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CT如何跨过“大而不强”的产业难关

2016-02-10 20:34张鹏
通信世界 2016年34期
关键词:张鹏运营商产业链

本刊记者│张鹏

中国ICT如何跨过“大而不强”的产业难关

本刊记者│张鹏

2016年,中国信息通信产业处于变革前期,5G、云计算/大数据、万物互联以及“互联网+”成为整个ICT行业的探索重心,云、管、端的产业架构正在搭建面向全数字化的商业时代。在此期间,运营商、设备商、服务商以及终端厂商成为了全数字化版图下的颠覆者和开创者——原有的产业边界正在变得模糊,新一轮争夺产业版图的大幕正徐徐拉开。

有数据显示,虽然我国制造业收入只占工业总收入的8%,但ICT制造企业的研发投入却占到全国整体研发总投入的16%,专利数量占比更是达到60%以上,ICT成为我国制造业创新的“领头羊”。不过,繁荣的市场背后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我国ICT制造业内需旺盛、产业体系相对健全、产业规模庞大,但高端产品和上游缺失,大而不强,供给侧改革任重道远。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今年发布的《2016年中国ICT制造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从全球分工看,我国ICT制造业仍然处于产业链下游和低端行列,自主产业生态尚未形成,整体大而不强。当前,智能硬件、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生态主导尚未确立,这也为我国ICT产业带来一定机遇,如何把握住关键的时间窗口,布局未来的产业技术制高点已经成为摆在国内ICT企业面前的一道沉重命题。

2016年,ICT领域内的并购事件不在少数,比如紫光股份收购惠普公司旗下新华三公司51%的股权,清芯华创投资16亿美元收购美国光学影像感测元件厂。通过快速并购,中国ICT企业将有机会同世界范围内的“IT大鳄”在关键技术领域同台竞技。比如联想在收购IBM x86服务器产品线后,目前跻身全球前四大服务器厂商,华为、浪潮也在国内IT市场大潮来临之际迅速崛起,分别在存储、计算等领域多有斩获。另外,以华为、展讯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也在终端芯片侧重点发力,目前华为手机大部分都采用了自主研发的海思系列芯片。尽管中国ICT企业实现了诸多突破,但不得不承认,国内ICT产业链在上游依然比较薄弱,比如在移动通信及光通信的高端器件领域仍显薄弱。

物联网已经成为了ICT业界普遍看好的下一块“黄金处女地”,而国内在物联网领域的尝试也才刚刚开始。目前运营商主要聚焦于智能家居、交通等几大领域,未来的拓展空间相当巨大。行业预测认为,在未来5年,运营商的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数亿级别,面向物联网市场的连接数有望突破100亿。不过,想要实现100亿的网络连接并非易事,在整个IoT产业链条中,涉及无线传输、传感器、云平台以及大数据分析等诸多领域,这些细分市场不仅细碎,而且尚未形成标准。“云+IoT”生态远未成形,底层技术和标准、应用和服务、商业模式都在探索中,这对于中国ICT产业中的物联网、智能硬件等领域无疑是大好机遇。

编辑|张鹏 zhangpeng@bjxintong.com.cn

猜你喜欢
张鹏运营商产业链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main components in ceramic raw materials based on the desktop LIBS analyzer
Competitive effect between roughness and mask pattern on charging phenomena during plasma etching
筑牢产业链安全
基于PLC控制的平移式自动门设计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理发风波
取消“漫游费”只能等运营商“良心发现”?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三大运营商换帅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