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大力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

2016-02-11 07:34
中国民政 2016年14期
关键词:综合信息攀枝花市服务中心

钱 卫

攀枝花市大力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

钱 卫

四川省攀枝花市委、市政府以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为契机,以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社区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改革,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建设美丽幸福攀枝花”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科学规划,设计符合市情的社区信息平台

为切实解决居民群众办事坡陡路远、极不便利的问题,攀枝花市遵循“科学、便民、实惠”的原则,统一建设“攀枝花市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

一是充分论证保质量。项目启动伊始,在充分调研详细了解攀枝花市公共服务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国内专家学者智力支持,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建设方案先后进行两次专家评审,确定了“统一标准、统一规格,试点先行、整体推进” 以及“全市统建,数据集中”的建设思路,并将服务终端延伸到全市所有城市社区、乡镇(街道),确保攀枝花市社区信息平台建设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二是方便居民得实惠。实行“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和“全市通办”模式,居民只需就近前往社区或街道(乡镇)公共服务中心,就能完成所需事项办理。建成《居民基础电子证照库》,解决居民证照重复复印、反复提交的问题。建成一体化自动表单系统,实现居民办事表格填写自动化。开发手机APP,实现办事指南、办理情况实时查询、业务咨询即时服务。

三是整合资源降成本。为解决建设经费不足、基础硬件发展滞后的问题,攀枝花市确定了“以技术突破降低硬件要求,以整合资源减少基础投入”的思路。采用已延伸到街道(乡镇)、社区的人社“金保网”为基础承载网络,充分整合已有的硬件设备,避免重复建设。同时,创新使用最新的“云计算、云存储及开源软件技术”,极大地节约项目建设资金,提高系统可靠性、数据安全性及平台的整体运行性能,降低了运营维护成本,为今后业务拓展和分析应用留下充足的发展空间。

二、改革创新,提升社区信息平台服务功能

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是“互联网+”战略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具体实践。攀枝花市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实行依法行政、创新审批制度等工作,强力推进社区信息平台建设。

一是优化公共服务办理流程。

以“依法、统一、便捷、高效”为原则,对面向自然人的公共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做到了“三个必须”,即:原在社区受理的公共服务事项必须纳入平台受理,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受理自然人的公共服务事项必须纳入平台受理,各有关部门直接针对自然人受理的公共服务事项(法律法规有其他规定的除外)必须纳入平台受理。对拟纳入平台办理事项,按照事项名称、事项类型、法定依据、申报条件、所需材料、办理程序、收费标准、受理时限等内容逐一梳理。目前,攀枝花市社区信息平台已纳入服务事项194项,经再次梳理,新增公共服务事项115项,平台受理事项达309项。

二是创新社区公共服务机制。

依托社区信息平台,按照“两统一、三规范”的要求,推进公共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即:统一街道(乡镇)、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名称;统一全市公共服务中心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规范窗口设置,根据辖区居民人口,每5000人设置一个综合服务窗口;规范人员配置,根据“全年无休”的工作要求,人员按照“综合服务窗口数+1名工作人员(N+1)”的方式设置;规范对社区工作人员的管理,通过考聘等方式公开向社会招聘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且工作人员统一归口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管理,各县(区)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业务指导。

三是实现条块网络“互联互通”。为实现市级、区(县)、街道(乡镇)、社区“互联互通、四级协同”,攀枝花市开创性地打通了人社“金保专网”与电子政务外网的连接,制作社区电子印章,推行社区信息平台电子件互认,实现公共服务信息化。在不改变原有条线信息系统情况下,通过系统跳转、对接等技术,实现原有条线信息系统与社区信息平台的有效对接和业务协同,解决部门网络隔离、信息孤岛问题。目前,攀枝花市社区信息平台已接入国家、省、市等11个条线信息系统。

三、成果显现,社区信息平台惠及民生

攀枝花市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通过进一步强化为民服务理念,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实现公共服务事项全人群覆盖、全口径集成和全区域通办,受到居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充分肯定。

一是实现公共服务高效便民。为民服务、方便居民是社区信息平台建设的根本目的。通过公共服务信息化和标准化,变过去“纸质文件流转”为现在“电子信息传输”,大大降低行政成本,大大缩短办事周期,过去需要几天才能办结的事项,现在仅需1天,甚至当场即时办结。通过受理终端向街道(乡镇)、社区延伸,变过去“居民办事跑路”为现在“社区指尖服务”,居民不再奔走于各级各部门以及政务中心之间。实行“全年无休”制度,居民可随时办理公共服务事项,真正方便居民群众。

二是实现社区治理提能增效。通过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实现社区公共服务与自治功能的剥离。社区科学设置综合服务窗口,一改过去办事窗口多、人员臃肿、“忙闲”不均的现象,社区工作人员变“专科医生”为“全科医生”,变“多口受理”为“一口受理”,极大地节省窗口人员,“解放”出来的社区工作人员向社区治理、居民自治转移,增强了治理能力。通过全面梳理公共服务事项,取消社区不应出具的证明,不该承担的工作,明确了社区服务清单,建立了“费随事转、权随责走”制度,实现了社区减负增效。

三是实现民生数据开放共享。社区信息平台通过办理各类公共服务事项,不断积累沉淀民生数据,形成了综合性、全方位民生信息资源,为政府公共行政决策提供科学数据支撑。建立以公共服务数据为基础的良性信息消费生态链,通过整合数据应用分析,面向社会提供政府基础公共服务数据分析结果,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科学的发展方向。截至目前,我市社区信息平台已办理公共服务23万多件,累计录入居民信息110多万条。

作者单位:(四川省攀枝花市民政局)

猜你喜欢
综合信息攀枝花市服务中心
老年人法律服务站落户攀枝花市老年大学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攀枝花市芒果园产量及施肥管理问题诊断
经济动态与企业综合信息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股东大会知多少
新时代下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基于攀枝花市退休职工面对面理论宣讲
攀枝花市商业银行“七一”表彰先进
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
经济动态与企业综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