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无用”与“有用”

2016-02-11 11:07常利兵
文史月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时态现实生活命题

常利兵

简单地说,历史就是已成过去的往事,至少在时间上,它只是一种过去时态的存在。而我们所生活的当下社会又处在现在时态中,所以历史很容易被看作是与现实生活不相干的,至少从时间上而言,往往如此。作为历史研究者,也时常会遇到一个颇为尴尬的问题,就是被人质问“历史有什么用?”看似很幼稚的问题,即使连法国年鉴学派大师马克·布洛赫在面对他年幼的儿子提出疑问时,都觉得难以直接给孩子一个满意的答案,于是才有了《为历史学辩护》这一扛鼎之作的诞生。

或许我们不能轻易回答历史有什么用,但历史不是无用之学则是确凿无疑的。那种将历史当成“无用”的作法,显然是对过去与现在采取了二元对立的态度,看不到两者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实践性过程展演。就像学人们常说的,历史就是已经过去的现实,而现实则是延伸至当前的历史,进而以此来表达历史内在于现实中的合法性问题。我们可以说,历史的魅力恰恰就表现在它看似“无用”而实际上颇为“有用”的状态之中。说其“有用”,因为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从古至今人类社会本质上都是一种历史性存在,由此也才有了传统文化和文明类型的积淀、传承与再造。更重要的是,历史的“有用”还体现在它可以不断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对知识的渴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我们理解现代社会何以会发展成至今这个样子提供重要的发展经验与实践参照。

意大利著名史学家克罗齐在1917年提出过一个著名命题:“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思是说凡是真正的历史一定是与现实生活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在与现时的思想活动关联中,过去的那种死的历史才能成为活的历史,为当下生活需要所用。这一具有历史哲学意味的命题事实上也是在为历史与现实的内在统一进行辩护。所以,从是否“无用”还是“有用”的角度对历史的存在产生质疑,本身就是对人类社会文明进程割裂的典型表现。

因此,历史本不在于其“无用”或“有用”,而是已然内化为我们生活心性的一部分了。如何去面對历史,这才是最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时态现实生活命题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
动词的时态、语态
现在进行时
易混时态辨析
假期归来
浅析现实生活中的椭圆应用题
不等式创新题荟萃
过去进行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