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走出去”的优势和建议

2016-02-11 05:33张友兵刘岭崔俊锋牛道恒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16年1期
关键词:走出去高速铁路优势

张友兵刘 岭崔俊锋牛道恒

(1.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73;2.北京市高速铁路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73)



中国高铁“走出去”的优势和建议

张友兵1,2刘 岭1,2崔俊锋1,2牛道恒1,2

(1.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73;
2.北京市高速铁路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73)

摘要:高速铁路具备速度高、运量大、节约土地、节能环保等显著优势,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阐述中国高铁所具备的优势,并提出一些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建议。

关键词:高速铁路;走出去;优势;建议

Abstract:High-speed railways have obvious advantages such as high speed, large capacity, saving land,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et rapid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play a tremendous role in promoting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superiorities of Chinese high-speed railway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Chinese high-speed railways "go global".

Keywords:high-speed railway; "go global"; superiority; suggestion

从2004年国家提出《中长期铁路路网规划》到现在,中国高速铁路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此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遗余力地推销中国高铁,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摇旗呐喊。中国高铁具有技术、质量、成本、融资、运营管理等多方面优势,已经具备“走出去”的条件。我国应该从国家、行业、企业3个层面加强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科学研究和战略部署,为高铁“走出去”做好规划,打好基础,铺平道路。

1 中国高铁“走出去”所具备的优势

1.1国家战略优势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战略。从2013年到现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推销中国高铁,助力中国高铁“走出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 “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先领域,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前提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铁建设,这为中国高铁“走出去”创造了巨大机遇。同时,国家提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都为中国高铁技术的持续提升提供了政策方面的支持。

1.2产业优势

2014年12月30日,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合并为“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合并后的中车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高铁技术供应商和轨道运输设备制造商,将受益于更大规模、更高运营效率、更高研发效率、更低采购成本和统一的全球战略,将实现更高国际竞争力。来自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的数据显示,按收入计算,2009年以来中国通号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供应商,具备铁路通信信号领域设计、研发、生产、施工、系统集成等全产业链能力。以中国铁路总公司为首,联合中国通号、中国中车、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专业化公司组成“联合舰队”,抱团出海,必将助力中国高铁“走出去”。

1.3技术优势

中国高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从法国阿尔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加拿大庞巴迪、德国西门子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铁技术,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工程建造、高速列车、列车控制、系统集成、运营维护、客运服务等高速铁路技术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中国已经具备了在不同地质条件下、不同气候环境下建设和运营高速铁路的成熟经验,能够根据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条件和自然条件提供多样化的成套设备和技术[1]。

1.4质量优势

有报道称,德国铁路公司(德铁)董事海克•汉纳加特计划未来三到五年在中国采购列车及配件。中国铁路产品能够打开世界公认的“制造强国”德国的大门,说明中国制造的列车质量已今非昔比。德铁采购中国列车正是看中了中国列车具有物美价廉、交付及时等特点。目前,中国已经为美国、巴西、马来西亚等诸多国家提供铁路装备,也说明中国轨道交通产品质量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

1.5成本优势

中国高铁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降低了高铁建设运营成本,且中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在与法国、德国、日本等高铁技术强国相比,中国高铁性价比更高。研究报告显示,国外建设高铁每公里成本为0.5亿美元,而中国只有0.33亿美元。综合土建和车辆两个方面的成本,中国高铁造价只有国外造价的1/3到1/2。

1.6融资优势

中国牵头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主要关注公共、交通、能源、航运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五国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主要资助金砖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是推动高铁“走出去”所面临的最大困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将为解决高铁融资难问题提供重要保障,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提供资金支持。

