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2016-02-11 16:33高志峰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利用外资新常态影响因素

高志峰



新常态下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高志峰

摘要:新常态下,我国利用外资的内外部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变化,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应厘清相关认识,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更加注重投资软环境建设,加快推进相关配套改革和制度建设,提高我国利用外资水平。

关键词:新常态;影响因素;利用外资

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已连续23年保持发展中国家首位,外资在拉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利用外资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些外国投资者也表现出了对于我国经济发展降速的担忧。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在对“新常态”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新常态下我国利用外资相关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新常态下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对策。

一、科学认识经济新常态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正在经历着结构、发展方式和发展动力的深刻变化。“新常态”提出一年多来,学界给予高度关注,针对“新常态”的概念、内涵、特征以及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笔者主要基于分析新常态下我国利用外资相关影响因素的需要,对“新常态”进行再认识。

(一)关于“新常态”提出的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发展受外部环境影响的程度也随之加深,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固然与外部因素有关,如金融危机后外部需求萎缩,但更应该看到相关内在因素的影响。

1.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供给发生变化

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人口与劳动力、资本投入、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三个基本要素。从人口与劳动力要素来看,自2012年以来,我国15岁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连续下降,人口老龄化程度也在日益加深,据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数量占总人口比例已经达到15.5%,据全国老龄委的预测,2050年我国老龄化水平将达到30%以上,劳动力总量和结构的变化所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本边际报酬递减等问题都会影响到经济的增长。从资本投入要素来看,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整个社会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比例会影响总消费与总储蓄,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社会消费倾向就比较高,储蓄倾向就比较低,表现为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传统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从技术进步要素来看,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综合反映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指标,从21世纪初开始,中国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贡献明显降低,并引起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下降。[1]总之,促进经济增长相关因素已经或正在发生变化,经济增速的回落有其必然性。

2.旧有的经济发展方式无法持续

受分税制和不合理的政绩观等多种因素影响,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冲动强烈,政府与企业合力形成了经济增长长期依靠投资拉动的粗放增长模式。更为重要的是,旧有经济发展方式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品供需错配严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慢、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政府越位与缺位并存,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极高,加之劳动力、资本、技术进步等要素供给发生变化,旧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无力支撑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3.上一轮制度红利衰减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道格拉斯·诺斯将制度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进行研究,论证了制度安排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有效的制度安排有助于减少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交易费用,进而增进生产性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些成就的取得,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最重要的还是实行了改革开放,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一轮制度红利所带来的边际效应在不断递减,渐进式的改革过程在社会、经济等领域也积累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改革的阻力越来越大,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需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来继续推进改革,进一步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协调,通过新一轮的改革继续释放经济发展的制度红利。

4.产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

根据产业结构演进规律,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将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1.4%,第三产业吸纳的就业人口数量也超过第二产业,服务业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上升,符合产业演进规律,是我国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也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向形态更为高级、结构更为合理方向演化,同时也是新常态下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然而,作为世界普遍规律,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显著低于制造业;在中国,由于服务业多处于低端,这种生产率差距尤为显著。[3]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来看,厉以宁教授认为:“在第三产业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一般是3%,顶多4%,3%就很不错了,因为第三产业占主要比重。”

(二)“新常态”是完成时还是进行时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发生九个方面趋势性的变化,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确实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和积极因素,如产业结构、消费水平和结构,但要看到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发展方式的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的制度环境正在形成中,促进经济发展相关积极因素的发展壮大和消极因素的弱化消失还需要一个过程,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还不够。因此,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并不意味着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某种新的稳定状态,但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确立了方向和目标。

二、新常态下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一)不利因素

首先,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外国投资者已经表现出担忧,中国欧盟商会发表的2015年中欧商业信心调查显示,我国经济放缓仍是未来首要的商业挑战,44%的调查对象对我国经济放缓比较敏感,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尚未完全确立的情况下,外国投资者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认识、适应新常态。其次,我国传统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和管理成本不断上升,利用外资面临周边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与此同时,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发达国家重新意识到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开始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如美国的“美国制造业行动计划”、欧洲的“未来工厂计划”等,资金回流的趋势已显现,我国利用外资规模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再次,2011年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超过制造业,但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比重下降过快,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已由2011年的44.91%下降到2015年上半年的30.4%,在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比重已经很高的情况下,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比重的快速下滑,使得保持我国利用外资规模持续增长的困难加大。

