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能源利用及其结构分析

2016-02-12 11:42样,李
天津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四川省天然气能源

娄 样,李 群

(1.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北京100031;2.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北京100732)

四川省能源利用及其结构分析

娄 样1,李 群2

(1.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北京100031;2.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北京100732)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四川省为全国资源、能源大省,是“川气东送”的起点。对四川省能源利用及其结构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四川省能源储量和能源供给及消费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该省能源供求结构,提出了该省能源结构调整面临的挑战,能够为能源研究者和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能源利用 能源供需 结构调整 经济增长方式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关注的焦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有力的能源保障。人类的能源利用经历了从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再到油气时代的演变,在能源利用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能源结构也在不断变化。每一次能源时代的变迁,都伴随着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1-2]

四川省位于我国大陆西南腹地,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工业、农业、军事、旅游和文化大省,为全国资源、能源大省,是“川气东送”的起点,因物产丰富、资源富集而被誉为“天府之国”。[3-4]本文对四川省能源的储量、供需现状、供求结构和能源结构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详细分析与阐述,能够为能源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四川省能源储量分析

四川省能源资源丰富,常规能源资源以水能、煤炭和天然气为主,石油资源比较匮乏,几乎完全依赖外部输入,其中水能、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占比为75%、23.5%、1.5%。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四川省水能和天然气资源丰富,煤炭和石油资源严重不足,具有典型的“水多气丰、缺煤少油”的特点。

四川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43亿kW,占全国的 21.2%,仅次于西藏,是国内第二大水能资源大省。该省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达 1.03亿 kW,占全国的27.2%。经济可开发量7,611.2万kW,占全国的31.9%,均居全国首位。全省水能资源蕴藏量的2/3集中分布于川西南山地的大渡河、金沙江、雅砻江 3大水系,其技术开发量占理论蕴藏量的 79.2%,占全省技术开发量的 80%,该区域也是全国最大的水电“富矿区”,其中雅砻江上的二滩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330万kW,是我国己建成的最大水电工程。

四川省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总资源量达7.185,1万亿 m3,是国内天然气资源量第 2大省,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的 18.9%,仅次于新疆。2011年全国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大于 300亿 m3的盆地有4个,其中四川盆地新增 2,783.70亿 m3,为全国之首。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勘探工作的持续进行,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四川省境内的天然气储量逐年攀升。2011年,中石化又先后在巴中市多个地区进行浅层勘探,已初步探明天然气储量达1,700亿m3,且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可再生能源方面,四川省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能源,甘蔗产量居全世界总产量的 16%,可以为燃料乙醇生产提供大量原料。四川省是油菜种植大省,油菜籽年产量达100万t以上,油菜籽榨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酸化油是生产生物柴油的廉价原料。麻风树面积近3.33万hm2,是生产生物柴油的优质原材料。年稻杆产量约 5,600万 t,通过稻秆氨化可生产沼气约5,660亿m3。此外,人畜粪便年产量约3,900万t,为沼气生产提供了大量原料,农村沼气开发利用空间十分广阔。四川省太阳能资源也较为丰富,川西高原是该省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具有非常大的开发利用潜力。此外,四川省局部地区富含风能和地热能源等可再生能源,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

2 四川省能源供给及消费现状分析

2.1 能源供给现状分析

据2006—2011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从能源生产总量来看,四川原煤产量自2005—2008年间连续 3年保持增长态势。2009—2010年两年间原煤产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的原煤产量达9,247.93万 t,比 2009年下降 2.7%。原油产量自2005—2009年连续4年保持增长态势,2010年产量为15.13万t,较2009年下降了32.79%,下降幅度较大。天然气产量自 2005年以来保持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2010年产量达234.16亿m3,比2009年上升了22.42%。电力产量自2005年以来也保持了逐年递增的趋势,2010年电力产量为 1,139.82亿 kWh,比2009年上升了16.38%。此外,2010年其他能源总产量为26.19万t标准煤,实现了自2005年以来其他能源产量统计量零的突破。但与四大主要能源总产量11,142.58万t标准煤相比,以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其他能源所占比重几乎微乎其微。