1.7工程建设优势

中国不但掌握了勘察设计、工务工程、高速列车、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运营调度、客运服务、运用维修、安全监控、系统集成等技术,而且通过多年积累具备丰富的高铁建设和运营经验。克服高温高湿、海水海风腐蚀和侵蚀严重、台风高发等地质气候难题,修建了海南环岛高铁。克服高温干旱、常年大风的戈壁滩特殊气候,修建了兰新高铁。哈大高铁攻克防冻胀路基、接触网融冰、道岔融雪等国际公认的三大技术难题,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运营的新建高寒地区长大高速铁路。被喻为“穿越喀斯特的超级地铁”的贵广高铁全长857 km,有二分之一穿行于地下,四分之一穿行于熔岩发育地区,桥隧比高达83%,是世界上最难修建的道路之一。这些覆盖不同地质条件、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的高铁,为中国高铁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8装备制造优势

2006年7月,首列国产时速200 km动车组下线,宣告中国正式进入高速列车领域。2007年12月,首列国产时速300~350 km“和谐号”动车组在南车四方厂竣工下线,标志着我国铁路客运装备的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自主研制时速300 km动车组的国家。2015年6月,中国中车旗下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研制出可用于时速500 km高铁动车的690 kW永磁牵引系统,可以显著降低高速列车的牵引能耗,有力提升了我国高速铁路的技术水平。2015年,中国通号成功研制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安全计算机平台和CTCS-3级列控系统设备,设备安全完整性等级达到国际最高标准SIL4级,从整体上提升了中国列控系统装备现代化和国际竞争力。

1.9运营管理优势

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在长期运营维护高铁过程中,我国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管理方面的经验教训,为我国向其他修建高铁的国家提供专业培训、传授运营管理经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10国际项目运作优势

我国铁路目前已经承接了沙特麦加高铁项目、土耳其安伊高铁项目、阿根廷项目等,积累了一些国际项目运作经验,培育了一定的国际化运作能力。2015年3月,由中国中铁二院组成的中俄联合体成功中标莫斯科至喀山段高铁建设勘测、设计项目。2015年10月,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体,与印度尼西亚维卡公司牵头的印尼国企联合体正式签署了组建中印尼合资公司协议,该合资公司将负责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的企业联合体竞标方式在未来的高铁“走出去”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11安全性较高

目前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达1万多km,中国高铁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长期的运营实践中逐渐得到检验和验证。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要求同我国加强在高铁方面的合作,也说明中国高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正在逐渐获得世界各国的认可。

1.12交货能力强

中国高铁敢于同西门子、庞巴迪、阿尔斯通等高铁巨头竞争海外高铁项目,比拼的不只是中国高铁的高性价比,更是中国成熟、完备的高铁产业所支撑起来的强大的交货能力。近年来,中国高铁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具备向不同国家提供高质量铁路产品的能力。合并后的中国中车在铁路装备占有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不但能够满足国内高铁市场需要,而且也正在不断拓展国际市场。

2 中国高铁“走出去”国家层面的建议

2.1制定总体战略

中国高铁“走出去”是一个长期的国家战略,必须统筹兼顾,多部门合作,共同努力。建议国家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的顶层设计。一方面,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高铁“走出去”的战略构想和路径;另一方面,制定短期发展规划,结合当前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外交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以及所在国实际情况,明确高铁“走出去”的重点国家和项目,并制定指导细则。

2.2加强牵头协调

国家应该建立有效的高铁“走出去”协调运行机制,明确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责职能,避免因体制机制问题引发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政府要为相关企业做好各种服务工作[1]。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说,加快中国装备及优质产能“走出去”,要遵循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商业运作模式。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在合并之前,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存在广泛的竞争,而恶性竞争不但损害了企业的利益,而且破坏了国家战略。南北车合并而成的中车公司将在整个轨道车辆体系拥有完善的产品组合,成为一家全球领先、跨国经营的轨道交通装备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有利于与西门子、阿尔斯通、庞巴迪等轨道交通行业内的国际巨头展开竞争,有利于助推中国高铁装备“走出去”。

