿度,指导其进行适量运动,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疏导,进行局部冷敷,配合服用自拟中药汤剂,对太冲、丰隆等穴位进行针灸;②对于肝肾亏虚类型患者应以补益肝肾为主要原则,加强对患者的精神调护,指导其进行合理饮食,对于肝肾阴虚者宜进食滋阴填精、滋养肝肾之品,如枸杞子、黑芝麻、黑白木耳等;肝肾阳虚者宜进食温壮肾阳,补精髓之品,如羊肉、黑豆、核桃、杏仁、腰果、黑芝麻等;③对寒湿痹阻类患者则采取温经散寒、祛湿通络法,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合理饮食指导,饮食宜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之品,如川乌粥,生川乌头3~5 g,粳米50 g、姜汁5 mL,蜂蜜适量;配合药物熏蒸治疗,然后根据其自身情况予以适当频谱治疗;④对于气滞血瘀类患者,主要护理原则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于患部进行中药热熨,促使经络得到疏通,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饮食禁忌为生冷、辛辣和油腻类食物,宜进食气活血化瘀之品,如黑木耳、金针菇、桃仁等。

1.4 观察指标[1]

观察两组功能障碍评分,采用Oswestry评分标准:分成疼痛、社会生活、睡眠、步行、站立等十个方面,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比较两组心理状态,采取SAS、SDS评分标准:50~80分,分数越低心理状态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行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功能障碍评分比较

研究组功能障碍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功能障碍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功能障碍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疼痛 睡眠 活动对照组 4 . 6 4 ± 1 . 0 2 5 . 3 8 ± 0 . 9 1 5 7 . 6 9 ± 2 . 7 2研究组 2 . 4 3 ± 0 . 8 7a 2 . 5 2 ± 0 . 6 3a 4 0 . 3 6 ± 2 . 6 1at 1 1 . 6 5 6 5 1 8 . 2 7 1 9 3 2 . 5 0 7 1 P<0 . 0 5 <0 . 0 5 <0 . 0 5

2.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前两组S D S、S A 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理状态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s,分)

表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S A S S D 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6 1 . 9 8 ± 1 . 3 6 5 4 . 2 3 ± 0 . 7 7 6 6 . 8 7 ± 0 . 4 2 5 7 . 9 2 ± 0 . 8 1研究组 6 1 . 8 6 ± 1 . 5 9 5 1 . 2 4 ± 0 . 4 3 a 6 6 . 7 5 ± 0 . 6 4 5 3 . 8 4 ± 0 . 7 9 a t 0 . 4 0 5 5 2 3 . 9 7 3 0 1 . 1 0 8 5 2 5 . 4 9 8 0 P >0 . 0 5 <0 . 0 5 >0 . 0 5) <0 . 0 5

3 讨 论

LDH发病原因多和患者自身腰椎间盘的变性、纤维环破坏、髓核突出导致脊神经受到压迫有关,患者发病期间腰部及其以下一侧或者两侧常会感受到剧烈酸麻疼痛感[2]。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功能障碍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较低,研究组心理状态评分均较对照组低,此研究结果与李莎相似[3],表明中医辨证护理模式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睡眠质量,缓解不良心理情绪。LDH在中医学属于“腰腿痛”、“痹症”范畴,其发病多和职业、生活习惯、劳累及天气等相关,主要为肝肾亏损,病情随时间增长而不断加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而临床护理过程常以散寒、祛风和除湿作为主要护理原则[4]。LDH主要分成四种类型,其中肝肾亏虚类患者临床常表现出反复发作、腰腿疼痛、乏力等,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包括指导患者进行规律作息,对于肝肾阴虚者配以滋阴填精与滋养肝肾类食物,如黑白木耳、枸杞子等;予以肝肾阳虚者温壮肾阳食品,如核桃、腰果等;配合进行腰阳关、肝俞等穴位贴敷或者艾灸,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5]。而湿热型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为恶热口渴、腰部疼痛且伴随热感、小便短赤等,施护主要措施为情志护理、穴位针灸、饮食护理等,可有效达到清热利湿与通络止痛功效[6]。寒湿痹阻类型患者遇冷则腰腿痛加重,脉沉且舌苔白腻,临床护理中采取推拿法,能够有效解表驱寒;保证患者所处环境温湿度适宜,避免因受风寒而加重病情,通过一系列护理可达到理气止痛、祛风散寒和除湿功效[7]。气滞血瘀型病患,临床表现常有腰腿胀痛、痛感较为急剧、行走困难,其护理原则是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护理人员对患者采取情志护理,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可达到肝脾健运;饮食护理,避免血脉凝滞的现象出现;配合局部中药热熨,有效达到经络疏通的作用,加快患者局部血液循环,从而提高临床护理效果。中医护理采取辨证方式制定不同护理方案,使得护理更具针对性,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水平。

综上所述,LDH采用中医辨证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疼痛现状,提高患者功能状态,从而使临床护理效果提高,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1]杨文芳,杨 敏,吕琼芳,等.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8):130-132.

[2]刘 丽,文 雯.腰椎间盘突出症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观察[J].生物技术世界,2015(12):98-99.

[3]李 莎,戴正香,俞吉倩.基于循证的中医临床护理方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5(8):175-176.

[4]黄利惠,陈彬容.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8):169-170.

[5]尹心红,王慧荣,王志敏,等.阶段转变模型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自我管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6):659.

[6]陈艳霞.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椎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2014(6):94-95.

[7]廖瑞兰.行为转变干预模式在促进实施中医护理方案中的应用[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7(6):440-413.

本文编辑:鲁守琴

表2 两组FMA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FMA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P>0.05,与对照组比,*P<0.05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 40 33.26±4.15# 71.45±6.33*对照组 40 33.46±4.27 57.92±4.61

2.3 两组患者nf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NF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NF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NFD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NFD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P>0.05,与对照组比,*P<0.05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 4 0 2 8 . 2 6 ± 2 . 3 8# 1 3 . 2 6 ± 2 . 3 8 *对照组 4 0 2 8 . 4 6 ± 2 . 1 6 1 9 . 6 2 ± 3 . 9 6

3 讨 论

医学科研处在一个不断地发展与摸索,沉淀与积累,弘扬与探究的过程中,在临床研究方面,提高脑中风护理的有效性,增强患者的生活能力、运动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重要意义[2]。脑中风又称脑卒中。其主要症状为突然性昏倒、神志不清,伴语言不利、口角歪斜、智力障碍、半身不遂等,存在局限性神经症状,如对侧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严重时伴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甚至出现脑疝与死亡[3]。

临床治疗脑中风时,主张在早期对其进行康复锻炼,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降低其致残率。通过运用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极大的提升治疗效果,本研究早期康复护理组ADL评分、FMA评分显著高于传统护理组,NFD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脑中风患者,给予其应用早期康复护理,能够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运动功能评分与生活能力评分,蕴含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美兰.脑中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2016,08(22):52-53.

[2]蔡聪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中风患者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09(141):1657-1658.

[3]崔丽娟.急性脑中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辽宁中医杂志,2015,3(10):47-48.

本文编辑:鲁守琴

R248

B

ISSN.2096-2479.2016.09.013.02

猜你喜欢
肝肾腰椎间盘研究组
停不下的酒局饭局最伤肝肾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肝肾好的男人更健康更有魅力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超声引导下老年肝肾囊肿抽吸固化治疗效果观察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