从能源生产结构来看,四川省能源生产呈现出独特的特征。四川省原煤产量占比最多,基本维持在能源生产总量的 60%以上,2010年首次下降到59.28%,而原油产量所占比例不足 1%,天然气和电力所占比重总体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四川省能源生产状况与四川省能源资源储量状况存在较大差异,煤炭生产量严重超标,水能资源开发程度较低,天然气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但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四川省原煤和原油产量严重供不应求。除2005年和2007年该省原煤产量过剩,可以向外省输送部分原煤资源外,其余各年均依赖外省调入,且近年来调入量较大,2009年原煤调入量最大,达3,138万t。2010年的原煤缺口为2,283.48万t,较2009年小幅收窄。四川省原油几乎完全依赖外省调入,供求缺口非常大,且近些年从外省调入的原油量逐年增加,2010年的调入量已达到 1,487.26万 t。而天然气和电力能源则较为充裕,虽然局部地区呈现出缺电断气现象,但该省每年都可以向外省输送多余的天然气和电力资源。

2.2 能源消费现状分析

2000年以来,四川省能源消费总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10年间增长了两倍多。从消费总量来看,2010年四川省能源消费总量已达 17,892万吨标准煤,根据国家初步核算,2011年四川全社会消费能源总量比2010年又增长了10.1%。

从主要能源消费量来看,四川省 90%的煤炭消费用于工业生产,导致煤炭消耗量居高不下。煤炭消费量由2005年的8,513万t逐年递增至2009年的12,147万 t;2010年煤炭消费量为 11,520万 t,较2009年略有下降。石油消费主要以成品油为主,工业用油占比较小,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攀升,成品油消费量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势头。四川省天然气消费总量的 70%用于工业生产,不足 30%用于交通运输和生活消费。除 2008年较上一年略有下降外,四川省天然气消费量由 2005年的 89.52亿 m3增加至2010年的175.26亿m3,总体呈现出增长势头。电力消费量由 2005年的 943亿 kWh增至 2010年的1,549亿 kWh,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由于电网陈旧及地区差异,在用电高峰期,四川省局部地区常出现“电荒”的现象。

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多年来四川省煤炭消费量一直保持在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 50%以上,虽然从2005年以来四川省天然气和水电消费量逐年增加,但占比仍偏低,并未发挥出自身的资源优势,仍存在较大的开发利用空间。

3 四川省能源供求结构分析

从能源供求缺口的角度看,四川省的天然气和电力常年都可以满足本省需求且仍有富余可向外省供应。而随着四川省能源消费量的逐年增加,煤炭和石油的能源需求缺口将越来越大,这一趋势可以从四川省由外省调入的原煤和原油量的变动情况得出结论。四川省煤炭资源十分匮乏,不足全省能源储量的1/4,但由于四川省能源消费结构中仍以煤炭资源作为第一大能源,因此在能源生产中煤炭资源的比重占到了一半左右,严重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能力,且未来仍存在较大的供求缺口。

水能资源是四川省的优势资源,虽然近年来水电产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水能的综合开发利用程度仍然偏低,目前的水能开发量仅占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的 10%左右,电力的供应仍需要大量火电的支撑,其中火电供应量占到了总电力能源的 1/3,且火电总耗煤量总体上呈现了增加的趋势,说明四川省对煤炭资源仍存在较大的依赖。

四川省是全国的人口大省,电力需求十分旺盛,虽然四川省的电力供应可以基本满足本省需求,而且还要承担对外输送的重担,但是四川省的电力供应状况并不乐观。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电力供应缺乏稳定性。四川省水电供应存在典型的周期性,由于在枯水期水量减少,水电供应不足,常引发“电荒”的现象。而在丰水期水量充足,水电供应量大大超出市场需求。火电则常因电煤短缺造成停机,导致电力供应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出现短时供电缺口。

总的来说,四川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与自身的能源禀赋相背离,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仍以高碳排放的煤炭资源为主,而忽视了资源丰富的天然气和水电的开发利用。随着四川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的供求现状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将日益突出。

