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的“术科”课程建设原则

2016-02-12 05:00刘斌周口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周口466001
天中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术科基本原则学校体育

刘斌(周口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



基于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的“术科”课程建设原则

刘斌
(周口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

摘 要:在高校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地方高校的中心工作。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主要通过“术科”课程的实施得以实现,而体育教育中的“术科”课程具有其特殊性,只有坚持“术科”课程建设的原则,才能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在体育“术科”课程建设中,高校应遵循系统性、创新性、开放性、理论与实践结合、社会需要和持续发展等基本原则。

关键词:学校体育;应用型人才;“术科”课程建设;基本原则

一、问题的提出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2013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3]等文件都提出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多种因素影响,课程建设水平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加强课程建设是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2014年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要“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引导和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4]。高校转型是当前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地方高校发展的需要。因而,研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的课程建设,对于促进高校转型发展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通过设置不同的“术科”(技术学科)课程而实现的。体育教育中的“术科”课程代表了体育专业教育的特色,且具有其特殊性[5]。因此,“术科”课程建设必须充分考虑课程的特殊性和发展规律。研究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把握“术科”课程建设的一般规律,旨在促进高校体育专业的课程建设,为提高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二、“术科”课程建设的原则及其分析

“术科”课程建设的系统性原则是指在“术科”课程建设中要以系统科学的理论做指导,运用整体性原理、有序性原理、反馈原理等系统理论,从综合性、整体性等方面保证“术科”课程建设的最优化。

整体性原理是系统思想的灵魂。任何系统都由若干部分构成,而其各部分功能的总和一般不等于整体的功能[6]22−23。在“术科”课程建设中,高校要树立全局观念,始终把“术科”课程建设看作一个整体,把提高“术科”课程体系的整体效应当成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首先要考虑“术科”课程建设的目的,也就是学生通过一系列“术科”课程学习应该达到的目标;其次要综合考虑构成“术科”课程建设的诸要素。

系统结构由低到高排列称为有序。按照系统的有序性原理,设置系统时不仅要重视系统构成要素的选择,还要特别重视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排列、组合顺序和层次,以充分发挥系统的功能[7]10。因此,高校在“术科”课程建设中,一方面要注意“术科”课程内部各构成要素的选择,另一方面必须使其满足层次性要求。一般来说,“术科”课程可分为基础课与专业课,也可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还可分为学科类课程与活动类课程[8]66−67。课程开设顺序与课程管理方式有一定关系:实行学年制课程管理的,课程开课顺序一般由管理人员制定;实行学分制管理的,开课顺序对学生来说自由度较高,为了满足课程的层次性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科学地选课。课程设置还要注意知识的衔接与递进关系,对于不同类型的课程,一般应先安排必修课,后安排选修课,先安排基础类或体能类课程,后安排专业类或技能类课程;对于同类课程,一般应按先简单后复杂、先易后难的原则开设[9]。

对于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回路才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10]9。“术科”课程建设应按照输入、运行、输出的模式进行,并且通过正反馈和负反馈不断对课程进行修正和控制,最终达到“术科”课程体系的最优化。例如,为解决现有的知识点重复和脱节问题,必须加强对课程“输出”环节的控制。在通过系统反馈回路对课程进行优化调整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同一类课程在层次、侧重点、知识点方面的衔接,另一方面要考虑各课程间的相互关系,注意各课程教学内容的独立性。

(二) 创新性原则

美籍专家约瑟夫·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或生产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开发新的资源和组织管理创新[11]213−214。这是狭义的创新概念。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术科”课程建设中的创新,就是把影响“术科”课程的诸要素重新进行组合以构成新的课程体系,其内容包括:第一,开设一门新的“术科”课程或创新课程内容;第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或现代教育技术;第三,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不同体育人才;第四,在教材建设中充分挖掘竞技体育、群众体育、民间体育等资源;第五,组建新的课程管理组织机构,革新课程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和评价方法。

广义的创新概念,是指人的创造性劳动及其价值的实现[12]194−196。按照这一理论,“术科”课程建设的创新,在广义上是指为实现体育专业教育目标和实现“术科”课程价值而进行的创造性建设。也就是说,在体育专业教育“术科”课程建设中的所有活动和内容,都应该以创新为原则。

