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用户生成内容过载研究

2016-02-13 02:36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6年12期
关键词:社交素养内容

(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网络信息用户生成内容过载研究

尚新丽,童雅璐(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用户生成内容过载是指网络用户生成信息过于丰富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信息不对称、垃圾信息过多和用户思辨创新性减弱等方面,用户、内容和生成媒介等因素都对用户生成内容过载产生影响。文章从提高用户信息素养、采用双向信息过滤机制和加强UGC信息组织方面提出纾解对策。

网络用户;用户生成内容;用户生成内容过载;信息过载

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是指用户以DIY方式产生,并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展示或传播的内容。[1]根据2016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2亿,即90.1%的网民使用手机上网。[2]不断增加的网民数量和强烈的分享欲望,使得“用户生成内容”逐渐占据网络信息的主导地位。然而,低门槛、高流量的信息疯狂涌入网络中,在用户尝到自媒体带来乐趣的同时,信息质量和信息效率等信息过载方面的问题也接踵而至。

信息过载问题早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据调研,传播渠道视角的文献多从技术层面寻找原因并提出对策,信息接受者视角的文献主要从心理、文化和社会层面寻找原因,信息管理视角文献主要从理论和技术层面探讨信息过载问题及对策,而从信息内容本身,尤其是从用户生成内容方面研究的比较少见。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用户与网络的交互日益密切,用户生成内容已成为网络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用户生成内容引起的信息过载进行研究,以期为解决网络信息过载问题带来新的思路。

1 用户生成内容过载的负面影响

用户生成内容过载是指用户生成内容的过度供应或过剩,超过了受众所能承受、处理和有效利用的信息量,大量冗余信息严重干扰了受众对有用信息的准确分析和正确选择。[3]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信息不对称

用户生成内容过载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体现在信息质量的不对称,如想要获取的信息与实际检索得到的信息不对称,自主发布的问题得到的却是繁杂而又低效的结果。百度百科对词条的整理编辑放宽到用户也可以进行修改,然而,理解不同带来的分歧造成过多次的网络纷争,且影响用户对词条的正确查阅和获取。[4]另一方面,这种不对称也体现在流量上,过多的信息导致用户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流量在不同网页上寻求所需的信息,这给用户造成了时间和金钱的双重负担。从经济学角度,用户搜寻有价值信息所花费的成本,远远超过信息本身和利用信息所产生的价值,给用户带来成本和效益的不对称。

1.2 垃圾信息过多

社交媒体环境下,以博客、微博、贴吧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极大丰富网络信息资源的同时,由于发布信息的门槛低,各种网络社交平台用户生成内容过度供应,大大加剧了网络信息质量的分化,低质量信息大量出现,垃圾信息充斥着网络,已经成为网络信息生态环境的一大污染。垃圾信息主要是指UGC中存在大量冗余信息、虚假信息、污秽信息等无用内容。[5]用户生成内容主体通过原创、转发、评论、点赞等行为有意或无意生产和传播这些信息。特别是随着移动端的普及,移动端方便快捷的应用软件让信息的生产和传播速度倍增,用户不再受时点的限制,手指一动便可以将可能有害的信息传播出去。如在微博中,特别是随着微博营销热的兴起,许多不法分子利用微博惊人的传播效率,向公众传播不良的信息或不真实的新闻舆论。如出现的网络直播热,博主将其吃饭、睡觉等吃喝拉撒的视频传播到网上,更有甚者,将其造人视频、残忍虐待动物视频也传播到网络上,大量无用的垃圾信息影响着用户对真实、有价值信息的获取并且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1.3 用户思辨创新性减弱

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信息传播方式,迎合了用户追求方便快捷和个性化的心理诉求,用户压缩自身独立思考的时间,大量浏览别人的观点,盲从转发和随意获取信息,而不愿意进行理性的、慎重的辨别与选择,无论是有价值还是无价值的信息都无差别的进入到网络空间,泛在网络中的信息逐渐沦为满足于感官温饱的一种快餐文化。[6]有学者指出,当前网络社区中至少70%的信息是重复的,用户使用简单的“复制+粘贴”就能创造出形式上的“新内容”,造成了用户原创内容的“虚假繁荣”。用户生成内容市场上的“繁荣”景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受众对于问题的自主思考能力和欲望,真正能够反映用户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创内容在减少。

