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6-02-08 10:18
关键词:鸣音腹膜炎胃肠功能

张 兰

(内蒙古赤峰市平庄矿区医疗集团总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76)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张 兰

(内蒙古赤峰市平庄矿区医疗集团总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76)

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腹膜炎患者40例,按照两组患者的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对照顾常规护理方法上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方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有效护理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以及排便等指标相对对照组而言显著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膜炎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方法进行干预,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以及排便等指标明显较低,且并发症较少,因而值得我们日后临床借鉴推广。

护理干预;腹膜炎;术后;胃肠功能;影响

腹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是因为患者的腹腔器受到化学刺激的影响以及细菌感染等情况受到损伤所引起。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不止,恶心且伴随着腹痛等现象,还有患者也会出现腹肌紧张的症状,若不及时的进行救治,则很有可能会造成中毒,此外,还会伴随着其他并发症。严重情况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有研究表明,给予患者有效治疗的同时辅助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的恢复,同时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我院给予患者有效治疗的同时辅助针对性方法对患者开展护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腹膜炎患者40例,按照两组患者的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为(40.4±7.9);观察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为(41.5±7.8)。所有患者都符合腹膜炎的诊断标准,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对照顾常规护理方法上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方法进行护理,具体如下:

①入院指导。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前对其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对患者进行一个初步的评估,同时给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帮助其家属办好住院手续。

②心理健康教育。所有患者往往对于手术都会存在着恐惧心理,在做手术之前,护理人员要做好对患者的辅导,告诉其手术的简单操作,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对于患者对疾病的不同认知进行相应知识的讲解,使其对基本有一个初步的理解,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尽量满足,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1]。

③术中干预。在给予患者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告诉患者正确的术位操作以及做好对患者的生命指标进行检测。

④饮食健康干预。在日常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家属依据患者在饮食方面的个人喜好,制定有利于健康的饮食计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鱼类、瘦肉以及奶制品、豆制品等含蛋白食物,及时补充营养,确保营养均衡[2]。同时患者要多补充水分,切勿食用生冷、辛辣食物。

⑤术后干预。护理人员要告诉患者进行适当的按摩,并亲自教患者正确的按摩手法对其腹部进行按摩[3],例如通过手指按摩或者翻身等对胃肠压力进行缓解。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胃肠功能比较

经有效护理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以及排便等指标相对对照组而言显著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胃肠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胃肠功能比较(±s)

组别 n 住院时间 肛门排气 肠鸣音恢复 排便对照组 2 0 1 0 . 0 4 ± 2 . 1 7 3 4 . 7 1 ± 9 . 8 2 2 1 . 2 4 ± 7 . 0 2 5 2 . 1 4 ± 1 2 . 1 5观察组 2 0 8 . 1 4 ± 1 . 9 2 2 8 . 1 2 ± 7 . 8 1 1 5 . 4 8 ± 3 . 9 7 4 3 . 2 5 ± 8 . 1 4 t - 7 . 8 4 3 4 1 2 . 4 6 7 1 1 1 . 3 4 9 7 1 4 . 2 6 4 7 P - <0 . 0 5 <0 . 0 5 <0 . 0 5 <0 . 0 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率比较

经有效护理后,;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本次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以及排便等指标相对对照组而言显著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腹膜炎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方法进行干预,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以及排便等指标明显较低,且并发症较少,因而值得我们日后临床借鉴推广。

[1]谢丽娟,林春荣,王绿存.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5(3):90-91.

[2]张红岩.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3,21(1):147-148.

[3]余小娟,甘慧玲,童巧薇.护理干预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5(35):181-182.

本文编辑:吴宏艳

R473

B

ISSN.2096-2479.2016.09.033.01

猜你喜欢
鸣音腹膜炎胃肠功能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自发性肝内胆管破裂致胆汁性腹膜炎的急诊诊治
16S rRNA基因检测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快速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