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在麻醉复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6-02-08 10:18马燕飞
关键词:麻醉满意度手术

马燕飞

(玉林市中医院手术室,广西 玉林 537000)

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在麻醉复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马燕飞

(玉林市中医院手术室,广西 玉林 537000)

目的探讨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在麻醉复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新型术后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复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57.5%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在麻醉复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

新型术后护理模式;麻醉复苏;护理满意度

据资料显示,手术结束至麻醉清醒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窒息、喉头水肿、血压呼吸异常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呼吸骤停导致抢救无效死亡,因此在麻醉复苏过程中做好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2]。本研究中笔者以80例手术治疗患者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法主要探讨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在麻醉复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8.2±5.1)岁;手术类型:颅脑外科手术6例,妇科手术20例,肾结石手术8例,阑尾炎手术6例;合并病症:高血压12例,糖尿病15例,冠心病8例,高脂血症5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8.8±5.5)岁;手术类型:颅脑外科手术7例,妇科手术21例,肾结石手术8例,阑尾炎手术4例;合并症:高血压13例,糖尿病15例,冠心病9例,高脂血症3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符合行手术治疗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严重肝肾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全身免疫系统疾病、造血及凝血障碍等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合并病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每隔1 h进行1次血压和心率检测,对患者瞳孔、呼吸、神志情况进行评估;观察组患者实施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1)每隔30 min检测一次患者的血压、心率并做好记录,对患者瞳孔、呼吸、神志情况进行评估,出现异常要及时进行干预。(2)术前30 min对患者体温进行检测;术前要结合患者的的病情特点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手术方案以及具体实施步骤,进行合理分工,尽可能的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另外操作人员技能要熟练,保证所有操作均在无菌环境下进行,避免患者长期暴露导致体温下降。术后复苏期间可置患者于亚低温治疗仪保暖,将温度设置为36℃~37ºC,对输入患者体内的液体以及血液进行保温;另外需要极强术外区的保暖工作,例如可适当增加棉被的厚度、双下肢穿棉裤套等。(3)术后采用湿热交换器接上气管导管,保持患者呼吸道内温、湿度恒定,双下肢可采用加压带、套脚套维持血液循环,促进静脉正常回流。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复苏情况,包括气管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PACU滞留时间。(2)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复苏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并发症包括窒息、喉头水肿、低血压、呼吸心跳骤停。(3)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主要从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医护人员的技能操作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总分100分,满意:>80分,较满意:60分~80分,不满意:<60分。满意度=满意率+较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复苏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麻醉复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复苏情况对比(x ±s,min)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n(%)]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满意13例(32.5%),较满意10例(25%),不满意17例(42.5%),满意度为57.5%;观察组满意20例(50%),较满意17例(42.5%),不满意3例(7.5%),满意度为92.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34,P<0.05)。

3 讨 论

研究显示,临床加强麻醉复苏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常规的护理模式每隔1h检测1次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情况,并同时对患者的瞳孔、呼吸、神志情况进行评估,虽然按部就班完成了护理计划,但事实上并未体现麻醉复苏护理阶段护理措施的针对性和特殊性,护理效果并不理想[3-4]。新型术后护理模式改进了常规护理模式的不足,措施依据麻醉复苏阶段的护理特性进行制定,包括术前手术方案尽量详尽化,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每隔30min检测一次患者的血压、心率并做好记录,生命体征检测频率明显增加,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异常予以救治,也能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效率;保温护理,有助于帮助患者维持体温恒定,减少并发症发生率[5-6]。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新型术后护理模式,护理后气管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PACU滞留时间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P<0.05),护理满意度提高,表明新型术后护理模式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有助于降低麻醉后并发症发生机率,改善预后效果突出,深受患者以及家属认可。

综上所述,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在麻醉复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

[1]李旭霞.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及术后复苏的影响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7):914-916.

[2]张代英,田华菊.3760例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结果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4):182-183.

[3]李旭霞,莫筱兰,万 莉,等.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的影响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4,11(6):123-124,126.

[4]伍细芳.人文关怀护理对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患者的应用效果[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6,10(3):245.

[5]唐淋锋,林 曦,潘培梅,等.全身麻醉患者术后的复苏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59):194-195.

[6]贺月珍,陈玉珍,吴巧兰,等.术后全身麻醉病人的复苏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14):1297-1298.

本文编辑:孙春宇

R473.6

B

ISSN.2096-2479.2016.09.171.02

猜你喜欢
麻醉满意度手术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手术之后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中西医干预治疗腹膜透析置管手术围手术期10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