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年领导干部的政治危机意识

2016-02-09 15:41史为磊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危机意识危机领导

■ 史为磊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9)



论青年领导干部的政治危机意识

■ 史为磊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9)

【摘要】青年领导干部是解决危机并利用危机造福人民、推动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青年领导干部能否正确看待和成功应对政治危机,是整个社会能否正确看待和成功应对政治危机的重要标志。树立和增强政治危机意识,是青年领导干部个人不断成长发展、适应国际形势变化的需要,是化解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需要,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胜任执政使命、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需要。青年领导干部树立和增强政治危机意识,既要遵循树立政治危机意识的一般原则,又要不断探索青年领导干部树立和增强政治危机意识的具体实现路径。

【关键词】青年领导干部政治危机意识意义途径

人类历史就像一条波涛起伏、危机四伏、时而高峰时而低谷的河流。危机在这条川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释放破坏性能量、续接流动、推波助澜的独特角色。2010年12月16日,突尼斯一名失业青年的一把火点燃了“阿拉伯之春”,中东地区近二十个国家先后爆发了一系列程度不同的政治危机;“橙色革命”使得乌克兰政局纷争不断,2007年,再次陷入政治危局;中国已进入公共事件高发期,各种社会矛盾、公共安全问题持续、频繁发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造成严重的威胁和挑战。面对紧迫局势,我们的危机应对能力还远远不够强大,政治危机意识还比较淡薄。当前青年领导干部尤其需要客观面对政治危机,不断树立和增强对政治危机的警惕意识和忧患意识。

一、青年领导干部政治危机意识的内涵

领导干部是政治危机治理的主体,青年领导干部则是政治危机治理主体的生力军。青年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治危机意识,是其能够在政治危机治理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为了更深入地开展青年领导干部政治危机意识的研究,首先要对危机、危机意识和政治危机意识的概念加以界定,并对青年领导干部政治危机意识及其表现进行准确阐释。

(一)危机和政治危机

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首次提出了社会科学意义上的危机概念,并将危机放在事物内部矛盾中加以阐释,认为当事物内部矛盾运动影响到矛盾统一体的维系时,就会产生危机。德国学者哈贝马斯在马克思危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涉及政治系统的危机概念,并认为危机是系统整合的持续失调,包括经济危机、合理性危机、合法性危机、动机危机等[1]。美国学者鲁恂·W·派伊将危机与认同联系在一起,认为一个国家在成为现代化民族国家的进程中,必须要解决认同危机、合法性危机、贯彻危机、参与危机、整合危机、分配危机等“发展危机”问题[2]。从根本上讲,危机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运动的结果,是对事物的发展产生严重威胁时做出决策的情景状态。根据危机产生原因的不同,可以将危机分为自然因素引起的危机和人为因素引发的危机,通俗地说,就是天灾、人祸;就危机的类型而言,它主要包括经济危机、政治危机、文化危机、社会危机、生态危机、民族危机等。

政治危机是危机的一部分,主要是指政治体系整合功能的连续失调。具体而言,它是指国家政治制度在为政治行为提供规范框架上的功能持续缺失,或者是国家的象征性符号不再为社会所认同,由此造成了政治体系的结构失调或崩溃。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理论,政治危机是国家政治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影响到了整个国家统一体时产生的,是两者矛盾运动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脱节使得国家丧失了社会整合的功能,难以凝聚社会共识,甚至引发一系列政治危机,比如吏治危机、政治改革失败、民族危亡等[3]。

(二)危机意识和政治危机意识

危机意识是危机的产生、存在、发展、结果以及如何化解危机等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其实质是人们对于不利于自身或危及自身事态的一种自觉的意识。根据认识运动的规律,当主体对危机的感知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时,危机意识便产生了。这种危机意识包括主体对现实危机的感知,对潜在危机的预判,对多种危机现象的综合反应,以及对于解除危机的方法和途径的认识[4]。

政治危机意识是政治体系整合功能持续失调,危机的产生、存在、发展、结果以及如何化解政治体系整合功能失调危机等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其实质是人们对于不利于或危及既有政治体系的一种自觉的意识。当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不能按照原有秩序继续统治下去,同时,民众的生活也难以照旧维持下去时,政治危机便产生了。作为承担国家公共服务职能的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对政治危机的产生有清醒认识,还必须对政治危机的发展趋势和化解途径有准确把握,以便对威胁国家政权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种政治危机事件进行事前主动预防、事中积极应对、事后有效处置,进而将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三)青年领导干部政治危机意识及其表现

