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以校园网络文化为视角

2016-02-10 10:00庞志伟
知与行 2016年10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培育价值观

庞志伟

(菏泽学院 学生处,山东 菏泽 2740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培育专题·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以校园网络文化为视角

庞志伟

(菏泽学院 学生处,山东 菏泽 274015)

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发展的方向,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校园网络文化可能消解核心价值观主体地位的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要解决这种矛盾状况,就必须开发以核心价值观为精神内核的网络产品;打造多样化的网络传播平台,注重发挥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化功能;加强网络的监管与规范,注重发挥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加强网络队伍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文化;途径

十八大报告中,分别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清晰阐述。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这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重要思想结晶,如何把它更有效地落到实处,内化为个体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国家和个体的主导精神力量,这是个亟待解决的课题。网络信息时代,通过校园网络文化来培育高校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途径,校园网络文化也成了高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容易接触和接纳的一种方式。

一、校园网络文化现状

校园网络文化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通信技术为基础,以电子信息为载体,以学校这一特定区域环境内的师生为参与主体所创造的各种文化的总和,它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校园网络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因其具有隐蔽、扩展和随意的特性,所以往往会造成校园网络文化监管的缺失、规范不到位的现象,消解了部分传统教育管理的权威功能。

(一)校园网络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重构。“以高校校园为空间背景,高校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通过网络进行工作、学习、交流、娱乐等活动,参与创建的网络媒体传播内容,与其在网络内容影响下形成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共同构成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核,也就是归属精神层面”。[3]以移动互联网为媒介的数字化文化社区正以更快的速度改变着校园文化,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新媒体已经以其巨大的信息量和传播的快速性获得了青年学生的认可,成为高校师生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学习和工作中的多方面需求,网络可以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校园限制,形成以社会为空间背景的虚拟社区,以全新的方式重构社区文化。在这个虚拟社区中,参与者不仅仅局限于高校教育者或者被教育者,而是应用互联网的所有人。从而使校园文化从空间、载体和参与者等方面都有一个质的改变,这也是校园文化的一个发展方向。

(二)校园网络文化监管容易出现盲区。校园文化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教育学生的,本身具有隐蔽性的育人功能。而网络文化是在传统校园社区基础上建立的校园虚拟社区,较传统文化社区具有更加隐蔽性、扩张性和随意性的特征,给规范和监管带来一定的困难。虽然以吉林大学等为代表的部分高校,已经看到了网络文化独特的育人功能,开发了学生综合事务管理系统、智能手机校园应用软件,打造了“吉大通”等微信平台的品牌,基本形成了一定的组织状态。但是相对于传统校园文化管理,部分高校针对虚拟社区的管理还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遇到突发事件时才能针对事件做出应急的处理;过度注重虚拟社区软件开发,反而忽视网络应用安全;忙于应付传统校园事务,忽视了网络事务管理和规范。造成了校园网络文化的监管缺位,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和价值理念引导的主导思想容易出现盲区。

(三)校园网络文化冲击传统教育管理权威。不同于传统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教学管理关系,在互联网的虚拟空间里,每个人既是教育者,也是被教育者,个体都是一个信息数据的连接与发散点,都有均等发表自己意见和看法的权力。这种教学模式,不单单强调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中心,而是强调所有教师和学生的互联,每个人都可能对他人产生影响,每个人既是教师也是学生,强调个体的互相通信和学习。使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身的个性,发表自身的意见,敢于对学校事务发表不同的看法,敢于对课堂的教师提出质疑,敢于将自身的思想在互联网上同其他人分享,这都对传统教育管理理念进行了消解,对教育管理者的形象和地位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二、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内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校园文化的品牌塑造、校园文化的历史积淀、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凝练,都与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密切联系。校园网络文化在消解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主导的同时,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离不开网络载体的平台。

(一)校园网络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新挑战。校园网络文化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因为互联网在全球传播信息的即时性和丰富性,能够使各种思潮脱离国界和民族的限制而自由传播,国外的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等纷至沓来,对我国国民,特别是年轻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对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形成了挑战;互联网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使网络信息可以来自不同的交互主体,可以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职业,这种主体多元化必然促成了网络价值观的复杂性。而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乐于追随非主流的时尚理念,面对复杂多样的价值观念,难以做到非常理性的判断,势必减弱或者误导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倾向;网络内容多样而复杂,不免会有些庸俗和低俗的内容,给现代的大学生带来了实践上的负面影响。

(二)校园网络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新机遇。校园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校园网络文化是一种隐性的课程文化,在思想价值导向和实践行为引领上,它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校园网络文化是大学历史底蕴和精神积淀的结晶,校园环境、体制建设以及人文关怀等都能够在校园网络文化中显现,它是大学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平台,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各个学校因为办学定位、办学风格不同,也形成多样的校园网络环境。所以我们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学校特色而形成本校的核心价值理念,使校园网络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和实践的校本化载体。校园网络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只有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多样性、即时性和交互性的作用,加强监督和监管,就能不断创新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形式,打造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旗帜。