2.3加强舆论宣传

日本、德国、法国等高铁技术强国研究高铁技术已经很多年了,掌握高铁标准和核心技术,拥有丰富的建设和运营经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高的声誉。面对这些挑战,可以从国家层面宣传中国高铁在运营里程、运行速度、在建规模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让世界各国充分了解高铁对中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形象提升等方面的积极效应,扩大中国高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国家可以通过邀请外国领导人体验中国高铁、国际展会展示、多种新闻媒体宣传、举办技术研讨会等多种方式宣传中国高铁技术和成就。建议谋划开展诸如“珠海国际航空展”的中国高铁展,定期展出中国高铁的设计、施工、装备、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新成就。2010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是历届高速铁路大会中规格高、规模大、内容丰富的一次盛会,极大地扩大了中国高速铁路在世界的影响。2014年2月3日,一列中国造CRH380A高铁列车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上精彩亮相,这也是我国展示中国高端装备最新形象的很好尝试。

2.4创新投融资方式

高铁走出国门,还应探索稳妥、高效的投融资方式,以应对陌生环境带来的风险和挑战。近年来,我国牵头成立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就是国家在投融资方面的最新尝试。此外,中国进出口银行通过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先后在亚非欧及拉美等地区为中国铁路建设项目及铁路装备出口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助推我国铁路设备、技术、标准和运营走出国门。

2.5打造国家智库

智库作为协助领导科学决策的“外脑”,可以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提供重要的思想产品和智力支持。中国需要建立一个高水平的国家智库,加强对有意愿建设高铁的各国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国情的认识,加强对各国高铁发展规划、高铁技术最新进展、高铁项目招投标等信息的搜集和处理,根据各国实际情况制定进入各国高铁市场的方法和步骤,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提供全方位智库服务。

2.6亟需建设一条示范工程

土耳其安伊高铁项目虽然是中国高铁项目在海外落地的第一回,但仍然局限在土建领域。高铁车辆和列车控制系统技术水平更高,附加价值更大,应是中国高铁“走出去”重点开拓的部分。目前中国企业还未在海外建设过从工程建设到交付使用的一揽子高铁工程。2015年10月,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体赢得印尼的雅万高铁项目,雅万高速铁路项目采用中印尼企业合资建设和管理的合作模式,是中国高速铁路从技术标准、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到物资供应、运营管理和人才培训等全方位整体走出去的第一单项目,也是首个由政府主导搭台、两国企业对企业(B2B)进行合作建设的第一个铁路走出去项目。承建印尼高铁,将进一步打造“中国高铁”品牌、推动中国铁路走出去,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

3 中国高铁“走出去”行业层面的建议

3.1构建完善的高铁产业体系和技术体系

实施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需要构建面向国际市场的高铁产业体系和技术体系。高速铁路技术体系包括勘察设计、工务工程、高速列车、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运营调度、客运服务、运用维修、安全监控、系统集成等方面,高速铁路产业体系包括规划咨询、投资融资、设计施工、研发制造、运营维护、教育培训、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等方面。我国应做好高铁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打造面向国际市场的高铁产业链,构筑高铁产业国际化竞争的新优势。同时,必须清晰绘制中国高铁技术演化路线图,明确高铁技术的创新方向[2]。

3.2构建面向国际市场的高铁产业联盟

中国高铁“走出去”是一项由政府主导的国家行为。为减少国内企业间不良竞争,化解内耗,一致对外,建议建立中国高铁产业联盟,共同研究高铁“走出去”战略战术。日本为促进高速铁路对外出口成立“国际高速铁道协会”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加拿大庞巴迪、法国阿尔斯通、德国西门子“三巨头”占据着全球铁路基建市场份额的前三位,而日本企业的份额不足一成。“三巨头”提供车辆、维修服务与运行系统的“一条龙”式销售方式,而日本企业仅提供车辆器材,导致日本企业落后“三巨头”。因此,日本四大铁路公司(东日本、东海、西日本、九州)决定联手整合资源,改变以往“各自为营”的做法,统一步调促进日本高速铁路的对外出口。2014年4月1日,日本四大铁路公司成立“国际高速铁道协会”。4家公司将携手向海外输出新干线技术和设备,推进日本高速铁路标准成为国际化标准,同时还将邀请计划建设高速铁路的美英等国的铁路公司加入,以利于获取订单。在寻求国家政策支持和鼓励下,我国铁路行业相关企业应组建铁路行业联盟,协调关系,统一部署,为中国高铁整体走出去做好准备。

