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艾灸穴位对骨科患者留置导尿管后尿潴留的影响研究

2016-02-08 10:18梁葵心黄志嫦黄秀坚黄海洋李婷婷
关键词:尿管尿潴留导尿管

梁葵心,黄志嫦,黄秀坚,黄海洋,李婷婷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骨伤一科,广东 佛山 528300)

申时艾灸穴位对骨科患者留置导尿管后尿潴留的影响研究

梁葵心,黄志嫦,黄秀坚,黄海洋,李婷婷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骨伤一科,广东 佛山 528300)

目的探讨申时艾灸穴位解决骨科患者留置导尿管拔管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拔尿管后诱导排尿;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择在拔尿管前子午申时(15:00~17:00)艾灸中极穴、曲骨穴20~30 min后,拔除尿管,评估排尿时间、排尿量。结果解决治疗组患者拔尿管后尿潴留有效率为96.7%,比对照组高于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选择申时艾灸中极穴、曲骨穴解除骨科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疗效显著。

骨科患者;留置导尿管;尿潴留;艾灸;申时

据资料统计,我科2015年4月~2016年3月导尿患者有319例,其中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127例,经各种方法诱导排尿,当中有40例重置尿管,再次导尿率占31%。重置导尿管患者,不仅增加再次导尿的痛苦与恐惧,以及尿路感染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同时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影响整个医疗团队服务质量。我科自2016年3月起,进行尿管专项管理,选择子午申时,对中极穴、曲骨穴施灸干预,促进留置导尿管患者拔尿管后排尿,减少尿潴留发生,避免了重置尿管带来的风险,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8月我科收治的留置导尿管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两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其中治疗组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3.5岁,骨折病17例,腰痛病10例,痹症3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0.2岁,骨折病19例,腰痛病9例,痹症2例。纳入标准:(1)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尿潴留是小便闭塞不通或者小便不利,小便胀痛,尿道无涩痛。(2)年龄18~92岁,住院患者留置尿管拔管前,有尿意,膀胱轻、中度充盈,自主排尿不成功者。(3)知情接受治疗者。排除标准:(1)有中枢及脊髓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源性尿潴留。(2)尿道阻塞、前列腺肥大、尿路损伤以及其他原因所致的梗阻性尿潴留。(3)有精神疾病、妊娠妇女、老年痴呆或家族史、(4)合并心脑血管、造血系统、肝肾、内分泌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5)对艾灸过敏或拒绝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3 L一次性导尿包中的双腔气囊尿管,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对患者实施留置尿管、拔除尿管等操作。留置期间定时夹闭尿管,观察、评估每次夹闭后引出的尿量,训练膀胱的贮尿功能和排尿反射,当尿意形成后,在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选择在拔尿管前子午申时(15:00~17:00)艾灸中极穴、曲骨穴。具体操作如下:患者仰卧位,操作者参照《经络脉穴学》[2]中取穴方法进行穴位定位。中极穴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上;曲骨穴:在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处,将清艾条点燃,置于艾灸盒中,放于上述两个穴位上进行熏灸,熏灸温度让患者感觉不灼痛为宜,两个穴位同时熏灸20~30 min,直至局部皮肤红晕为止。操作的注意事项:(1)体弱者施灸,刺激量宜弱;(2)避免过饱、空腹及极度疲劳时施灸;(3)实热证,阴虚发热者禁灸[3]。评估患者对热的敏感、施灸部位皮肤,目前的心理状况。操作时,注意室温和环境安全,保护患者隐私。密切巡视和询问患者对热的耐受,随时调整艾灸盒中艾条的距离,保证温热感持续、不间断,施灸完毕后,撤走艾灸盒。施灸后,如皮肤出现水泡时,小则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大则,在无菌操作下,抽出泡内液体,盖上无菌敷料,防止感染。施灸完毕后,予拔出尿管,并观察、记录。