4 四川省能源结构调整面临的挑战

4.1 解决能源供需矛盾面临挑战

近年来,四川省能源需求增长较快,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的消耗量均呈现增长势头,其中煤炭和石油能源需求缺口不断扩大,电力供应虽相对充足但并不稳定,仅天然气供需状态较为良好,加之四川省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具有典型的高碳排放特点,而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仍需要一定的时间,从而决定了四川省的煤炭和石油消费在几年内仍将保持增长势头,供需缺口短期内仍有扩大的可能。

4.2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面临挑战

四川省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较为发达,但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却受制于环境因素,普及程度较低。如四川省大部分地区风能资源匮乏,风能装备只适合局部地区的使用。此外,新能源技术是否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还有待观察。生物质能源发电方面,由于技术尚不成熟,成本投入过大,尚不具备大面积推广使用的能力。沼气方面,多以单户建设为主,并没有形成规模优势,且不能上市交易,短期之内还不能充当煤炭和石油的替代能源;新能源汽车方面,目前该产业虽然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但开发成本以及实用价值是否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还需进一步考量。

4.3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面临挑战

迫于发展需求,未来几年,四川省的“三高”经济增长模式将继续存在,转变这种高碳经济增长方式面临很大的挑战。首先,由于经济增长仍主要依赖工业拉动,导致四川省工业重型化特征明显,能耗大、污染重,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其次,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产业集聚性较差,能源及资源利用率较低,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和技术相对落后;最后,政府监管不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未建立起良性的循环经济体系,能源结构的调整措施的有效执行并不能得到保障。

4.4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四川省尚未形成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加之相关政策法规制定不及时,导致对自身发展低碳经济的预算不足,从而影响了四川省能源结构的调整。一方面,对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不足,导致新能源产业发展、清洁煤推广以及其他清洁能源的发展速度放缓;另一方面,对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尤其是交通运输业的建设改造项目投入不足。公路交通、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历来是主要的“碳排放源”,减排潜力巨大,但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四川省的公路、铁路、航线的建设改造并不理想,碳排放超标现象依然十分严峻。

5 结 论

四川省能源资源具有典型的“水多气丰、缺煤少油”特点,生物质能和太阳能资源也较为丰富。近年来,四川省能源供给增长缓慢,而能源消费增长迅速。四川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与自身的能源禀赋相背离,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仍以高碳排放的煤炭资源为主,而忽视了资源丰富的天然气和水电的开发利用,节能减排压力巨大。同时,该省能源结构调整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四川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的供求现状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四川省必须尽快解决能源供求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促使能源结构向低碳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1] 江泽民. 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42(3):345-359.

[2] 倪维斗. 我国的能源现状与战略对策[J]. 山西能源与节能,2008,2(1):1-5.

[3] 刘朝明. 四川省能源需求预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J].学术动态,2008(1):15-16.

[4] 颜红梅,李忆雯,丁桑岚. 基于 LMDI的四川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J]. 绿色科技,2014(11):180-181.

[5] 丁志鹏. 低碳经济背景下四川省能源结构调整研究[D]. 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3:10-13.

On Energy Utilization and Structure of Sichuan Province

LOU Yang1,LI Qun2
(1. China Huadian Corporation,Beijing 100031,China;2. Institute of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Beijing 100732,China)

Energy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basis for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and it is also important for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or a region. Due to its wealth of energy, Sichuan province has become the starting point for the Sichuan-East pipelin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nergy utilization and structure of Sichuan Provin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nergy reserves and energy supply and consumption status, the structure of energy supply and demand in the province were deeply analyzed. At last, the challenges of the province’s energy structure adjustment were put forward. This paper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energy researchers and relevant policy makers.

energy utilization;energy supply and demand;structure adjustment;economic growth model

TK01+9

A

1006-8945(2016)02-0016-03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评价研究及其实证分析》(11BTJ015),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基础研究学者资助项目《经济评价的理论、方法与实证分析》(2014—2018年)。

2016-01-07

猜你喜欢
四川省天然气能源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石油和天然气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