3.3形成“混编舰队”协同出海

2015年4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公司,特别提倡中国高铁行业要组成“联合舰队”协同出海,并形成包括装备、运营、工程设计、研发基地、高校、相关配套产业在内的“混编舰队”,协同走向世界。铁路行业各企业也可以根据需要,针对不同情况灵活组建“混编舰队”,以利于更有效地走出去。

3.4推出全流程解决方案

中国高铁“走出去”,需要铁路技术及产业链高度集成,可以提供包括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国际巨头西门子、庞巴迪、阿尔斯通等企业都已形成了机车车辆、通信信号到供电系统等完整的产业链和系统集成能力。中国中车、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通号等公司则是在原铁道部体制下根据专业分工组建而成。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高铁要想走出去,需要有效整合资源,全面提升系统集成能力。

3.5输出中国高铁标准

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我国应加速推进中国高铁标准的国际化,提高中国高铁标准的国际知名度和认可度,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2013年11月28日,中国路桥总承包的肯尼亚蒙内铁路正式开工,这是国际上第一条采用中国标准建造的现代化新型铁路,这是我国对外输出中国铁路标准很好的尝试。

3.6加快中国高铁标准翻译工作

至今我国没有一本完整的英文版中国高铁标准规范,各家企业“出海”均是自行翻译,无所依从。2012年底一个北欧项目,南车株机海外营销团队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离竞标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最终却因为诸如“刮雨器被翻译成抹布”等方案翻译错误而被对方技术专家否定。高铁标准规范涉及专业广泛、技术复杂,国家应当组织相关组织、企业、学校等共同努力,推出准确、完整的英文版中国高铁标准规范。

4 中国高铁“走出去”企业层面的建议

4.1建立高铁创新体系

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强强联合,集中优势资源协同创新,对提升我国高铁技术的持续创新能力,助推我国高铁等高端轨道交通装备“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中国通号积极打造“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与清华大学联合建立清华-通号轨道交通自动化研究所,与北京交通大学联合成立轨道交通自动化研究所,与华为等知名公司建立联合创新中心。南车四方股份近年来实施全球研发布局的方式也值得国内其他企业借鉴学习。南车四方股份在英国联合帝国理工学院、南安普顿大学、伯明翰大学3所世界顶尖大学成立“中英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联合泰国国家科技发展署、泰国国家科技研究院成立了“中泰高铁联合研究中心”,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成立“中德轨道交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

4.2注重科技创新

动车组和列车控制系统是高速铁路领域技术最复杂的两个方面,以前我们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掌握这两个方面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要想中国高铁“走出去”,必须加强自主创新,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高铁技术,我们才能自信地面对国外的技术壁垒和知识产权挑战,才能拥有超越竞争对手、实现更大的跨越式发展机会。

4.3加强国际间合作

我国高铁相关企业可以加强与国际高铁巨头之间的合作,把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走合作共赢之路,实现利益共享。例如,可以组成联合体,实现优势互补,共同竞标海外高铁项目,增加中标成功概率。

4.4加强海外并购

2015年11月2日,日本日立集团(Hitachi)收购意大利芬梅卡尼卡集团旗下的铁路车辆领域的安萨尔多百瑞达(Ansaldo Bredo)。通过收购,日立在铁路信号和交通管理系统领域的地位将得到巩固,促进其在欧洲的铁路建造能力,并推动日立的铁路和地铁信号业务不断发展壮大。中国铁路企业也可以通过并购国外同行或研究机构等弥补短板,加快提升技术水平,提高市场占有率,建立海外发展基地,从而获得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捷径。