(三) 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

南京普通高校开展定向运动常用的方式有1.社团或者俱乐部;2.体育课教学;3.某场活动组织。据问卷调查,参与“2018年江苏省定向锦标赛暨江苏定向邀请赛”中南京普通高校都具有定向运动社团或者俱乐部。这些高校的学生参与社团或者俱乐部开展活动的频率基本集中在一周2-3次和4-5次(如表1),其中,南京普通高校学生参与定向运动社团或者俱乐部开展定向运动的频率为每周2-3次的占34.4%,每周4-5次的占47.2%,每周6-7次的占21%,每周0-1次的占1.6%。

体育专业的“术科”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在“术科”课程教学中,学生既要掌握明言知识又要掌握默会知识,既要掌握运动技术又要学习运动技术理论知识[5]。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两个方面,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13]。体育专业教育的“术科”课程建设,不仅需要通过理论研究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更需要通过实践检验课程建设的成效。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不断产生,在体育教育中融入新理论、新知识,整合课程资源,创新课程理论体系,是“术科”课程建设的时代要求。同时,通过“术科”课程的实践教学实现“术科”课程的理论价值,也是体育专业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体现。因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术科”课程建设必须贯彻的基本原则。一方面,“术科”课程理论体系必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比如,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必须经过实践教学的检验,增开课程时必须经过充分的调查和论证,等等。另一方面,“术科”课程的实施过程必须与理论相结合。比如,在教学中,应使学生通过对理论原理的学习理解运动技术知识,并在运动实践中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四) 开放性原则

贝塔朗菲认为,开放性是系统发生有序演化的必要条件,只有保持开放性,系统才能成为活的组织,这是有序原理的真谛[7]9−10。“术科”课程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开放性的课程思想。应改变传统的以掌握知识为主的技术教育理念,树立以培养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理念;应改变学科本位的课程观,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整体教育课程观;应注重课程的人文性。

(2) 开放性的课程体系。第一,课程设置要体现开放性,比如,应增大选修课程比例,并给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第二,课程内容要体现开放性,比如,课程实践内容应与社会活动接轨。第三,课程模式要体现开放性,比如,应摒弃传统的传授式、“填鸭式”教学,尝试开展讨论式、探究式教学。

(3) 开放性的课程实施。现代控制理论认为控制过程的基本环节和条件主要包括施控主体与被控对象、控制信息与控制通道、反馈装置、反馈信息与反馈信息控制通路。“术科”课程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开放性的控制过程,其主要表现在“术科”课程教学过程的开放、实施主体的开放、实施手段的开放和评价过程的开放等方面。“术科”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过程的开放主要指开放教学时间和空间;实施主体的开放主要指学生可自主选择授课教师、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实施手段的开放,是指不仅运用示范讲解等传统教学手段,还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评价过程的开放,是指通过开放信息反馈通道,让教师、学生、管理者共同参与课程评价。通过对课程实施过程的开放性控制,有利于达到最佳的课程教学效果。

(4) 开放性的课程环境。课程环境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术科”课程建设的软、硬条件变化上。“术科”课程的软条件建设主要是指充分利用学校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结合传统体育活动氛围以及地方社会体育活动进行课程建设,比如结合学校所在地域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编制校本课程等。“术科”课程的硬条件建设主要是充分利用校内现有的体育运动设施、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体育资源进行课程建设,比如,可以根据校内体育资源开设校本选修课程,也可以利用地方游泳馆、健身房、体育运动基地等社会体育资源开设实践课程。“术科”课程还可以建设网络开放课程,充分拓展课程教学的实施空间和时间。

(5) 开放性的课程管理。传统的课程管理制度,从管理机构到管理主体,从课程开发到课程编制,从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价,无不采用统一的管理模式。开放性的课程管理就是要打破这种统一的管理模式,形成民主的课程管理模式。开放性课程管理的内容包括:管理机构开放,即不仅有教育行政部门参与管理,还应有一些社会机构参与管理;课程管理职权开放,即不仅政府和专家有开发、编制、评价课程的权利,普通教师也应有课程管理权;课程管理主体开放,即课程管理人员不仅包括教学行政管理人员,还应包括教师、社会机构人员等。课程管理开放,还体现在课程编制的多元化、课程评价的多样化等方面。