青年领导干部政治危机意识是青年领导干部这一特殊群体对于政治危机的产生、发展、结果以及解决途径的一种认识和反映。青年领导干部兼具青年特有的属性和干部的一般属性,是我党干部队伍中的新生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希望。青年领导干部精力充沛、年富力强,具有朝气蓬勃、与时俱进、积极向上的特质,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他们也有许多短处,比如急于求成、容易违背科学规律,这本身就孕育着失败的危机;自以为是,盲目“自我感觉良好”,从心理上排斥真理,与真知灼见隔离;眼高手低,重空谈轻实干,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埋下了危机的种子[5]。

青年领导干部自身的不足和软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青年领导干部政治危机意识的淡薄。另外,青年领导干部在成长过程中最容易受到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一旦即将或者正在发生政治危机,他们就很难做到正确看待和应对,甚至会对前进道路上明显埋伏的政治危机视而不见、缺乏警觉、疏于防范、应对缓慢。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进行的全国性“政治认同与政治稳定”问卷调查显示,对“未来几年中国可能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的回答,选择“非常不同意”的占13.25%,“不大同意”的占20.24%,“不确定”的占43.68%,“比较同意”的占17.18%,“非常不同意”的占5.65%。从选择情况看,43.68%的调查对象对“未来几年中国可能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持不确定的态度,这表明中国民众包括青年领导干部的政治危机意识并不很强[6]。因而,高度重视并努力增强政治危机意识,理应成为青年领导干部成长成才的一门必修课。

二、青年领导干部树立和增强政治危机意识的意义

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都向世人证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如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危机认知和感悟,最终将会被复杂而残酷的现实所淘汰。在现代社会,我们每时每刻都面对各种各样的危机。危机时隐时现,有时非常隐蔽,难以觉察。当我们切身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和事物的威胁性时,危机已经降临。如果人们没有危机意识和危机压力,就会失去前进的目标和动力,最终因难以应对危机而付出惨痛代价。鉴于此,青年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和增强危机意识。

(一)青年领导干部个人不断成长发展的需要

人生本身就是一个不断面对和战胜危机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如果青年领导干部安于现状、停滞不前,那么必然会被社会大潮所淘汰。在个人成长发展的过程中,青年领导干部需要不断增强危机意识特别是政治危机意识,以便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领导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危机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青年领导干部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也越来越重。青年领导干部正在由“四化型”领导向“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领导转变,这就要求青年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治理危机的能力,不断增强政治危机意识。

(二)青年领导干部适应国际形势变化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在苏联和东欧遭遇重大挫折。共产党执政长达74年的苏联,其国内危机深重、政治僵化、专制特权严重、民心丧失殆尽,再加上对内的错乱无效改革和对外的战略退缩策略,使得苏联的领导主体陷入瘫痪,在政治危机中不打自垮。墨西哥革命制度党连续执政71年,最终因其党内指导思想的混乱、严重的贪污腐败、激烈的派系斗争而黯然失去政权。2010年以来,西亚北非一直处于政治动荡的危机状态,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家的政府接连垮台。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美国单极超强的政治格局将继续延续,世界各国经济的融合与矛盾也会越来越突出,不同国家间社会制度的相互变更与矛盾冲突会越来越强烈等。历史的深刻教训和现实的严峻形势,告诫我们广大青年领导干部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树立清醒的政治危机意识。

(三)化解当前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需要

青年领导干部树立和增强政治危机意识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和难题的迫切需要。在我国,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的作风建设问题,特别是在党的群众路线动员大会和总结大会上强调“四风”问题越积越多、愈演愈烈,作风建设需要持续推进,永远在路上。社会公正公平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仍是引发社会矛盾的导火索;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环境破坏的普遍性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文化殖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以及各种打着文化幌子的低级趣味的东西仍在侵蚀着青年人的价值观念。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中存在的各种危机和挑战,无时无刻不在警示着我们,淡危必险,忘危必殆,青年领导干部们要时刻牢记使命与责任,居安思危,不断培育和增强政治危机意识。

