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2016-02-08 10:18
关键词:出血量产后产妇

陈 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陈 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目的分析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预防中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产科收治的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 h出血量、产后1天出血量以及护理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 h出血量、产后1天出血量以及护理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预防中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应用;产后出血;宫缩乏力;预防;综合护理干预

产后出血,实质上就是产妇分娩之后24 h内失血量>500 mL的一种产科并发症,其中由于宫缩乏力诱发的产后出血十分常见,若是不给予产后出血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造成产妇出现死亡状况[1]。因此,应当充分重视产后出血患者的预防与护理,尤其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本文选取我院产科收治的产妇60例,分析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预防中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产科收治的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平均年龄(37.51±0.29)岁;平均孕周(39.67±0.42)周;产次:初产24例,经产6例;生产方式:顺产19例,剖宫产11例。对照组平均年龄(37.54±0.27)岁;平均孕周(39.69±0.41)周;产次:初产25例,经产5例;生产方式:顺产18例,剖宫产12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给予入院宣传教育,实时观察产妇的阴道出血状况、产程进展以及生命体征,保持病房环境舒适、温湿度适宜,做好用药指导工作,并给予产妇营养支持;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产妇分娩之前,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主动的与产妇进行交流与沟通,向其说明可能发生的不适状况及处理方式,耐心回答产妇及其家属的问题,增强产妇的分娩信心,消除产妇的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给予产妇鼓励与支持,通过温柔、亲切的话语安慰产妇,使其情绪处于平稳的状态,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使产妇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1.2.2 产程护理

(1)第一产程护理。护理人员应当重视产妇的营养摄入、水分补充以及休息等状况,实时观察产妇的宫缩、胎心等状况,还要对胎先露下降、宫口扩张状况予以密切观察;对于产程进展十分缓慢的产妇,护理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医嘱对缩宫素予以使用,同时做好手术准备工作。

(2)第二产程护理。护理人员应当重视产妇会阴处的合理保护,确保切开会阴时机的准确性;产妇进入产房之后,护理人员应当对静脉通道予以建立,用于输血、抢救。对于出现宫缩乏力状况的产妇,当胎儿成功分娩之后,护理人员应当给予缩宫素20 U静脉滴注。

(3)第三产程护理。护理人员应当对产妇的阴道出血量予以收集,实施观察产妇的宫缩状况,协助产妇娩出胎盘,对产妇的子宫予以按摩操作,按摩时压出产妇子宫中的积血,并给予缩宫素20 U静脉滴注与米索前列醇200 μg舌下含服。

1.2.3 产后护理

由于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状况的高峰期为分娩之后2 h,因此分娩之后护理人员应当对产妇予以实时监护,对产妇的阴道出血量予以测量,并观察产妇的宫缩、生命体征等一系列状况。同时,为了促进产妇开奶,应当对其脑垂体分泌释放内源性催产素予以刺激,在此基础上增强宫缩,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妇在转入病房之后,护理人员应当嘱咐产妇及时排尿,对于下床不便的产妇,应当对导尿管予以保留,防止产妇的子宫收缩受到影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 h出血量、产后1天出血量以及护理总有效率。其中,产后出血量主要选取容积法予以计量,选取容器对产妇会阴流出的血液予以收集;产后出血判断:由阴道分娩24 h内,阴道出血量>500 mL,或者经剖宫产术分娩之后,阴道出血量>1000 mL,即为产后出血。

1.4 效果判定标准

①显效:子宫收缩性显著提升,阴道出血量显著降低;②有效:子宫收缩性有所提升,阴道出血量减少;③无效:子宫收缩性无变化,阴道出血量无改善,甚至增多。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产后出血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产后出血发生率对比(n,%)

2.2 产后2 h出血量、产后1天出血量对比

研究组产后2 h出血量、产后1天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产后2 h出血量、产后1天出血量对比(±s,mL)

表2 产后2 h出血量、产后1天出血量对比(±s,mL)

组别 n 产后2 h出血量 产后1天出血量研究组 30 189.5±19.9 271.1±27.8对照组 30 251.2±26.1 363.4±37.6 t 8.4071 8.8274 P 0.0000 0.0000

2.3 护理效果对比

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护理效果对比 [n(%)]

3 讨 论

产后出血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损伤以及宫缩乏力等,尤其是宫缩乏力[2]。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①药物因素。分娩之后,子宫收缩抑制剂或者麻醉剂、镇静剂使用剂量过多[3]。②子宫因素。首先,子宫肌纤维变性、子宫畸形以及子宫肌瘤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子宫出现病变;其次,急产、产次过多、肌瘤剔除术后以及剖宫产史过多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子宫肌壁出现损伤状况;最后;巨大胎儿、羊水过多以及多胎妊娠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子宫肌纤维伸展过度。③产科因素。宫腔感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以及前置胎盘等一系列情况导致子宫渗血,对子宫收缩功能造成不良影响[4]。

由于产后出血产妇极易发生失血性休克状况,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因此应当对其予以综合护理干预,针对性处理高危因素,在此基础上降低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状况的几率[5-6]。

本研究中,研究产后出血率、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3.3%、96.7%,对照组依次为22%、63.3%,且研究组的产后2 h出血量、产后1天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表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预防中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有利于降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率,还能够减少产后出血量,进一步提升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刘慧卿.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4,15(32):74-76+79.

[2]李 艳,孙 璐,纪娜娜.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31(10):93+98.

[3]Tammy T.Myers.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for Postpartum Hemorrhage[J].Journal of Radiology Nursing,2016.

[4]朱 琳,李 琳.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5,7(19):151+153.

[5]陈惠珍.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8(13):235-236.

[6]贺丽秋.综合护理干预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5,3(16):94-96.

本文编辑:孙春宇

R473.71

B

ISSN.2096-2479.2016.09.090.02

陈慧(1978-),女,江苏苏州,学士,主管职称,研究方向:产科护理

猜你喜欢
出血量产后产妇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