2 用户生成内容过载的成因

2.1 用户因素

(1)信息素养因素。社交媒体环境下,每个用户都有权利在网络中发布自己的作品、观点或作为围观点赞者,信息交互中用户的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用户作为网站内容的信息创建者和传播者时,用户生成内容的质量与有效性会因用户信息素养的不同而呈现出异质性。高素质的用户会选择原创和转发有用的信息,而信息素养不高的用户会制造或无过滤性的转发大量虚假、无用信息,造成社交网站中垃圾信息和重复信息增长的信息过载。[7]当信息素养不高的用户作为受众时,由于信息处理和吸收能力有限,导致大量信息无法消化而产生信息过载。可以说,用户信息素养良莠不齐成为用户生成内容过载的主体因素。

(2)动机因素。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创建信息的内在动机是为了满足用户内在需要的刺激,来源于用户的自我认知和内在需求,[8]如用户在网购后自主评论商品的质量问题,以促进电商服务的提升;在微博中将自己感兴趣的博文进行转发,或发布某些有实际价值的原创作品,提升内心愉悦感和身份认知度。而外在动机是用户为满足外部因素刺激的需要,用户创建信息是因为某种激励或奖励,外部动机更倾向于经济上的刺激。然而,由于外在刺激并非来自用户的真情实感,此种情况下用户生成内容的质量和数量会存在问题,并影响其他用户对真实可靠数据的获取和利用。如在微博中的营销活动,由某个博主发起的转发抽奖活动,大部分用户甚至在不了解其所传播信息的真实情况下就开始转发内容,有害的信息或是低质商品的免费广告就这样被传播出去。当用户真正需要检索相关信息时,会发现网页的大部分被这类无效的转发信息所覆盖,真实有用的信息被淹没在上万条相关信息中无法被发现。这种情况在电商网站的商品评论中也经常出现,用户为了获取打折价位或赠品,在尚未使用商品的情况下就对商品进行评价,或者为了影响其他商家的销量,不良商家雇佣用户进行恶意评价。[9]用户创建动机的复杂性,也是造成用户生成内容过载的重要因素。

2.2 内容因素

社交网络中,由于用户信息素养的差异性,创建信息动机的复杂性以及用户的大规模性,用户生成的信息内容具有离散化、碎片化、去中心化、非权威化和异质化等特点。[10]从信息内容的属性上来说,可分为娱乐型、兴趣型、社交型、商业型和舆论型等;[11]从信息内容的组成来说,可分为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从信息数量和质量上,呈现出海量性和杂而无序性。同时还由于用户生成内容的随机性、自由性、快速性、采用形式的多样化,与关注角度的分散性的有机结合,构成当前网络信息用户生成内容的繁杂性。海量的用户生成内容价值密度低,优质信息和劣质信息共存,尚未完全成熟的兴趣推荐系统和类目体系无法对网站信息进行合理的标引,繁杂的用户生成内容影响着用户对信息的获取和有效利用,导致用户生成内容过载。

2.3 媒介因素

用户生成内容媒介指的是用于承载用户生成内容的载体或平台,如,各种社交软件、虚拟社区、电商平台等推出的各种服务模式和信息处理工具。在传统的信息检索网站中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检索技术,然而在像知乎、微博、贴吧这类以用户原创信息为主导的网站中,信息的检索、分类、组织等还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如在微博、微信、QQ这三大用户社交平台中,由于社交网络的重叠,用户经常遇到同一或不同用户在不同平台发布同样信息的情况。在没有相应的信息处理工具过滤重复、无用信息的情况下,以分享为特色的社交网站共享模式的重复且无差别化输入、输出,自然会使大量用户生成内容的重复。

3 用户生成内容过载纾解策略

3.1 提升用户信息素养

新媒体环境下,以用户为主导的信息生产与传播模式,使得单纯掌握信息技术的信息素养已经不能够满足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和用户日益增长的共享欲望的需要。为此,新媒体时代的用户信息素养问题引起学界的关注,“元素养”一词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线。“元素养”是要求用户拥有能够通过社交媒体及在线社群进行信息获取、生产、分享的综合素养,以此提升人们在数字化时代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12]也就是用户除了要学会如何收集和利用信息,更要具有研判信息、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以及再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交互时代,用户生成内容丰富了网络信息环境,也使它变得更为嘈杂。如何推送有价值的信息,如何避免自身产生大量垃圾信息,如何避免成为不良信息的传播者,用户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信息素养既是个人解决信息问题不可缺少的技能,也是防控用户生成内容过载的最有效方法。