(二)积极因素

习近平主席在菲律宾马尼拉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总的看,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当前,我国仍然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将释放巨大的市场需求,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消费结构在不断优化,通过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所带来的新的人口红利正在形成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加快,对市场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重新定位,明确提出必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政府职能转变、国企改革、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持续推进,这必将进一步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市场主体的活力,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吸引外资的制度环境正在形成。总的来看,新常态下我国利用外资所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关键是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平常心,坚定经济发展的信心,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改革,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早日确立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三、新常态下提高我国利用外资水平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利用外资的战略需求、内外部环境均已发生重大变化,客观上需要厘清相关认识。一是随着我国利用外资规模的持续扩大,利用外资的战略需求已经发生变化,已从当初的弥补资金和外汇缺口为主转向优化资本配置、促进技术进步和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转变,[4]不能再片面追求外资规模,要在稳定规模的情况下,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二是要坚持安全高效、互利共赢的理念。在我国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技术外溢效应不明显、环境污染、投资结构低水平重复、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失衡、产业损害等问题也日益显现,在金融危机前后,我国部分沿海地区还发生了比较集中的外资企业非正常撤资现象,给地方政府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影响到社会稳定,因此必须坚持安全高效、互利共赢的理念,最大限度发挥外资的积极作用。三是要处理好内外资的关系。为吸引外资,我国建立了以优惠政策为核心的外资政策体系,就优惠政策本身而言,在地方政府引资的激烈竞争下,优惠政策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优惠政策的边际效用在不断下降,引资成本越来越高,而且客观上造成了不平等的市场环境,挤压了内资企业的发展空间,因此要摆脱“外资情结”,为内外资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影响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东道国产业发展水平对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有重要影响,有学者通过对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情况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利用外资的质量较高。长期以来,我国依托低成本优势,抢抓全球制造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机遇,吸收了大量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逐步形成了以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为主的外商投资格局,但同时也使得我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被固化在低端的产业分工链条上,利用外资规模受内外部环境影响较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加之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引起的资金回流,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规模下降迅速,这也反映出我国制造业面临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压力。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规模虽然持续扩大,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服务业利用外资的结构需要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服务业利用外资662.3亿美元,其中房地产行业就占到52.28%,而流向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的比重则较低。二是外资对我国服务业的技术外溢效应不明显,境外资金流入我国,主要意愿是市场拓展和套利,很难在资金流动时也转让其关键技术和先进服务模式。[5]因此需要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吸引高质量的外资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

(三)更加注重吸引外资的软环境建设

软环境是指物质条件以外的如政策、文化、制度、法律、思想观念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核心内容,虽然我国投资环境在不断改善,但投资环境具有动态性特征,影响投资环境的各种因素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投资环境建设不是一劳永逸,是一个持续完善的过程,尤其是投资软环境建设。新常态下,对外资的吸引力将更加看重软环境,应着力从以下两个方面抓好软环境建设。一是继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外商投资审批管理体制改革,降低准入门槛,加快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的推广,建立起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最终形成“全面报告”加“重点许可”的外资准入管理制度,加大事中事后对外商投资的全面过程监管,完善国家安全审查等制度,创新行政管理方式,继续改善政务环境,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二是继续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清理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打破行政性垄断、行业垄断、经济性垄断和地区封锁,增强市场的统一性,促进商品和要素实现跨地区自由流动,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四)推进相关配套改革和制度建设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合理调整并明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建立起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地方税收优惠政策。纠正以往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既要看利用外资的数量指标,更要看质量指标,将资源消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内容纳入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推进相关配套改革和制度建设,促使地方政府摆脱“外资情结”,缓解地方收支矛盾,减轻、减少为增加财政收入而产生的过度竞争和引资不当行为,做到量、质并重,引导地方政府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投资环境建设上来。

参考文献:

[1]吴敬琏.努力确立中国经济新常态[J].中国经济报告,2015(4).

[2]刘世锦.改革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J].求是,2013(6).

[3]李扬,张晓晶.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逻辑与前景[J].经济研究,2015(5).

[4]郝红梅.我国外商投资促进战略的调整背景和要点[J].国际贸易,2008(1).

[5]夏杰长.利用外资进入“服务经济时代”[N].经济参考报,2015-05-04.

(责任编辑 张讯)

基金项目: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JNSK15D08)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16)01-0004-04

作者简介:高志峰,齐鲁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邮政编码 250353)

猜你喜欢
利用外资新常态影响因素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做好利用外资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
2018年中国利用外资创新高
利用外资概况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