三、构建“四位一体”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着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内化、价值引领及师资保障四个层面,从校园网络文化角度构建一个“四位一体”的校园环境,着重在开发核心价值观网络文化产品,拓展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途径,加强网络师资建设,完善网络的规范与监管上下功夫。

(一)以网络文化产品为载体,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我党的理念结晶,属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如果要实践化,为广大群众所用,就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从网络路径来说,就必须建立多样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理念的网络文化产品。网络文化产品又称数字内容产品,是以创意为核心,以网络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精神产品,类型包括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网络短信、网络广告、网络出版产品、网吧产品、网络文化会展产品、网络文化产业教育产品、手机综合产品等[4]。开发网络文化产品,就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创作理念的内核,能够体现世界精品文化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成果,能够设计出引起青年学生的兴趣,满足生活实践需要的精品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转化为直观的数字化网络产品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其一是把包含核心价值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品网络化。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产品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利用网络自身的传播优势和影响范围进行推广和利用。二是把网络虚拟产品实物化。以信息网络为载体,创设出代表信息时代的新产品。例如,可以把代表中国梦和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融入网络游戏的开发当中,把弘扬正能量和民族精神作为网络游戏的实践目标。

(二)打造网络传播平台,注重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接受并内化为自觉的行为指南,还需要我们加大宣传和弘扬,更需要打造多样化的网络传播平台。建立以弘扬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专题网站,依托高校数字化校园基础建设,建立专门的红色网站,着力宣传优秀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以多样化媒介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影音等形式,借助影视、故事和时事热点等内容,打造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网页资源,使网站具有可读性,传播能力具有可持续性;充分利用与广大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网站,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网络论坛,着重加强引导和监督。学生往往会浏览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站或论坛,这些网站或论坛能够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规劝”作用,能够对他们的价值取向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我们应当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商业网站和论坛的方方面面,用核心价值观的主流观念来统领多元化的价值理念;注重网络人际互动平台,增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活力。利用微博、QQ、手机微信等进行多人对多人的人际互动交流,可以开展核心价值观讨论、社会典型事例宣传等活动。

(三)加强网络环境规范和监管,注重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良好的网络环境对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育都具有促进作用,失衡的网络环境可能把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带入到错误的方向。要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作用,就必须加强网络环境的技术安全防护、制度规范和监管力度。学校网络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入网络安全技术,提高抗病毒、反黑客、净化系统的网络技术能力,通过信息识别技术,抵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不相符的价值取向信息;建立校园安全网络指标的评定制度和体系,对校园网络信息点进行安全评估和规范。明确学校网络部门的职责和管理制度,从网络法规和网络道德双层面上来规范网络失范行为;建立网络违规纠察机制、举报机制和技术监管机制。对学生在网站、论坛和博客中所发表的信息进行审查筛选过滤,及时删除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悖的各种媚俗、庸俗、低俗的相关内容,对发布者进行及时有效地引导和教育。

(四)加强网络队伍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动力。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要切实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效果,有效利用校园网络文化的优势特点,就要注重网络师资队伍建设,这是用网络文化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网、懂网、用网,积极谋划、推动、引导互联网发展。要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关系,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把网络强国建设不断推向前进。”这就要求学校应该在网络文化建设的管理机制、网络师资建设等方面不断探索与创新。一方面学校可以成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培育专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网络培育专项办公室,各院系设立二级管理中心,统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各项工作,从组织上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培育的有秩序、持续推进。另一方面,要同时在党政干部和教职工中加强互联网思维和信息管理培训和教育,结合“两学一做”教育,开展相关网络创新教育活动,把开放、即时、分享、互动、便捷等互联网思维和信息管理理念融入日常的学习活动中,融入岗位工作之中。

四、小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价值理论的最新认识,是我们党凝聚价值共识而做出的重要论断。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所以我们要在新形势下,开拓多样路径,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因此,校园网络文化是各种思想观念在校园社区中快速传播和争夺阵地,也是高校校园文化重构的方向,同时也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我们要从校园网络文化的视角,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中的实践、内化和升华引领的作用,在引领的层面上,用来净化校园网络文化,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导权、话语权。习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我们要依托校园文化积极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贯穿始终,积极引导学生在细微之处学习其中精髓,在日常生活中把握其本质所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逐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愉悦学生的思想、陶冶情操。

[1]胡锦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2]李丹,张森林.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8).

[3]唐亚阳,梁媛.高校网络文化的特征与功能[EB/OL].http://www.edu.cn/yc_6505/20070810/t200708l0_248450.shtml.

[4]陆地,陈学会.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154.

〔责任编辑:崔家善〕

Effective Ways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mpus Network Culture

Pang Zhiwei

(DepartmentofStudents'Affairs,HezeUniversity,Heze274015,Shandong)

Campus network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ampus culture and the direction of campus culture development.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oster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while campus network culture may dissolve core values, it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o solve this contradiction, we must develop the products for the network core values,build a variety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platforms,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rnalization functions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strengthen the network of regulation and norms, pay attention to the leading rol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strengthen the network team building to enhance the new impetu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socialist core values; network culture; approach

2016-09-10

庞志伟(1982-),男,山东菏泽人,硕士,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1000-8284(2016)10-0029-04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