(四)巩固执政地位,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作为我党干部队伍的新生力量,青年领导干部的政治危机意识将直接影响到其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如果青年领导干部陶醉于已经取得的成就,必然会安于现状、无所作为和不思进取,进而对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危机、挑战缺乏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如果各种危机和挑战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和应对,其严重后果就有可能给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带来灾难性的冲击。与之相反,如果青年领导干部能够对执政环境和政治危机保持清醒的认识,并加以正确看待和应对,那么他们就会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不断增强执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从而确保执政使命和任务的顺利完成。历史证明,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健全的政治危机意识,关系到这一政党、民族和国家的生死存亡。青年领导干部能否树立和增强政治危机意识,不仅直接影响着其自身的成长发展,更关系到执政党的建设事业,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民族大业。

三、青年领导干部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的途径

青年领导干部树立和增强政治危机意识,就是要教育青年领导干部确立在维护国家政权稳定的过程中对可能产生威胁国家政权的危机进行预判的一种前瞻性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它要求青年领导干部立足于长远、防患于未然,常怀有面临重重危机的意识,做好应对和战胜危机的必要准备。青年领导干部应当从社会发展稳定和国家政权生死存亡的高度关注政治危机,深入探究治理政治危机的对策,确保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等多个领域的安全。青年领导干部树立和增强政治危机意识,既要遵循树立政治危机意识的一般原则,又要不断探索青年领导干部树立和增强政治危机意识的具体路径。

(一)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同在、契机与危机并存的态势。面对发展进程中的种种难题,广大青年领导干部需要树立起健全、理智的危机意识,发挥危机意识的预先防范和引导作用。具体而言,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需要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树立危机意识必须立足于准确把握基本国情的基础之上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其危机意识健全与否,是与这个民族或国家的基本国情密切相关的。只有在完整、准确地把握基本国情、国策的基础上,才能够树立起健全的民族危机意识和国家危机意识。青年领导干部要研究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与危局,关注中国社会现实的风险与挑战,真正了解危机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明确危机的根源和严重程度。如果不以中国国情为基础,或者无视中国基本国情,片面地以西方国家的历史和现实作为中国发展前进的评判标准,那么危机意识也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2.树立危机意识必须与正确的态度统一起来

面对危机的压力和刺激,领导干部不应该惊慌失措,更不应该消极颓废,而应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危机,并将危机与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统一起来,在危机中看到事物发展的转机,并激发出为夺取成功而不断奋斗的内在的动力。所有的非凡成功、盛世伟业都饱含着艰辛甚至苦难。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和应对危机,并自觉、主动地认识、把握危机的本性和规律,将危机转化为有利于人类幸福、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契机,这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坚韧不拔的民族特质。在危机面前,人类不仅要学会遏制和化解危机,而且还要学会把握和利用危机来造福人类。对于处在人群当中的领导主体,特别是青年领导干部来说,尤其应该如此。

3.树立危机意识必须坚持批判性与建设性相统一

健全的危机意识,包含对现存危机的批判性和化解危机的建设性两个层面的内容,并且要以建设性为主要衡量标准。如果一味地强调某一社会危机的危害,并怀疑和否定一切,那么就有可能产生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进而引发危机意识的社会负面效应。健全的危机意识,必须是批判性和建设性的统一,其主旨和目的不是一味的批判,而是在批判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期超越现实的困境并促成危机的转机。面对社会危机,青年领导干部能够指出危机的存在固然重要,而对危机的解决能够做出创造性的建构则更加重要。批判性和建设性的有机结合,应是青年领导干部危机意识必须包含的内容。

4.树立危机意识必须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三大盛世。每个盛世之前都有一个持续时间大致相同的乱世,这大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表现。历史与现实充满着辩证法,同样危机意识也必然包含辩证思维。危机意识中的辩证思维,要求领导干部既要对危机本身有一个辩证的认识态度,又要对危机意识有一个辩证的认识态度。危机天然地具有辩证的特质,它一方面会带来严重危害和挑战,另一方面也会带来转机和新的机遇。所谓否极泰来,没有危机也就不会有转机,危机和转机、机遇相伴而生。有了正确的危机意识,并将危机视为转机,将问题视为希望,这样就可以客观面对现实中的危机。但有了正确的危机意识,并不等于就能够化解危机,化解危机还需要一个艰辛的过程。在解决危机的过程中,还要时刻准备面对可能产生的新危机。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解决危机的过程中,适时调整和发展危机意识[7]。

(二)青年领导干部树立和增强政治危机意识的具体路径

青年领导干部能否正确看待并成功应对政治危机,是整个社会能否正确看待和成功应对政治危机的重要标志。青年领导干部是解决危机、利用危机造福人民、推动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青年领导干部需要树立起健全的政治危机意识,从政治危机意识中激发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青春力量。青年领导干部更好地树立和增强政治危机意识,可以从理论研究、宣传教育、制度建设、加强学习等多个方面实施。

