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引导取证制度的改进

2016-02-11 14:04贾京霖翟锐锋
中国检察官 2016年7期
关键词:刑事案件公安机关检察机关

●贾京霖翟锐锋/文



检察机关引导取证制度的改进

●贾京霖*翟锐锋**/文

*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450046]

**河南省巩义市人民检察院政治部主任[451200]

当前,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完善,给检察机关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工作造成不少困扰。主要问题是检察机关引导取证的介入时间、介入目的和介入方式不明确。“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要求构建新型的侦诉关系,强化公诉对侦查的引导和规制功能。检察机关从应对法庭质疑和律师挑战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引导侦查人员收集、补充证据,更加注重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证据链条的完整性,从整体上提高追诉质量。

一、明确三个事项,夯实检察机关介入侦查的基础

1.明确检察机关介入侦查的任务。检察机关在受理刑事案件前,通过提前了解案情,熟悉证据,为批捕、审查起诉做好准备;通过参与现场勘查,共同讨论案件,对侦查机关提出继续侦查和取证的建议,引导侦查机关合法、及时、全面地收集证据;依法履行侦查监督职能,及时纠正侦查活动的违法行为。

2.明确检察机关介入侦查的时间。对于重大、疑难、复杂的刑事案件或在本地区有影响的刑事案件立案后,检察机关可以派员介入侦查;对于其他刑事案件,在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后,检察机关可以提前介入侦查。

3.明确检察机关介入侦查的范围。检察机关介入侦查案件的范围:(1)重特大、疑难、复杂刑事案件(如暴力、恐怖、严重伤害、杀人等案件);(2)在本地区有重大影响的刑事案件;(3)上级机关或领导交办、督办的刑事案件;(4)立案监督案件;(5)侦检双方认为有必要提前介入的其他刑事案件。

二、建立三项制度,打造检察机关介入侦查的抓手

1.建立公诉引导侦查区域负责制度。对于重大、疑难、复杂、敏感案件,由公诉部门适时介入侦查,以出庭公诉标准引导侦查的取证方向、内容、形式,实行公诉办案组与县(市)、区公安机关侦查部门划片结对、区域负责,建立起长期、固定的引导侦查取证工作模式,及时解决侦诉矛盾和意见分歧,确保公诉人员对重特大案件第一时间参与侦查机关现场勘查,第一时间参与侦查机关首次讯问,避免提前介入工作无章可循、流于形式。

2.建立重大刑事案件现场重建及现场行为分析制度。与公安机关共同制定《关于在重大刑事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材料中增加现场行为分析的规定》,将犯罪过程分为犯罪准备、实施、清理掩盖现场、逃离现场四个阶段,由提前介入检察人员在重大刑事案件案发后,根据现场勘查初步取得的证据,引导侦查机关对照四个阶段所需调取证据目录,深挖现有证据蕴含信息,帮助侦查人员分析犯罪目的、动机等,完成案发现场重建和确定犯罪嫌疑人,为全面收集和固定证据奠定基础。

3.建立侦查机关所外提讯事前通报制度。对于侦查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后24小时内不能送看守所关押或者关押后需要提出所外的,侦查机关要事前通报公诉部门,由公诉部门对不能送押或所外提讯事由进行审查、监督,并要求所外提讯一律制作同步录音录像,既严防非法审讯,也有效防止犯罪嫌疑人把所外提讯作为被刑讯逼供、指供或者诱供的借口而随意翻供,做实非法证据排除和证据合法性证明。

三、进行三方面沟通,畅通检察机关介入侦查的渠道

1.进行办案信息交流。为了保障检察机关对案件的知情权,加强公检两家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公安机关应当将属于检察机关介入侦查的刑事案件立案、破案的情况,定期地向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通报或报送备案材料,以便检察机关及时掌握案件情况,对符合介入侦查引导取证的案件适时介入,引导取证。

2.对引导取证进行反馈。对于介入侦查引导取证的案件,检察机关承办人员及时填写“介入侦查引导取证情况意见表”。经检察机关介入侦查引导取证的案件,公安机关在提请批捕、移送审查起诉的材料中应予以反映。同时,对于经介入侦查引导取证,但公安机关最终未报捕,而作出其他处理决定的案件,也应及时将情况反馈给检察机关,以便检察机关认真审查其处理是否得当。

3.进行侦查终结前会商。与公安机关共同制定《关于侦查终结前进行会商的规定》,要求侦查机关在拟作出侦查终结决定前10日,通知公诉部门会商案件是否符合侦查终结条件,对公诉部门同意侦查终结的,及时移送审查起诉;对公诉部门认为不符合侦查终结条件的,及时补充完善证据。

猜你喜欢
刑事案件公安机关检察机关
我国兴奋剂刑事案件司法解释之评价研究
衡阳市公安机关党员风采剪影
公安机关处置家庭暴力案件的实证研究
对已经移送公安机关案件的当事人做出罚款的行为是否涉嫌渎职犯罪?
公安机关刑事案件侦查中的假说、推理和证据
关于盗窃刑事案件认定的几点思考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探析
检察机关强化刑事诉讼监督权的法理阐释
浅议检察机关会计司法鉴定的主要职责
对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