4.5提高产品品质

中国高铁要想更好地“走出去”,应在设计、制造、施工等各个方面严把质量关,努力提高产品品质,以保证安全。过去,我国对外输出主要是产品输出,强调我们的产品具有价格优势,通过价格低廉的产品去抢占市场,一方面不利于我国企业获取应有的合理利润,另一方面也给世界留下了我国只能提供科技含量不高的低层次产品印象。如今,中国高铁实施“走出去”战略,不只是高铁产品的输出,更是高铁技术、高铁标准、高铁产业的输出,将我国对外出口的竞争优势从价格优势转变为以技术、质量、服务和品牌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

4.6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问题是中国高铁“走出去”最为敏感的问题。从2004年起,我国在坚持构建自主高铁技术体系的同时,从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和日立等国外公司引进高铁装备技术,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逐渐掌握设计、研发、建设、运营等相关技术,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技术和相关标准体系。在中国高铁“走出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会引来与国外高铁巨头在产权方面的纠纷。中国高铁应不断自主创新,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技术专利的含金量,在国外布局核心技术专利,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知识产权纠纷[3]。

4.7加强风险管理

与国内市场相比,海外市场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中国高铁“走出去”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政治、战争、经济等各种风险。中铁建承包的沙特麦加轻轨项目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巨额亏损,也警示中国企业高度重视承包海外工程可能带来的经济风险,不能“赔本赚吆喝”,而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4.8培养高铁人才

竞争力不断提升的中国高铁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但中国高铁“出海”,仅靠硬件还不够,人才支撑始终是关键。随着我国高铁建设的飞速发展及其海外市场的大幅拓展,急需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掌握新技术、新技能的高铁专业人才。

4.9学会合作共赢

2011年1月份,土耳其机车项目招标,当时的中国南车、中国北车互相压价,中国北车以几乎没有利润的价格投标,但最终订单被一家韩国公司抢走。在基建领域,中国最大的两家铁路基建巨头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也有非良性竞争现象,并且各自旗下的子公司在海外市场上也存在过度竞争的现象。如此看来,如何实现合作共赢是中国高铁“走出去”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铁路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应该学会更多合作,发挥合力,实现共赢。

4.10向竞争对手学习

泰国首条高铁花落日本,一度将中国和日本竞争泰国高铁项目一事闹的沸沸扬扬。日本竞标成功与其近20年来在泰国精耕细作造成的影响力不无关系。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汤之敏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强调,日本特别擅长利用企业协会的方式,做泰国政府、泰国上下的工作,同时利用官方发展援助(ODA)、亚洲开发银行等工具,极其有效地推进项目进程。在走出去过程中,中国企业也要向国际竞争对手学习好的经验,在后续的国际高铁项目竞争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5 结束语

中国高铁“走出去”发展战略,是我国的国家重大战略,对维护我国在地缘政治和全球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对调整经济结构、产业转型升级、消化过剩产能、扩大对外投资,对提升国家形象、提高国际地位、树立中国品牌新形象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保持和发挥在高铁方面的优势,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总体战略,做好不同层面、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推动中国高铁又快又好地“走出去”,推进世界铁路发展与进步,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享受到高速铁路带来的快捷、舒适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雷升祥.中国高铁如何更好“走出去”[J].施工企业管理,2015(2):66-68.

[2]郑凯锋,邵海涛,郝佳佳.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积极意义和应对措施[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 (1):1-7.

[3]吕磊.中国高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毋庸置疑[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1(8):14-15.

收稿日期:(2015-02-25)(修稿日期:2016-01-30)

DOI:10.3969/j.issn.1673-4440.2016.01.029

猜你喜欢
走出去高速铁路优势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预制胶拼架桥法在高速铁路工程中的实践
矮的优势
画与话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