1.更新观念,加强对政治危机意识的研究

当前国内理论界对政治危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东、非洲等政治动荡的国家,鲜有研究我国政治危机的;危机意识研究的比较多,政治危机及政治危机意识却一直无人问津。我们过去一直把危机和资本主义连在一起,很少提及社会主义的政治危机,这一思维惯性容易使我们产生对社会主义盲目乐观的情绪。当前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新变化,其自我调整和适应能力显著增强,而社会主义社会也在改革的进程中遭遇各种危机和风险,比如全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等。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研究的精神面对现实中的风险和危机,尤其是要研究政治危机意识,构建政治危机意识的理论体系,用健全的政治危机意识来影响我们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

2.加强政治危机意识的宣传引导和教育

随着QQ、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良莠不齐的信息可能没有经过“过滤”就开始“肆意蔓延”,进而对意识形态领域甚至是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适应互联网形势下的新变化,利用好互联网的平台宣传健全的政治危机意识,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互联网上的吸引力和凝聚力[8]。同时,我们仍然需要借助于电视、广播、报刊等主流媒体的力量和优势,加强对政治危机意识的宣传和引导,让广大民众及时了解党的理论和政策以及政府的工作理念,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进而在潜移默化中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培育人们的危机意识。在进行政治危机意识教育的过程中,要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策划,选择合理的内容和灵活的方式,当然要结合人们的文化心理和接受能力。当前中国在渐进式变革的进程中已经出现了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方面的一些问题,甚至一定范围内出现了一些政治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引导和教育人们形成完善的政治危机意识[9]。

3.加强制度建设,增强青年领导干部的政治危机意识

青年领导干部需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来源于人民的,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在使用权力的过程中要自觉接受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对于青年领导干部而言,这种监督是压力,更是动力,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政治危机意识。同时,要注重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来进一步巩固青年领导干部的政治危机意识,在制度建设中引入增强危机压力的合理模式及元素,比如在干部选拔制度中增加民意测评的权重,在民意选举中适当扩大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在工作机制中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等[10]。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培育青年领导干部的政治危机意识,一方面将其工作压力转化为认真履职的动力;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青年领导干部保持廉洁自律,防止腐败。

4.加强学习,增强责任担当的使命感

青年领导干部在政治危机中的作用如何,直接关系到政治危机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树立和增强政治危机意识,是青年领导干部在政治危机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而学习则是树立和增强政治危机意识的最好途径。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才能认清自己与别人、与实践要求的差距。青年领导干部的知识要有深度和广度,要博采众长,而且要有时间维度,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创造和创新。同时,青年领导干部要怀有服务意识和忧党、忧国、忧民的意识,牢记责任与使命,勇于担当与奉献;要具有强烈的荣誉感与责任心,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腐拒变能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加强个人世界观的改造,牢固树立“两个务必”和“三大优良作风”,自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不懈奋斗,不断强化政治危机意识,在前进道路上勇于应对和战胜各种危机、风险和挑战。

[ 参 考 文 献 ]

[1]哈贝马斯:《合法化危机》,刘北成 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年版,第4页。

[2][6]史卫民 周庆智:《政治认同与危机压力》,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80-84页。

[3]慈志刚:《阿尔及利亚政治危机研究》,西北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第6-7页。

[4]王银娥:《浅谈危机意识》,载《唐都学刊》,1989年第3期。

[5]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33-36页。

[7]郑琦 李生校:《论危机意识及其把握》,载《绍兴师专学报》,1992年第1期。

[8]吕薇洲:《网络信息时代维护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的思路与对策》,载《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4期。

[9]何建华:《政治危机意识和中国渐进性变革模式的选择》,载《前进》,2000年第1期。

[10]李世卓:《深圳大学新加坡研究中心主任吕元礼: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党员干部危机意识》,载《深圳特区报》,2011年7月6日。

(责任编辑:任天成)

收稿日期:2016-04-20

作者简介:史为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学术秘书,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和动力源泉研究”(课题编号:15KDC044)、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研究”(课题编号:2015YZD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危机意识危机领导
支付宝变蓝、张朝阳自省,危机不可怕没有危机意识才可怕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测测你的危机意识
“危机”中的自信
陕西榆林:树立水危机意识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危机来袭/等
你的危机意识有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