1.3 疗效判定标准

(1)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显效:拔出尿管后,30 min内患者能顺利排尿,尿潴留症状消失;有效:拔出尿管后30~60 min,患者开始有排尿不尽感,随后能顺利排尿,尿潴留症状减轻;无效:拔出尿管后>90 min,患者仍不能自主排尿,尿潴留症状加重。(2)满意度调查:采用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的方式,由责任护士派发给留置导尿管患者。发出满意度调查表60份,回收60份,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者满意度比较

治疗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尿潴留是骨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据统计38%~50%的术后患者不能自行排尿[5]。因不习惯卧床排尿而发生尿潴留的患者占32.2%[6],以及脊髓损伤引起的神经源性尿潴留、精神因素、疼痛、以及其他因素等。而患者尿急、腹胀、腹痛、排尿困难、导尿术、留置导尿管,拔尿管等,是骨科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尽管给予诱导排尿方法多样化,但是据我科过去一年尿管管理的数据资料显示,尿管管理有待改进,为此,在2016年4月探索留置尿管患者拔尿管后促进排尿的有效护理方法,从而提高患者舒适度和减轻护士工作量,达到双“赢”目的。根据子午流注理论,一个时辰流注1条经脉,1日有12个时辰,脏腑主时气血最旺盛,申时(15:00~17:00)气血流注足太阳膀胱经,膀胱司令[7]。中医认为,尿潴留属于“癃闭”范畴,病位在膀胱,膀胱内贮满尿液,而且不能自行排出[8]。而膀胱主藏小便,主尿液的贮藏和排泄,为津液之腑,在肾阳的温煦作用下产生气化功能[9]。中极穴是膀胱“募穴”,任脉与足三阴经之会[10],可通利膀胱,启功气化,利尿通淋,为统治诸淋的要穴。曲骨穴位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处,深部即为膀胱所在,为任脉之经腧穴,与足厥阴经交会,成为肾之元气所聚的部位,主治:小便不利,遗尿,带下等作用[11]。在申时(15:00~17:00),足太阳膀胱经气血流注旺盛,在膀胱司令时,取上述两个穴位,施灸,利用艾火的纯阳热力、艾叶的药性,在温热效应下运行气血,调畅气机,助气化,气化得利,则小便自通。“因时诊断”、“因时治疗”、“三因制宜”,(子午择时)申时、艾条、熏烤、穴位、刺激量等干预,它融合了中医学的顺势医学、时间医学、免疫医学等多科理论,将时间、药物、治疗与疾病状态结合一起[12],体论了中医学的“天人合一”、“治未病”、“既病防变”的特点。

[1]邓影雪,许 兵,叶小雨.艾灸曲骨穴解除骨科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5,10(30):1837-1839.

[2]刘国清,胡 玲.经络脉穴学(第九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6):184.

[3]张广清,彭刚艺.中医护理技术规范[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2,3:20-25.

[4]曾燕玲,余兰芳,莫桂英.艾箱灸干预骨科术后尿潴留的效果观察[J].CJCM中医临床研究,2014,3(21):87-88.

[5]蔡玉林,黄琴香.骨科病人术后尿潴留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6):526-527.

[6]陈菊仙.剖宫产后使用镇痛泵拔除尿管时间的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5(17):20.

[7]宁 飞,张红若.脏时相调法针刺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7(11):51-52.

[8]冯 玲,李 静.子午流注穴位按摩预防肛肠术后尿潴留的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2):93-94.

[9]冯哲军,尹全秀.肛肠病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341.

[10]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10.

[11]梁进女,梁春微,谭巧娣.艾灸曲骨穴解除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院,2011(4):60-61.

[12]郭延东,吕云玲.论中医择时用药[J].中午中国药杂志,2010, 12(25):2038.

本文编辑:鲁守琴

R473.6

B

ISSN.2096-2479.2016.09.016.02

猜你喜欢
尿管尿潴留导尿管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拔管提醒单对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的研究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患者留置尿管期间两种护理措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