3.2 采用双向信息过滤机制

在社交媒体和虚拟社区中,用户生成内容泛滥,垃圾信息和重复信息的大量存在,主要是没有得到有效的筛选和过滤。信息过滤应该抛弃单一的过滤方式,采用双向过滤机制,即从用户和网站两方面实现用户生成内容的信息过滤。

从用户出发,用户通过自己人际社会网络对网络中的信息进行自愿标注或标签、分类、评价、推荐和公开共享,也就是对信息源头进行筛选。通过用户自过滤,可以帮助信息系统进行更为高效的过滤。

从网站角度,一方面通过提高用户的使用门槛和分级机制,如在知乎这样的问答社区中,在账户注册时,就可以让用户根据自己的学历、兴趣、专业方向进行选择,从根源上进行分流;实行严格的账号绑定审查,降低出现恶意刷号的现象。另一方面优化搜索引擎,网站在根据关键词进行检索的基础上,搜索引擎还应该结合单个用户关注和标记的信息进行二次筛选,在检索结果中剔除相同内容和垃圾内容,通过内容分级、URL过滤、文本内容过滤、多媒体信息过滤等实现多手段多途径的信息过滤。[13]

3.3 加强UGC信息组织

在用户生成内容繁杂的泛在网络中,如何从过载的信息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从系统方面来说,加强UGC信息组织,深度挖掘用户生成的信息内容,如国外的一些网站通过判断blog评论的质量和数量及相关性等条件估测某个blog的价值,为用户对其判断提供参考。站在用户信息自组织的角度,网站应根据自身网站的性质,为用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信息组织辅助工具,如标签的使用,网站可以通过自动或推荐引导用户,通过对网络资源添加标签,以方便日后的查看、检索和使用,实现个人信息资源的组织和管理。[14]在微信中,用户往往对彼此之间的关系和日常生活更为感兴趣,可以注重增加用户关联的标签;在微博、知乎中,则侧重对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添加兴趣标签和热点标签,方便用户查找和备注;而在电子商务网站中,可以添加商品质量和厂商信息的标签等。[15]根据网站提供服务类型的不同,为用户提供相应的信息组织方法,并引导用户参与到信息组织的环节中,精确个性化信息的范围。

[1]范哲,等.Web2.0环境下UGC研究述评[J].图书情报工作,2009(22):60-63,102.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2-10]. http://tech.sina.com.cn/i/2016-01-22/doc-ifxnuvxh513 3709.shtml.

[3]高占林.浅谈信息过载的影响及消除[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0(10):63-65.

[4]李贺,张世颖.移动互联网用户生成内容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10):6-11,37.

[5]邓丹.网络信息过载及其防控[J].情报探索, 2010(5):16-17.

[6]王娜,陈会敏.泛在网络中信息过载危害及原因的调查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11):20-25.

[7]王娜,任婷.移动社交网站中的信息过载与个性化推荐机制研究[J].情报杂志,2015(8):190-194,176.

[8]柳瑶,等.微博用户生成内容的动机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10):51-57.

[9]林煜明,等.用户评论的质量检测与控制研究综述[J].软件学报,2014(3):506-527.

[10]李鹏.Web 2.0环境中用户生成内容的自组织[J].图书情报工作,2012(16):119-126.

[11]赵宇翔,等.用户生成内容(UGC)概念解析及研究进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5):68-81.

[12]杨鹤林.元素养: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新标准前瞻[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5-10.

[13]林建,张帆.网络不良信息过滤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4):534-539.

[14]范忆慧.网络标签分析与个性化信息服务[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2(7):84-88.

[15]王娜,马云飞.网络环境下大众标注行为动机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3(23):100-107.

Research on the Overload of User-Generated Content in Website

Shang Xin-li,Tong Ya-lu

The overload of User-Generated Content(UGC)refers to the negative impact such as excessive information,asymmetric information,and abundant of garbage information,etc.generated by website users.The users’behavior,the website content and the media are all the factors that relate to overload of UGC.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improving the user information literacy,applying information filtering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ing the UGC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Website User;User-Generated Content;the Overload of User-Generated Content;Information Overload

G203;G252.0

B

1005-8214(2016)12-0049-03

尚新丽(1964-),女,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童雅璐(1994-),女,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13级本科生。

2016-05-13[责任编辑]徐娜

猜你喜欢
社交素养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主要内容