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嗽散加味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

2016-02-09 09:03姚芳园邵征洋连俊兰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儿科病程气道

姚芳园邵征洋连俊兰

止嗽散加味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

姚芳园1邵征洋2连俊兰2

儿童;感染后咳嗽;止嗽散加味

感染后咳嗽是指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消失后,仍持续咳嗽,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痰,血常规、胸片等检查未提示明显异常,经长期或反复应用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的临床症状,咳嗽常持续4~8周。感染后咳嗽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常随时间推移而逐渐缓解,但使用药物干预后可缩短病程。近年来笔者在我院儿科门诊运用止嗽散加味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取得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感染后咳嗽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男23例,女27例;3~6岁39例,>6岁11例,平均病程4.9周。对照组50例,男21例,女29例;3~6岁35例,>6岁15例,平均病程5.0周。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入组患儿均符合《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诊断标准[1]:(1)近期有明确的呼吸道感染病史;(2)咳嗽持续时间>4周,呈刺激性干咳或伴有少许白色黏痰;(3)胸部X线片检查无异常或仅显示双肺纹理增多;(4)肺通气功能正常,或呈现一过性气道高反应;(5)咳嗽通常有自限性,如果咳嗽时间超过8周,应考虑其他诊断;(6)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中药止嗽散加味,基本方:前胡、浙贝、蜜紫菀、黄芩各6~10g,炙百部、桔梗、白前、姜半夏、陈皮各6g,荆芥6~10g,蝉衣、炙麻黄各3~6g,甘草3g。鼻塞严重者加辛夷花、白芷各6g;痰色黄者加枇杷叶、冬桑叶各6g;痰色白者加款冬花6g;面色少华、汗多者加炒白芍6g,生黄芪6~12g;咳痰较少、低热口干者加北沙参10g,麦冬6g;病程日久者加川芎、丹参、仙鹤草各6g。1天1剂,水煎,≤6岁100mL/d,>6岁160mL/d,共服2周。对照组予孟鲁司特钠,3~6岁4mg,6岁以上5mg,1天1次,每晚睡前口服,共服2周。治疗期间嘱患者忌辛辣、鱼虾蟹等食物,并注意防寒及保暖。2周后统计两组临床疗效。

观察指标:两组治疗前后根据咳嗽症状积分表[2]进行评分。症状总得分=日间咳嗽积分+夜间咳嗽症状积分。见表1。

表1 咳嗽症状积分表[2]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药前后症状总得分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司制定《镇咳止喘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3]。显效:治疗后咳嗽消失或轻度(间歇咳嗽,不影响正常生活及夜痰量<15mL;有效:上述症状好转;无效:上述症状无改变或加剧。总有效率=(显效病例+有效病例)/病例总数×100%。

3.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36例(72%),有效11例(22%),无效3例(6%),总有效率94%;对照组显效14例(28%),有效19例(38%),无效17例(34%),总有效率66%。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咳嗽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咳嗽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4 讨论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咳嗽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咳嗽症状积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

咳嗽的病因众多,感染后咳嗽为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之一[4]。感染后咳嗽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呼吸道黏膜损伤、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咳嗽敏感性增高有关[5]。治疗上,目前临床常用药物主要有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支气管舒张剂、抗组胺药等。由于很多家长很难接受激素类药物以及长期服用西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对患儿的潜在影响,故临床依从性较差,这也是造成部分患儿咳嗽迁延不愈,以致发展为慢性咳嗽的原因之一。

该病属中医“咳嗽”范畴。中医认为小儿感染后咳嗽与风痰之邪有关[6],主要病机是外邪侵袭肺系,致肺气壅遏不宣,清肃失常,且小儿稚阴稚阳之体,邪气易化热入里,出现痰阻气道,致肺气逆而作咳。其病位涉及肺脾两脏,小儿脏腑娇嫩,肺、脾常不足,咳嗽日久伤肺,肺病及脾,易聚湿生痰,痰上逆于肺而作咳嗽。《活幼心书·咳嗽》指出:“咳嗽者,固有数类,但分寒热虚实,随症疏解,初中时未有不因感冒而伤于肺。”治疗上以止咳化痰,疏风宣肺为主。

止嗽散出自程钟龄《医学心悟》,制方原意是“温润平和,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逐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新久咳嗽,咳痰不爽,加减运用停当,即可获效。现代临床将止嗽散用于外感表邪已解仍咳嗽不止者居多。本方由止嗽散加减化裁而来,随证立法,予以施治。方中蜜紫菀、炙百部性温润,皆入肺经,有下气化痰、理肺止咳之功,共为君药。桔梗宣肺化痰,载药上行,白前、前胡降气止咳,共为臣药,辅佐君药宣降肺气,化痰止咳。小儿稚阴稚阳之体,邪气易化热入里,出现肺气宣降失常,痰阻气道,浙贝清热化痰,炙麻黄宣肺解表,药理研究证明[7],麻黄可下调炎症因子的水平,从而减轻肺组织炎症损伤。黄芩、姜半夏相合,清肺止咳化痰,陈皮理气化痰,荆芥、蝉衣疏风解表,共为佐药。甘草配伍桔梗利咽止咳,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相合,温润平和,寒热相宜,共奏调理肺气,化痰止咳之功。本研究对100例感染后患儿进行临床疗效分析,证实止嗽散加味可明显改善咳嗽症状,减轻气道高反应性,缩短病程。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慢性咳嗽协作组.中国

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J].中华儿科杂志,2014,52(3):184-188.

[2]蒋萍.爱全乐治疗感染后咳嗽40例治疗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4):507-508.

[3]吴家敏.氯雷他定、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10):1170-1172.

[4]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研究协作组.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多中心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2):83-92.

[5]赖克方,聂怡初.感染后咳嗽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J/CD].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4,7(5):481-485.

[6]曾庆明,江龙凤.感冒后咳嗽中医研究近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1):23-26.

[7]杨萍,金素安.4种归肺经中药对肺热证小鼠TLR2,NFKB表达变化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7):3359-3362.

(收稿:2015-08-15 修回:2015-10-23)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53);2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杭州 310003)

邵征洋,Tel:18368144623

猜你喜欢
儿科病程气道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芎归六君子汤减少COPD大鼠气道黏液的高分泌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纤维连接蛋白联合基因分型检测在预测乙肝进展、病程及转归中的作用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