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应激溃疡出血早期有效胃肠减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6-02-08 10:18王小华
关键词:胃管胃肠颅脑

王小华,毛 瑞

(天津市环湖医院颅脑创伤中心,天津 300350)

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应激溃疡出血早期有效胃肠减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王小华,毛 瑞

(天津市环湖医院颅脑创伤中心,天津 300350)

目的通过对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应激溃疡出血患者的研究,探讨早期有效胃肠减压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应激溃疡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2月在我院颅脑损伤重症病房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出血30 min后使用常规胃肠减压术设为对照组、出血30 min内使用改良后胃肠减压术设为实验组,其他药物治疗与护理方法均相同,从出血停止时间与腹胀情况两方面分析早期有效胃肠减压在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应激溃疡出血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出血停止时间比较,实验组溃疡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腹胀情况比较,实验组腹胀发生例数与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有效胃肠减压对防止应激性溃疡出血或进行性加重效果明显。

胃肠减压;应激性溃疡;效果

应激性溃疡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早期积极有效地给予治疗措施防止并发症发生,以免加重病情增、加住院时间尤为重要,因次,本文选取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应激溃疡出血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早期有效胃肠减压方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应激溃疡出血的应用效果,具体方法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术后并发应激溃疡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无溃疡病史。其中男4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9岁,将其分为实验组34例、对照组26例。

实验组进行改良后胃肠减压(呕血后30 min内),加以输液、输血、应用止血药等配合治疗及护理。

对照组行常规胃肠减压(呕血后30 min内),其他治疗方式与实验组相同。

1.2 方法

1.2.1 所选材料

有显影线的硅胶胃管:本次使用的型号均为16F,均具有4个侧孔(末端侧控于胃管前端相距7 cm),胃全长125 cm,由太平洋医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一次性胃肠减压器:-4~-5 kPa压力范围,由河北省晋州市亚日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软尺全长150 cm(由广州稳泰卷尺厂生产)。

1.2.2 胃肠减压方法

测量患者的体表标志后,操作者为其安置好胃管,随后将一次性胃肠减压器连接(压力:-4~-5 kPa)。

在以上常规基础上,对照组术后予以胃肠减压护理[1],置管深度为发际到剑突的距离(正中线)。

实验组按照改良后予以胃肠减压护理,采用发际到脐的距离来确定,停止胃肠减压的时间由医生决定。

1.2.3 改良后胃肠减压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气切与口腔护理,口腔护理4次/d;半卧位(床头角度≥30°);置管深度为发际到脐的距离(正中线);使用10~20 mL生理盐水,每日对胃管进行冲洗,可保持胃管的通畅度。同时如冲洗2次或以上后,胃管仍不通畅,则可以考虑是否有血块将胃管堵塞,应及时检查并更换胃管。

1.2.4 术后腹胀分级

无——患者的腹部平坦且柔软,不存在压痛感,且腹式呼吸完全正常。

轻度——患者的腹部平坦,仅存在稍微的压痛感,存在腹式呼吸。

中度——患者的腹部膨隆明显,且存在轻度的压痛感,伴随腹式呼吸减弱。

重度——患者的腹部膨隆现象较为明显,腹部存在明显的压痛感,但无反跳痛,且其腹式呼吸明显减弱或消失。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出血停止时间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溃疡出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血停止时间比较(h)

2.2 两组术后腹胀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腹胀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腹胀情况比较

3 讨 论

应激性胃溃疡出血是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患者的颅脑受到严重损伤后,导致丘脑下部、低位脑干自主神经中枢功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进而引起神经体液平衡失调等多种因素结合引发上消化道出血。胃肠减的作用[2]有四项:①及时抽出胃肠道内容物,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②减轻腹胀有利于呼吸,减少肺部并发症;③防止呕吐引起窒息;④精确纪录胃肠减压量。根据人体解剖结果显示,人体的基本食管长度大约为25~30 cm;鼻部长为8 cm;咽部长12 cm[3]。临床中常进行的胃肠减压操作便是依照人体解剖结果,对鼻胃管置管长度进行确定。根据诸多研究报道显示,胃肠减压时,鼻胃管置管长度较短,仅到患者的责门附近。因而若患者治疗使取半卧位,在重力的作用下会使胃内容物集中聚积于患者的幽门部。当累积一定量时,方可吸出少量的胃内容物,但大部分的胃内容物仍旧留在患者的胃内。即使选取全卧位,仍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胃内液体通过侧孔流出的量较少。进行胃肠减压时,如果鼻胃管置入过短,则达不到胃肠减压的目的,置入过深,则容易刺激患者的胃粘膜,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如打结、盘绕、扭曲等,治疗效果较差。

本研究参考大量研究结果[4-5],在传统长度基础上增加5~15 cm,一般来说,打结现象不会出现,同时可保证胃管的前端可以到达胃中部以及幽门部,进而起到胃肠减压的目的。基于原理,我们对60例研究发现,早期胃肠减压对防止应激性溃疡出血或进行性加重效果明显,且经改良后的胃肠减压方法效果更佳。由于本研究临床病例的有限,以及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复杂性,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0.

[2]吴在德.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19.

[3]陈咨夔.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16-118.

[4]彭艳梅,李红桔.胃肠减压胃管置入长度的探讨及护理[J].中国护理杂志,2008,6(2):114.

[5]吴继红,陈雪茹,等.胃肠减压患者胃管留置长度与身高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B):35-36.

本文编辑:鲁守琴

R651.15

B

ISSN.2096-2479.2016.09.062.02

猜你喜欢
胃管胃肠颅脑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高龄吞咽障碍患者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