(五) 社会需要原则

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改革与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因此高等教育改革必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体育专业教育中,建设以培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体育人才为目标的“术科”课程体系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从社会需要角度看,在体育课程改革中,高校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地确定课程目标。社会发展不仅需要学术型人才,更需要应用型人才,高校体育专业本科教育主要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体育人才,“术科”课程的教学目标必须与之相适应。第二,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结构。结构的变化会引起功能的变化,课程结构的优化有助于发挥课程的整体功能[7]9。大学主要是通过不同课程的学习和各种能力的锻炼,达到培养不同类型人才的目的。必修课、选修课、拓展课的内容与比例,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内容与比例,都会影响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进而影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高校体育专业教育是通过各种“术科”课程,使学生学习掌握各种体育技能、方法和手段,具备各种知识和能力,因此,课程结构的科学性对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体育人才非常重要。第三,选择适宜的课程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新体育运动项目不断出现,体育理论和运动技术不断得到创新,因此,体育“术科”课程应及时吸收新知识、新技术,以适应社会和体育运动发展的需要。

(六) 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在经济、社会、资源、人口、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14]。在设计“术科”课程时,不仅要考虑学生将来所从事专业工作的需要,还要考虑学生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术科”课程建设的持续发展就是课程内部各要素的相互统一、相互协调,其核心动力就是“术科”课程的创新。“术科”课程体系的可持续建设是对课程计划、课程类型、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方面的优化与控制。比如,既要考虑各课程的课时比例,还要考虑各课程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影响。“术科”课程资源的可持续建设是指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运动项目、新运动技术等课程资源。“术科”课程环境的可持续建设是利用、改变、创造影响课程实施条件的发展过程,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体育“术科”课程的硬环境建设主要是改变与优化影响课程实施的场景和条件,包括运动场馆、器材、设备等;软环境建设主要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等。“术科”课程管理的可持续建设涉及课程实施管理、课程质量监督、课程开发管理等,比如,应通过教学效果评价及时淘汰与更新个别课程,以保持“术科”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体育“术科”课程的特性决定着体育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在体育“术科”课程建设中必须遵循课程发展的一般规律,坚持“术科”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在“术科”课程建设中,高校应根据专业特点对课程进行优化整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统筹兼顾理论与实践,既要坚持改革和创新,又要体现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5-08-2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 29_171904.html.

[2]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13-01-16)[2015-08-22].http://www.moe. 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342/201301/ xxgk_146673.html.

[3]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EB/OL].(2013-03-26)[2015-08-22].http://www.moe. 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221/201303/ 148084.html.

[4] 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EB/OL].(2014-06-10)[2015-08-22].http://www. jstu.cn/s/3/t/51/88/8e/info34958.htm.

[5] 刘斌.体育专业教育中的“术科”课程[J].体育学刊,2010(8):64-66.

[6]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7] 赵文华.高等教育系统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 刘斌.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技术学科课程建设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9.

[9] 毛振明.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方法[J].体育学刊,2002(6):8-11.

[10] 毛振明,李忠诚.论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依据、原则与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2010(3):15-18.

[11] 黄爱峰.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与改革[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2] 张怡.自然辩证法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13] 特约评论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N].光明日报,1978-05-11.

[14] 可持续发展[EB/OL].(2008-11-20)[2015-08-22].http:// baike.baidu.com/view/18480.htm.

〔责任编辑 张继金〕

Principles of “Technica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raining of P. E Talents

LIU Bin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Zhoukou 466001, China)

Abstract: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raining of P. E for universities can be achieved by the education of the “technical”curriculum. The “technical” curriculum has characteristics and nature. It must be abide by objective law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the “technica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universities should follow some basic principles such as system, innovation, opening,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s well as the social need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echnica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作者简介:刘斌(1968-),男,河南新乡人,副教授,博士。

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42400410556)

收稿日期:2015-10-12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261(2016)01−0147−04

猜你喜欢
术科基本原则学校体育
民族地区准体育教师术科能力下降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关于创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论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度及其基本原则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如何推动企业文化的实施落地
体育院系术科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评价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2011年广东省普通高考体育术科统考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